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範文

物理《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物理《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物理《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運動和力”的第四課《測量力的大小》。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流程和板書設計等方面進行說課,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分析和學生情分析:

  《測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四單元“運動和力”的第四課。教材從研究小車的運動開始,轉到力的概念認識;然後進入本課的學習。本課的知識是學習第五課“運動與摩擦力”的基礎。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與初中的力學單元聯絡緊密,為初中學生學習力學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本課的探究活動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認識彈簧測力計。

  第二、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第三、製作簡易測力計。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科學、用科學能力的要求及本課特點,本人確定的本課教學目標是:

  科學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徵製成的;力的單位是“牛”。

  過程與方法: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製作簡易的橡皮筋測力計。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細緻、有步驟工作的態度。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本課的難點;製作簡易測力計。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在教學中主要採用實驗探究法。讓學生透過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猜想、設計實驗,透過實驗分析資料得出結論。同時充分利用各小組的相互合作,使學生之間有更好交流,讓教學更容易突破重難點,再輔以課件教學,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學法:與教法相適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分組實驗,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時間給學生實驗,整理資料和分析資料,教師只作適當點撥,真正做到“以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

  五、說教學準備

  彈簧測力計、鉤碼、橡皮筋、回形針、長條形硬紙板、小塑膠袋(裝稱量物體用)、文具盒等各種待測物體、實驗記錄單、相關課件及影片資料等。

  六、說教學流程:

  1、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匯入不僅能激起學習注意力,更能拉住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思考。教學一開始,透過談話:“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的更快就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所以說力是有大小的,那麼怎樣來測量力的大小呢?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新的一課《測量力的大小》。”

  匯入新課強調指出“力是有大小的”。透過這一引入教學,為學生理解“怎樣測量力的大小作好鋪墊。

  2、認識彈簧測力計。

  (1)提問:彈簧測力計你見過嗎?讓我們一起來見見它。

  (2)出示彈簧測力計。引導:請你仔細觀察,你能從彈簧測力計上獲得哪些資訊?學生觀察各小組的彈簧測力計:提環、指標、彈簧、刻度板、掛鉤

  (3)力的單位:牛頓、千克、克1牛≈100克力。

  課件出示彈簧秤的幾種刻度,學生認讀,並感受1N、2N的力有多大。

  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

  (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標是不是在“0”位置。

  (2)讀數時,視線與指標相平。

  (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因此要先估計重力大小。

  3、設計實驗、推測猜想

  用彈簧測力計測量身邊物體的重力,並做好記錄。

  學生交流彙報並進行實驗。

  再次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拉動文具袋的力。

  這樣,透過學生親身實踐來體會怎樣使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小。

  4、自制橡皮筋測力計

  學生們能使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小後,引導學生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

  學生活動:用不同的力拉伸一個彈簧,觀察彈簧受拉伸的長度感受所用力的大小。

  提問:你能用橡皮筋製作一個測力計嗎?學生討論交流實驗方案並製作,用自制的測力計測量身邊物體的力的大小。

  5、課堂小結:學生交流談收穫,教師總結。

  6、佈置作業:自制橡皮筋測力計,完成練習冊上的作業。

  四、說板書設計:

  4、測量力的大小。

  認識彈簧測力計:提環、指標、刻度板、掛鉤、彈簧等。

  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N)1N≈100克力。

  使用方法:1、2、3。

  本課板書具有簡潔明瞭,概括性強的特點。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物理《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小學五年級科學《測量力的大小》,我將從以下幾點開始說起。

  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瞭解到,力有大有小,並且,本課也是研究摩擦力的基礎。因此,此時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是很必要的。

  根據本課的教學地位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就是學會正確使用彈簧秤。

  而要很好地突破這個重點,基礎準備很關鍵。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認識測量力的大小的必要彈;第二、知道使用的工具是彈簧秤以及力的單位,最後是認識彈簧秤的結構和製作原理。

  其實,彈簧秤的正確使用方法比較簡單,但是,如果僅僅是靠教師的解說會顯得很乏味無趣。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達成教學任務,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了以下三種手段:

  第一、利用圖片和實物的刺激來引出課題。先讓學生自己來介紹牛頓和蘋果的故事,幫助他們回憶重力,另外,透過實物帶來的視覺衝擊和重重問題的追加,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測量重力大小的必要彈,又可水到渠成地引出課題。

  第二、讓學生自己觀察或是動手摸索,來發現問題,認識彈簧秤的結構和製作原理。彈簧秤結構很分明,學生也很容易觀察到,而各部分的作用,對於具有一定生活經驗的他們來說也是比較簡單的。另外,對於彈簧的“受力大,伸長長”的製作原理,學生也是跳一跳就能夠到的。因此大可放手讓學生自己來發現。

  第三、把鉤碼的重力到底是多少拋給學生。為了引出正確使用彈簧秤的方法,我現實安排教師的錯誤彈作,由學社會那個來發現該過程中的問題,從而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測量的過程中不能犯同樣的錯誤。在測量重力的時候,除了正確地彈作,科學讀數也是很關鍵的。於是,透過一個讀數接龍來讓學生練習讀數,在無形之中注意讀數應該注意的問題。當彈簧秤達到最大值時,教師繼續拉伸彈簧秤,並提問:“這樣可以測量物體的重力嗎?為什麼?”

  從而,透過學生的互評和交流,教師引導總結出正確使用彈簧秤的方法。在這裡,測量前的估計很重要,所以,在進行一系列小物品的重力測量的活動中,記錄表中設計了估計的一欄,要求學生在測量前先進行估計重力的大小。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明確不能超出量程的重要彈,另一方面可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應該結合實際情況。

  最後,透過比賽的形式來開展測量小重物的活動,他們可以測量自己想測量的物體,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測量重力的活動中來,每個人都學習和練習正確使用彈簧秤。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彈,另一方面也可使學生建立時間和提高效率的觀念。活動結尾的手再提問如果拉動文具袋,那麼測量的結果又是怎麼樣的呢?讓學生意識到彈簧秤不僅可以測量重力,還可以測量其他的力,並且,透過實驗,學生再次發現新的問題,產生疑惑,這也為下節課的學習設下懸念,埋下伏筆。

  總的來說,本節課圍繞的總思想是讓學生在觀察、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體驗中學習。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