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說課稿

《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說課稿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承前面的細胞膜和各種細胞器結構和功能等內容,使學生對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和功能的認識更加全面完整,也為以後的學習作鋪墊,如染色質和染色體的關係是學習細胞有絲分裂時染色體變化的基礎,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是以後學習遺傳的基礎,也使學生對“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念有進一步認識。另外,其中的資料分析也讓學生體驗了生物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

  學情分析:

  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對細胞的整體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有了初步認識,但學生的生物學知識還很薄弱,對於基因是如何透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進而控制生物的遺傳和代謝,以及細胞分裂的知識還不瞭解。因此在進行“細胞核結構”的教學時不能進行過多的拓展和延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認識障礙。另外,他們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實施問題探究教學是可行的,以問題引發興趣,讓新知識與舊知識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識的高峰。

  教學過程設計:

  首先由天安門是首都象徵,而北京是全國政治、文化控制中心,引入細胞的控制中心,這一節。

  接下來介紹關於核的基本情況:無核和多核,在此基礎上,引入細胞核功能。

  讓學生分組討論資料中的四個實驗,為了更好達到分組討論的目的,每個學生髮一張學案,每六個同學為一個小組。討論後,學生設計完成實驗過程,讓小組的中心發言人回答討論後的問題答案,得出細胞核的功能。此處,目的是創新、探索一種討論模式,改變以往討論很難實施的問題。

  在講完變形蟲切割和核移植實驗後,加入技能訓練,讓學生自己設計受精卵的橫縊實驗,歸納出細胞核的另一功能。然後,讓學生自己討論完成其他的兩個實驗,老師給出適當的提問,引導學生理解過程。

  學生填表,歸納出細胞核的.功能,然後對前半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

  得出核功能後,透過提問——細胞核為什麼成為細胞的控制中心?由結構與功能關係引進核結構。對於細胞核的結構,設定四個問題,讓學生透過問題看書、自學。

  第一個問題主要是關於基本結構的內容。學生回答後,對基本結構有了一個基本瞭解,這時要求學生上黑板繪製一個細胞核的切面模式圖,加深學生理解。

  第二個問題是有關染色質這一重要結構的問題。透過問題加深同學們對DNA、染色質和染色體之間的聯絡。

  第三個問題設定的是關於細胞核的結構與遺傳和代謝的聯絡。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說明結構與功能書相適應的。並強調這是在學習生物過程中應掌握和運用的一個基本觀點。

  最後提問:

  “你透過這一節課學到了什麼?”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整體回顧。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