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課文《伯牙絕弦》說課稿(精選6篇)
六年級上冊課文《伯牙絕弦》說課稿(精選6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上冊課文《伯牙絕弦》說課稿(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上冊課文《伯牙絕弦》說課稿 篇1
一、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採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古文引路,揭示課題。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六、關於第三點的具體說明
這一步是教學的重點,為了更好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體現新的課程理念,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活動
1、理解課題,整體感知。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重點,樹立大的語文觀念。我以課題的理解為教學的切入點,同時滲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2、自讀感悟,合作探究。
學習既是每個學生的事,又是師生,生生共同的事。學生應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藉助註釋和手中的資料來試著理解課文的意思。然後在小組內彙報自己的理解,最後在班上交流感悟。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也為為那些不愛發言的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機會。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讓學生不但讀懂文字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背後的思想內涵。
3、情境再現,練習表達。
為了讓學生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我適時的播放了兩首樂曲,並且讓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仿照書上的表達方式練習說話。把聽,說,讀,寫有機的結合起來。師生再用富於感情的語言朗讀課文。這樣,以圖畫展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氛圍、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同時更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六年級上冊課文《伯牙絕弦》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中的第一篇課文《伯牙絕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敘述的是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鍾子期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講述的是俞伯牙善於鼓琴,鍾子期善於聽琴,伯牙以子期為知音,後來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絕,將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本文行文簡潔、流暢,只有短短77個字,共5句話,第1句總起,第2、3、4句順承而下,第5句急轉而合。
【說設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藉助文言文文字的特徵,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採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澱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說學情】
學習本文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習本文首先要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注意停頓要恰當。學生讀通順後根據註釋、插圖並聯繫上下文,能瞭解文句大意,老師重點指導朗讀、背誦課文,在讀中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
【說教法學法】
本課內容比較短小、淺顯,因此,我採取了“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本課教學立足於語言文字,讓學生品味詞句,在朗讀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摯情感在創設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藝術的魅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做好引導者,共同參與者的角色,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堂應該平等對話,有效教學因此我採用“自讀自悟”,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藉助註解讀通讀懂文言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摯的友情。
3.理解文章內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比較有感情地朗讀,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摯的友情。
【說教學流程】
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音樂引路,揭示課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深入探究,理解課文→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一)音樂引路,揭示課題
課前ABCC式的詞語練習,豐富孩子的語言積累,為課文的拓展做好了鋪墊,為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容和說話訓練鋪好路。課伊始,播放樂曲《高山流水》,讓學生靜靜地欣賞聆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生的思緒引入學習古文的情境中來,同時也為下文伯牙與子期因音樂而成為知音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從而很快地拉近了文字和學生的距離。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本層次的教學讓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直到把課文讀通順。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瞭解學生讀書時遇到的困難,根據學生的困難進行指導,教給學生文言文的停頓,教師的範讀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幫助學生們讀通課文,從而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為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
(三)深入探究,理解課文
讀懂課文內容是學習文言文的重點。學生應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回憶思考理解古詩文的方法,經過交流,運用看註釋、朗讀理解、聯絡上下文、查工具書等方法自讀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後在交流自己的理解流感悟,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這樣的設計不單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也為為那些不愛發言的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機會。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理解善鼓琴,善聽的善是善於、擅長的意思,而“善哉”的善表示讚歎,好的意思。瞭解了“念”在本文中表示想的意思,再讓孩子們聯絡上下文,找和它意思相近的“志”字。最後指名說全文大意,相機指導學生疏通文意。
(四)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透過想象情境,在頭腦中、在學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聳,水的浩蕩無邊,讀出“峨峨”的重音和“洋洋”的綿長,教師和學生的引讀既讓這一畫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鍾子期的善聽;引領學生們思考“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知”語言背後暗含的意思,從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再想一想,伯牙的琴聲只是在表現這些美好的事物嗎?到仿照句式補充說話“善哉,悠悠兮若白雲。”
“善哉,依依兮若楊柳”理解所念的還有美好動人的事物後,教師引導:昇華總結:志向也懂,情懷也懂,志趣相投,心意相通的人就叫──知音。透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把聽,說,讀有機的結合起來,師生再用富於感情的語言朗讀最後一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朗朗的書聲,是小語課堂上永恆的經典。在一遍遍朗讀中,學生也體會到伯牙絕弦,絕弦二字不僅僅是不再彈琴的意思,更表現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誼,課文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同時更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古詩和名言名句;
3.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瞭地展現課文靈魂,因此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以下板書:
25伯牙絕弦
伯牙所念
知音
鍾子期必得之
六年級上冊課文《伯牙絕弦》說課稿 篇3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幾個方面和各位考官分享一下我對《伯牙絕弦》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中的一篇文言文。本文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鍾子期,他們二人是知音。當鍾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黯然神傷,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文章雖然短小簡潔,卻用寥寥數語寫出了一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的感人故事。學習本篇課文,有利於培養學生認真對待朋友之間的真摯友情,從而感悟到要珍惜友誼的道理。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不僅要了解教材,更要深入學生,瞭解學情。我所教授的物件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們之前已經學習了很多首詩詞,雖然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與詩詞基本相同,所以對於本課來說,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是難點,只要對學習方法進行復習、對課文進行預習、並在課上適當點撥即可。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致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透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瞭解伯牙和子期成為知音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認識主人公的交往過程設定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而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設定為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通讀感悟法、圈點勾畫法、角色扮演。
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從教什麼、怎麼教和為什麼這樣教三個維度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的匯入將會設定情境,在上課伊始,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並對其進行介紹,引出曲子背後的感人故事,進而自然而然地匯出本課的課題《伯牙絕弦》。這樣的匯入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具有交流性和引導性,為接下來學習的學習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對領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伊始,我首先會進行示範朗讀,提醒學生標註好朗讀技巧,再重點講解學生不會翻譯的字詞。接著,引導學生結合工具書和書下註解,概括本文的故事內容。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學生在掃清字詞障礙之後,就可以更好地瞭解文章內容,從而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品讀文言文,使學生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脈絡,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
(三)抓住特點,深入研讀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與學的過程就是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問題可能是不被瞭解的現象,可能是前後認知的矛盾,還可能是需要挑戰的困境。為此,在這一環節,我將向學生提問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
首先,請學生結合課前預習,為兩位主人公制作一張名片。以新穎的方式,引導學生先了解文中主人公的個人資料,並意識到二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地位是十分懸殊的。
接著,請學生用文中的詞語概括,兩個主人公是什麼關係,學生會找到“知音”一詞,這裡,我會順勢帶領學生理解“知音”一詞的含義。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兩人地位懸殊,卻能夠成為知音呢?請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結合文中的具體句子去分析原因,學生在一系列句子的分析中可以感受到鍾子期和俞伯牙的默契。
最後,我將帶領學生齊讀描寫子期死後的句子,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當子期去世之後,伯牙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找到句子進行賞析。
學生會在圈點勾畫、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共同解決這三個問題。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主要培養了學生對重要詞句的賞析能力,在交流討論中共同學習的能力,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更體現了新課標“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要求。
(四)穿越古代,開導伯牙
為了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課程性質,在本環節,我將提問學生:如果你是伯牙的朋友,你會怎樣安慰他?帶領學生嘗試著扮演伯牙這一人物,從而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五)師生總結,佈置作業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以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總結本課所學,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檢查學生本節課所學。
課後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因此,我將佈置這樣一個作業: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一份關於“友誼”的手抄報。這樣的作業既培養了學生綜合學習的能力,又達到了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真正做到了“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的教學效果。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猶如提純的金,琢成的玉,我的板書本著清晰、明瞭的原則,將本節課的重點展示如下,利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改善,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考官批評指正。(鞠躬擦黑板)
六年級上冊課文《伯牙絕弦》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八單元的文言文《伯牙絕弦》。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設計理念和教學過程等六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從整組教材來看,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魅力”為專題來組合課文的,共四篇課文,都情真意切,文質兼美,從不同角度折射出藝術的魅力。選編本組教材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的情操和在寫作時如何展開想象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表達感受的方法。
課文特點及在單元中的地位:“伯牙絕弦”是篇文言文,安排這一內容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併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同時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以及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本課在整組教材中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二、學情介紹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很多首詩詞,雖然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與詩詞基本相同,所以對於本課來說,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是難點,而正是因為這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組教材這一大背景下,對文字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去品文、思意、悟情,並從中感受藝術的魅力,讀好文章卻是一大難題。
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理念,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熟讀成誦。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悟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重點為: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為: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三、設計理念
本節語文課會遵循語文新課標“以讀為本”的理念,透過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大意,加強學法目標意識,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充分多渠道地開發課程資源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充滿語文味道的課堂中品味語言,在理解感悟中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四、教學方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五、學習方法
採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六、課前準備
《高山流水》的樂曲、歌曲《朋友》和伯牙、子期的背景資料。
七、說教學流程
(一)古文引路,煥發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佳的驅動力。上課伊始,我創設以下的情景,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意願。課前,我播放了歌曲《朋友》,然後用高適和王勃關於讚頌朋友情誼的詩詞(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匯入課題,學生在愉悅的歌聲和充滿情誼的古詩中被吸引進了課堂。
(二)初讀感知,讀懂文意
文言文和白話文的表達方式有所區別,學生讀起來比較吃力。所以我用課件幫助學生畫好斷句,並設計了教師配樂範讀這一環節,引導和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從而解決了讀的難點。我遵循讓學生自己提問題的準則。上課伊始,我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自由發表見解,把讀懂的和不懂的都提出來。接著鼓勵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走進文章中去品讀,去體味,去發現。學生讀完一次後,我採訪學生初讀文章的感受,以及讀懂了什麼,哪些地方是不懂的?我根據文言文的文字特點,教給學生閱讀的策略,把“讀課文”變為“學閱讀”。當中,我用課件出示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讀通—讀懂—讀好)並引導學生回憶讀懂文言文的方法,然後課件出示,讓孩子們帶著這些方法默讀課文批註,然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期間對一些特別難懂的字詞和句子重點引導。孩子在閱讀交流中初步感知了課文的大意。有了方法,難學的文言文就變得易學了,孩子對學好文言文也就有了信心。
(三)解讀文字,深悟知音
在新課程背景下,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充滿語文味道的,本節語文課我主要透過換位思考,初悟知音;研磨文字,品味知音;放飛想象,深悟知音等活動突破教學重難點。
1、換位思考,初悟知音
因為故事離我們很遠,小學生要學生體會當中的知音情誼實屬不易。根據學情,在講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會怎麼讚歎呢?引導學生將想象的內容在全班交流,使學生仿若置立其中,感受知音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接著我引導學生回到文字,讀相關的句子,聲情並茂地描述:真是知伯牙者,鍾子期也,子期能聽出琴音的內容,更難得的是能猜出伯牙的.心思,這就是知音啊!這樣一點撥,學生在聯絡生活實際換位思考的同時對知音就有了初步的領悟。
2、研磨文字,品味知音
一堂充滿語文味的語文課堂必須引導學生對文字精妙之處深入推敲和潛心體悟。考慮到六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於是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說出伯牙和鍾子期的知音關係,並讓他們交流收集到關於伯牙和子期的背景資料,接著問:你從哪裡知道他們就是知音呢?請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後,我順勢引導學生品味“善”、“所念”、“必得”等詞語的意思和在文中體現知音的精妙之處,學生透過品味字詞,結合文章背景資料,從而品到伯牙,子期之間的心靈相通。
3、放飛想象,深悟知音
接著,我適時地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讓學生閉眼欣賞,引導:你腦海裡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呀?伯牙是個出名的琴師,他鼓琴肯定不只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有可能志在什麼呀?根據學生的回答,我設計了語言訓練題: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子期會曰:善哉,()兮若()。學生練習用文中的句式說句子,從感性上理解“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此時教師小結:好一個善彈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知音,這就是朋友間的心靈相通。我繼續引導:那麼多人懂音樂,伯牙為什麼獨獨把子期當作知音呢?當聽到那些不著邊際的讚美時,你能體會到他的心情嗎?當時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他渴望什麼呀?他一定在心中無數次呼喚,他呼喚什麼?終於,伯牙遇到了知音鍾子期,伯牙又是一種怎麼的心情?他一定會對伯牙說什麼呀?這一系列的問題深化了學生對知音的理解。最後我說:知音歡聚你想那會是個怎樣的場面呢?用咱們的聲音來表現知音歡聚的融洽和歡樂吧!接著學生在輕快的音樂聲中讀書。這樣,學生在聽音樂想象和一系列的思考研讀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從中體悟到了知音可遇而不可求,為突破課文教學難點“伯牙為何絕弦?”鋪下了情感的基礎。期間,我也利用句式善哉……發展學生的語言智慧,有意地培養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四)回味絕弦,拓展延伸
音樂的薰陶感染對小學生的情感起著很大的作用,所以當學生還沉浸在知音歡聚的愉快氣氛中時,我配樂動情地描述:短暫的相遇讓兩人成為了知音,之後的離別又那麼難捨,兩人相約在第二年八月十六再相見,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見面的日子,卻傳來子期染病死的訊息。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個句子。我順勢引導:如果你就是俞伯牙,此時你的心情會怎樣?你會想什麼?做什麼呢?學生暢所欲言,接著我說:伯牙悲痛欲絕,是因為他鼓琴志在高山,再無人曰……志在流水,在無人曰……,所以……,學生在回味讀書的過程中重溫了知音相聚的快樂,同時也就更懂伯牙絕弦的原因,接著我拓展引導:孩子們,伯牙斷絕的只是琴絃嗎?他還斷絕了什麼?同時,我引進了課外知識,子期死後,伯牙寫下的一首詩,配上悲慘的音樂,師生共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和絕弦的極端行為,最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課文的最後一句。這一環節的設計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對文章的解讀也就更深了。
作業的設計我採用自主選擇的形式,設計了作業超市,目的是鞏固拓展本課內容。
另外,在板書設計上,我努力體現精煉、清晰的理念,板書條理清晰,美觀大方,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的同時也突出了課文的重難點。
設計特色
1、關注學生的主導地位。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2、增強了學習目標意識。我注重對教材學法的指導,把“講教材”變為“學閱讀”,讓學生學得更主動。
3、注重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古色古香的課件和音樂把學生的情感帶到了充滿古文味道的課堂中。
4、追求“本色語文”和“以讀為本”的原則。課堂上紮實、有效地體現語文課所承載的內涵,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多元化的閱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味道,使語文課堂教學更高效。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內容,有說得不好的地方,懇請各位領導和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六年級上冊課文《伯牙絕弦》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早上好!
我是河北小學的李巖,今天我說的這一課是人教版語文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八組的第一篇課文《伯牙絕弦》,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講的是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並給人以歷久彌新的啟迪。
一、教材分析
從整組教材來看,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魅力”為專題來組合課文的,共四篇課文,都情真意切,文質兼美,從不同角度折射出藝術的魅力。選編本組教材的意圖,一是欣賞音樂、繪畫、戲劇等各種形式的美,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二是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敘事時展開聯想和想象的,是怎樣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的,學習作者表達感受的方法;三是積累課文中優美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四是從實際出發,根據各自條件透過閱讀和其他渠道盡可能多的瞭解各種藝術。
對這篇課文而言,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本課是這組課文的的第一篇,在整組教材中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本課的教學,無論是目標的確定,還是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要在整組教材這一大背景的基礎上,結合本篇課文的編排意圖來實施。把握了編排意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正所謂知道了什麼意思,才能知道怎麼去做。
另外,這篇課文的教學屬於閱讀教學的範疇。本冊教材,要求閱讀教學要結合課後思考題來進行,本課課後共三題: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讀一讀,說說句子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把握了課後思考題的訓練重點,才能把握好教學方向,正所謂是借題發揮,收放自如,不至於任意發揮,離題太遠。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很多首詩詞,雖然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與詩詞基本相同,所以對於本課來說,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是難點,只要對學習方法進行復習、對課文進行預習、並在課上適當點撥即可。而正是因為這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組教材這一大背景下,對文字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去品文、思意、悟情,並從中感受藝術的魅力,卻實屬不易。
三、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知能: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熟讀成誦。
2、過程: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情價: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悟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四、教學重點
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五、教學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六、教學準備
《高山流水》的樂曲和伯牙、子期的課外故事。
七、教學方法
1、注意朗讀和默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和知識積累,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上下功夫;默讀比朗讀的速度快,更利於訓練思維,要讓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每句話的意思,默讀後,要有自己的感受,並組織相應的彙報交流活動。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面。這篇課文雖篇幅短小,但畢竟是文言文,因此要想讓學生在一課時之內既充分的理解內容,又深刻的體會到朋友間深厚的情誼,就必須在課前對學生提出預習要求,要求學生一要將課文讀通順,讀出節奏,讀出感情;二要結合已有經驗,參照註釋,參看插圖,查閱相關資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內容;在課上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激發想象,想象當時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瞭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運用音樂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昇華情感,使學生感受藝術的魅力。
八、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課件出示插圖,插圖上寫有文章的題目)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曲子,我們來聽一聽,(教師播放樂曲《高山流水》。)流水依依,千折百回。高山佇望,恍然如夢。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一曲令人蕩氣迴腸的《高山流水》的背後,蘊藏著一個何等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伯牙絕弦》。(學生齊讀課題。)
(此環節的設計,在於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思緒引入學習古文的情境中來。)
(二)、整體讀文(課件出示課文)
1、同桌檢查讀課文情況,互讀正音。
2、指名讀課文,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然後指名點評。教師適當指導。
3、教師範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然後學生齊讀。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在預習的基礎上,透過這個過程,學生將課文讀通,讀熟,讀出節奏,並能初步讀出韻味。)
(三)、初解絕弦
1、理解文章的題目:
教師提問:所謂書讀百遍,奇意自見,我們也讀了很多遍了,誰知道“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學生會說:就是伯牙把琴絃弄斷,再也不彈琴了。
2、文章還在哪裡提到了伯牙絕弦?學生馬上就會找到文章的最後一句話“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教師接著問: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學生透過預習,很容易就能說出句子的意思:子期死了,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知音了,就把琴摔破把琴絃弄斷,從今以後再也不彈琴了。
(透過這個環節,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題目及文章最後一句話的意思,並初步瞭解了伯牙絕弦的原因。)
(四)、再解絕弦
1、默讀課文,哪些地方能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想想句子的意思,勾畫相關語句,並在旁邊寫寫自己的體會。(為學生默讀,思考,和批書留有一定的時間。)
預設的幾個教學生成點:
(1)“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欣賞。從這能看出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當學生彙報這句話時引導學生:這句話中的“善”字,是“善於”的意思,除了“善於”還可以理解為什麼?學生可能會說“擅長”“喜歡”“愛好”等。然後分別讓回答的學生把自己對“善”字的理解帶到句子中說一說。
然後接著引導,短文中還有兩個“善”字,在哪句話中?學生會找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這兩句話。
這兩個“善”也是善於,擅長的意思嗎?學生可能會說,不是,這兩句話中的“善”應理解為“好啊”。
還可以理解為什麼?學生會說“真棒”,“太妙了”。也同樣讓回答的同學把自己的理解帶到句子中說一說。
(透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感覺到了學習文言文要學會變通;這樣的訓練,同時也是學生口述句子意思的檢查與訓練。)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心中想著高山,琴聲就會傳達出高山,鍾子期就會說:“好呀,真高大呀,彷彿是巍峨的泰山!”伯牙心中想著流水,鍾子期就會說:“妙呀,洋洋灑灑,仿若是滔滔江河!”從這也能看出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河北小學李巖《伯牙絕弦》說課稿
當學生彙報這句話時,教師引導: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怎麼讚歎?學生會說:我看到了巍峨的泰山,我會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故琴志在流水,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怎麼讚歎?學生會說:我看到了滔滔的江河,我會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讀文,可以是各種方式的讀,如個別讀,小組讀,齊讀等。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思想感情。)
(3)“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所想的,鍾子期全都知道。從這能看出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教師引導: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學生會很自然地脫口而出“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學生會說“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這正是(引讀):“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再次引讀)“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板書:知音
2、相遇相知:
課件出示伯牙與子期在生活中相互欣賞,相互支援的相關資料:
伯牙和鍾子期是一對好朋友。伯牙喜歡彈琴,而鍾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兩人經常在一起研究音樂,切磋琴藝。伯牙聽說成連先生的琴藝十分高明,便想去拜師學藝;鍾子期全力支援他。於是伯牙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找到成連先生苦學三年。學得了高超的技藝後,伯牙拜別成連先生,回到家鄉,鍾子期前來為他接風,為他祝賀。
讓學生瀏覽,然後指名讀。讀後引導:讀了這份資料,你認為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學生可能會說,也是生活上的,精神上的等。(這是對課文的拓展,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絕弦的原因,從而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師小結:是呀他們的相遇是心靈的相融,板書心。(課件出示課文前四句)然後接著引導:遇到了這樣的知音,伯牙心情怎樣?學生可能會說欣喜若狂,接著讓他讀出欣喜若狂,學生可能說激動不已,就讓他讀出激動不已……
接著啟發:他們在一起相處得其樂融融,他們彼此都因為遇見了知音而倍感幸福,讓我們帶著這種幸福感再來讀這幾句話。(此時學生定能將自己感受到的知音間心意相通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朗讀中。像這樣反覆的朗讀,以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然後課件出示課文插圖,激發想象,引導學生將想象的內容在全班交流,使學生仿若置立其中,充分感受知音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3、知音之死:
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
(1)出示句子並引讀: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嗎?
學生說孤獨,就讓他讀出孤獨,學生說寂寞,就讓他讀出寂寞,學生說苦悶,就讓他讀出苦悶……(透過朗讀使學生感受到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真知己的境界,層層推進,從而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回味絕弦
(播放《高山流水》樂曲,同時課件出示整篇課文)教師引導:這個故事感動了很多人,這《高山流水》就是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而編寫的,請學生輕閉雙眼,靜靜的去欣賞,去品味。(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感悟。同時,教師用優美的語言引導想象,渲染情境。)
接著請學生睜開雙眼,帶著此刻的感受,伴著這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篇課文。
(使用音樂創設情境,渲染氛圍,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無窮魅力,同時配樂朗讀昇華情感。)
(六)、延伸悟絕弦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出示詩歌,教師配樂朗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讀後引導學生在課下試著品味這首短歌,或寫一寫對伯牙安慰,讚美或鼓勵的話語。
(這一環節的設計生華了學生的情感,為學生在課外學習文言文培養興趣,打下了基礎。)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內容,有說的不好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教。
六年級上冊課文《伯牙絕弦》說課稿 篇6
【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⑵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能力目標:
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3、情感目標: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2、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2、學法:
採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
二、初讀感知
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初解絕弦
四、再解絕弦
環節設計目的是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感悟重點詞句,理解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絕弦
設計了《高山流水》的音樂欣賞,讓大家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藝術的魅力。
【亮點】
“以讀代講”、“情境感悟”,理解“知音”。
為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設計了拓展練習,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文簡說: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