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和月亮的說課稿
太陽和月亮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有一個太陽和月亮,但是對於小班小朋友來說,還分不清什麼時候會出現太陽,什麼時候會出現月亮。在一次戶外活動時,孩子們正高興看著天上的太陽告訴我,林老師你看天上有一個太陽,可是林芯穎卻說不對,那是月亮,孩子們就開始出現了爭執。
孩子們對太陽是白天出現的,而月亮是黑夜才出現的這樣的一個自然現象瞭解還比較模糊。《太陽和月亮》這節課中的白天和黑夜是一個最突顯的素材,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年齡特點,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再加上班上孩子喜歡琅琅上口的兒歌,於是,我嘗試透過引導幼兒對兒歌的欣賞和遊戲體驗的方式,讓孩子體會文學作品的情趣。所以我選擇了《太陽和月亮》這篇充滿趣味性、童真性的詩歌,萌發孩子們對詩歌活動的興趣。
我班現有15名幼兒,其中男生4人,女生11人。部分幼兒已有上過託班,經過了兩個多月的小班學習生活,孩子們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有了比較大的進步,同時有較強的表演和探索慾望,為了更好地培養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太陽和月亮》。
2、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起著最重要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材本身具有的趣味性為依據,整合了藝術、社會、健康、科學等領域,從情感、認知、能力,三方面確立了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
1)樂意與同伴一起交流欣賞詩歌,對詩歌活動感興趣。
2)理解詩歌內容,願意用 “……醒來了”“……睡著了”句型說一句話 。
3)感受詩歌中所表現的“熱鬧”和“靜悄悄”,理解“熱鬧”和“靜悄悄”的含義。
3、說活動準備:
(1)在知識準備方面:
在課前發揮家園共育的有效資源互動,收集有關太陽和月亮的圖片、書籍、光碟資料等。初步感知太陽和月亮的外型特點,能區分太陽和月亮,知道太陽是白天出來的,月亮是晚上出來的'。
(2)在物質準備方面:
A、本次活動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以動畫的形式把太陽出來白天的活動和月亮出來黑夜的活動,透過多媒體的
不錯的方式直觀、生動、有趣的展示給孩子們,感受太陽出來了,小動物、小朋友都醒來了;月亮出來了,大家都睡著了,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願意用:“……醒來了”“……睡著了”句型說一句話,更好地增強了活動趣味性,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
B、為了更好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優美,我還準備了太陽、月亮、小草、花、小鳥、小朋友等圖片;另外,課件中《歡樂頌》和《搖呀搖》兩段歌曲分別營造出活潑和安靜的氛圍,兩段音樂鮮明地對比讓幼兒感受詩歌中所表現的“熱鬧”和“靜悄悄”的不同場景,在遊戲體驗中進一步理解了“熱鬧”和“靜悄悄”的含義。
(3)在空間準備方面:
為了便於讓所有的幼兒都能清晰地觀看課件,我將本次活動座位設立為馬蹄形,既保證幼兒觀看環境,中間空出的場地還可以保障後面遊戲環節的順利開展。
二、說教法: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師生互動,以熱情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透過多媒體教學法、遊戲法、提問法,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生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使活動得到深化。
首先是採用多媒體教學法,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區分白天和黑夜的活動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問題,而多媒體動畫課件的呈現直觀、生動地展示了這一自然現象,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
其次是提問法:有目的的提問能啟發幼兒的發散思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在活動中我讓幼兒在分段和完整觀看前,都運用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幼兒思考,使教學內容層層深入,幫助幼兒逐步理解詩歌內容。
再次,在活動中我還將運用遊戲法,動靜結合,讓孩子們在音樂旋律的伴隨下邊表演邊唸誦詩歌,從而更好地對所學內容加以鞏固。
此外,我還將根據活動開展情況,適時地採用正面教育法、鼓勵法等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參與活動,將藝術、社會、健康和科學領域有機整合,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於樂。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中,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
更昇華了情感。
根據皮亞傑認知理論:“幼兒必須透過自身活動發現,認知客觀世界,不斷構建,完善自己的認知模式”。所以本次活動幼兒主要採用:視聽結合法、遊戲體驗法來理解詩歌的內容。
四、說教學程式:
遵循“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原則,本次活動共有4個環節:
不錯的激發興趣、觀看課件—欣賞理解詩歌—遊戲體驗—活動延伸
(一)激發興趣、觀看課件;
此環節主要採用分段欣賞的方式觀看課件,並提問:
你看到了什麼?你聽到了什麼?
從而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二)欣賞理解詩歌;
此環節主要採用完整欣賞的方式,進一步瞭解詩歌內容,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提問:
1、 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太陽出來了,還有誰醒來了? (感受白天的熱鬧氣氛)
2、 月亮出來了,誰睡著了?月亮出來了,還有誰睡著了? (感受黑夜的安靜氣氛)
重點:學說:~~醒來了;~~~睡著了
難點:區分白天活動的“熱鬧”景象和黑夜活動“靜悄悄”的景象,從而理解“熱鬧”和“靜悄悄”的含義。
(三)遊戲體驗;
此環節主要以“歡樂頌”和“搖呀搖”兩段動靜鮮明的音樂旋律做背景,在音樂的節奏變化中,啟發幼兒按意願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表現詩歌中“熱鬧”和“靜悄悄”的場景,在遊戲中進一步鞏固詩歌內容,理解“熱鬧”和“靜悄悄”的含義,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實踐體驗中理解。
(四)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在熟悉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簡單創編詩歌。
2、組織表演遊戲活動,滿足孩子們的表現慾望。
五、效果預測
我想在《綱要》精神的指引下設計的本次活動,透過生動的課件和趣味的遊戲方式,孩子們參與的興趣會比較濃厚,積極、主動性會比較高,當然在活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困難,比如理解詞彙含義方面,不過,我將根據孩子的表現、學習態度和方式,適當調整教學方式,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