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認方向》說課稿範文
《辨認方向》說課稿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辨認方向》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辨認方向》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三單元《辨認方向》,這一課是以“多元智慧理論”為指導設計教學環節的。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是在學生已經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能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用八個方向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根據“多元智慧理論”,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創設活動情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在活動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使學生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辨認平面圖及生活中的八個方向,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視覺”和“數學邏輯”智慧。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辨認方向,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整體化、個別化、自主化、多元化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發展,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使每一個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以不同物體為參照物來辨認方向。
教學創新點:
1.讓學生給新方向起名字,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讓學生嘗試編兒歌,運用兒歌幫助學生在玩中理解八個方向的含義。
3.課後作業設計了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為參照物,說出八個方向的建築及景物,並繪製出一幅平面圖。為學生的後續學習奠定基礎。
二、說教法
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呼喚有智慧的教育,培養有個性的學生。所以,本節課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透過媒體演示,為學生提供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採用多元化的教法策略,讓學生能夠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獲取新知,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知識的需求,使學生產生共鳴,初步地辨認方向。
3.教師引導學生在獲取“東北”方向這個新知的基礎上,大膽放手,為學生搭建平臺,透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東南、西南、西北”其餘三個方向的機會,將“視覺空間”和“數學邏輯”智慧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讓每一個孩子的智慧都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說學法
1.透過聽、看、憶,喚起已學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藉助媒體演示,運用所學知識,引導學生觀察、想象、獨立思考,對“東北”方向的學習各抒己見,使學生的個性思維得到發展。
3.在所學“東北”方向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探究、發現、總結其餘的“東南、西南、西北”三個方向,使每個學生都盡情地施展獲取知識的機會。
四、說流程
1.實踐探究、激趣解疑
為了突破重點,我藉助媒體演示主題圖,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運用學生的視覺空間進行設疑,除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以外,你們還知道有什麼方向?它為什麼叫這個名字,你是怎麼想的?激起學生對新知的慾望。學生觀察討論,給這個方向起名,我幫助他們在頭腦中建立“東北”這個方向的概念,餘下的三個方向的命名全由學生自己完成。透過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人際關係智慧及數學邏輯智慧。
2.聯絡生活、玩中強化
生活數學並不能永遠停留在生活情境中,要對數學知識進行提升、建模,要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的規律和方法。化解本節課的難點,是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遊戲,透過“編兒歌”、“猜謎語”、“填一填,你最棒”等活動,在遊戲中發現規律,總結規律,運用規律,正確地辨認方向,以此發展學生的語言文字和視覺空間智慧。
3.情境匯入、引發興趣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紀特點,結合教材內容,我為小朋友設計了一段“大雁東南飛”的情境引入課題,透過輕柔的音樂、優美的畫面,將學生帶進了一個趣味性很濃的生活情景中,以情促知,喚起了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新知的學習慾望。
4.課後延伸性作業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然觀察智慧和自我認知智慧,本節課我設計自選型課後延伸性作業,一是為了鞏固課內知識而設計的“打穀場”作業;二是為了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為參照物,說出它周圍八個方向的建築及景物,繪製成一幅平面圖。這樣的作業設計讓學生多渠道地發展自己的智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
《辨認方向》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辨認方向》是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經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設計的活動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絡,為學生提供了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為後續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要讓學生能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對於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創設現實的活動情境,增加參與、體驗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學會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新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3.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2.會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
三、說教學設想
為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1.藉助多媒體創設有效的活動情境,促使學生理解深化四個新方向。
2.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辨認八個方向,我設計了做“方向板”的活動,順勢利用“方向板”做實踐性練習。
3.為了區分圖上方向和生活中的方向,我設計了在教室裡做一個大的方向板活動。
四、說教學準備
課件、方向板。
五、說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流程主要有以下以下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我首讓學生我們上節課學過哪些方向?再說一說自己的東、南、西、北方向分別是誰。
(二)實踐探究激趣解疑
活動一:辨認平面圖上的方向。
1.觀察情景圖,複習四個方向。
課件出示教材主題圖,先請學生說一說:看平面圖的方法,隨機在黑板上畫方向標。然後讓學生彙報。
2.引出新方向
引導學生觀察動物園在學校的哪個方向?學生的說法可能不一,有的可能說,動物園在學校的北面。有的可能說,動物園在學校的東面。教師可以藉機提出疑慮:“動物園又不會走,怎麼一會兒在這,一會兒在那兒呢?動物園到底在學校的哪個方向?你們好好想一想,想好後和同桌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髮現:動物園在學校的東面和北面之間的位置,並鼓勵學生自己給東、北之間的方向起名字,從而瞭解到生活中的東北方向。進而指出:東與北之間的部分都叫做東北方向。
接著教師請學生在小組裡交流圖書館、少年宮、電影院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學校的東南方向有什麼?怎麼找東南方向?(先找東,再找南,之間的部分就是東南)
教師讓學生觀察圖書館、動物園、少年宮、電影院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給新認識的方向起名字,學生親身經歷了認識生活中客觀事物的過程,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知識,注重了學習過程及學習方法的探究。
(三)聯絡生活玩中強化
活動二:製作方向板
這樣不僅可以區分方向板上的8個方向和生活中的8個方向,而且對於四個新方向一目瞭然。再利用它做一些實踐活動的練習,從而體會到方向和位置一樣,都是相對的。要找好中心點才能確定方向。進而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反應能力。
活動三:把你的方向板和教室的方向保持一致,同桌或小組間進行你問我答的遊戲活動。
(四)聯絡生活拓展應用
出示中國地圖,先來找找首都北京在哪裡?
我們的家鄉大致在北京的()方向,實際是以北京為中心,我們可以在那畫一個方向標,從而使問題一目瞭然。再找吉林、遼寧、四川分別在北京的()方向。
(五)師生整理體驗收穫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讓學生談兩點:
1.談收穫,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會了什麼。
2.讓學生自我評價,比如,問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
說板書
辨認方向
《辨認方向》說課稿3
《辨認方向》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內容經常出現在學生的生活經歷中,是培養他們空間觀念的好素材,但學生實際應用比較少,本課是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教材的設計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絡,為學生提供了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
整節課,我的想法是:“(運用)生活經驗→(獲得)→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力求突出三點:
一、創設情境,圍繞“當合格小導遊”情境貫穿全課始終。
小學數學應該是生活中的數學,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初上課時我以“為遠方的客人當導遊”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孩子們明確辨認方向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識。結尾我針對學生辨認方向的情況進行評價總結,使孩子們能夠充分體會驗學習的樂趣。
二、結合生活經驗,學會辨認方向。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但是生活的範圍很大,因此,我選取了學生周圍的環境作為本節課學習的素材,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我以家樂福地點為中心,周圍的建築物為背景圖,從說說各建築物在家樂福的位置關係出發,引導學生說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建築物,學生髮現除了這四個方向以外還存在其它4個方向,雖然學生以前沒學過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4個新方向,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這些方向已有所瞭解,但還是不夠準確,因此,我嘗試讓學生說說這四個方向,在此基礎上,分別說一說博物館、省醫院、匯海圖書大廈、遠大都市綠洲分別在家樂福超市的什麼方向,我抓住一個方向,在演示、討論的過程中完善學生對新方向的認識,在他們頭腦中建立初步的方向框架。
三.動手實際操作,體驗學習過程。
生活數學並不能永遠停留在生活情境中,要對數學知識進行提升、建模,要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的規律,數學的方法。數學活動離不開體驗,學生對八個方向都有體驗,而且我還引導學生設計製作方向板,根據教室實際方向正確使用,從新知到應用,讓學生逐漸脫離手中有形的方向板,在心中構建一個無形的方向板,使孩子們能正確辨認方向。
四.以"生活實踐"的迴歸,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並研究數學的問題和規律,反過來又運用數學的方法和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在新知學習後,我設計了幾個層次逐步深入的活動,活動的載體也有目的的由簡單到複雜、由平面向空間轉移。
《辨認方向》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辨認方向》是新北師大版數學教材第四冊第二單元《方向與位置》第二課的教學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設計的活動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絡,為學生提供了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為後續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讓學生能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對於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在教學時,一定要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創設現實的活動情境,增加學生參與、體驗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在活動中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學生學會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夠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夠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在現實生活中準確辨認方向。
三、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採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指導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透過師生、生生的互動、探究、合作、遊戲等方式,去發現、再創造新知識,同時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課堂伊始,我出示了一張幻燈圖片,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來回答圖上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進入思考的學習狀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實踐探究
課件出示教材主題圖,先複習四個方向,然後追問在生活中你們還聽說那些新方向?進而引出新知,教師板書課題。
出示課件,進一步學習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師讓學生觀察圖書館,動物園,少年宮、電影院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給新認識的方向起名字,學生親身經歷了認識生活中客觀事物的過程,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知識,注重了學習過程及學習方法的探究。
(三)學以致用
首先製作方向板,給出一個方向,讓學生很快地辯認出其他七個方向,並把它寫在方向板上,(學生獨立完成,錯誤糾正)然後說出方向板的用途。
(四)玩中強化
1.利用方向板在教室裡辨認八個方向,要求學生的方向板與教室的方向保持一致。
2.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在觀察和判斷方向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確定以什麼為中心。透過遊戲,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增加學生參與體驗的機會。體驗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絡。
(五)拓展應用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練一練,看地圖,打穀場兩個情境練習。分別用課件出示,尤其是看地圖,學生對於地圖來講比較陌生,我有效地整合了資訊科技使學生明確,要找我們的家鄉在北京的什麼方向,實際是以北京為中心,我們可以在那裡畫一個方向標,問題就一目瞭然了。
然後,我帶領學生參加小型實踐活動,到操場上看一看,找好中心,說一說校園內八個方向分別有什麼?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六)體驗收穫
這一環節,讓學生談收穫,讓學生自我評價,這樣既注重了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又關注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