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說課稿

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

  《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是高中化學選修3的第三章“晶體的結構與性質”第二節內容。本課時是在學習了分子的結構與性質和分子晶體之後編排的。本節在複習化學鍵等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晶體結構、化學鍵間相互作用力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並運用化學鍵理論和晶體結構理論分析晶體結構與性質的關係,本節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難點,也是歷來高考的熱點。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共價鍵和分子的立體構型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以後學習金屬晶體與離子晶體打下基礎。此外,金剛石、二氧化矽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學習這部分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掌握原子空間構型、化學鍵、雜化軌道等理論為基礎

  (2)學生學習了分子晶體,對晶體有了一定的瞭解,對空間結構有一定的瞭解。

  三、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原子晶體的概念,掌握原子晶體的熔、沸點,硬度等物理性質,能夠區分原子晶體和分子晶體

  (2)掌握金剛石典型晶體的晶胞和結構特徵。能夠透過金剛石結構特徵分析晶體矽、二氧化矽等原子晶體結構。

  (3)理解並掌握原子晶體內原子間作用力的型別。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透過對原子晶體概念的教學,培養學生準確描述概念、深刻理解概念、比較辨析概念的能力。

  (2)從結構理解原子晶體的性質,明確原子晶體的物理性質及化學變化特點和空間結構。

  (3)運用歸納、對比等方法,理解原子晶體的特點和與分子晶體的區別及聯絡。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透過小組討論小組競賽等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透過結構決定性質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內外因辯證關係的教育。

  四、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原子晶體的概念

  原子晶體的.結構與性質的關係

  難點、原子晶體的結構及特點

  五、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探究教學法為主,多媒體教學法為輔

  學法、思考、討論、歸納等自主學習

  六、預計課時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引入、以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矽的熔沸點資料比較表格,判斷二氧化矽是否屬於分子晶體?為什麼?

  比較乾冰與二氧化碳的模型,有什麼區別?

  學生自行總結原子晶體的定義、構成粒子、作用力、氣化或熔化時破壞的作用力、物理性質、等。

  以上內容學生自己總結教師輔助。

  展示典型的原子晶體(金剛石)的球棍模型幻燈片輔助金剛石晶體結構示意圖,學生自己總結、透過你看到的模型,對於金剛石你有哪些瞭解?(此部分內容學生分組討論並在演草紙上記錄並整理,再分組回答問題,其它小組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當堂反駁,互相辯論。)

  透過學生小組之間的互相辯論和總結得出以下內容、

  1、每個碳原子為SP3雜化,每個碳原子與四個碳原子形成4個共價鍵並且形成正四面體構型。鍵角為109度28分(此部分是透過學生相互PK得到的正確結論)

  2、為空間立體網狀構型

  3、只有σ鍵沒有π鍵

  4、最小環為六元環(既六個碳原子形成一個最小環)且不共面,有六條碳碳鍵

  每個碳碳鍵長和鍵能都相同。

  5、金剛石中碳原子個數比與碳碳鍵數比為1比2且說出了計算方法。

  6、說道了金剛石的晶胞,但是找錯了,說正四面體的最小結構單元是晶胞此部分教師加以引導。

  7、每個金剛石晶胞中含有完整的碳原子數為8個,碳碳鍵為16個。(金剛石的晶胞課本p64學與問中有)這部分內容實際上是對於已有知識的複習和拓展。

  教師輔助、每個碳原子被12個最小環共用,每個碳碳鍵被六個最小環共用。所以金剛石中碳原子個數與碳碳鍵數之比為1比2。

  以上步驟完成後給學生2分鐘時間讓其自己再梳理。

  鞏固訓練1、晶體矽的結構與金剛石相似,回答以下問題。

  每個矽原子與相鄰的個矽原子以鍵相連線,形成構型。這些四面體向空間發展,構成一個堅實的、彼此聯結的結構晶體。每個Si—Si鍵長相等,鍵角均為。晶體中最小環由____個矽組成且不共面,每個矽原子對這個環的貢獻為、而每一條邊為個六邊形,晶體矽中矽原子個數與Si—Si鍵數之比為。

  鞏固訓練2、展示二氧化矽的模型,仿照金剛石將二氧化矽結構進行歸納總結

  訓練3、完成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的對比表格

  訓練4、仿照金剛石的結構分析分析石墨結構

  訓練5、將石墨與金剛石進行對比並完成表格。

  八、板書設計

  1、定義、

  2、構成粒子

  3、作用力

  4、結構

  5、一般物理性質

  6、常見原子晶體

  7、典型原子晶體模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