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的說課稿

《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高一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二節《氣壓帶和風帶》的第二課時內容。本節主要內容包括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氣壓中心和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三部分內容,基本上每一個內容教學時間為一課時。本節課主要學習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本節課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中起著關鍵作用,應該是在在前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加深,另外,也是為後面學習天氣系統、洋流和全球氣候變化變下基礎和理論依據,是承前啟後的紐帶。 關於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要注重透過教材中涉及的活動引導探究學習,以實現難點突破。活動中首先以北半球為例,在假設下墊面均勻,太陽直射赤道,地球不自轉的前提下,形成單圈環流。這樣既讓學生複習了熱力環流的知識,又很好地為三圈環流的`形成做了鋪墊,讓學生認識到三圈環流及氣壓帶風帶的形成也是在熱力的基礎上,假設下墊面均勻,太陽直射赤道,但是要考慮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對大氣環流的影響而形成的。這個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畫單圈環流和三圈環流,或者用動畫演示,以讓學生能夠掌握氣壓帶和風帶的分佈規律,並培養其繪示意圖的能力。在學生熟練掌握了氣壓帶和風帶的分佈規律後,進一步闡明氣壓帶和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而發生的季節移動規律,這種移動完全可以用動畫的形成進行呈現,不用過多的進行講解和分析。 本節課緊接著上節課內容學習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

  二、說教學目標

  1、繪製全球氣壓帶風帶分佈示意圖,說出氣壓帶風帶的分佈,移動規律。

  2、理解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對海陸氣壓中心季節性轉變的影響。

  3、北半球冬夏氣壓中心的形成和影響。

  三、說重點和難點

  重點: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對北半球海陸氣壓中心季節性轉變的影響。

  難點:北半球冬夏氣壓中心的形成和影響。

  四、說教學過程

  透過學生上黑板畫圖複習上節課氣壓帶和風帶的分佈和移動規律。為這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順利匯入新課。

  過渡:實際上地球表面並不是均勻的,由於海陸分佈,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響,大氣環流比上述狀況要複雜得多,氣壓帶被分割成一個個高低氣壓中心,在海陸相間的地帶被破壞成塊狀,北半球尤為明顯。地球上的高低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對世界各地的天氣氣候有很大影響。

  活動題:指導學生思考課本36頁活動題目,回答問題。學生讀圖,冬季和夏季大陸上各有一個空氣柱,根據熱力環流原理,在空氣柱上用箭頭表示空氣垂直運動方向。得出結論:冬季大陸降溫快,空氣收縮下沉,近地面空氣密度大,形成高氣壓,大陸上的冷高壓切斷副極地高氣壓帶。夏季大陸升溫快,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近地面空氣密度減少,形成低氣壓,大路上的熱低壓切斷副熱帶高氣壓帶。冬夏季大陸氣壓帶被分割成高低氣壓中心。

  學生閱讀課本37頁圖2、13和2、14。1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佈和7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佈。分析北半球海洋和陸地高低氣壓中心的變化。

  五、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第二節氣壓帶和風帶的第二課時內容,在教學內容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透過指導學生做活動,讀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閱讀地圖從地圖中發現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習地理的一般方法。最後引導學生討論總結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分佈以及影響。教師透過多媒體教學,展示重要的地圖和教學環節和結論,使整個教學過程集中緊湊。重難點凸出。不足之處是還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學習興趣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