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加減法》數學教學說課稿(精選3篇)
《6和7的加減法》數學教學說課稿(精選3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6和7的加減法》數學教學說課稿(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6和7的加減法》數學教學說課稿1
教材簡析:
1、主要內容: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6、7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組以“金色的秋天”為題的“用數學”的內容,包括兩道例題和一組“做一做”的習題,其內容都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計算問題。教材在這裡第一次出現了大括號和問號。
2、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一種用情境圖反映的數學問題,有利於學生將所學知識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並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整個知識網路來看,它也標誌著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開始,是向後面的文字應用題過渡的橋樑。
教學目標:
透過分析教材,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使學生認識並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能借助圖畫正確分析題意。
2、技能目標:
會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情感目標:
透過本節課教學,向學生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在態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這三個目標在教學中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的。
為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主要採取了情境教學、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本節課的重點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是讓學生學會觀察、分析,提出合適的數學問題。其中,正確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是關鍵所在。
對於教材重難點的確定,我是透過如下兩個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從教材知識點分析:
6和7的加減法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它又是進一步學習8和9以及10的加減法的最直接的基礎。
2、從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來分析:
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強,透過觀察圖畫,分析並敘述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進而選擇正確演算法,還是一個比較抽象的過程。
針對重難點,我打算採取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6和7的加減法》數學教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6和7的加減法”是10以內數的分與閤中的一部分。這部分內容是透過把幾個物體分成兩部分的活動,來認識、掌握數的組成。掌握這一內容,是理解加減法意義的前提:為掌握10以內加、減法打好基礎;對學生今後學習數學起了重大作用。
2、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教材重點:學會6與7的組成。
教材難點:能從6和7的一些組成推想出相應的組成。
3、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學會6與7的組成。
(2)使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
(3)培養養成交流合作,鼓勵擺出多樣化的分法。
二、說教法
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是剛從幼兒園跨入小學的第一步,他們還不習慣小學生的生活,還保留著幼兒園的生活習慣。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還擺脫不了用實物來演示。根據這些特徵,我在本節課中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第一,直觀演示法
第二,探索操作法
第三,遊戲法
三、說學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透過觀察、思考,學會“6和7的組成”,並能從6和7的一些組成推想出相應數的組成;透過實物演示和操作,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透過數學遊戲,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透過學生自己“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透過合作、實踐、交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產生探究慾望
(1)遊戲《手指對數》
透過遊戲的方法進行復習“2—5的組成”,讓學生感覺到是在於遊戲,而不是在進行枯燥的學習。
(2)聯絡生活引入課題
為了使學生體驗到數學情境的興趣,我創設新奇有趣、密切聯絡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設問引入。
2、分析問題,主動探究
(1)出示主題圖
根據學生的設問,出示掛圖,讓學生透過觀察、討論並說出6的組成。
(2)提問
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掌握知識,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對教師駕駛課堂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佳化課堂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課堂提問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3)建立聯絡 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6的組成,邊讀邊看邊思考,並把自己的發現與同桌交流。透過觀察、比較、討論,發現內在聯絡,培養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問題的能力與合作的習慣。
3、提供探索機會,讓學生探索
(1)操作
數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靠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大膽動手、實踐、推想、合作與學生在不斷探索中去體會新知識的那種成就感;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加深認識
俗話說“十指連心”、“心靈手巧”。為了使學生對7的組成產生更深的記憶,我讓學生手指對數讀一讀,透過手、口、腦三者的結合,從而使教學得到良好的效果。
五、鞏固新知識
鞏固新知識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而每到這個環節也是學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時候。因此,我在這個環節中採用了趣味遊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如:摘星星、幫小螞蟻找家等活動。
六、全課小結
透過遊戲的結束畫面,使學生聯想到今天學習的課題,並知道學習的內容。
《6和7的加減法》數學教學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根據一幅圖寫出兩道有聯絡的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並算出得數。
2.掌握6和7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夠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內容:
第45~46頁內容和做一做,練習七的第4~8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儀、草地(自制),學生準備6只小雞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
教學設計
匯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動物樂園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到動物樂園玩一玩!(課件:一片草地,音樂響起)動物樂園裡有一片美麗的大草地,上面還有美麗的鞦韆呢!在你們的桌子上也有這麼一片美麗的草地!拿起來看一看,美麗嗎?現在就讓我們請小動物上去玩一玩,行嗎?
新授課
1.加法。
請1只青蛙和5只小雞上去玩一玩,把它們請上去吧!(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操作,透過不同角度的觀察,得到一幅圖,可以寫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a.草地上一共有幾隻小動物?該怎樣列算式呢?趕快記在紙上(學生寫算式)。
b.你們草地上有幾隻青蛙和幾隻小雞?(課件出示)
c.讀一讀你的算式。板書:5+1=6
d.誰和他不一樣?板書:1+5=6
咦!都是這些小動物,為什麼能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小結:由於同學們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據一幅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2.擺一擺。(讓學生在情境中,獨立應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廣闊思考空間。)
a.你們還想請幾隻青蛙和幾隻小雞來玩一玩?動手擺一擺。
b.你們草地上一共有幾隻小動物?你能列出幾道加法算式呢?寫在練習紙上。
c.誰想說一說請了幾隻小青蛙和幾隻小雞?(學生到前邊展示)
d.怎樣看圖列式的?
e.有和他們擺的不一樣的嗎?(展示小雞、青蛙)
f.怎樣列式的?板書:3+3=6
g.為什麼只能寫一道算式?
3.看圖列式(出示課件)。
a.一共有幾隻貓?你能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嗎?
b.說給同位聽一聽。板書:5+2=7 2+5=7
4.減法。(出示課件:草地)
a.草地上一共有幾隻小動物?它們累了,想回家,你們想讓哪種小動物回家?
b.小青蛙走後,還剩幾隻小雞?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嗎?板書:6-1=5
c.如果小雞先走,還剩幾隻小青蛙?算式怎樣列?板書:6-5=1
d.(出示:虛線)虛線是什麼意思?
小結:6裡面去掉1還剩5,去掉5還剩1,所以,根據這幅圖,我們能列出兩道減法算式。
5.擺一擺:你們的草地上一共有幾隻小動物?
a.那你們想讓哪種小動物先走?用小棒表示虛線,看著它們,你能列出幾道減法算式?寫在紙上(學生展示)。
b.你們草地上一共有幾隻小動物?怎樣列算式的?板書:6-2=4 6-4=2
c.你是怎樣看圖列式的?
d.誰和他們不一樣?怎樣列式的?板書:6-3=3
e.為什麼只列一道算式?
6.看圖列式。(出示課件)
a.一共有幾隻山羊?
b.你能列出兩道減法算式嗎?板書:7-2=5 7-5=2
練習
1.看螢幕:(課件出示)根據圖意,你能列出兩道加法算式(或:減法算式)嗎?
2.在你們的抽屜裡,有一張練習紙,上面有四幅畫,每幅圖下面有兩道算式,你喜歡哪幅圖就把下面的算式寫完(學生說算式,老師板書),這些都是6、7的加減法(板書:課題)。
a.誰想當小老師,指算式,領大家讀一讀。
b.如果把得數擦了,你能很快地算出得數嗎?
c.5+1等於幾?怎樣想的?1+5呢?6-1呢?6-5呢?
3.下面,我們來一個小競賽(出示口算卡片)。看算式,報得數。
4.在小組內玩一玩。
總結
我們學習了什麼?
教學設計說明
1.結合情境,引導學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圖兩式。
我們把課本中小朋友擺小棒的圖,變成學生喜歡的卡通小動物(小雞和小青蛙)。由小動物在草地上盪鞦韆的畫面,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畫面生動活潑,既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又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1只小雞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個組的草地鞦韆上,求一共有多少隻小動物?透過兩位同學不同角度的觀察,列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並讓學生說明是怎樣看圖列式的。這一環節初步感受一圖兩式,感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算式。
2.獨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圖兩式。
我們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圖兩式。而接下來的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在情境中獨立地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兩式的意思。在鞦韆數量不變的情況下,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擺幾隻小雞和小青蛙,並看著自己的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這樣便出現了兩組6的加法算式,加上同位同學進行講解怎樣看圖列式的,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合作能力。透過這一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從感知中樹立一圖兩式的概念。這樣處理,既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間和充足的思考餘地,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用數字意識。
3.建立表象,由具體操作到看圖列式。
第三個環節,便是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直觀圖,自己獨立列算式。使學生能夠由具體的實物抽象到看直觀圖列式,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遵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4.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合理安排教材內容。
在教學設計中,我們把6和7的加減法分開處理,先教學加法進行鞏固。再教學減法進行鞏固,這樣,學生能夠在很紮實的理解加法的一圖兩式的前提下,進一步學習減法。在最後的練習中,再出現加法和減法的綜合練習,使學生能夠整體、全面地理解鞏固新知識。如:在綜合練習中,出現了四道看圖列式。由於難易程度不同,可以讓學生任意選擇其中一幅圖,進行列式計算。這樣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學習選擇機會,而且練習題的設計有針對性,能夠照顧到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
5.活動形式多樣化,語言貼近學生生活。
課堂上,我們設計了這樣幾個活動:a.你還想讓幾隻小青蛙和幾隻小雞來玩鞦韆,自己擺一擺;b.你們草地上的小動物也累了,你想讓哪種小動物先回去呢?c.綜合練習讓學生在這四幅圖中任意選一幅圖,喜歡哪一幅就做哪一題。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習靈活地選擇,同時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