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第四單元《11到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
一年級數學上第四單元《11到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西師版數學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57頁~第60頁,認識11~20各數。
(二)、教材所處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透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並且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
(三)、三維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十位和個位,認識計數單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會正確讀、寫1120各數;熟練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能口算10加幾;透過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體會11~20各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作用和價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積極主動探索、動手操作並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絡。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認識十位和個位,認識計數單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會正確讀、寫1120各數;熟練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能口算10加幾;透過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為:
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說教法與學法
1、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圖,讓學生透過觀察、數一數的學習方式去認識11-20各數。
2、創設情境,讓學生透過猜一猜、數一數、擺一擺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組成、數的順序和大小。
3、創設一系列的遊戲情境,讓學生透過數一數、擺一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鞏固新知識。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教具匯入法”:
師:大家看看這裡,這是我給大家準備的獎品。猜猜是什麼?有多少呢?大家先來摸一摸。
學生猜後,師開啟袋子,展示鉛筆,並和學生一起數一數。
數到10以後,還多餘幾根,師問:接著怎麼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給予評議。
師:“同學們的想法真不錯。這一節課我們就來認識‘11~20各數’。”板書課題,並朗讀2遍。
當學生碰到“猜一猜獎品是什麼?”這種情景,心裡活動是十分積極的。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學習過程
1、明瞭問題,思考解決方案
師問:“剛才我們一根一根的數鉛筆3是不是很麻煩呢?”“當鉛筆擺出來時,怎樣讓別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幾根呢?你有什麼辦法嗎?”
這兩個問題開啟學生的思路後,讓學生討論,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
2、最佳化表達方法。
師:“哪種方法好一些?”來讓學生理解用一捆來表示10最方便。
3、學習數位順序表及其意義。
在這裡,透過教師引導“數一數算珠有多少?”“看一看這些數如何在計數器上表示出來。”。然後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理解數位及數位順序。
4、學習書寫數字的時候,我現在田字格中示範,直觀的讓學生學習如何寫好數字。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教學時我也沒有把所有的數都讀寫完,可讓學生自己在認數的基礎上試著去邊讀邊寫。
整個教學環節,重視學生數概念的抽象過程,用“小棒一算珠圖一計數器一讀寫數”這樣的教學過程,體現了“直觀一半抽象一抽象”的認知過程。學生不但認識了“十位”“個位”兩個數位,還透過用計數器強調位置值(同一數字在不同數位表示的數的大小不一樣)在計數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對數概念的理解。
5、學習計算10加幾時,我引導學生藉助觀察、操作等活動,根據1120各數的組成來寫10加幾的加法算式,並理解10加幾的口算方法,在溝通知識間聯絡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
6、在尺子上最容易看到數的大小。教師讓學生觀察準備好的尺子,輕鬆完成“大些”和“大得多”的教學。
三、鞏固新知。
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數數比賽的活動、擺小棒的遊戲和找朋友的數學活動。
1、分組比賽,看哪組數得最好。
A、從11數到20 B、從7數到13
C、19倒數到10 D、從11數到18
2、擺小棒的遊戲。
師出示數字卡片,一個擺一個讀數和說數的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數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數字相同的好朋友。
這些活動針對性強,趣味性好。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節課有什麼收穫呢?後,讓學生自由回答,再總結得出:會算10加幾的算式,知道10加幾得十幾;會比較數的大小,能用“大一些”、“大得多”來進行數的比較。教師:祝賀大家有這麼多的收穫!這節課學會了10加幾的加法,20以內的其他加法怎樣計算呢?
五、說板書設計
下圖是我的板書設計,美觀簡單明瞭。
最後我說一下我的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裡我感覺到,學習不是簡單的資訊積累,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經驗的衝突以及因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在例題3和例題5的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出發,讓學生運用以前的學習10以內數的方法來自主學習11~20各數,培養學生類比遷移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構建數學知識。
這節課教學的內容多,時間緊,有些知識點的鞏固還沒有做好。需要在以後的課堂上尋找合適的機會補漏。
我的課就說到這裡了,請各位專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