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礦質營養說課稿

植物的礦質營養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植物的礦質營養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教材

  1.教材分析

  1)新老教材的差別

  ①新教材把礦質營養安排在光合作用之後,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

  ②注重了對學生德育的培養,介紹必需的礦質元素時不再是簡單的結論,而是透過介紹科學家的溶液培養法,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的教育。

  ③更加註重與生產實踐的聯絡,增加了合理施肥及水培法培養植物的內容,刪除了農業生產中不再使用的(NH4)2SO4,NH4NO3化肥等內容。

  2)重、難點

  ①重點

  a.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及種類

  b.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過程

  ②.難點

  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和對水分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與其它章節的聯絡

  本節內容前與根尖的結構、水分代謝、光合作用,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等內容相聯絡,後與呼吸作用、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相關聯,教學中注重知識之間的滲透。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知識教學點

  a.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及種類(知道)

  b.植物對礦質元素利用的特點(識記)

  c.合理施肥的基礎知識(知道)

  d.根對水分和無機鹽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理解)

  ②.能力培養點

  培養觀察、分析對比、綜合判斷能力及學科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應用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透過根對水分和對礦質元素吸收過程的比較,學習用對比分析方法去研究事物本質,不斷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②透過合理施肥及水培法培養植物的學習,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學習方法。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③透過課堂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科學理論、規律必須透過科學實驗的方法加以驗證才能成立,透過科學實驗——“溶液培養法”確定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思想教育(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二.教法

  由於中考不考及高一不開生物課等客觀因素,高二學生的生物基礎普遍較差,但由於高考及生物學自身的魅力,學生對生物課還是很感興趣的,對這節課學生已有水分代謝、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等基礎知識,但對初中相關知識缺乏整體瞭解。在教學中要揚長避短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環境,對“根尖的結構”、“呼吸作用”作簡單複習,增加同學們的感性認識,利於本節教學。

  在教法的選擇上既有課件展示過程中的直觀教學法,又有探索求真的發現法,還有雙邊互動的談話法。

  三.學法

  1.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應由過去的知識灌輸者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透過師生互動、交往、對話、激趣設疑、探索疑難、討論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2.對教材中的有些內容,鼓勵學生閱讀,讓他們去發現和提煉要點,創新能力培養的第一點是創新意識的培養,對於學生一些新、異的想法,正確的要充分肯定,錯誤的要正確引導,不要輕易磨滅學生的創新意識。

  3.精心設計的作業既可檢驗教學效果,又可讓同學們找準自己的位置,好的嘗試到成功者的喜悅,差的找出了不足,彌補缺陷,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4.課外學生透過“無土栽培蒜苗”的`學習,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5.構建發現式學習方法,使學習內容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得到生成、張揚、發展、提升,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教學過程

  1.基本思路

  重難點採用“設疑匯入——引導探究——研討求真”的發現法教學,其它內容採用學生自學後的談話法教學,課時按排為1課時

  2.實施途徑

  由“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引出本節的課題,講完確定必需元素的實驗後,

  提出問題:

  根是如何吸收礦質元素的?

  設疑:

  水培法培養一株植物,開始時NO3-濃度為0。1M,一天後為0。15M,為什麼?

  指導談話:

  ①礦質元素是溶解在土壤溶液中以離子的形式才能被根吸收

  ②根只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那麼根吸收水和吸收無機鹽是否為同一過程?

  想一想:

  如果礦質元素是隨著水分的吸收而被吸收的,培養液中離子的濃度將會如何變化———不變。

  結論:

  吸水和吸收礦質元素是相互獨立的。

  比較水分和礦質元素的吸收(對比中揭示事物本質)

  部位

  方式

  能

  水

  根毛區

  滲透

  不耗能

  礦質元素

  根毛區

  主動運輸

  耗能

  從理論上證明其正確性。

  為什麼又是相對獨立呢?

  a。由於礦質元素是溶入水中,以離子形式被吸收,礦質元素的吸收離不開水。

  b。問題:把洋蔥表皮細胞放入1MKNO3溶液中,開始時發生質壁分離,爾後自動復原,為什麼?

  思考後得出結論:表皮細胞在失水的同時,礦質離子被吸收,導致溶液濃度降低,小於細胞液濃度,導致細胞吸水而發生復原。

  明確吸水和吸收礦質元素的關聯性。

  故:吸水和吸收礦質元素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練習:將等量的NH4+、K+、Ca2+共同置於5000ml水中,再放入新鮮水稻根,幾小時後測定混合液中上述四種離子和水的含量變化如下表:

  專案

  水

  NH4+

  K+

  Ca2+

  Po43—

  減少

  0%

  83%

  72%

  97%

  84%

  (1)上述四種離子減少的原因

  (2)Ca2+比K+減少量明顯大的原因

  (3)離子大量減少而水卻沒有減少的原因

  設疑:

  ①呼吸抑制劑處理根細胞,礦質元素的吸收停止,為何?

  ②通常情況下,根細胞中K+或其它礦質元素的濃度已高於土壤溶液中的濃度,但是,植物的根仍然吸收這些元素,為什麼?

  討論:

  礦質元素的吸收需要呼吸作用為其提供能量

  低濃度——高濃度

  結論:

  是主動運輸的過程。

  展示課件“礦質元素的吸收”(注意觀察能力的培養)

  驗證結論:

  礦質元素是透過主動運輸進入到根細胞內部的

  設疑:

  根吸收礦質元素與呼吸作用的關係如何?

  重新展示課件,學生透過觀察,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呼吸作用為根吸收礦質元素提供“CO2和ATP”

  與生產實踐的聯絡:

  中耕鬆土可提高土壤肥力

  練習:1、種莊稼要鬆土,下列不能成立的理由是:

  A、增強根細胞的呼吸作用B、促進礦質養料在植物體內運輸

  C、促進根細胞吸收礦質元素

  D、使土壤疏鬆,有利於水分、空氣進入土壤,有利於植物生長

  2、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和運輸的主要動力分別來自:

  A、滲透作用和蒸騰作用;B、滲透作用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D、滲透作用和呼吸作用。

  關於合理施肥的學習,

  先提出問題:

  如何利用植物對礦質元素吸收的特點,來促進作用的生長?

  學生閱讀、討論,教師點評

  ①需肥規律:a。不同植物對礦質元素的需求量不同(舉例)

  b。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長髮育時期需求量不同(展示課件中的插圖)

  ②合理施肥:

  a。根據作物的需肥規律,適時、適量地施肥使植物體茁壯生長,且獲得少肥高效的效果。

  b。疏鬆土壤,促進有O2呼吸,從而促進根對必需礦質元素的吸收。

  練習:用人工配製的植物培養液培植黃瓜,若過一段時間,營養液中缺少鎂,顏色首先由綠變黃的是:

  A、莖尖B、新生葉C、植株中部葉片D、植株下部葉片

  課外活動——無土栽培蒜苗

  提供:

  培養液:蒸餾水,自來水,土壤浸出液

  基質:沙粒,石粒,磚碴,無基質

  容器:用過的一次性塑膠杯

  材料:新鮮蒜瓣

  設計實驗,探索無土栽培蒜苗的合適條件。

  五、板書設計

  (一)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

  1.概念

  2.必需礦質元素的種類: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二)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1.吸收狀態

  2.吸收過程

  3.根對水分和礦質元素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三)礦質元素的利用

  1.可被再度利用的元素:N、P、 K、Mg

  2.不被再度利用的元素:Ca、Fe

  (四)合理施肥

  1.根據作物需肥規律施肥

  2.適時、適量進行施肥

  六、結束語

  未來的課堂教學是創新的、互動的、師生是共同發展的。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從中找出不足與缺憾,提升自己的生物教學水平、構建新的教學方式,將是我一貫的追求。為此,我願在師生對話的“平臺”上,向生物界同仁學習,併為之努力奮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