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植物》說課稿範文(通用9篇)
《種子植物》說課稿範文(通用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種子植物》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種子植物》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章,本節內容與前一節的藻類、苔蘚和蕨類一起,構成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併為後面學習的“被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規定和教材內容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1)說出種子的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能說出種子植物比其他三類植物佔優勢的原因。
2、能力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基本步驟及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鞏固調查法的運用,培養學生蒐集、處理和加工資訊的能力。
3、情感價值觀培養:
(1)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體驗與人的交流和合作;
(2)培養學生探究生物科學的興趣,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三)教學重點:
1、解剖和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說出種子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
2、培養學生透過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得出正確的科學結論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
學生實驗的順利進行,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並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教學策略
(一)教法分析
1、重新整合教學內容,體現探究學習
教材安排是先探究菜豆、玉米種子的各部分結構,歸納出種子的主要結構,再透過種子與孢子的比較,最後得出種子植物能成為陸生植物優勢種類的原因,在實際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教學內容重新進行整合,課前佈置學生調查本校的植物種類,並查閱種子植物種類的資料資料,透過對資料的分析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並透過實驗驗證,這樣把本節課設計成了一個的探究式教學過程,容易使學生對本節的學習更加主動、迫切,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2、運用類比,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
在學生觀察掌握了豆類種子的主要結構後,提出問題:“玉米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也能萌發成幼苗,那麼,玉米種子中應該包含哪些與豆類種子相似的結構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再引導他們實驗驗證,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3、體現開放性,拓展課堂教學
本節以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作為探究物件,實際上適合探究的豆類種子比比皆是,可以給學生提供不同的豆類種子,供學生探究,最後歸納出豆類種子的基本結構。在這一過程中,前一階段是開放的,不同小組可以選用不同的材料探究,留給了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究的空間,而後一階段則是透過交流、對比等思維的碰撞,培養了學生的歸納能力。
探究種子內部結構的重點之一就是認識胚就是一個幼小的植物體,為了解植物的一生奠定基礎,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胚的各部分將來發育成什麼。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在給予適當評價的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外完成實驗步驟,拓展和延伸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為下節課《種子的萌發》打下基礎。
(二)學法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透過學生的自主觀察、推測、驗證的探究過程,來認識種子的結構和各部分功能的,但應注意到初一學生生物學知識積累不多,特別是實驗的機會少、動手能力差,教學在重視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同時,應該教會他們初步的觀察方法及步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探究實驗。
初一學生正處在積極思維的年齡段,敢於大膽猜想。而猜想是科學探究必由之路。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多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
三、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匯入新課,提出探究內容
學生彙報課前調查學校陸生植物種類有30多種,大都是種子植物。對校園中的植物有了一定了解後,再找同學彙報蒐集到的種子植物種類的資料資料,使學生的認識從個別上升到了整體,透過資料學生很容易看出種子植物佔有絕對優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為什麼種子植物在陸生植物中佔有絕對優勢?”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種子植物與其它植物最大的區別?學生思索得出:最大的區別是有沒有種子產生。種子具有什麼樣的結構能發育成一個新植株,不同的種子的結構是否也不同呢?透過實驗你會找到答案。
(二)分組實驗,探究種子結構
1、觀察豆類種子
學生閱讀教材實驗內容,並說出觀察菜豆的步驟,師生共同總結觀察生物體的基本步驟。小組觀察自選的豆類種子,對照菜豆種子圖片來認識內部結構,要求學生統一將各部分結構塗成圖片中對應的字型顏色。提供不同的豆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發現搭臺階。給種子染色這一過程使學生能夠更清楚的認識種子各部分結構,並且樂於參與到這一探究過程中來。實驗結束後,請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前展示不同的豆子,全班同學給予評價,形成相互學習的氛圍。讓學生有成就感,認識到不同豆子的結構是一樣的。最後總結豆類種子的結構,從實物又回到圖片,進一步鞏固知識。
結合種子和幼苗的對比圖片,推測各部分結構的發育方向或功能。小組討論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有的小組說把種子種在土裡,每天觀察種子的萌發過程;其他小組的同學馬上說種到土裡就看不到了,應該用一個透明的杯子,把種子種在杯子一側,從外面能看到種子萌發的情況;還有的小組同學說不用土壤,放在水裡種子就能萌發;有的小組還說用彩筆標記上這樣看的更清楚等等;再次探究這一過程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烈的討論往往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提升。教師總結評價實驗方案,並且鼓勵學生課下大膽嘗試。事先準備一組種子萌發的實物材料,讓學生對胚的各部分發育有更明確的認識。
2、觀察玉米種子
玉米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下也能萌發成幼苗,那麼,玉米種子應該包括哪些與豆類種子相似的結構呢?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想、發言,其他同學評價,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透過課件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實驗,重點提示縱切玉米種子的方法。課件出示玉米種子的切面後,讓學生猜測各部分名稱,往往對於胚乳部分學生會猜測成子葉,這個出現錯誤的過程,正好加深了他們的印象。提醒學生注意玉米最外面是果皮和種皮癒合在一起,所以玉米是果實,習慣上成為種子。在教師指導下分組實驗,個別小組投影自己的實驗結果並說明,其他同學評價。
3.歸納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點
透過圖片複習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讓學生對照圖片設計表格歸納、總結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掌握比較這種學習方法,自己設計表格,培養學生處理加工資訊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
總結種子的基本結構,強調胚的重要性。
(三)對蒐集的種子進行分類
展示課前收集的種子、果實,感受種子植物與人類有密切的關係。並根據他們已有的知識進行分類,發表自己的看法。使學生的認識從區域性上升到整體,從個別上升到一般,從而有利於學生形成種子結構的完整概念。
(四)得出結論,完成探究活動
播放一段錄影使學生全面瞭解種子比孢子生命力強的原因,討論得出結論,討論提綱如下:
1.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強?為什麼?
2.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什麼?
這樣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探究實驗過程。
(五)課堂小結,點撥提高
透過課堂小結,把整節課的內容進行歸納,概括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具體的知識網路。
(六)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分層練習:
熟悉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
運用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聯絡生產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目的是理解和鞏固知識,培養資訊處理能力,發展和鍛鍊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種子植物》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種子是綠色開花植物的六種器官之一,而植物的生長髮育過程總是由種子發育成幼苗,再依次長出其它器官,所以教材把《種子植物》安排在學習了植物體結構層次之後學習,既為學習種子的萌發打下基礎,又對學好後面各章節內容有重要作用。
2、本節教材的編寫是兩個內容“實驗觀察種子的結構”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安排兩個課時。所以種子的結構教學,我安排一個課時,以“學習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比較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歸納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的概念”為線索。按此線索授課,符合從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較易地掌握本節的知識。
3、本節是本章的重點。本節內容分三部分:
①菜豆種子的結構;
②玉米種子的結構;
③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點比較。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觀察認識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以及各部分結構的作用;
教學難點為:
①玉米種子的胚觀察;
②描述菜豆、玉米種子的異同點。因為觀察玉米種子的胚(胚根、胚芽、胚軸、子葉)均較難。
4、本節教學目標可確定是:
①理解有關種子的結構以及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②透過對種子的解剖、觀察,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
③透過對比與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的思維能力。
5、透過學習種子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向學生滲透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觀點。
二、說教法
在教學設計中,為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節課採取同步教學法,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觀察實物菜豆、玉米種子,邊觀察邊聽講解,這樣所得到的印象是深刻。我採用了以實驗、觀察為主線的引導——探究式教學方法。
提出問題是思維活動的良好開端。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心理,以本節教材內容來創設問題情鏡,即用問題“一粒小小的種子萌發後為什麼能夠長成一株新的植物體?”來讓學生思考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激發起學生探求種子結構的慾望。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實驗是獲得感性經驗的基本途徑,而學生的認識規律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在這種積極參加的求知狀態下安排“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的實驗,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探究種子的結構,這樣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先指導學生按從外到內的順序解剖和觀察菜豆種子,對照課本自學,大致瞭解菜豆種子的結構。要求學生在出示幻燈片“菜豆種子的外形和結構示意圖”,讓學生辨認出菜豆種子的各個結構的名稱。接著讓學生觀看“菜豆種子萌發過程”的錄影,觀看後學生思考,總結出菜豆種子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在觀察完菜豆的種子後,我提出問題“所有的種子結構都一樣嗎?”“有一樣的結構嗎?又不同的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然後強調注意事項與方法步驟,再組織學生進行解剖觀察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老師作巡視指導,解決疑難問題。
學生觀察完菜豆和玉米種子後,我提出問題:“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主要部分是什麼?他們有哪些異同點?”“不同點從子葉的數目和營養物質儲存在哪裡”等方面思考,引導學生獲得答案,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再作簡單明瞭的分析、歸納,總結出兩種種子的異同,最後出示幾種植物的種子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得出單、雙子葉植物種子的名稱和概念。
透過檢測練習,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鞏固新知識並獲得反饋資訊,及時矯正遺漏問題。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自已閱讀課文,嘗試觀察、解剖種子,圍繞提綱思考與回答問題,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和探索精神。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如指導學生解剖菜豆種子時,可問:如何觀察菜豆種子呢?如何解剖菜豆種子呢?透過學生思考與老師點拔,使學生認識從外到內的觀察方法和從上到下的縱剖方法。
3、培養學生的分析與思考能力。如學生對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有了一定的認識後,運用分組討論法來比較兩類種子的異同點。
4、指導學生抓住重點,抓住關鍵。如指導學生抓住種子的結構這一重點和雙子葉植物的種子都具有二片子葉的這一關鍵。
四、教學安排
下面就本課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問題提出的處理思路與程式:
(1)讓學生圍繞思考題,自學菜豆種子(或玉米種子)的結構,然後老師提問中下層生回答,加以鼓勵性評價。
(2)組織觀看“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的電腦動畫。
(3)利用模型配合手勢進行解剖演示。
(4)指導學生進行解剖觀察實驗。
(5)組織同學分組討論菜豆和玉米種子的結構的異同點,並指定小組代表回答。
(6)為使學生理解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概念,特別強調此分類是根據種子中子葉數目的不同來劃分的,且透過思考題:
①如何識別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
②列舉幾個分別屬於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例子,來加深對這二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
組織達標測試,進行課堂小結。
《種子植物》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4.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體驗與會交流和合作。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觀察種子的結構所需的委員長材料用具:菜豆種子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自制);常見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圖片;藻類、苔蘚、蕨類、種子四類植物的CAI;常見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徑的CAI;動態展示桃的果實和種子的CAI[動畫:桃的果實(完整)縱向剖開(展示種子)
2.學生:不同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如花生、蘋果、桃、梨的果實,松的球果、種子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
1,觀察種子
(1)菜豆種子的結構。
(2)玉米種子的結構。
(3)菜豆、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
產生種子的主要意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二者異同
2,識別常見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法,4人小組合作實驗,透過觀察和討論,說出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的結構。
方案二:對照老師出示的菜豆種子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自制)同學間討論交流知道兩種種子結構。
方案三:結合方案一、二[注:時間充裕、學生動手能力較強的情況下]。
方案四:在看書自學的基礎上,觀察教師板畫的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結構圖,並能說出各部分結構的名稱。
學生討論交流,填充表格。
方案一:觀察課前收集的種子、果實,感受種子植物能夠產生種子。然後在看書自學的基礎上就討論提綱,實驗小組討論、比較得出結論。
方案二:觀察藻類、苔蘚、蕨類三類植物(突出大孢子)以及種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實、種子)的CAI,實驗小組就討論提綱討論、比較得出結論。
方案一:將蘋果、桃等果實切開,觀察其種子的著生位置。再觀察松的種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教師啟發下思考討論得出答案。
方案二:觀察“桃的果實、種子”、“松的球果和種子”掛圖,在老師的啟發下思考討論、得出答案。
方案三:觀察動態的展示桃的果實和種子的CAI,再觀察“松的球果和種子”的圖片投影在老師的啟發下思考討論,得出答案。
方案一:觀察書上的圖以及老師補充的圖片,認識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觀察CAI,識別常見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方案三:跟隨老師到校園裡或周圍,認識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
方案一:在看書自學基礎上,與實際相聯絡,結合常見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蒼耳、柳、榆等,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方案二:觀察“當地幾種被子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徑”的CAI,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二、觀察種子
在實驗“觀察種子的結構”之前,教師要使學生了解觀察生物體的基本步驟(由表及裡、先形態後結構,先宏觀後微觀等,然後學生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4人小組合作實驗,結合教師出示的菜豆種子結構掛圖,自制的玉米種子結構剪貼掛圖,透過觀察和討論、比較,能夠說出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的結構,並且能夠描述這兩種種子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注:玉米種子結構的觀察是教學中的難點,為了指導學生觀察清楚,可自張剪貼掛圖來講解它們的位置關係。剪貼圖的製法是:照著現在的玉米種子結構的掛圖,繪製一個與掛曆圖上的胚同等大小的胚的結構圖,剪下來,並把子葉與胚根、胚芽之間的連線剪開,僅讓子葉與胚軸相連。再將這張圖貼在原掛圖的胚部,使子葉、胚芽、胚根的邊緣遊離,教學時用手掀開即可)。
三、產生種子的主要意義
實驗結束後,教師對實驗結果作一概括性小結:種子的基本結構相同,表面有一層種皮,裡面是胚。胚實際上就是幼小的生命體。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學生觀察藻類、苔蘚、蕨類三類植物(突出放大其生殖細胞——孢子的CAI,再觀察種子植物(突出放大其果實、種子的CAI,就教師給的討論提綱各實驗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提綱如下:
1.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強?為什麼?
2.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成為陸生植物中佔絕對優勢的類群,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什麼?
3.在各實驗小組基礎上,教師予以肯定並加以完美善:孢子是個生殖細胞,而種子則屬於器官,種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強得多,種子植物之所以更適應陸地環境,成為陸生植物中佔絕對優勢的類群,能產生種子是一個重要原因。
四、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學生將課下收集的蘋果、桃、梨等果實切開,觀察其種子的著生位置。再觀察松的種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教師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相同點是‘子’,不同點是‘裸’、‘被’為啟發點的點撥下思考、討論,顧名思義得出答案: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二者相同點是都能產生種子,不同點是裸子植物的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的種子不裸露,外有果皮包被。
學生觀察常見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CAI,認識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學生觀察“當地幾種被子植物的種子傳播方式和途徑”的CAI,小組就老師出示的討論提綱展開討論。
討論提綱如下:
種子發育過程中,果皮起什麼作用?
種子成熟後,果皮起什麼作用?
種子的傳播與環境相適應,主要分借風力傳播、借動物傳播、借水力傳播三種,請同學聯絡實際舉例說明。
在各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老師概括完善:在種子發育過程中,果皮包在種子外面,起保護作用;在種子成熟後,果皮則有助於種子的廣泛傳播,從而擴大了後代生活的範圍,促進了該物種的繁榮。舉例加以說明,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分佈更廣、種類更多。
五、課堂小結
教師用親切的語言透過層層設問與同學進行交流: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與生物圈中其他三類植物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嗎?
能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嗎?
你能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你能識別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嗎?
你認同了“種子的傳播是與其周圍適應的”這一觀點了嗎?
在溫馨的氛圍中,讓學生提綱挈領,理清思路,培養他們的歸納能力。
六、達標檢測
透過填空題、選擇題、填表題等練習,讓每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適時進行鼓勵性評價,既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又使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七、課後實踐
課後認識學校裡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體驗綠色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種子植物》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描述種子的結構。
2、描述植物種子萌發的過程。
教學重點:
1、描述種子的結構。
2、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
教學難點:
1、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的活動。
2、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師:播放課件: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生長。
同學們,根據你們現有的知識,你們知道絕大多數綠色開花植物用哪一種器官進行繁殖?
(種子)
師:對。利用種子繁殖後代首先種子需要萌發,本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植物種子的萌發》。
CAI展示課題第一節植物種子的萌發同時板書第一節植物種子的萌發
師:老師在課前為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植物的種子(黃豆、綠豆、花生、芸豆、蓮子、玉米、松。)。下面請同學們看看你認識它們嗎?
利用實物投影展示或者CAI展示圖片。
學生觀察,並且說出展示植物種子的名稱。
師:對,很好。看了這麼多植物的種子,同學們有什麼想法嗎?
生:不同植物的種子,大小不一樣、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等等。
師:那麼你們又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生: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結構是否一樣呢?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結種子呢?……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都非常好,但因時間關係,我們就先來探究其中的一些問題,其餘的問題,大家可以課後繼續探究。剛才有同學問:不同植物的種子,結構是否一樣?同學們先別忙著回答我,我希望你們透過實驗探究後再回答。
二、種子的結構
師:老師這裡準備了一些浸泡過24小時的種子,請同學們四人一組解剖觀察,並且結合以下問題以及課本插圖5-1,將你們解剖好的植物種子粘帖在發給你們小組的紙上!並且將種子各部分名稱標上去。然後請幾組同學上講臺在實物投影儀上講述種子的結構。
學生準備觀察
師:觀察植物種子,我們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
師:觀察方法:由表及裡,先觀察外部形態,再觀察內部結構。
師:解剖觀察植物種子時請你注意以下問題?
1、你觀察的植物種子凹陷處的名稱及種子的內部結構名稱?
2、胚根、胚芽、胚軸、子葉合稱作什麼?
3、你觀察的植物種子子葉有什麼特點?為什麼?
4、對於種子本身而言,這些營養物質有什麼作用呢?
學生解剖觀察(5min)
請學生上講臺講述(選擇幾種不同型別的種子)
師:跟大家講得一樣,大豆以及其他豆類種子結構就是
CAI展示大豆種子的結構。
師:我們認識了幾種豆類種子的結構,那有沒有和豆類種子結構不一樣的植物種呢?
學生思考
請同學們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看看它與大豆種子結構有無不同?
CAI展示玉米種子結構圖
學生觀察講述
CAI展示大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異同。
師:
1、假如我把剛才的植物種子都煮熟了再種下去,會不會萌發呢?
2、把大米粒種下去會不會萌發?為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
CAI展示: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是: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三、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
師:大多數種子成熟後,只要遇到適宜的外界條件就會萌發。那麼種子萌發需要哪些外界條件呢?你能否根據你的生活經驗來猜測呢?
板書二、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
學生猜測
對於光和土壤兩個條件,學生如果說出來,沒有人反駁,可以用種子萌發是埋在土壤裡,以及農村浸稻種來啟發學生這兩個不是必要的環境因素。
CAI展示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師:假如讓你來設計實驗驗證這些環境條件是否是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你該如何設計。
請同學們以四人為一組參照大螢幕上的來設計一個探究實驗,並且指定一人寫在發給你的紙上。再上講臺講述你們的方法。
學生設計(5min),教師巡迴指導。
請同學們上講臺講述。
師:剛才同學們講述了種子萌發需要一種條件的實驗方法,那其他條件或者多個條件綜合起來是不是相類似的?我們可以在以後繼續探討。
種子萌發的條件我們已經瞭解,那種子是如何萌發的?你們瞭解嗎?
CAI播放影片《種子萌發的過程》
學生觀看
CAI展示問題
1、種子的哪一部分結構先發育?
2、胚在萌發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學生根據觀看內容,回答。
師: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感受最深、體會最深的是什麼?
《種子植物》說課稿 篇5
設計意圖:
種子對於幼兒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幼兒所見到的大部分都是農作物的種子,是靠人類來種植的。在自然界中還有許許多多的野生植物,他們有的靠風力傳播,有的靠動物傳播,有的靠彈力傳播等。《植物種子的傳播》這一活動,透過讓幼兒收集種子實物和關於種子的圖片,讓幼兒瞭解種子傳播的秘密。並透過這一活動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頑強的生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熱情。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幾種常見的蒲公英,蒼耳、鳳仙花等植物的種子傳播方式,知道種子的外部形態與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
2、積極參與觀察探索種子傳播方式的活動併產生較強的求知慾。
3、樂意與同伴共同討論、分享自己所瞭解的知識。
4、透過觀看課件與影片,感受大自然的生動有趣,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幼兒能初步瞭解種子的幾種常見傳播方式。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收集了許多種子並在自然角中進行了展覽。
2、各種實物:蒼耳、鳳仙花、蒲公英等。
3、種子傳播的課件。
活動策略:
集體交流、個別講述、分組討論、集體實驗、共同小結
活動過程:
1.透過觀察,引發幼兒對種子外部形態及傳播方式的興趣。
(1)匯入談話。
教師:你們見過植物的種子嗎?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種子和關於種子的資料。我們一會去看一看,這些種子是長什麼樣的,你還能發現哪些關於種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講一講。
請幼兒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帶來的種子或關於種子的資料。
(2)觀察後談話。
教師:剛才我們看了種子和關於種子的資料。你看到了什麼種子?它是什麼樣子的?關於種子,你還知道它們的哪些事情?
教師小結:這些種子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也不同,有的是帶毛的,有的是帶鉤的,還有長刺的呢。那麼.種子有什麼用呢?
教師:種子除了可以食用,還可以用來種植,傳播,長出新的植物來。那野地裡的植物,沒有人去種植,它們的種子是怎樣來傳播的呢?
(評:收集種子的過程為幼兒做好了課前知識準備。而觀察法是科學活動中最常見的方法,在第一環節中老師讓幼兒從感知中激發興趣,從而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幼兒透過觀察瞭解一些種子的特徵,為下一環節中瞭解種子的外部形態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作好了鋪墊。)
2.觀看課件,瞭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1)教師播放課件,幫助幼兒瞭解幾種種子傳播的方式:①風力傳播(蒲公英);②人和動物的傳播(蒼耳、野葡萄);
(2)彈力傳播(鳳仙花)。觀看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學說一些種子的名稱。
(3)教師透過提問,出示相應的種子圖片和傳播方式字卡,並讓幼兒學做動作。
教師:剛才你看到了什麼種子?它是靠什麼來傳播的?
幼:鳳仙花是太陽曬了,自己一個人炸開來的。
師:這種傳播方式叫彈力傳播。豆莢也是靠這種方式來傳播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他們到底是怎樣傳播的。
(老師取出一顆鳳仙花種子,演示。並且給每位幼兒發一個,讓他們動手試一試。)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個短片,看一看彈力傳播的全過程。(觀看短片。)
教師:蒲公英是靠風來傳播的。
(老師拿出實物,示範給幼兒看。讓他們觀察蒲公英的傳播過程。)
每個幼兒手裡拿一個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動蒲公英的種子,親自感受風力的傳播。
(動物傳播,水力傳播,過程同上)
師幼小結:今天我們學了幾種植物的種子傳播方式呢?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4)瞭解種子形態和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
教師:為什麼蒲公英的種子會隨著風兒去旅行呢?(因為它的種子長得很輕,並且有絨毛,像一把降落傘,可以藉助風力傳播。)
教師:為什麼蒼耳的種子能靠動物來旅行呢?
教師:為什麼鳳仙花的種子能靠彈力旅行呢?
教師小結:原來種子的傳播方式和它長的樣子有很大關係呢。
(評:種子的傳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為了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傳播的含義,我從網上下載了現成的錄影。幼兒觀看了種子的三種傳播方式之後提問,根據幼兒回答,教師逐一出示傳播方式圖卡,並進一步追問:為什麼它會用這種方式來旅行呢?從而初步解決了形態與方式之間的關係問題。這是本活動的重點難點所在。在瞭解種子的三種傳播方式時,教師藉助動作幫助幼兒記憶,又起到了動靜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識,瞭解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
(1)幼兒討論。說說生活中見過的傳播現象。
教師:除了錄影中看到的,生活中你還認識哪些植物的種子?它們靠什麼來傳播的?
(2)拓展介紹。出示幾種典型傳播方式的種子圖片(噴瓜、椰子、無花果種子等)。
教師:你們知道它們的傳播方式嗎?老師進行適當講解。
4.根據種子的外形特徵進行種子傳播方式的分類。(老師先讓幼兒認識展板上簡筆畫的傳播方式標記圖。)
教師:老師在每一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圖片,請你看看這些圖片上的種子是怎樣傳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說一說,然後按照它的傳播方式貼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種子的傳播方式,將小圖片在展板上按標記圖分類貼上,最後師幼共同進行講評糾錯。
(評:老師在這一環節運用了操作法,讓幼兒與材料互動,讓幼兒拿著圖片說一說、分一分、貼一貼,透過動手動腦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5.引導幼兒運用身體語言表現種子的傳播。
(1)教師按幼兒的選擇,讓幼兒自由學學做做。
教師:種子有著不同的本領,你願意學做哪一類種子的傳播呢?那你就和好朋友一起做做吧。
(2)輪流上演各種種子的傳播方式。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跟著音樂來學學種子的旅行。當錄音機裡的阿姨說到哪一種傳播方式的時候,喜歡這種種子傳播方式的小朋友就起來表演。
(3)結束活動。
教師: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我們把今天大家帶來的這些種子種到自然角里,小朋友們來觀察、照顧它們,看看它們有哪些變化,好嗎?
教師: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可以回去問問爸爸媽媽,還可以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嗎?
活動延伸:
1.環境創設:展示“植物種子的傳播”展板。
2.區角活動:進行種子的貼上活動及自然角種植活動。
3.家園共育:帶幼兒瞭解更多的種子以及它們的傳播方式。
活動反思:
1、創設輕鬆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運用激勵性的評價手段,讓幼兒產生愉悅的心理感受,從而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感受學習樂趣的同時學到更多的知識。
2、主線分明,細節飽滿。整堂課以”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這樣一個大的問題為主線,重視在細節問題的處理。比如這堂課,
①風力傳播(蒲公英);
②人和動物的傳播(蒼耳、野葡萄);
③彈力傳播(鳳仙花),這些關鍵字的運用,加深了幼兒的印像,教學效果較好。
3、另外,在教學中,讓孩子們想,讓他們說,儘量提供一個讓幼兒展示的平臺,在幼兒需要的時候,適當點撥一下,巧妙引導。
4、巧妙拓展。讓幼兒去發現。在整堂課學習完後,讓幼兒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大家一起交流。
不足之處是沒有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教師說的比較多,沒有為幼兒創設交流的機會,比如讓幼兒觀察種子的不同,孩子們說的太少,整個活動太死,缺乏生氣。主要原因是孩子們參與性不夠,主體作用沒有發揮出來。
《種子植物》說課稿 篇6
種子植物與前一節的藻類、苔蘚和蕨類一起,構成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併為後面學習的“種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礎,由於這一節的教學內容包含了許多學生未曾接觸的結構名詞,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將本節內容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為種子結構的教學,第二課時是關於種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教學,其中,第一課時無疑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並能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
②描述菜豆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③說出種子植物比其他三類植物佔優勢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標:
①學會科學觀察的基本步驟及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②透過小組活動培養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體驗與人的交流和合作;
②培養探究生物科學的興趣,體驗探究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1、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識記種子的結構及部分的功能。
2、培養學生透過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得出正確的科學結論的能力。
教學難點
1、觀察玉米種子的子葉、種皮和果皮是本課題的教學難點。因為玉米種子的子葉只有一片且很薄,不易觀察;玉米種子的種皮和果皮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很難分開,不易觀察。
2、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指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並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方法
啟發式引導、互動式交流、演示法、實驗法
課前準備
教師:
1、教具準備:
①浸軟的菜豆種子、玉米種子和花生種子、培養皿、解剖針、鑷子、刀片、放大鏡、滴管、稀釋的碘液。
②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的外型和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
2、課前將學生分成四組,分別調查家鄉植物種類及其特徵,每組繪製一種家鄉常見植物(代表一類植物)的頭飾,以備在課上使用。
學生:課前預習教材(p83-85)並採集3種以上植物的種子或果實,以備課上使用。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匯入新課組織指導表演劇
提出:種子植物是如何繁殖的?一粒小小的種子為什麼能長成一株新的植物體?這與種子的結構有關。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採用表演劇——不同植物類群代表各訴說本“家族”(類群)的特徵。引出種子植物。採取寓教於樂的形式啟動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展示種子請兩位同學到講臺前展示自己收集的種子或果實,並介紹它們的名稱。
展示不同的種子,提出:不同種子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各不相同。那它們的結構是否也不相同呢?透過下面觀察實驗,你會找到答案。展示並介紹各種子的名稱透過觀察種子的形狀、大小和顏色,使學生從感性上認識種子,瞭解種子的多樣性,知道不同種子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各不相同。角色互換,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獲取新資訊。
觀察菜豆種子結構指出觀察生物體的基本步驟是:由表及裡、先形態後結構,先宏觀後微觀。
巡視指導,視實際情況提供必要的豆類種子,鼓勵學生從種子結構的形態、位置、名稱等方面推測各結構的發育方向或功能。
組織發言,小組間討論、交流。
板畫演示豆類種子的結構小組觀察實驗臺上(或自帶)的菜豆種子,對照課本的結構或教師提供的掛圖,推測種子各部分的發育方向或功能。
《種子植物》說課稿 篇7
一、目標:
1、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運用觀察的方法種子的結構。
二、重點、難點: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三、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複習藻類、苔蘚、蕨類植物之前介紹的三種植物都有一個特徵:它們的後代都是由孢子生殖而的,我們把它們統稱為孢子植物。
匯入:
但是大多數植物的生殖方式並不是這樣的生殖方式的,是靠什麼生殖的呢?應該是種子植物。
介紹種子植物能結種子,並是由種子發育成的植物,叫做種子植物。
那種子又是如何變成一棵植物呢?我們先了解種子的特點。
實驗:觀察種子的結構學生小組討論:
1、兩粒種子有什麼區別?
2、種子中哪一部分將能發育成一棵植物?在種子中指出。
3、胚在種子的哪裡,胚的各部分在種子發芽時將如何變化?
4、種皮的作用?
5、如果在玉米剖面滴碘液,染成藍色的是?
介紹花生種子和菜豆種子的結構花生種子的結構:
種皮,胚
胚的結構:胚根、胚芽、胚軸、子葉
菜豆種子的結構:
種皮、胚、胚乳
思考:胚乳的作用?
兩種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種子的分類:含兩片子葉的:雙子葉植物
含一片子葉的:單子葉植物
總結:種子的基本結構種皮,胚。
胚:胚芽、胚根、胚軸、子葉
種子植物優勢:
1、有種皮,使胚受到保護
2、有貯存豐富營養物質的子葉或胚
3、種子是一個器官,適應性強,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能在溫暖潮溼的環境萌發。
結論:種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
種子植物的另一種分類種子外沒有果皮——裸子植物
種子外有果皮——被子植物
哪個更具有陸地生活的優勢?
介紹幾種常見的植物。
練習:
1、松的球果不是果實。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種子中都有胚。
3、裸子植物的種子比被子植物的種子得到更好的保護。
教學反思:
這節的內容比較多,講起學生不易理解,特別是種子植物的分類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他們並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最好是讓他們透過實物作對比,從而概括出兩種植物的不同。但是現在又不是植物結果的時間,很難找到。我又想能否透過生活中的例子說清楚呢,比如用橙子作例子,讓他們說出它是被子植物還是裸子植物,但這裡又牽涉到果肉,這麼多的內容怕學生一時消化不,所以講得比較吃力,學生也比較難理解。所以,最後把這些內容作一個系統性的總結很重要,讓學生理順這節的思路,也可以透過練習題作為鞏固。
《種子植物》說課稿 篇8
設計理念:
生物教學不僅是教師講解和演示的過程,也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必須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實驗。這種有目的、有步驟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夠進一步激發他們熱愛生物學的情趣。進而提高他們生物學素養。本節課力求讓全體學生參與到觀察種子實驗活動中。同時教師要以一名探究者和協作者的身份融入到學生中間,給予適當的指導和點播,儘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逐步培養學生獲取新知、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生物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章、第二節《種子植物》。本節課是第三部分被子植物生活史的第一課,一般地說,被子植物的生長髮育過程總是先由種子發育成幼苗,再依次長出其它各種器官,因此,種子的結構特點是它將來發育的基礎,對植物體來說是它生命的起點,所以,學好本節課非常重要。它既是以後幾節課的基礎,也是本章的重點。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生物學知識積累不多,特別是實驗的機會少,動手能力差,教學在重視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同時,更應該教會他們初步的實驗方法及步驟。另一方面,六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積極思維的年齡段,凡事都想知道為什麼?因此,講課前安排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還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與積極性。本課內容較多,學生年齡小,大腦興奮中心容易疲勞,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活動中不斷變換教學方式給予刺激。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並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能力目標:
1、學會觀察的一般方法。
2、掌握區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簡單方法,並應用於對植物的識別之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觀察種子結構,形成熱愛種子、熱愛植物體、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偉大祖國的真情實感,從小確立報效祖國的偉大志向。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菜豆、玉米的種子結構和功能及區別;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區別
難點:種子結構觀察實驗的組織、實施
教學方法:
講授式教學方法、發現法、討論法,並以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
1、學情分析,透過調查,瞭解初一學生對本課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具備的能力及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在此基礎上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
2、教具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儀、玉米籽粒模型、浸軟的菜豆種子、浸軟的玉米種子、刀片、放大鏡、滴管、稀釋的碘液
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觀察、思考獲取新知識;引導學生交流與合作,認知新知識;鼓勵學生創新與實踐應用新知識。
教學程式:
基於這樣的教學策略,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激情引趣,讓學生“心”動
2、自主探究,互動交流,深入瞭解,讓學生“行”動
3、資料剖析,擴充套件引申,理解內涵,讓學生“會”動
4、真實寫照,情感旅程,人生實踐,讓學生“愛”動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激情引趣,讓學生“心”動
此環節我是這樣展開的:透過老師的描述,你來猜猜描寫的是什麼?
若不是貪婪的嘴啃乾淨瓜瓤果肉,你怎能擺脫甜蜜的困擾;
若不是用汙泥把你埋沒,怎能從腐朽中吸取養料;
若不是常向你劈頭蓋腦地潑灑髒水,你怎能出落得如此芬芳、俊俏;
若不是把你逼進巖縫之中,你怎能磨鍊得如此挺拔,咬定青山不動搖
設計意圖:古希臘學者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透過創設情境,從學生已有的實踐經歷和經驗出發,使學生有話可說,能說,想說,激發求知的慾望和興趣,促使學生的思維一開始就處於活躍狀態。
(二)自主探究,互動交流,深入瞭解,讓學生“行”動
對於這個環節,我採用“問題——討論——認知”的教學模式。
首先,提出問題:“是不是所有種子的結構都是一樣的呢?種子究竟有哪些結構?這些種子的結構又有何異同呢?”以大家最熟悉的菜豆和玉米為例,親自動手來看看種子有哪些結構。
菜豆種子:
1、觀察浸軟的菜豆種子的外形,對照書85頁圖Ⅲ-8進行觀察和操作;
2、試著撥去外面的一層薄皮——種皮,分開合攏的兩片子葉;
3、對照書85頁圖Ⅲ-8,用放大鏡觀察子葉、胚根、胚軸和胚芽。
玉米種子
觀察浸軟的玉米種子的外形,按照85頁圖Ⅲ-8中虛線的位置,用刀片將玉米種子從中央縱向切開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被碘液染成藍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藍色的種皮和果皮、胚根、胚軸、胚芽和子葉
3、比較玉米種子和菜豆種子有什麼不同
為了讓學生整體理解,觀看了老師自錄的《觀察種子結構》實驗錄影,學生四個人為一個小組,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操作並填寫實驗報告
風采展示:一組利用實物投影儀介紹菜豆種子的結構名稱
一組利用玉米模型講解玉米籽粒的各結構名稱
小結:對學生的實驗進行知識梳理,總結出種子的結構。
螢幕顯示:比較兩種種子的結構。
《種子植物》說課稿 篇9
知識目標
1、通過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等特點,進而瞭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2、瞭解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實的比較,從而歸納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徵,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情感目標
1、透過裸子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殖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透過對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瞭解,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價值觀,並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教學建議
一、本節知識結構
二、教材分析
本節中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生活習性的特點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等內容為本節的重點。透過學習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和生活習性的特點,有助於使學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這部分知識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為什麼裸子植物適於陸地生活,進而認識到裸子植物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
本節課要觀察的內容較多,要讓學生觀察球果,並與綠色開花植物的果實進行對比;還要觀察松的根、莖、葉等形態特徵,要組織學生觀察好這些內容也就成為了本節組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很容易把松樹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別看作是綠色開花植物的花和果實,而且學生平時對松樹的生殖過程瞭解很少,這樣對了解兩類植物的區別、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增加了困難。
松的生殖過程比較複雜,其受精過程與綠色開花植物不同,學生對松從傳粉到受精,從雌球花經過受精後發育形成球果都會感到難以理解,加之整個生殖過程比較長又不易觀察到,所以這一部分的內容只作為選學內容,不必讓學生了解的過於詳細。
三、教法建議
1、教師準備一些常見種子植物的實物,裸子植物要帶有球果,被子植物最好有果實。組織學生觀察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徵,即它們都是用種子繁殖後代,這樣它們都隸屬於種子植物。然後找出它們最突出的區別,即裸子植物的種子是裸露的,而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包被,由此引入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學習。
2、關於常見的裸子植物的觀察,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形態特點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徵上。要組織學生思考為什麼裸子植物大多數能夠生活在乾旱的環境中,植物體上有哪些結構適應乾旱環境。關於裸子植物的生殖過程以及裸露的種子,教師要透過實物、示意圖或掛圖等進行說明。
3、關於我國是"裸子植物的故鄉",這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材料。教師可以根據當地條件,組織學生了解當地裸子植物的種類,並收集我國特有的裸子植物的標本或圖片資料,舉辦專題科學壁報。
教學設計
重點: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2、松的形態結構對乾旱陸生環境的適應。
難點:松的形態結構與乾旱陸生環境的適應。
設計思想:
學生對於裸子植物的生活環境還是比較瞭解的,所以可以由此入手,分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由於上一節學習了被子植物,所以也可以採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對於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的這方面內容可以在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
手段:以學生觀察、討論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出示松子和杏仁,提出問題:帶硬殼的松子是松樹的什麼器官?杏仁又是什麼器官?
2、學生回答出二者都是種子後,出示松樹帶種子的雌球果(已裂開)和杏的果實(可用刀剖開),引導學生觀察松子和杏仁分別長在松和杏的什麼結構上?種子是否裸露?
3、組織學生彙報觀察結果,並總結:
(1)松的雌球果並不是松的果實。
(2)杏的種子長在果實內,種子是不裸露的,屬於被子植物。松的種子長在雌球果上,種子是裸露在外的。這一類種子植物稱為裸子植物。
二、講授新課:
(一)松的生活環境: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平時在自然界,在電影電視中所見到的松樹的情況,說出松樹的生活環境,使學生了解松樹不僅廣泛生活在陸地上,而且還能生活在乾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甚至是岩石的縫隙中。
(二)松的形態結構:
1、出示有關松的圖片,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松的根、莖、葉等結構的形態特徵,分析松為什麼能適應乾旱的陸生環境。
2、組織學生討論、彙報
3、總結、補充:松樹的根系十分發達;莖杆高大、粗壯;葉呈針狀。
4、出示錄影或掛圖:簡單介紹松的生殖過程。
注意:由於學生沒有較多有關傳粉、受精等概念,所以介紹的內容一定要很簡單。
重點強調一點:受精後第二年,才形成種子,且種子是裸露的,帶有翅。
(三)其他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1、出示錄影:介紹我國的裸子植物。
2、組織學生觀看錄影,並總結裸子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3、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糾正和補充。
(四)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和經濟意義:
1、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分析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2、出示有關介紹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錄影。
3、總結、補充。
三、作業:
請學生列表總結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