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收復臺灣》說課稿
《鄭成功收復臺灣》說課稿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鄭成功收復臺灣》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社會課本第三冊第三單元的第六課。本單元的主題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要求學生知道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知道在歷史上各民族對國家統一有傑出貢獻的幾個人物,鄭成功就是其中之一。
(二)教學目標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同時社會學科又有著區別於其他科目的學科特徵與使命,它包羅了歷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識,新的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它具有綜合性、社會性、教育性和實踐性四大特點。根據教學大綱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情感教育三者統一的要求,我為本課設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
(1) 學生能在地圖上指出臺灣島的地理位置,知道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
(2)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時代背景及收復臺灣的事蹟;
(3)學生從鄭成功在收復臺灣過程中的言行來理解這一英雄的民族性。
2、 情感目標:
(1)激發與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2)激發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
3、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在網路環境中有一定目的地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2)培養學生在社會和網路相結合的環境中主動、發散、互動學習的能力。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藉助資訊科技,知道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促進祖國統一是我國的`重要國策。明白鄭成功這一英雄的民族性,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教學難點是蒐集資訊之後,透過複雜的思維活動來分析處理資訊,形成富有創意的研究成果,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這一歷史事件的現實意義。
二、 教法和學法
1、教法
針對社會學科的特點和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任務,我利用專題中華勵誌網作文範文站,將由傳統的教師在學校課堂環境掌控的被動、單向、固定的學習模式,轉變為學生在社會和網路相結合的環境中掌控的主動、發散的互動學習。教師的主導體現在引導學生與文字交流中發現問題,在與網路資源交流的過程中研究問題。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的教學方法。
2、學法
資訊時代的來臨,需要人們有極強的資訊蒐集和處理的能力,具備自主研究性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利用網路開放、互動、共享的特性,在這節課中學生將採用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等學習方法。
三、 教學過程:
研究性學習重在歷程,所以要將大部分的時間還給學生,所以我對教材處理的指導思想是:教學環節簡單化,研究選題民主化,書本知識現代化。我的教學流程如下:
1、由文生惑,產生研究課題
網路教學中怎樣將人本、文字、網路三者進行很好的融合,讓網路發揮其最佳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穫,在學習過程中更充分地獲得與人交流的機會。我認為網路教學的引進是對當前課堂教學方式的補充與完善。如果我們丟棄文字,單純依賴網路課件,那麼也將使我們的網路課堂教學引入誤區。在不需要網路資源的時候利用網路,這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這也是我們今後網路課堂教學需研究、反思的一個問題。基於這樣的理念,在教學伊始,開篇進入正題,把學生帶到課本面前,進入以純讀者身份面對文字的狀態。此時的目的是要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瞭解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經過。這雖是本課的一個知識要點,但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能力解決的,不需要老師多費周折。
2、合作探究,整理、交流研究成果
這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要求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再讀文章提出自己心中不明白的問題,或是表達自己內心深處對相關知識的渴求。因為開啟一切學科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被動接受也許能變得知識淵博,卻無法成為智者,我們要讓學生成為文字與人本交流的主動出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