一年級《池塘邊的叫聲》說課稿範文

一年級《池塘邊的叫聲》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池塘邊的叫聲》說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池塘邊的叫聲》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地位:

  《池塘邊的叫聲》是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語文第二冊第十二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朋友”為主題。編選的目的是希望同學從中體會到友情的美好與可貴,培養尊重朋友、愛朋友的美德。本文共有7個自然段,1———6自然段是青蛙和小魚的對話,而重點就在於此,著重體會青蛙小魚說話的精神和語氣,並知道小魚離不開水。青蛙能在水裡又能在岸上生活的習慣。第7自然段點出池塘邊的叫聲是青蛙在給小魚講故事。本文語言通俗易懂,內容富有情趣。青蛙和小魚的對話親切、樸實。尤其是很講究禮貌用語,這是值得小朋友們效仿的交友之道。而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起到使小讀者浮想聯翩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規範》結合本單元對話的特點以和本班同學的實際情況,確立了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同學如何抓重點詞讀好對話,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透過理解想象“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小魚看到岸上的事情?”和“青蛙給小魚講什麼故事”兩處發散同學思維和進行想象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情感、態度目標:透過學習課文培養同學禮貌熱情、樂於助人的美德。

  依據:同學已經具備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但帶有提示語的對話教材中還是第一次出現。因此把指導同學進行如何抓重點詞讀好對話,理解內容作為本課的知識目標。

  另外,《語文課程規範》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置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本文兩處空白為培養同學的思維創新能力提供了空間。青蛙和小魚的對話,熱情禮貌,是同學獲得情感體驗、人文素養的好教材。因此,確立為本課的三維目標。

  (三)重、難點:

  1、重點和依據:基於本班同學在朗讀課文時,對感情、語氣掌握欠佳,以和同學已有的合作學習方法,把學習抓提示語引導同學讀好對話,理解重點詞“如何”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2、難點和依據:同學已經掌握了讀、問、議、比的學習方法。帶提示語的對話初次出現,本著閱讀教學應該教給同學讀書的方法為原則,把抓住提示語讀好對話的方法教給同學,理解人物的神情,確立為本課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設計:

  為突破教學重點分散難點,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應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學中多處創設了情境,使同學主動參與,激發同學的興趣,使同學始終在積極奮發的狀態中進行學習。

  另外,在同學已有的讀、問、議、比的學習方法之上,以重點引導同學如何抓提示語中的重點詞讀好對話,教給同學讀書的方法,也是本課的教法之一。

  三、說學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同學是學習的主體。本課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透過讓同學讀一讀、問一問、議一議、比一比的學習方法,使同學在自由讀、練讀、指名讀、小組讀、評讀、分角色讀、扮演讀、賽讀等多種形式在讀中進行感悟,激發學習興趣,發展想象和創新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一) 情境匯入。

  本單元的主題是“朋友”本課是第二課的主體課文,為使達到單元知識整合的目的,要站在一定的知識高度即:讓同學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慣,懂得動物的叫聲就是動物的語言。設計了讓同學先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進行猜一猜的遊戲,然後透過動畫進行導課,調動同學學習的熱情。

  (二)整體感知

  結合同學年齡以和認知特點,讓同學先讀讀第一課初讀課文後都知道些什麼?目的是讓同學對課文有初步的感知,培養提煉知識的能力。接下來再讀讀課文,提出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同學質疑問題的能力,同時將語言資料變成形象感知的事物,從而為合作學習,作好鋪墊。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學習三次對話。

  本課的重點區域性是三次對話。在利用第一次對 話進行方法指導的同時,讓同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學習。透過自由讀、小組分角色讀、評讀、比讀、扮演讀等多種方式,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力求師生關係民主、平等,自然親和,體悟人性的光輝,相互感受、溝通的快樂、感受心靈契合的愉悅。培養了同學的朗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競賽競爭的意識。這節低年級的語文課雖然不是地道的識字課,但低年級教學仍然是識字,因而我原則上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字的形、義學習,同時把識字也有機融合在情感悟之中,融合在讀中,以讀代講,品詞品句品讀,以多種形式的讀去充沛調動同學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積累去感性、去理解字詞,並利用真實和模擬的情境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如“打招呼”、“連連”“好奇”和“黃昏”的理解,從而使同學體會到友情的習貴。

  2、課中休息。

  在同學讀懂三次對話的基礎上,對小魚高興的心情有了很深的感受,巧妙地把文章的第6自然段與課中休息融為一體。藉助文章的自身特點捕獲契機,讓小魚利用找朋友的方式,表達自身的快樂的心情,使整個教學不脫離主體,使三維目標的情感目標推到了實處,使同學體驗以青蛙和小魚是朋友,而不是把朋友的關係強加於同學。藉此,巧妙地佈置了發散思維的訓練。為同學營造一個想象的情境,讓同學幫小魚想想還有什麼方法能看到岸上的事情?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使課中休息達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3、拓展說話。

  在文章的最後一自然段的教學中,與課文前後照應的特點也就是青蛙答應給小魚講故事,看看他的實際行動吧;滲透青蛙對朋友說到做到的好品質,另外在課文結尾又抓住教材自身價值,引發同學學習青蛙“呱、呱”的叫聲,拓展說話。猜猜青蛙在給小魚講什麼故事?充沛開掘同學的思維,大膽展示心靈自由,迸發火熱的創新熱情。在充溢發明性的活動中,同學的語言能力得以提高,個性得到張揚,創新潛能得以發揮,不留痕跡地把人文教育融入語言訓練之中,使同學在情感態度上,又一次得到昇華。

  (四)分角色讀課文。

  勝利是求知的有力支柱,自信是勝利的動力,為此在學完課文後本課又佈置了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的實踐活動。目的是把學到的知識進行人化整合,進行再創新,使每個同學都力求在不同程度上獲得勝利,享受勝利的愉悅和快樂,樹立良好的信心。

  (五)總結延伸。

  在這一環節設計中,又跳出語文學科,站在一個高度進行設計,尊重同學的個性,培養同學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在自主的空間中選擇為小魚畫畫、寫字、分角色讀課文、提問題、談收穫等。企圖在同學質疑的過程中,培養質疑探究的能力。同時開發課程資源,自編兒歌讓同學閱讀,目的在於把語文的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使同學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五、說板書

  本課我採用圖文結合式板書,先擺好荷葉狀生字卡片簡筆畫畫出池塘,從而引導同學理解有水的地方是“池”,水四周是土圍成的是“塘”。接著請出池塘裡的一對好朋友青蛙和小魚,透過送青蛙和小魚回到池塘媽媽的家,使同學自身發現青蛙是兩棲動物,學文後讓同學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即青蛙在池塘邊給朋友小魚講故事“板書”講故事。這種板書的特點是直觀形象,能夠吸引同學的注意力,符合低年級同學的認知特點,協助同學將識字、學文、說話、悟情,有機融合在一起,構成微型教學設計。

  《池塘邊的叫聲》說課稿2

  教材分析

  《池塘邊的叫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12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向學生提供了四方面的知識:如何交朋友;青蛙是兩棲動物;編故事、講故事;認讀二類字。

  學生分析

  我們班大部分學生聰明、活潑,喜歡動物,因此像這種以動物為主人公的課文,學生尤其喜歡學,他們愛模仿、愛表演、愛讀、愛說、喜歡想像、無所顧忌、天真、可愛。

  《池塘邊的叫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創造等能力。根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讓學生質疑、討論、表演與朗讀以及講故事的課堂教學形式。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在課前鼓勵他們去查資料,自主探索科學知識,並且根據學生愛動手做手工的特點,讓他們事先做了青蛙、小魚的頭飾。

  教學目標

  1、理解青蛙和小魚是怎樣成為朋友的?生活中怎樣和朋友相處?

  2、瞭解青蛙既可以在水裡遊又可以在岸上跳,而小魚只能在水裡遊。

  3、學會編故事,模仿青蛙的語調給小魚講故事。

  4、認識本課15個二類字,並熟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興趣匯入。

  1、師:同學們,你們認識哪些動物,你能模仿出它們的叫聲嗎?

  學生積極發言。小狗:汪汪。小羊:咩咩。小牛:哞哞。青蛙:呱呱……

  2、點題。

  師:今天,咱們來學習《池塘邊的叫聲》。

  板書課題:池塘邊的叫聲。

  3、請學生第一次質疑:池塘邊的叫聲是誰發出的?

  師:想知道這個問題,讀了課文後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認字。

  1、學生自讀課文,自己解決不認識的字。(查二類字表,可以猜字,還可以問同桌。)

  2、教師把二類字打到大螢幕上,等學生讀完課文後,檢查他們的認字情況。

  3、聽課文錄音,進一步熟悉課文,鞏固生字。

  檢查生字:找來很多小動物的圖片,每張圖片背面寫上一個生字,正面投射到大螢幕上,學生想要哪種動物,必須得認識背後的生字,然後把動物圖畫獎勵給學生。

  4、看動畫,進一步熟悉課文。

  學生一邊看動畫,一邊聽教師複述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熟讀了課文後,學生自然而然地知道叫聲是青蛙發出來的,原來這叫聲是青蛙在給小魚講故事呢。

  (但是讀完了課文,學生會有新的問題提出。)

  三、學生第二次質疑。

  1、青蛙眼睛為什麼轉了一下(兩下)?

  2、青蛙為什麼不怕累,每天都會給小魚講故事?

  3、青蛙會給小魚講什麼故事?

  4、小魚為什麼叫青蛙為大哥?

  5、小魚為什麼會親青蛙的白肚皮?

  6、小魚為什麼一上岸就會死?

  (學生提出的問題真是五花八門,但是都能圍繞本課的內容。)

  四、學生就以上問題分小組討論(四人小組)。

  五、學生彙報(精選其中一段)。

  1、學生說:“小魚稱青蛙為大哥,青蛙要背小魚上岸。當小魚說自己上不了岸時,青蛙說他把岸上看到的故事講給小魚聽。小魚聽後,親了親青蛙的白肚皮。從此以後,青蛙每天給小魚講故事。在整個過程中,小魚很有禮貌,青蛙很講信用,所以他們會成為好朋友。”

  2、表演和分角色朗讀結合,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3、學生表演青蛙給小魚講故事(用時較長)。

  表演到最後,演青蛙的小朋友必須給演小魚的朋友講一個岸上看到的、聽到的故事。

  (1)一個學生把一年三個季節的景色描述給小魚,惟獨沒有描述冬季。教師問他為什麼沒有冬季,學生說:“冬天青蛙都冬眠了,怎麼給小魚講故事呢?”

  (2)另一個學生說:“青蛙對小魚說,你每天晚上可以出來看天上的星星。”

  4、至於“小魚為什麼上岸後就會死”這些涉及生物科學的問題,教師鼓勵學生去查資料解決,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六、課後練習。

  ________只能在水裡遊。

  ________能在水裡遊,也能在岸上跳。

  ________很講禮貌,________很講信用。

  七、總結拓展。

  師:學了這篇課文後,我們知道了如何交朋友,朋友之間如何友好相處。請你們好好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跟朋友相處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