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數的幾何意義》說課稿範文
《導數的幾何意義》說課稿範文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數學人教B版選修2-2中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導數的幾何意義第一課時。就本課節教學實踐,我將從以下八方面介紹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想:說考綱;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自評反思。
一、說考綱
由於導數是微積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為研究函式性質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近年高考對導數加大了考查力度,不僅體現在解題工具上,更著力于思維取向的考查,它像一條騰躍的龍和開屏的鳳,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思考問題的習慣。數學思想的引領,辯證思想的滲透,幫助著我們確立科學的思維取向。正因如此,導數的幾何意義是整個導數及其應用部分中,新課標考綱唯一一個冠以“理解”的要求標準,也是這部分認知領域的最高標準,可見其地位和意義。
二、說教材
教材從數形結合的思想即割線入手,以形象直觀的“逼近”方法定義了切線,獲得導數的幾何意義,學生透過觀察、思考、發現、歸納、運用形成完整概念,辯證思想得以滲透,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本節知識內容相當少,但在本節的教學實踐中要突出其承前(進一步理解導數的定義,探討函式值變化快慢)啟後(作為研究函式的單調性、求解函式的極值和最值等性質最有效的工具)的關鍵紐帶作用。
三、說學情
透過前兩節對函式平均變化率和導數定義的學習,學生對有關導數的問題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由於導數定義的抽象性,學生認知起來仍具有一定的困難。本節要透過動態的課件演示,將函式的平均變化率、導數(瞬時變化率)定義生動地展現,同時挖掘切線的斜率(斜率的絕對值的大小與陡峭程度)與函式影象的走勢(導數的絕對值的大小與函式值變化快慢)的關聯,成為後面研究函式的單調性、求解函式的極值和最值,探討函式值變化快慢等性質最有效的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形結合的能力及對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
根據上述考綱、教材、認知的要求,立足學生的認知水平,設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從識記、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上給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制定在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教學難點制定在思維能力方面。
教學目標:理解導數的幾何意義,會求曲線的切線方程。
教學重點:掌握在某點和過某點的切線問題的求解方法。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觀察、思考、發現中學習,歸納總結、啟發 學生研究性問題。
四、說教法
備課準備充分,為促進學生思維方式方法形成提供動力源泉。
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幾何畫板的動態演示,能充分發揮其快捷、生動、形象的特點,無需提出問題讓學生透過小組議論形式,發現規律,更有利於難點的突破。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思考、發現、歸納總結、啟發學生研究性”的過程,教師針對各組的結論引導學生用逼近的思維方法,理解導數的幾何意義,同時儘量為後面的單調性、極最值、函式值變化快慢等做好總結性鋪墊。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和依據,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主體。
五、說學法
透過小組議論形式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間合作學習與交流,共同探討問題,探索解題方法,產生互動效果,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共同來完成教學目標。
六、說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引入
回顧函式平均變化率定義及其幾何意義;導數的定義及其導數的物理意義,鋪設類比遷移情景。提出導數的幾何意義是什么?
(二)導數幾何意義的探求過程
1.切線的定義
利用圓的切線與割線的動態聯絡適時地給出一般曲線的切線定義(避免從公共點的個數來定義)。
2.動態觀察割線與切線的關聯
透過演示割線的動態變化趨勢,為學生觀察、思考提供平臺,引導學生共同分析,直觀獲得切線定義。透過逼近方法,將割線趨於確定位置的直線定義為切線,使學生體會這種定義適用於各種曲線,反映了切線的直觀本質,從而歸納出導數的幾何意義。這裡教師要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曲線在某點處切線與曲線可以有不止1個公共點。直線與曲線
只有一個公共點時,不一定是曲線的切線。
3.透過例題體現應用,歸納求解步驟。
七、說板書設計
課題:
回顧:例1.求在指定點處的切線
練習:
幾何意義:
例2.求過指定點處的切線
切線的理解:
例3.探索已知切線的斜率求切線方程問題
小結:
作業:
八、說自評反思
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理解歸納能力及數形結合能力方面進行了訓練和考驗。注重合作交流,歸納總結,及時對各組學生所取得的成果進行肯定,從而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既注重“雙基”,又兼顧提高,為學生指明課後繼續研究的方向,同時也為以後的學習陳設鋪墊,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