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說課稿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說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說課的課題是《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八年級第一單元課題二。
本節說課共分八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化學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會做實驗,是學生獲得化學知識,應用化學原理的必不可少的途徑,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本節內容主要是實現《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它是學習化學的初始階段,也是學好化學的基本功訓練階段。在學生剛剛學習了化學的發展史,瞭解了化學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後,安排本節課,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親自探究,透過自己的探究實踐體會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會成功的喜悅,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今後的化學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整個化學的學習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學情分析
學生存在著一定的生活經驗,這些經驗是學習的基礎,但存在著侷限性。本節課的兩個探究實驗都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煉出來的,會給學生以新的感受和啟迪。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尋求新知的慾望,再加上八年級學生樂於探索,大膽實踐的優點,為本節內容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和情感基礎。
第三部分: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特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知道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成功的關鍵;
2、能遵守實驗規則,初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3、能進行藥品的取用、加熱、洗滌等基本實驗操作。
過程與方法目標:親身操作、體會操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第四部分: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
教學重點:藥品的取用、加熱、洗滌等基本操作的訓練,觀察能力的培養。
教學難點:操作的規範性和觀察能力的`培養。
第五部分:教學模式
本節採用的教學模式是:問題情境—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解釋與結論
之所以採用這種教學模式,是因為它可以使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實驗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並完成課程目標。
第六部分:教學手段
本節運用投影儀和下列實驗儀器及用品:蠟燭、火柴、燒杯、澄清石灰水
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直觀、形象、簡單、易於操作,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並理解本節課的知識內容。
第七部分:教學流程
分六個環節。
環節1:前測補救
①什麼是化學?
②什麼是化學變化?
這兩個問題設計的理由是:它可以檢查學生對前面知識的掌握情況,為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掃清障礙;同時,透過學生的分析回答,教師指出: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一個你非常熟悉的化學變化,它是什麼呢?大家聽我講一個故事:從前某國有一位使者出使到另一國,面見國王,國王有意刁難使者,於是出了這樣一題:“我給你一塊硬幣,去給我買東西,並使買回的東西必須能充滿整個皇宮。”同學們,請發揮你的聰明才智,想一想買什麼東西才能滿足國王的要求,好使這位使者免遭殺身之禍呢?學生討論,但提出的方案都一一被否決,最後教師點題:這位聰明的使者想了一下後,馬上到集市買回了一根蠟燭和一盒火柴,並在皇宮點燃了蠟燭。小小的燭光充滿了整個皇宮,解決了皇帝的刁鑽難題。親愛的同學們,燭光給皇宮帶來了光明也給使者帶來了生的希望。今天我們就來探索“光明”——探索蠟燭燃燒。
這樣,透過一個故事引入了新課,並使學生興趣高漲,有利於課程內容的學習。
環節2、創設情境,提出猜想
同學們的桌上有你熟悉的蠟燭,你注意觀察過它嗎?
教師出示投影內容:探究一:蠟燭的外觀,包括顏色、狀態、形狀、硬度、氣味、溶解性、密度等;
探究二:蠟燭的燃燒過程中,火焰各層的顏色是否相同,各層溫度高低如何進行實驗驗證?
探究三:蠟燭燃燒的生成物是什麼?如何驗證?
探究四:蠟燭熄滅前和熄滅後形成煙的顏色如何?熄滅後的煙能否被點燃呢?
利用投影,出示問題,並持續實驗過程始終,保證實驗圓滿完成。
問題提出後,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大膽猜測。這個問題情境的設定,因為它的熟悉,能夠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興奮點,並使學生感覺到化學的生活化。
環節3、驗證猜測,學生實驗
第一步:知識準備,教師提出本節課用到的知識。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第二步:閱讀教材,明確實驗過程。
在課前,學生有過預習,但鑑於學生的年齡特點,缺乏系統性,再讓學生閱讀教材,明確過程,使學生實驗時能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盲目。
第三步:設計實驗報告。
由於學生第一次設計實驗報告,教師指出設計重點。並提示可參照教材提示,也可增加或更改某些實驗觀察的內容。
第四步:設計方案,學生實驗。
教師明確要求:提示學生觀察時注意運用除味覺外的所有器官,儘可能從多角度對實驗進行觀察,注意觀察的順序和角度,做好記錄。然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始實驗,重點完成探究二和三的實驗方案的確定。教師巡視,並參與到學生中,和學生一起活動,使學生感覺到老師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從而體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理念。
環節4、交流與合作
組織學生將自己填寫的表格與同學進行交流,比較誰觀察到的現象多,誰的描述更細緻、更準確?並與同學交流進行觀察和描述的體驗。
此環節的設計,體現並促進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合作。
環節5、彙報實驗結果,得出結論,驗證猜測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描述,鼓勵學生補充不足。
透過實驗與分析,師生共同得出結論。解決投影中提出的問題。肯定優秀的設計方案。並透過探究三得出蠟燭的燃燒過程屬於化學變化,同時伴隨著物理變化,以鞏固上節課對物質變化的學習,體現知識的聯絡。
環節6、知識回顧,總結提高
教師鼓勵學生獨立對本節課的學習過程進行回顧,總結自己的收穫,然後全班交流。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鼓勵優點,指出不足。
透過觀察和學生總結,使學生感悟到學習化學時需要掌握以下要點:
① ①關注物質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硬度、熔點、沸點、密度以及如石蠟能否燃燒,其燃燒產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
②關注物質的變化及變化時伴隨的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生成氣體、產生沉澱等。
③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及現象,對物質在變化前、變化中及變化後的現象進行細緻的觀察和描述,並進行比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結論。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必不可少的,避免有些學生只是出於好奇心,課堂看熱鬧,無收穫的現象,使學生真正體會探究這一重要的學習手段。
第八部分:板書設計
我採用的是要點式板書,它簡明扼要,突出體現本節的知識與技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