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月光曲》說課稿

六年級上冊《月光曲》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八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藝術的魅力”為主題,以“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為讀寫點進行編排。本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講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

  本文文脈清晰,由盲姑娘的感情發展(對聽演奏渴望——聽了演奏滿足——知道是貝多芬喜出望外——聆聽《月光曲》幸福)和貝多芬的感情發展(聽到對話被觸動——同情兄妹被感動——遇到知音而激動——用《月光曲》抒發情感)交織而成的。

  課文的第九自然段是《月光曲》的具體內容,在寫作上除了對景物的描寫比較生動細緻之外,突出的特點是“實”、“虛”結合,即由實在的事物引起聯想,是落實本組課文讀寫點的重點段落。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課前已經查閱了貝多芬的相關資料,又有了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再加上學習《伯牙絕弦》後,對“知音”一詞有了真切的瞭解,因此,只要適時點撥,學生即可探尋出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原因。但《月光曲》文句優美,感情深沉,意境深遠,特別是第九自然段聯想和想象相結合的表達效果,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需要教師引導學習,反覆品悟語言內涵,真正讀出深層次體驗,在此基礎上達到與作者、文字的情感共通。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完成,本設計為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生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把握主要內容,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的基礎上進行。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語段,在讀中感悟、角色體驗的過程中體會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及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從而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透過個性化朗讀、聽音樂讀、刪句品讀等方法體會作者在敘事中將兩者恰當結合,使文章的表達更加充實、感情更深刻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圍繞這樣的目標,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這樣確定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貝多芬的感情變化原因及體會第九自然段實虛結合的寫法及表達效果。

  四、教法及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較好地實現教師、學生、文字三者之間深入有效的對話,把語文學習的過程真正變成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我把創設情境、角色體驗、刪句品讀、填詞補白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糅合,展開本課的教學。同時重視學法指導,指導學生採用歸納概括原因、提煉文中詞語概括畫面、批註寫作方法,讓學生在讀、思、議、悟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學習課文。

  五、總體設計思路: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安排瞭如下教學環節:

  (一)整體感知,引出問題

  (二)探尋原因,體會情感

  (三)感受曲境,領悟寫法

  (四)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六、教學過程:

  上課伊始,我從整體入手回顧主要內容並回憶上節課質疑:“貝多芬為什麼為兄妹倆彈曲子,彈完一曲又彈一曲。”激起學生探究慾望,為後面體會月光曲的內容做好鋪墊。

  圍繞中心問題“貝多芬為什麼為兄妹倆彈曲子,彈完一曲又彈一曲”,我組織學生默讀自學,請他們快速提取資訊,用簡潔的語言歸納彈曲原因,並和同組同學交流修正。充分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和能力。

  學生自學後,我採用小組彙報形式組織全班交流:探究彈曲原因。有的組在彙報中相互補充出兄妹倆酷愛音樂、家境貧窮;有的組透過填詞補白法走進姑娘真實內心體會“隨便說說”的內涵,感悟到姑娘善解人意,而這個姑娘竟然還是一位盲人;有的組運用分角色朗讀,透過朗讀體會到貝多芬的心被觸動。這時我及時小結學法:你們真會學習,抓住貝多芬的所見所聞體會到彈曲原因。學生充分朗讀感悟後,我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此時此刻,你就是貝多芬,你會怎麼想?”透過角色體驗,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到貝多芬被感動而為兄妹倆彈曲子。

  接下來學生圍繞“為什麼再彈一曲?”繼續展開交流。有的小組彙報說:“我們小組抓住‘入了神’及對話中的兩個‘啊’體會到盲姑娘懂音樂。”有的小組補充說:“對話中的兩個‘您’使我們體會盲姑娘猜疑和確定這個人是貝多芬時特別的驚喜和激動。”大多數學生只能知道語言文字的表面意思,卻體會不到貝多芬是因遇到知音而再彈一曲。這時我透過刪句朗讀,讓學生認真看書傾聽,發現其中的不同。學生很快發現我的.朗讀和書上相比少了“感情多深哪!”但他們還是體會不到貝多芬琴聲中融入的深厚感情。這時我進行點撥:一般人聽貝多芬的音樂和盲姑娘會有同樣的感受嗎?學生恍然大悟,立刻感受到盲姑娘就是他的知音。這時透過角色置換讓學生再次走進貝多芬內心:“此時此刻,你就是貝多芬,聽了盲姑娘激動的話語,你會想……”這樣學生情感與貝多芬內心就會產生共鳴,真正體會到他因遇知音而激動,所以要再彈一曲。

  體會意境,感受樂曲美妙、領悟虛實結合的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葉聖陶曾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可文章並沒有真正描寫《月光曲》琴聲、節奏及旋律,這一內容是透過皮鞋

  匠聽琴聲時的聯想表現出來的。怎樣引導學生感受、進而鑑賞這段文字?在這個環節教學中,我採用引導學生默讀思考、讀後交流、朗讀悟境、欣賞體會、感悟寫法等方式學習第九自然段內容,使《月光曲》的意境內化為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達到學生個性化體驗,使之與兄妹倆產生共鳴。

  學生默讀描寫《月光曲》的內容並用概括的語言批註讀後體會和感受,我引導他們從以下幾個層次彙報交流。

  第一層:品味語言想象畫面。有的學生用不同語氣朗讀表現眼前出現三幅畫面;有的是從文中提煉出:“灑遍銀光、出現微雲、波濤洶湧”概括出三幅畫面;還有的能在教師:“你是從哪感受到畫面變化”的點撥中,發現“月亮升起”、“越升越高”、“忽然”這些表示變化的詞語。至此,學生已經充分感受到描寫月光曲的語言文字所呈現的美妙畫面。

  第二層:體會旋律變化。學生感受到畫面後,很快就有同學體會到畫面的變化原因——樂曲旋律、節奏變了:輕幽舒緩——明快悠揚——高昂激越。這時我及時評價鼓勵:“你真會學習,透過文字型會到節奏和旋律,看來邊讀邊思考往往能讀出文字背後更深層次的意思。”

  第三層:體會情感變化。學生能感受到旋律、節奏而想不到這些都是由貝多芬情感變化所致,於是我引導學生再讀前文並結合板書想一想:你還能讀出什麼?學生聯絡上文後發現——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當時心情輕鬆平靜,曲子輕鬆舒緩;當他聽到琴聲和對話,十分感動,出於對兄妹倆的同情為盲姑娘彈琴,旋律漸強有力;一曲完了,盲姑娘居然認出自己,這時的貝多芬遇到盲姑娘這個知音更顯激動,觸景生情,即興創作《月光曲》,樂段高昂激越,進入高潮。這樣細細體味,學生思維豁然開朗:文章藉助皮鞋匠的想象表達了蘊含在《月光曲》中貝多芬內心情感變化。此時學生讀懂《月光曲》譜成的過程,體會到情感是一切藝術的源泉,進而感悟到“人物心境和樂曲意境”和諧統一的藝術魅力。

  第四層:欣賞樂曲,感情朗讀。此時播放《月光曲》片段,學生會有目的欣賞,聽出其中變化,感受樂曲美妙。再透過自由讀、推薦讀、配樂讀等不同形式的朗讀,體會《月光曲》富於變化的美妙旋律及貝多芬內心情感變化。

  第五層:領悟表達方法,體會表達效果。“虛實結合”是本文重要的表達方法,應該讓學生認真體會其作用。我引導學生觀察:皮鞋匠的聯想是真實存在的事物嗎?然後刪掉聯想的部分,讓學生讀並談感受。體會在實在事物描寫中加上恰當地聯想,文章內容會更生動,表達感情會更深刻。這樣的表達方法就叫做“虛實結合”,批註書上。

  第六層:背誦課文,積累語言。學生熟讀成誦後,語言積累水到渠成。

  七、學習效果評價

  1.朗讀能力的評價:課上,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檢驗對文字內容的理解與情感體驗。

  2.語言積累能力的評價:課上,背誦第九自然段;課下,抄寫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3.表達方法的評價:課下,邊欣賞《月光曲》,邊描寫自己想象的畫面。

  八、本設計和以往的設計相比,有這樣三點最突出的特色:

  (一)主線清晰

  以盲姑娘和貝多芬相互交織的情感變化作為教學主線貫穿全文。在回憶《月光曲》譜寫經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創作原因”這一主要問題,抓住重點語段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學習第九自然段,區分實在事物和聯想內容,體會兩者結合的表達效果。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步驟,始終緊扣行文線索。

  (二)自主讀悟

  環節二“探究創作原因”及環節三“感受曲境,領悟寫法”,均採用自主讀悟的方法。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在作業紙上歸納創作原因並交流修正,從文中提煉詞語概括三個畫面等學習方法,都培養了學生提取概括資訊能力。透過創設“此時,假如你就是貝多芬,你會怎麼想,怎麼做”的情境,使學生走進人物內心世界,真切體驗到人物情感。自主讀悟、彙報交流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授以學法

  引導學生從人物言行中體會其豐富心理和情感,深入探究彈了一曲又創作一曲的原因;品讀文中描繪《月光曲》的情景,除讓學生感受音樂給兄妹倆帶來的幸福和快樂,進一步激起學生對大音樂家的敬意外,還透過刪掉聯想部分與原文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清哪是“實”,哪是“虛”,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在獲得人文滋養的同時領悟作者表達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