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臨近的國家和地區的中東說課稿

我們臨近的國家和地區的中東說課稿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一節《中東》。

  一、 教材分析:

  新的地理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注世界上的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學會分析區域內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之間的聯絡,樹立和諧的人地關係。《中東》這一節教材,正是從重視世界上地理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國家出發,引導學生關注世界上的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而編排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區域地理《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和《我們臨近的國家和地區》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同時,本節內容的學習,也是為後面進一步學習區域地理奠定紮實的基礎,因此,《中東》這一節內容,在七年級地理下冊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區域地理的內容,“中東”這一節教材並沒有著重於某一個國家,而是對整個區域進行總體描述,因此,在教學中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中東特有的地理特徵——長期熱點地區來組織教學。

  二、學情分析:

  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了閱讀和使用地圖的一般方法,學會了運用所學知識解釋有關的'地理現象,學會了透過創設情境----收集資料資訊------用事實論證的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掌握了學習區域地理的技巧和策略,初步理解了部分割槽域內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絡,樹立了一定的人地協調觀念。同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對地理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高、主動性強,在課堂上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然,他們畢竟是孩子,思維不夠全面,語言不夠嚴謹,有些觀點的表達可能很幼稚,作為教師,我們應及時點撥,加以引導。

  三、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與我校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

  1、知識與技能

  瞭解中東是一個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

  透過讀圖說明中東地區的範圍、位置;初步學會分析本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掌握中東是一個兩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

  透過以上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培養讀圖能力,以及對地理資訊的歸納、推理、對比及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透過讀圖、蒐集和閱讀資料、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過程,逐步掌握運用地理資訊進行案例分析的方法。能簡單分析中東成為熱點地區的原因,並側重於分析本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關注世界上地理問題突出的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的意識;

  引導學生樹立民族平等觀念,呼籲世界和平、反對戰爭。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中東成為世界熱點地區的原因。

  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

  教學難點:

  理解中東地區矛盾的複雜性。

  認識蘇伊士運河和土耳其海峽的重要作用。

  5、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鼓勵、組織學生課前收集有關中東局勢時事的新聞材料及相關資料,使學生認識到中東地區因戰爭、衝突不斷而備受關注,成為世界上長期的熱點地區。

  透過指導學生讀“中東地區”圖,引導學生分析出中東所處的大洲、周圍臨近的海洋,總結出中東是一個地處聯絡三大洲、溝通兩大洋的重要地理位置,並透過填圖練習加以鞏固。

  四、教法設計與學法指導

  1、教學思路:

  本課從中東地區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及其戰爭、衝突頻繁入手提出問題,然後從中東地區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文化差異四個方面說明其不安定的原因,其目的在於瞭解該區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識,並透過閱讀、思考等途徑培養分析原因、總結規律等地理思維能力,其中也滲透了對讀圖、蒐集歸納地理資訊能力的訓練,其中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是本課的學習重點

  2、教法設計: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讀圖分析+分組討論練習”的教學方式為主,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練習和資料,體現地理課堂的特色。

  3、學法指導:在學法指導上突出一個“動”:

  (1)、課前“動”——課前準備

  收集資料:安排學生在課前收集關於中東(如:巴以衝突、中東名字的由來)以及蘇伊士河運和土耳其海峽的相關資料,並進行整理,培養和鍛鍊學生自學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2)、課上“動”----積極參與

  為學生提供舞臺,把課前收集到的資料透過小組討論,相互交流來增強學生的膽量和,;

  讓學生以中東地區的普通老百姓的身份來體會和感受對和平的渴望,這樣活躍了課堂氣氛,訓練了語言表達和思維組織能力,同時也突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加強讀圖、識圖、填圖方法的指導,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地圖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後“動”——課後延伸

  懸念式的小結,為下節課設疑,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

  課後作業佈置突出特色,鼓勵學生以“我所認識的中東”為題,寫一篇日記。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結合中央電視臺每天晚上七點鐘準時播出的《新聞聯播》欄目中經常有關於中東的報道引入新課。透過詞語接龍、模擬播音等,使學生對中東有初步的認識,產生學習的。

  (二)聯絡生活,感性認識

  透過課件、資料展示,提出逐層遞進式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聯絡生活實際討論,與學生產生共鳴,幫助學生樹立“反對戰爭、呼籲和平”的觀念。

  (三)積極探索,理性思考

  在學生已經有了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中東為什麼衝突、戰爭不斷?引導學生從中東地區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文化差異四個方面簡要說明其不安定的原因,進一步從地理的角度出發,對中東的地理位置展開詳細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中東溝通兩大洋、連線三大洲、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備受關注,是引發戰爭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及時鞏固,加深印象

  完成P52頁活動題,透過填圖練習將重要的知識點落實在地圖上,課後寫一篇日記加深對中東的印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