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鐵罐》說課稿
《陶罐和鐵罐》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陶罐和鐵罐》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陶罐和鐵罐》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陶罐和鐵罐》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裡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為堅硬,看不起陶罐,經常奚落它。而陶罐卻不與它計較,埋在土裡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而鐵罐卻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待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二是繼續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童話故事三年級的孩子已經接觸了不少,他們想讀、樂學,但要理解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卻有一定的難度。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本班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謙虛”等詞語。
2、能積累描寫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語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中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既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
二、說教法
1、指導觀察法
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並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表演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表演讀,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定的情境中。
3、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三、說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
以“看”“聽”“說”“讀”“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透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地提高、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四、說教程:
(一)、看圖談話,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說說你讀了哪些童話故事?(學生自由發言)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童話故事(隨機課顯:陶罐和鐵罐的圖片)你認識他們嗎?在學生叫出他們的名字後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換偏旁識記“陶”,並指導書寫“陶”。(童話故事對於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極有吸引力,讓生‘說說你讀了哪些童話故事’?更能激起學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時孩子們的興趣已被激發,再加上看了立體的、鮮活的圖片,孩子們會迫不及待想接觸文字,想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此時,我丟擲一句: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去讀讀第27課就明白了,就這樣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閱讀狀態,這樣就進入了第二個環節。
(二)、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一環節,我主要給足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文字。在閱讀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並運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識記生字詞。學生是帶著自己的經驗與感受與文字對話,對文字的解讀帶有很強的個性化,因此我讓學生讀通課文後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這裡,我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在點評中,我做以下的點撥,以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1、在學生髮言中,注意讓學生讀好文中人物的對話
2、對字詞有不明白之處,可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忙,充分利用學生自己的資源。
(三)、抓住對話,深究“人物”的內心活動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有了前面的`鋪墊,我首先出示詞語(驕傲、傲慢、謙虛、輕蔑、惱怒、寬容、不再理會)在學生齊讀後進行分類,隨機板書。
然後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字,讀讀課文,找找、畫畫從哪些語句看出鐵罐的傲慢、驕傲,陶罐的謙虛、寬容?在學生彙報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點撥引導:
1、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讓學生說說“奚落”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聯絡生活說說你曾在什麼情況下奚落過誰?或你曾受過誰的奚落?
2、用指名讀、師生合作讀、評議讀、賽讀、加動作表演讀等多種方法讀好人物的對話,重點指導讀好以下幾個句子:
(1)、“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並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並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2)、“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裡,什麼也不怕。”
此環節,我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學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也潛意識領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領略了祖國語言的精妙。學生不僅積累了語言,還提高了思維能力,自主能力。此時,學生已取得獲得知識的快樂,也更加關注了陶罐和鐵罐的命運,於是我以“陶罐和鐵罐的最終命運到底如何?”這一問題過渡到下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即默讀課文10————17小節內容,重點抓住人們對陶罐讚賞的語言及陶罐說的話,感悟陶罐的品質。
(四)、延伸文字
我說:“如果此時陶罐與鐵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對誰說句什麼話?學了課文你想對自己或身邊的誰說句什麼?”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話題寫寫。(這樣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在寫話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難點,同時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還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能力。)
(五)、佈置作業,讀寫結合
我說:“如果陶罐和鐵罐再次相遇,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請你也來當一回童話大師,寫一寫這個故事,寫完後讀給爸媽聽,讓他們給你打打分。(這個作業為指導學生寫作指明方向,長期這樣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得以提高)
《陶罐和鐵罐》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課文特點
《陶罐和鐵罐》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這一組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想法不同,處理方式不同,結果往往也就不同。這篇課文是一篇寓言。講的是國王御廚裡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裡許多年後,陶罐出土成寶,鐵罐卻化為泥土。故事告訴人們,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對方特長、和睦共事。這篇童話,主要透過對話展現情節、推動故事發展,塑造人物形象,說明道理。這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
2、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等詞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詞語。
(3)讀懂課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這三個目標的設定既提高了學生的詞彙掌握量,同時也達到了從課文遷移拓展到實際的目的。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其中(2)(3)是本課的重、難點。
二、說教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物件,學生正是透過教師所講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極的注視,而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從這一點出發,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①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②誦讀法——反覆朗讀,把握語言特色。
③懸念法——帶著問題,深入思考
④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提問法和誦讀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三年級學生受思維發展水平的限制,完成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大多需要老師的指導。因而我採用提問匯入,適時點撥的方法,一步一步展開教學。“萬法讀為宗”,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將在本課教學中採取各種形式的朗讀方法,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說學法
我班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少數是外來務工子女,因此學生良莠不齊,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既是難點也是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邊讀邊在書上圈點生字詞和勾畫重要句詞。這些都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手段,同時教師的啟發誘導再貫穿始終,這樣就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說教學程式
(一)講述故事,情境匯入。
1、螢幕展示國王的御廚,讓孩子走進文中的童話故事。(御廚富麗堂皇,陳列著精美的瓷盤、鋥亮的炊具)
2、請生自由表達自己看到御廚後的感受。
3、老師藉助圖片生動講述故事,並同時在螢幕中出示主人公陶罐和鐵罐。
(設計意圖:透過直觀的圖片和老師對故事生動地講述,以及在講述中與學生的互動,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課文所描述的童話中,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挖掘詞語,感悟鐵罐。
1、挖掘詞語,讀準字音。
(1)出示題目:我要把表現陶罐和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語找出來。
(2)請生拿出筆,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
(3)生自由讀文,師巡視,把生找到的詞語板書(板書:鐵罐:奚落、傲慢、輕蔑、惱怒,陶罐:謙虛、爭辯)。
(4)請生看板書,齊讀詞語,師糾正錯誤讀音,對於難讀詞語師範讀,生跟讀。
2、理解詞語,感悟鐵罐。
(師手指“傲慢、輕蔑、惱怒”這三個詞語)生再讀這三個詞,並圍繞這三個詞語理解鐵罐的傲慢。
(1)師:這三個詞語都是寫鐵罐態度傲慢,現在請大家默讀課文2-8自然段,從鐵罐說的話中,找一個例子來證明鐵罐的傲慢。
(2)生默讀課文,並談自己找到的例子,體會鐵罐的傲慢,對於生找到的例子給予恰當點評。
(3)小結:看來這個鐵罐的確是個傲慢的傢伙,大家再讀一讀這三個詞語。(師手指“傲慢、輕蔑、惱怒”三個詞)
(4)師:這三個詞語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麼不同呢?
(5)請生做個輕蔑的樣子給大家看看。
(設計意圖:文中描寫鐵罐的三個詞語含義並不深奧,但卻用得準確、傳神。我透過讓學生找詞語、讀詞語,談例子、表演來發現、琢磨、比較這幾個詞語,感受陶罐的傲慢無禮,使學生義會詞意、增強語感,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對詞義的理解昇華到對句子的理解,對人物的解讀。)
(三)入情入境,讀出韻味。
1、自創表情動作,表演感悟:
螢幕出示三句話:
A“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帶著更加輕蔑的神氣。
C、“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裡,什麼也不怕。”
(1)請生自由讀這三句話,並從中選一句來設計相應的表情、動作再讀一讀。
(2)生自由表演讀,體驗鐵罐的傲慢自大、不可一世。
2、師創設情境,指導學生個性朗讀與表演。
A、師傲慢地說:“我來找一找!哪個是傲慢的鐵罐?”(螢幕出示:“你敢碰我嗎?陶罐子!”)請一名學生聲情並茂地讀這一句,師給予指導。
B、師:“太精彩了,好一個傲慢地鐵罐!”師帶著輕蔑的語氣問:“輕蔑的鐵罐在哪裡?”(螢幕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指導一名學生一邊表現出輕蔑的樣子一邊帶著譏笑的語氣朗讀。
C、師:“真是一副瞧不起人的樣子。”師惱羞成怒地問:“誰又是那個惱怒的鐵罐?”
(螢幕出示:“住嘴!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裡,什麼也不怕。”)
請幾名學生分別來演繹這個惱怒的鐵罐,感受鐵罐此時的憤怒。
3、領悟情感,學寫詞語,積累詞語。
(1)(螢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說,“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師:“鐵罐在說這句話時是怎樣的神情呢?”
(螢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地說,“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師:“你們能填上一個詞語,來表示鐵罐這時候說話的神態嗎?”
(2)請生填詞,並根據自己填的詞語讀出其中的味道,表現出鐵罐此時“怒不可遏、怒火中燒、怒髮衝冠、大發雷霆……”生每讀一個句子,師都及時點評指導,要求學生讀到位。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的朗讀教學中,老師主要透過自身的神態、語氣來感染學生,學生在教師步步引導中領悟朗讀的技巧,個個躍躍欲試,讀出了韻味,讀出了心境,讀出了畫面,讀出了場景,讀出了個人的體驗。伴隨著讀,鐵罐的傲慢形象在學生心中更是入木三分。)
四、激情思辨,領悟陶罐。
1、師鼓弄玄虛引出關鍵詞,師:“學到這,老師不得不不請大家幫我解決一件棘手的事了。你們看,就是它!”(螢幕出示:懦弱)
2、請生讀這個詞語,師糾正錯誤讀音,並範讀,生再讀。
3、請生讀辭海中關於“懦弱”的解釋,理解“懦弱”。
4、師拋磚引玉提出疑惑,生暢談理解,感悟陶罐:
(1)師手指“懦弱”:鐵罐說他要把這個詞語送給陶罐,你們說老師能聽他的嗎?
(2)師裝糊塗,問:“怎麼不能?鐵罐確實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麼還不懦弱?”
學生大膽辯駁,談自己如何理解陶罐並不懦弱。
(3)師繼續假裝糊塗:“可老師還是疑惑!你們看!”(螢幕出示鐵罐圖片)“鐵罐總是橫眉冷眼、冷嘲熱諷地對待陶罐,可陶罐(螢幕出示:陶罐圖片)還是一臉微笑。鐵罐都指著陶罐的鼻子罵了,陶罐還不還擊,這還不懦弱啊?”激發學生再次辯駁,暢談自己的理解。
5、師小結:是啊!陶罐哪裡是懦弱。分明是他謙讓的美德。(螢幕上的“懦弱”消失)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主要抓住詞語“懦弱”,給學生賣了個關子:正話反問。師兩次看似糊塗的問話,引起了學生的強烈反對,激起了學生大膽辯駁,並暢談自己的理解,學生在辯駁中領悟了陶罐的種種表現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謙讓的美德,學生對兩隻罐子截然不同的品質,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五、配音朗讀,再起高潮。
1、為生創設展現自我的舞臺,每個人都來當配音演員
師:“剛才同學們學得很好,現在老師為你們設計了一個指令碼,請你們來演一演。你們看!”(螢幕出示:陶罐和鐵罐對話的無聲動畫)
師:“今天就要請你們來當一回配音演員。文中正好有四組對話,第一組同學配第一組對話,照此類推。排練時要記住把臺詞背下來,還得配上神態、動作。”
2、同桌兩人練習配音。
3、小組推薦配音演員:師:“有請配音演員!”(每組各請一桌同學)
4、生配音,師點評,
(設計意圖:充分運用多媒體,結合文字製作了無聲動畫,營造了視覺氛圍,請學生擔當配音演員,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學生在這個舞臺上盡情演繹,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六、遷移拓展,深化感悟。
1、完成板書,談感受,領悟故事告訴人們的道理
(1)師:“哦!許多年後,鐵罐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個故事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發!看板書!”(板書:啟發)
師:“這又該填什麼呢?”
(2)生根據自己所填的板書,談自己學完本文後所受到的啟發,感悟故事所告訴我們的道理。
2、總結:看來這個故事已走進了我們每一個孩子的心中,它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示,大家回去後把這個故事說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