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找規律說課稿(通用10篇)

幼兒園找規律說課稿(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找規律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找規律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找規律》,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說目標

  1、透過活動,幼兒學習按某一特徵有規律的間隔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列;並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三、說重點

  活動的重點: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

  四、說難點

  活動的難點:在有規律的排列中會表現2——3種規律。

  五、說教法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六、說活動流程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動手操作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嘗試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一開始以遊戲引入,讓幼兒尋找卡片,觀察卡片上有什麼,找找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各種事物的不同排列,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遊戲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透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發現、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這是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物體的規律,並將規律補完整,以加深鞏固有規律的間隔排列的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由於每一個幼兒都不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在補規律的操作活動中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的有2——3種規律,能力弱的有一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主動活動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

  第三部分是讓幼兒嘗試自由排列的活動。這是活動中的難點,讓幼兒嘗試在有規律的排列中表現出2——3種規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誘發學習慾望。

  情境教學以形為手段,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源泉,以培養興趣為前提,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做到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有機結合,體現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誘發主動性,促進兒童發展。這就是我在上課一開始設計了有關春天主體畫面的初衷。以動入境。吸引學生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事物的規律。

  (二)、自主活動、探究問題學習數學知識。

  本環節是一堂課中的主要部分,學生的主要活動是:根據上一環節中提出的問題,有目的的進行小組討論、操作實驗、合作探究,放手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從而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在這裡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幫助者、點撥者、激勵者。就此我設計了從生活中發現規律和隨數字娃娃走入智慧寶塔兩個活動,並努力的從這兩個活動中體現以上的理念。

  (三)、交流質疑、達成共識理清知識脈絡。

  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把小組內探究到的結論在班內交流,小組間達成共識。在這個環節中鼓勵每一位學生認真傾聽,及時記錄和自己小組的不同意見,及時發表不同見解,可以互相質疑,互相補充,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而且我自己也傾聽學生髮言,及時引導和鼓勵。

  (四)、拓展應用、深化理解構建認知結構。

  學生在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學會數學知識後,再應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為此我設計了一些具有層次性、生活性、遊戲性、趣味性、開放型、挑戰性的習題,最大限度的使所學知識在練習中拓展深化,在應用中昇華,構建起知識體系,使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

  幼兒園找規律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透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於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本節課是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圖形的排列規律。

  2、說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發現給定事物中的簡單排列規律,並運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交流的活動中,經歷發現生活中有規律排列現象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身邊事物,發現和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美。

  3、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

  教學難點:發現事物中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 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之後,聯絡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 說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並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 創設情景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2. 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3. 聯絡生活,發現規律

  4. 動手動腦,找出規律,鞏固發展

  5. 教學總結。

  四、 說教學過程

  1. 創設情景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利用遊戲引出規律

  (板書:找規律)

  2. 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在這一部分,繼續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規律。

  老師在這一部分重點指出:有一種規律是事物重複出現,重複的是哪一部分,學生起來回答,老師用圓圈重重地劃出。

  之後,過渡到形狀規律。

  之後,我領著學生進行拍手遊戲,拍手也是有規律的。我一句話也不說,只管著拍手,當學生聽出我拍手的規律時,不自覺地跟著我拍起來。那種全班同學都動手的感覺,真好!有人說,老師就是一個表演者,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很希望能夠擁有表演的藝術,能夠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

  3. 聯絡生活,發現規律

  既然在貼圖和拍手中都存在規律,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也有規律。引導學生找找身邊的規律,生活中的規律。有的同學說:“晴天雨天”,這個時候,老師要指出並分析這不是規律。有的同學說得很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早晨、中午、晚上”…紅綠燈等等。

  4、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這一部分,讓學生利用手中課本,按照一定的規律,在書上塗上顏色。擺完後,交流展示的時候要讓別的學生說出是按照哪樣的規律來排列的。

  5. 教學總結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一起歸納總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

  最後,佈置作業:請同學們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規律?

  五、 說教學反思

  課堂設計循序漸進,基本上能引導學生把規律認識透徹。這堂課對學生的評價及時、有效。

  這節課學生前段時間表現很好,精力集中,接近下課時,學生有點精神渙散。因為知識點簡單,學生在動手操作上浪費了一些時間,這方面我處理得不大好,本應該再講數字規律的,但是我這節課卻沒有涉及到。另外我感覺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夠給我批評指正,我虛心接受,並將努力改善。謝謝大家

  幼兒園找規律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

  2.教材簡析:“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它蘊含了深刻的數學思想,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

  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而本課時是本單元的起始課,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所以我在本節課教學時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資訊科技等多種工具的強有力支援下,給學生提供多種素材,以實踐活動為主線貫穿全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透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出事物的變化規律,並學會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說學情分析

  1、一年級的學生直觀感知、形象思維仍佔優勢,他們認識事物的特徵也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和直觀形象性。

  2、本年齡段學生的有意注意保持的時間不長,因此,應用資訊科技創設新穎、生動、富有情趣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3、現實生活中有規律排列的事物很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礎,並能體驗到一種美的享受,在此基礎上,結合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發現事物的規律,進而按自己的審美觀點創造規律,體現教學的開放性。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透過觀察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事物的簡單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透過塗色、擺學具、佈置教室等生動活潑的情境,培養學生概括、推理和創新的能力,主動探究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在教師和資訊科技手段的幫助下,使學生初步學會發現直觀事物的變化規律,並學會創造規律,能夠對思考過程進行簡單的描述;運用規律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與態度方面: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規律,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自由發揮想像力創造許多美麗而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髮現、欣賞、創造數學美的意識,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體會數學的價值。

  其中,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四、應用資訊科技的依據和思路:

  1、資訊科技在教學中能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與日常生活經驗聯絡緊密的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日常生活中事物排列規律的普遍性,找出直觀事物的簡單變化規律。

  2、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能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事物規律的發現、欣賞、創造過程中去,並能將創作作品透過多媒體網路教學平臺進行展示,使學生感受到資訊科技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和資訊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學過程

  (一)欣賞感知

  1、欣賞圖片: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些美麗的照片,一起來看看吧!(請學生邊聽音樂邊欣賞一些有規律的照片和圖片)

  [螢幕依次顯示:日出日落、春夏秋冬、新年街上懸掛的燈籠、斑馬線等。]

  2.感知規律

  這些圖片美嗎?這麼美的照片中有些什麼呀,我們一起來叫叫它們的名字吧!”

  學生依次讀出。

  3、明確目標:

  教師引出課題——這些照片中的事物是有一定的順序的,都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列的。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找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使用意圖:藉助多媒體讓學生欣賞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可以感知到我們身邊有些事物是有規律的,有規律的事物是很美的,自然產生認識規律、探究規律的慾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探究中發現、活動中創造

  第一次探究:

  1、創設情景

  六一節快到了,同學們打算慶祝一下,開個聯歡會。瞧,他們正在佈置會場呢!

  [課件出示課本上的主題圖——未佈置完的會場]看了這個會場,你想說些什麼?

  2、自主探索規律:

  ①學生髮言:根據自己的觀察來說說這個會場是用什麼來佈置的;或發現這個會場還沒佈置完;或發現彩燈、彩旗和彩花掛的時候是有規律的……(如果學生沒有發現,我會提示他們)

  ②小組討論:這些事物有什麼規律?

  讓學生在組內互相說一說。

  ③自由彙報,初步認識規律。

  引導學生彙報:彩旗是按一面紅色、一面黃色交替出現的;燈籠是按紫、金黃這樣的順序一直襬下去的;彩花是按紅、綠、黃這樣的規律來佈置的……

  3、根據認識的規律佈置會場。

  ①教師提出問題:現在我們已經發現了彩旗、燈籠、彩花布置的規律,這個會場還沒佈置完,如果繼續佈置的話,該怎樣佈置呢?下面我們就親自動手幫他們把會場佈置完。

  ②根據剛才初步感知的規律,請學生選擇下一朵花、下一個燈籠、下一面彩旗的顏色,繼續佈置會場。

  [計算機適時給予評判和鼓勵]

  [使用意圖:透過多媒體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研究的素材,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於有趣的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也有利於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開展有效地探究,促使人人都有發現,人人的發現都有價值。]

  第二次探究:

  經過大家的努力,看看我們共同佈置的會場漂亮嗎?(展示佈置完的會場。)

  【設計意圖:將學生們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現在他們面前,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會場佈置好了,小朋友們在會場中跳起舞來。(課件演示小朋友們手拉手跳舞,並伴隨著有規律的音樂。)仔細觀察,跳舞的同學又是按怎樣的規律站的?(音樂停,小朋友靜止。)

  引導學生討論得出:跳舞的同學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他們是按一個女同學一個男同學這樣的規律站的;如果跳舞的小朋友其中兩人放開手,男同學帶頭就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女同學帶頭就是按一女一男這樣的規律站的……

  大家看:課件演示小朋友其中兩人放開手排成一排的兩種情況。

  【透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加深對最全面答案的理解,突破難點。】

  第三次探究:出示入場券(教學例題3)

  1、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顯示聯歡會入場券或用練習卡出示入場券]要求學生用塗色工具或彩色筆按規律塗一塗,畫一畫,塗對了,畫對了就能參加聯歡會。

  2、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巡視。

  3、當驗票員,校對結果。

  誰來當驗票員?(請幾名學生上臺驗一驗其他學生的“入場券”)。

  [設計意圖:透過“填聯歡會入場券”的活動更能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為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

  4.參加聯歡會

  (1)第一個節目是“請你跟我這樣做”;

  ①跟著老師做

  我做一串有規律的動作,當我停下來的時候,大家就跟著往下做。

  ②每組設計一串動作,展示並帶著大家一起做。

  (2)第二個節目是“請你跟我擺一擺”(88頁例題2)

  ①跟著老師擺

  我在上面擺圖形,當我停下來的時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擺的那個圖形舉得高高的,好嗎?

  ②自己擺一條規律

  我擺的規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們想自己來擺規律嗎?

  (小組合作,用各種圖形創造一條規律。)

  ③小組彙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創造一條規律,給學生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總結中提高、生活中運用

  1、聯歡會結束了,透過今天的聯歡會,大家有什麼收穫嗎?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規律?

  2、佈置實踐性作業。

  [出示“美麗的校園”圖,旁邊設定許多可移動“小樹”、“小花”和“小草”]

  這是我們美麗的校園。春天來了,請小設計師們運用我們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我們溫馨的家吧!

  [使用意圖: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用多媒體設計我們的校園,使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美術課程相互融合。學生興趣盎然中,將學到的知識再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真正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新理念。]

  六、板書設計

  找規律

  猜顏色 畫一畫

  擺圖形 做一做

  幼兒園找規律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找規律》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數學教材第九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一、說教材。

  首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在四年級兩冊教材中分別學習了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關係的規律,以及對幾種物體進行搭配或排列的規律。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學生也多次經歷尋找數或圖形簡單排列規律的過程。所以,學生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初步具備了探索簡單數學規律的能力。

  本課內容是讓學生探索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透過發現具體現象中的週期規律,對現象的後繼發展現象作出判斷、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教學活動,激發探索興趣,培養探索精神。

  綜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最佳化的過程。

  3、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的重點是:確定週期問題中,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這一探索過程。

  教學的難點是:用計算的方法確定週期問題中,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的算理的理解。

  二、教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特點,採取以下方法:

  (一)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便於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鼓勵他們互相合作。分享思維成果,最佳化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緊密聯絡生活,讓學生在探索生活問題中,在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中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

  (四)用多媒體體課件輔助教學,創設逼真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樣的學習素材,化解教學難點。

  課前準備有:多媒體課件,學生同桌一組準備黑白棋子若干。

  三、我分如下七個主要環節完成本課教學: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三)初步運用,最佳化策略(四)提高練習,加深理解。(五)生活萬像,再現規律。(六)生活問題,挑戰智慧。(七)引導反思,全課總結。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課一開始,我用課件出示教材例1的場景圖。說:“國慶節公園、街道到處張燈結綵,彩旗招展。更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這是其中的一個美麗場景,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接著問:“盆花是按什麼規律擺放的?彩燈和彩旗呢?”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提煉,如:盆花2盆為一組,每組都是一藍一紅,情況完全相同。使學生對週期問題有本質上的把握。

  (這一環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觀察,教師適當指導,深化學生認識,為下一環節的探索作好準備。)

  第二部分:自主探索,交流策略。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

  我提問:在圖中,我們看到8盆花,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麼顏色的花?自己試一試。讓學生獨立思考,給他們充足的時間。

  等大多數學生解決出問題後,組織學生在小組裡交流。這時,我注意每個小組的情況,發現學生不同的策略,並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小組交流後,組織全班交流。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1、畫圖策略,用不同的符號表示藍花和紅花,一直畫到第15盆花,是藍花。

  2、列舉的策略,左起,第1、3、5……(也就是序號是奇數的)盆花都是藍花,第2、4、6……(也就是序號是偶數的)盆花都是紅花。所以第15盆是藍花。

  3、計算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組,列式:15÷2=7(組)……1(盆)。第15盆是藍花。

  這裡,方法3較抽象,不易理解,又是有廣泛適用性的方法所以要重點分析。我讓學生說說算式裡每一個數的意思,透過不斷追問,使學生明白:因為每兩盆花為一組,每組花情況完全相同,15盆花可以分為這樣的7組,還餘下1盆,是第8組的第一盆,和每組的第一盆一樣,是藍色的。配以課件,顯示15盆花的分組情況,便於學生理解算理。

  最後,讓學生來比較這三種方法。“比較這三種方法,你想說什麼?”如果學生沒有意識到方法3有更廣泛的適用性,不要急於灌輸給學生。

  (以上環節,學生探索解決生活情境中的問題。相信學生的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有利於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互相交流、學習,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化,感受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化解難點。)

  第三部分:初步運用,最佳化策略。

  這一環節,我先出示“試一試”第一題。讓學生嘗試解答。評價時,展示學生的不同方法。重點理解計算方法。引導學生說說算式每一部分的含義。特別是18÷3=6,問:沒有餘數,說明什麼?第18盞燈是什麼顏色的?得出:每3盞燈為一組,正好6組,第18盞等正好是第6組的最後一盞,所以應該與每組的第三盞燈顏色一樣是綠色的。

  如果學生不贊成計算方法簡便,可以提問:第38盞燈是什麼顏色的?第100盞呢?讓學生體會,計算確實是簡便的方法。

  然後,讓學生練習“試一試”的第二題。評講時,讓學生說說算式的含義和判斷的結果。

  (這個環節,使學生逐步認識到計算方法的簡便,實現策略的最佳化。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用事實說話,讓學生自己選擇,實現自主建構。通過幾次練習,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基本掌握這一方法。)

  第四部分:提高練習,加深理解。

  我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的3,練習後,讓學生說說這幾小題中圖形排列規律有什麼不同,是怎樣確定每組中第32個圖形的?

  然後,我讓學生用自己帶的圍棋,同桌一組,有規律地擺一擺,說說第30粒是什麼顏色的。集體交流時,請幾組拿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說說是怎樣判斷的。我還可以對照實物,任報一個序號,讓學生口答。

  (這個環節,隨著學生對算理的深入理解,技能逐漸熟練。可以讓學生把計算的過程記在心裡,直接根據餘數判斷,逐漸提高要求。本環節的第二題,是開放性問題,學生自己參與提出問題,邊活動邊思考,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五部分:生活萬像,再現規律。

  “大自然中有許多週而復始、迴圈往復的現象。”媒體播放日升日落、四季更替、月圓月缺等現象。“我們對規律的認識、發現也在悄悄地改變我們的生活。”媒體播放霓虹燈、花布、地磚等圖片。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有這樣規律的現象。

  (使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規律在生活中大量存在,感受數學之美,規律之美,秩序之美。)

  第六部分:生活問題,挑戰智慧。

  從上一環節自然過度到對十二生肖現象的探討。媒體出示如書上練習十,第一題的十二生肖圖,簡單介紹相關知識,然後讓學生解答這道題,還可以補充一些問題,如:“小明是小學生,他和爸爸都屬牛的,他和爸爸可能各是幾歲呢?”等問題。

  (提供給學生更富挑戰性、趣味性的問題,也更凸顯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七部分:引導反思,全課總結。

  我與學生一起總結:透過今天的學習,有怎樣的收穫?你會用哪些方法解決今天的問題?你覺得自己表現怎樣?讓學生勤於反思,學會反思。

  板書設計:找規律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幼兒園找規律說課稿 篇5

  說課內容:

  《找規律》這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三單元第——頁的內容。

  說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第三單元“乘法”的第一節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並掌握了表內乘法、兩位數乘一位數和一位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已學知識的遷移作用,透過比較,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絡,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教材設計了“算一算”、“試一試”、“練一練”等演算法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認真觀察、獨立思考、探索交流、概括總結的學習機會,學生可以在這些演算法活動中體驗和感受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並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說學情分析:所執教的三年()班共有學生()人,學生已使用北師大教材兩年,他們喜歡上數學課,善於獨立思考,同時樂於合作交流,該班學生課上表現極為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學生敢說敢想,願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一、說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找出計算的規律。

  2、能熟練進行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因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找規律,總結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體現如下教法:

  1.採用主題式教學,以生動有趣的情境為依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慾望。

  2.透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模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基礎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

  學法:自主嘗試、驗證

  三、說教學流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題”,倡導“先學後教,少教多學,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中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這種設計理念起航,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我將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開課之前向學生說明獎勵機制:四小組比一比哪個小組得到的星星最多,這個小組的每位學生都將被評為今天的學習之星。

  ㈠、課前熱身(這個環節我設計了三道題目)

  第一題:將這些算式寫在學生感興趣的卡紙上搶答,然後再說一說兩位數乘一位數和整十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道題目這要是鞏固前面學過的口算方法,也為今天這節課的學習做鋪墊。)

  第二題:說出下面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回顧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第三題:猜猜星星後面藏著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又引出了新知)

  (二)探究新知

  1、引出課題:找規律,引導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2、課件出示課本中的那三組算式,激勵學生,你們能把它們全算對嗎?(學生完成在課本上,說說你是怎麼計算的?)這個環節透過學生獨立嘗試主要讓學生髮現整十數乘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鼓勵學生髮現的這條計算規律也就是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的計算規律: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①、先把乘數中末尾0前面的數相乘;5×1=5

  ②、再看兩個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2個0

  ③、就在乘得的數(積)的末尾添寫幾個0.500

  3、我相信你們49雙慧眼一定還能發現這些算是中的規律,請同學們再找一找,每一列算式之間又怎樣的規律? (在這個環節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老師進行個別輔導,然後把各自發現的規律在小組內說一說,讓小組長安排小組成員輪流發言,在發言過程中,小組成員可做補充,多幫助學困生,教師巡視,輔導學習困難的小組,最後在全班交流,學生在彙報的過程中課件演示)

  這就是這節課要探究的的第二條規律,

  發現1: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倍。

  發現2:一個乘數擴大10倍,另一個乘數也擴大10倍,積則擴 大10×10=100倍。

  第二條規律不做重點要求學生去掌握。

  4、你們還能根據今天所學的計算規律,編幾道題目考考你的同桌嗎?(同桌學習交流,重點關注看看還是否有沒掌握計算規律的同學,如果發現這樣的學生,要多鼓勵,並組織同學們幫幫這部分同學,當堂消化)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體現同桌合作學習和交流學習的好處,再次強調了本課的重點: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規律: 先計算末尾0前面數字的乘法,然後在所得積後面添上被省略的0。

  (三)、鞏固反饋

  師:同學們的表現真的令我出乎意料,你們太聰明瞭,今天我就帶大家去數學王國去參觀,敢去嗎?如果你們能闖關成功就可以免費進入王國的遊戲宮,有信心嗎?(激勵學生,讓同學們很快進入鞏固練習這個環節中來)

  第一關:逛同學恩喜愛的食品店(這一關的設計採用搶答的方式進行,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鞏固了本課重點——計算規律。)

  第二關:我們來到了你們的媽媽喜歡服裝店(這一關先讓學生獨立嘗試,並抽生板演,全班訂正,注意強調答語的寫法。)

  第三關:現在我們來到了養雞場。(這一關仍然採用搶答的方式進行,這道題目主要考察同學們對第二條規律的掌握情況)

  第四關:進入數學王國繼續玩搶答遊戲和猜一猜活動(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四)、回 顧 與 反 饋

  本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又是什麼?

  你對本節課上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這個環節我這樣設計是為了在學生交流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本節課上還存在的問題,今後去彌補。

  (五)、教師小結:引導學生齊讀本節課的兩條規律,獎勵這節課上表現好的小組。

  四、說板書設計:

  找規律

  5×1= 5 3× 2 = 6 12× 4 = 48

  5×10= 50 3× 20 = 60 12×40 =480

  50 ×10 =500 30 × 20=600 120×40 =4800

  發現一:先計算末尾0前面數字的乘法,然後在所得積後面添上被省略的0。

  發現二: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倍。

  【設計理念:簡潔明瞭,能讓學生一目瞭然】

  總之,本節課在設計上儘量遵循孩子們的認知規律,充分體現教育新理念,為孩子們的自主、獨立、合作、個性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和機會。但難免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敬請各位指出。謝謝

  幼兒園找規律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此教學內容節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中《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找規律”是新教材“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內容,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88——89頁,例1~例4,有一個基本的迴圈組,以它為基礎,重複出現。例1~例3,迴圈組中每種圖形只有一個,例4,迴圈組中有的圖形不止一個,為從數量角度尋找規律做了鋪墊。

  說教法:

  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於是在設計時我充分的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重視實現顯性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探索找規律的過程,同時挖掘隱性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三位一體的有效課堂教學。

  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於是我採取了“大班教學小班化”的教學形式,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組長負責,分工合作,交流展示。透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認識規律,培養學生觀察、猜測、推理的能力。

  說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殊性,我採取了獨立觀察和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透過猜一猜、找一找、塗一塗、擺一擺、演一演等數學活動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初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依據新的教學理念,把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尋找規律作為這節課的主旋律,真正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為了使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我實施了六步走教學法,

  一、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有利於學生解決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個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上課開時,我為數學課堂蒙上一層神秘色彩,老師請來了極為神秘嘉賓和我們共同學習,你想認識他嗎?透過讓學生觀察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排列發現規律,接著老師表揚(XX你真棒XX你真棒)自然而然引出課題——找規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知識性。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在這一環節,我出示歡度“六一”的主題圖讓學生探索規律。讓學生獨立觀察這些彩旗、彩花、燈籠的排列有什麼規律?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最後選擇代表全班交流,教師課件演示。最後小結他們都是一組一組的重複出現的,為學生揭示了找規律的方法,也為後繼學習打下基礎。

  三、動手操作,體驗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第一步:塗一塗。塗聯歡會入場券。這種學習將枯燥的簡單機械的練習變得趣味化,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活動當中。

  第二步:做一做。

  第二步:擺一擺。

  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不適合長時間不間斷的進行數學學習,於是我設計了請你跟我做一做的環節,旨在透過接動作,擺學具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規律,在輕鬆有趣的活動中自己建構知識體系。

  四、小組合作,創造規律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起點,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創造規律,體現了“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透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規律的認識,感悟到規律是可以創造出來的,讓學生體驗到了創造的樂趣。

  五、轉換形式,表演規律

  根據規律演一演(用聲音或動作)。從學生的作品中選擇規律讓學生用聲音或動作演一演,並及時組織學生相互欣賞,評價。對學生的成績做出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六、深入生活,尋找規律

  讓學生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體驗到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規律美,然後讓學生找一找藏在身邊的規律,將知識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實現了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

  亮點:

  1、體現數學—生活—數學的大課程觀。

  2、“做中學”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3、“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體現《標準》的新理念,以“大班教學小班化”模式逐步展開、層層深入,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幼兒園找規律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教學內容)

  首先來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內容著重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之間的規律,安排了一道例題。教科書第48頁的例題著重引導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的數量之間的關係,發現相應的規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話場景為素材,根據間隔排列的手帕與夾子圖、蘑菇與兔子圖、籬笆與木樁圖分別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分析分別感受兩者個數之間的關係,感知這些事物之間的共同特點。接著讓學生思考、歸納,發現其中的規律。因此,學好本課是比較重要的,是為以後學習其他的“規律”打基礎。

  二、說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透過合作探究,找到“兩個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少1”這一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培養學生髮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找這樣的數學規律:

  1、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成一排,兩端的物體相同,這種物體的個數比另一種物體多一。

  2、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成一圈,這兩種物體的個數相等。拓展: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成一排,兩端的物體不同,這兩種物體的個數相等。

  教學難點:學生能在課上、課後用恰當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規律。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採用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學法應遵循自主性與差異性的原則,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概括-檢驗-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五、說教學程式

  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並分為如下的四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首先讓學生們做遊戲,3個男生、3個女生上講臺前,問:誰能把這6個同學有規律地排一排。用自己的話說說怎樣排列?說說具體的規律是什麼?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板書課題:找規律)。透過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首先出示例題,讓學生觀察圖中畫了那些物體?思考哪兩個物體間是有聯絡的?它們之間有什麼規律嗎?圍繞這三個問題同桌討論。這樣設計的意圖不僅可以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好習慣,也能鍛鍊學生的合作精神。

  接著分別具體看夾子和手帕圖,蘑菇和兔子圖,籬笆和木樁圖,讓學生說說它們是如何排列的,發現了什麼規律,引導學生概括。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然後在“試一試”中,讓學生在桌面上擺小棒和小圓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的規律。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引導學生自主探討,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進一步體會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的規律。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們舉間隔排列物體的例子,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展開充分想象的空間。

  為了鞏固新知識,發展學生思維,根據教材中的練習,我設計了以下幾道題:(也就是課堂作業設計)

  1、小明放學回家經過一段馬路,他發現馬路的一邊有25根電線杆,且還發現每兩根電線杆中間有一個廣告牌,你能幫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廣告牌嗎?

  2、河壩的一邊了75棵柳樹,每倆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栽桃樹多少棵?

  3、沿圓形池塘的一週栽了25棵柳樹,每倆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可以栽桃樹多少棵?

  4、在熟練中的一題:環繞著公園的池塘邊栽著柳樹和海棠。每相鄰兩棵柳樹之間有2棵海棠,一共有240棵海棠。柳樹一共有多少棵?

  (設計理念:前兩題是基礎鞏固題,最後兩題是拓展延伸題。這樣的設計既有層次,又有坡度,對所學知識起到檢查、鞏固的作用,同時也發現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利用規律我們可以幹什麼?最後,總結:今天,我們發現了一條很有用的規律,還運用這條規律解決了不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既能把所學的知識結合,對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回顧與反思,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六、說板書設計:

  (最後來談談我對教學本節內容的板書預設)

  找規律

  一一間隔排列(不封閉路線)(封閉路線)

  夾子手帕

  蘑菇兔子

  籬笆木樁

  兩端中間

  多1少1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將本節課所學內容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人看去一目瞭然,記憶深刻。

  以上是我對《找規律》這節課的說課過程,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園找規律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找規律》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5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涉及的具體內容是讓學生探索並發現一些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根據規律確定是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的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感悟新知,靈活運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班學生對生活經驗及學生認知規律,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知識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 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想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2) 讓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最佳化的過程。

  (3) 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獲得成功的體驗。

  3、 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本課的教學內容,我制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理探索和發現規律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是:能確定幾個物體為一組,在有餘數或沒有餘數的情況下這樣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二、說學情

  根據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過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探索過一些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現在,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尋一些數學規律,並應用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探索規律的意識和能力。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課的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哦採用了猜遊戲、分析、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較與練習的方法來學習。這樣,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說教學程式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分為五個環節組織教學。

  (一)體驗規律,揭示課題。

  (二)觀察場景,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

  這個環節,我以國慶節的情景作為匯入,出事教材例1的場景圖,讓學生認真觀察,透過觀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藍、一盆紅;彩燈是按一盞燈、一盞紫、一盞綠;彩旗是按兩面紅、兩面黃這樣的規律排列,從而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自主探究, 體會多樣的解題策略。

  本環節,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平臺,先是提出這樣的問題: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什麼顏色的花?接著讓學生就這個問題自主探究、討論、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三種策略,即是畫圖發、列舉法、計算法,這裡注重分析計算法。然後引導學生透過比較認識到計算法的簡便實用。最後引導學生逐步歸納出用計算法解決類似的問題應注意三點:

  (1)找準物體的規律;

  (2)分組、確定除數;

  (3)列式計算。

  同時讓學生懂得計算結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得數有餘數;一種是整除,如果有餘數,餘數是幾?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第幾個相同,如果好似整除,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最後那個相同。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

  練習是新知識的鞏固,提高環節,又是後續知識的準備和鋪墊,因此適度、適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能讓學生透過適當的練習來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維能力,我特設計了兩大道練習題,第1大題是基本訓練題,透過這道題的練習,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第2題是開放題,透過這道題的練習,學生透過動手、動腦等活動,對於規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時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這道題學生的參與度廣,不但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五)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這環節,先讓學生自己談談:透過今天學習,你學會了什麼?你覺得自己表現這樣?透過學生自己小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然後舉例生活中的一些週期現象供同學們欣賞。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從而產生親近數學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幼兒園找規律說課稿 篇9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找規律》這一課。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將教材的意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有機結合,整堂課以學生的參與活動為主線,透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求知中快樂,在快樂中體驗數學的魅力。基於以上的教育教學理念,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教法、學法以及教學流程等方面來談一下我對本課的教學構思與設計。

  一、說教材:

  本課時的教學的內容是第九單元第一課時內容。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列的簡單排列規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教材的內容選擇注意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了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而且活動性和探究性較強。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並在對教學效果進行全面預測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透過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髮現圖形的迴圈排列規律。

  2.過程方法目標:透過觀察、猜想、驗證、操作等活動,初步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三、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積極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建立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到小兔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動展開,為孩子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

  四、說學法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透過動手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同時讓學生動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五、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規律

  運用課件出示路邊的景物,與學生一同欣賞美景中,回顧學過的數學規律,從而引入本課主題“找規律”。接下來出示小兔家的密碼門,與孩子們一同探討密碼的設定,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感。

  (二)合作探索,尋找規律

  出示小兔家牆壁和地板的設計圖片,找出其中的迴圈排列規律。在尋找規律環節中,先請學生獨立觀察思考,探索規律,在學生充分討論和觀察後,透過課件用動畫演示圖形排列的迴圈規律,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圖形的排列規律,加深認知。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獲取新的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動手操作,感知規律

  首先是小兔乖乖熱情好客,出示按一定律排列好的水果,要學生接著往下排。

  然後在此基礎上老師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自己動手用學具擺擺,加強感知。以猜一猜、擺一擺、排一排等環節,取代練習中單調的順時針排列的圖形,更加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

  (四)經歷實踐,創造規律

  以幫助小兔乖乖設計窗簾圖案為主線,讓同學們應用今天學的知識,做個小小設計師。最後透過設計 “窗簾”圖案的遊戲,培養了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積極動腦,大膽探索,創新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在一起,將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拓寬了學生知識面,使課堂內容得到了延伸,增強了學生再學習、再創造的信心。

  (五)全課總結,昇華規律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有規律的事物在美化著我們的生活,也正是因為數學規律的合理應用,才使得我們的生活環境多姿多彩,所以親愛的孩子們,我們要善於用自己充滿智慧的眼睛去發現規律,用勤勞的雙手去運用規律,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裝扮得更加美麗!

  以上我就從幾個方面交流了我對本課的構思與設計,當然,還有很多的缺憾與不足,還懇請各位給予批評、指導。說到這裡,我想起了葉瀾教授的一段話,她說:我們之所以把教學改革的實踐目標鎖定在探索,創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上。因為,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們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也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格的魅力。那麼,真心希望各位師弟,師妹們能從我的說課中有那麼一點點的收穫。更真心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多學,多看,多練,那麼你就會發現:生活,雖平淡卻浸透著精彩,工作,雖勞累卻飽含著充實與快樂!

  最後,我想把我工作中總結的幾句話送給大家:

  幹工作,相信自己;肯努力,做好自己;常反思,看清自己;多學習,充實自己。

  用反思回首昨天, 因為那裡沉澱著經驗;

  用踏實經營今天, 因為這裡書寫著輝煌;

  用驚喜期待明天, 因為那裡充滿著希望。

  對於教育教學,年輕的我們永遠是在路上,我們堅信:只要把臉迎向太陽,撒在臉上的總會是陽光。謝謝!

  幼兒園找規律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本課時的教學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內容。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透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本冊教材最大的變化就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一些,如圖形和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迴圈變化。教材的內容選擇注意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而且活動性和探究性較強。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過程與方法:

  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2.難點: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操作、推理等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能設計一定的圖形規律。

  四、說教法和學法

  1. 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它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建立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用小動物排隊的故事匯入,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到小東家中做客、解決小動物排隊問題、和小東一起擺卡片等一系列活動展開,選取貼近生活的素材為教學資源。

  2.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師要緊扣學生已有的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引導學生透過比較、互動、合作、討論等活動探索新知。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

  教學中透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體會圖形的排列規律,同時讓學生動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4.尊重學生,和諧發展。

  今天的教育是關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新課程理念的基點便是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營造一種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課堂教學形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