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說課稿(精選8篇)

全球氣候變化說課稿(精選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全球氣候變化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全球氣候變化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內容分析

  氣候和地球上各種自然現象一樣,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者,教材的第一部分從不同時間尺度對氣候變化進行了大致的劃分,然後比較具體地介紹了近代氣候的變化,最後透過活動的形式探討近代氣候變化的成因。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為的原因。教材第二部分從海平面上升,農業生產的變化,水迴圈的改變三個方面,介紹了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教材第三部分第一、第二部分的基礎上,呼籲人們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最後教材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問題探究”——為什麼市區氣溫比郊區高,讓學生去探究,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初步驗證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三維目標:

  1、瞭解氣候變化的不同時間尺度劃分和近代氣候變化的特點,理解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影響,瞭解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2、透過蒐集,整理資訊,形成把獲取的資訊運用於學習過程的能力;透過案例分析,問題探究,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現實地理事物裡來,把握理論聯絡實際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和綜合問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3、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透過對全球氣候變化導致其他自然要素相應變化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樹立自然環境整體性的觀念和正確的環境觀和發展觀。

  教學重點

  1、全球氣候在不斷變化

  2、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3、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教學難點

  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二、教學思路設計

  1、密切聯絡實際,如“連年的暖冬問題”特別是今年的“暖冬”等,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運用鮮活的資料引導學生探究討論,創造一個活潑的教學氛圍。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課程匯入運用多媒體圖片展示,南極企鵝及北極熊冰面減少,數量減少來引導學生回答這與什麼因素有關係呢?生回答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已成為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它對人類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著名的《京都議定書》就是針對氣候變暖而制定的全球性檔案。我們對氣候變化感覺不明顯,因為氣候變化是長期大氣狀態變化的一種反映。課前請同學們向自已的家長或熟悉的老年人作了一些調查,他們對氣候變化的感受是怎樣的?

  生:從前河裡的水在冬季結冰很厚,而現在冬季結冰較薄,說明現在比過去氣溫升高了。

  師:地球上各種自然現象都在不斷髮展變化,氣候當然也不例外,那麼,全球氣候變化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大致分為哪幾種變化?幾種氣候變化之間有什麼相互關係呢?這就是我們這一節首先學習的知識。

  [生閱讀教材第1、2段及圖2.25討論、總結、回答問題]

  [板書]一、全球氣候在不斷變化之中

  師:氣候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生:主要表現在不同時間尺度的冷暖乾溼變化。

  師:20多億年來氣候的變化分為哪三個階段?

  生:時間跨度大,變化週期最長的氣候變化稱為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距今1萬年以來的氣候變化稱為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氣象觀測記錄時期的氣候變化叫做近代氣候變化。

  師:20億年以來的地球氣候,冷暖乾溼相互交替,變化的週期長短不一。那麼全球氣候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投影)P49圖2.25和圖2.26

  師:請大家看圖2.25。圖示的時間段為過去一萬年。圖中的縱橫座標分別是什麼?請你解讀這個圖示。

  生:橫座標是指距今的年代,縱座標是氣溫變化數值。圖中展示了1萬年來氣溫的變化(實線與20世紀初期氣溫(虛線)的差值。

  師:透過讀圖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生:(合作探究)氣溫曲線呈波動上升

  師:氣溫變化曲線說明了氣候不斷變化的事實。再請大家看圖2.26透過讀圖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生:近百年來,氣溫曲線呈上升趨勢。

  師:很好。如圖2.25中取近百年這個時段來看,氣溫曲線呈上升趨勢,但看不出波動。如果把這個“放大”如圖2.26變可以看到氣溫仍然波動上升,1860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長高30.6℃。將這兩幅圖對照,可以看出,這反映了教材中講的“長時期尺度的氣候是較短時間氣候狀態的背景和分析依據而小尺度氣候變化反映了長時期尺度氣候變化中的細節”。

  師:下面大家做第50頁讀圖思考,確定全球近百年來兩次明顯升溫的大致時期。

  全球氣候變化說課稿 篇2

  一、課程標準要求

  根椐有關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從標準的要求看,學習的重點不在全球氣候變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氣候變化看作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從而探討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學習本條標準時,不必分析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而應透過資料認識全球氣候一直處於波動變化之中並呈現一定的變化週期。並從資料中分析全球氣候變化對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的組成

  本節教材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全球氣候在不斷變化中、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以以及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三個部分。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節內容,本節是作為本章的總結學習,為一個學時。

  本章各節內容聯絡緊密,環幻相扣。教材以大氣運動為主線,將大氣運動的原因(第一節)—能量交換作為基礎鋪墊;將大氣運動的結果(第二、三節)—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天氣和氣候作為大氣運動的深化部分呈現;而本節是綜合前面所學的知識,進一步闡明全球氣候變化,既是本章的概括和總結,又是聯絡實際、指導實踐的重點內容。

  3、教材的特點

  本節內容從氣候的變化開始引入內容,並對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作分析,找出適應對策,本節內容有比較充分的閱讀和活動,可以透過這些閱讀和活動引導學生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4、教學目標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來表述,因此從課程目標來判定本節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透過資料認識全球氣候一直處於波動變化之中並呈現一定的變化週期;舉例說明全球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瞭解人類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對策。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讀圖分析,理解全球氣候一直處於波動變化之中;透過自主學習,討論,合作探究,分析全球氣候變暖可能的影響;。透過扮演角色,聯絡實際,討論人類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尊重自然規律、積極地適應自然規律,並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觀念;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5、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教材的重點:本節內容是第二單元地球上的大氣最後一節,對前面的內容可以說是一個總結。其中重點不在全球氣候變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氣候變化看作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從而探討全球氣候變化對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因此判斷本節的重點為;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教材的難點:本節的難點在於全球氣候是在不斷變化的理解。氣候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對於全球變暖來說也不是整體升高,而是全球平均狀況而言的。可能某些地區氣溫上升並不明顯,甚至下降。這也說明的全球氣候變化的複雜性。

  總結難點:

  1、歷史時期和19世紀末以來氣候的變化,

  2、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三、學情分析

  教學總是在一定的起點上進行的。不同的學生的學習起點不一樣,學習個性、風格也不盡相同。我們在做學情分析時,要了解學生對新的學習所具備的相關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學生在學習中所具備的認知加工和地理實踐能力,預先判斷學生對新的學習的關注和接受程度。

  1、學習基礎

  氣候是對長期以來天氣變化規律的綜合概括,所以在完成“常見天氣系統”教學之後安排氣候的內容,氣候對本章前幾節內容具有總結性的意義。學生學習實際上是在掌握了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第二節氣壓帶和風帶、第三節常見天氣系統的基礎上,而進行的一個小結性內容的學習。

  2、學生的學習能力

  該節內容的學習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探究發現能力,本節內容是要在透過討論、探究發現而引導學生掌握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對策。教師在其中主要起到的就是一個引導者的作用。就學習能力來看,該班級同學具備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

  3、學習動力

  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產生學習動力,這在教學中很重要,本節內容的學習,透過影片、多媒體以及案例分析等,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

  1、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指導學生的“學”,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透過掌握地理基礎知識,促進身心發展,培養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了能力,所以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與學任務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為解決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任務、為實現教學目的而採用的符合教育和認識規律的手段與方式,即為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一整套方案組成的師生互相活動作用的活動。

  根據這些原則本課採用影片導課——設定疑問——讀圖分析——引導探究———案例分析——討論學習情境設計——練習鞏固為主線,整個教學過程將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經歷感性——理性——實踐——理性的有序認識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

  從教材內容來看,本節內容淺顯易懂,文字言簡意賅,結構清晰完整,適合於學生閱讀學習。從學生來看,該班級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探索能力。因此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這些特點,又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是本次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建構主義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引導者與促進者。因此在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

  本節內容對學生讀圖分析和資料分析總結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使用了多媒體,就是要為學生的參與和活動創設良好的氛圍和情景,使得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以更有利地幫助學生學習。而透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能讓學生既有感性認識有用理性認識,並培養學生尊重自然規律、積極地適應自然規律,並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觀念;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提高地理審美情趣。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以下教學策略和教學媒體:

  (1)啟發式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去思考和總結,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對第一部分的內容——全球氣候在不斷變化中就採用這樣一個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圖的閱讀,從而得出結論。

  (2)發現教學方法,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策略這部分採用“創設情境——發現情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3)案例教學法,利用書本中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得出結論。

  2、教學媒體:從所傳播資訊的形式來看:文字、影象、聲音、影片;從儲存和傳播各種形式的資訊的儀器和裝置來看:教科書、黑板、多媒體計算機。

  五、學法分析

  學習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教師的教學有法再加上學生的學習有法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根據第二點提到的學情分析,並依據地理學習方法,我對節的學習採用以下的學法;

  (1)讀圖分析法和歸納法。

  (2)探究討論法

  (3)案例分析法

  (4)影片總結法

  (5)情境討論法

  這樣,教給學生“多讀圖、對比分析、綜合思考”的獲取知識、思考問題方法,產生感性認識,運用“探究討論”和“情境討論法”既能增加學生參與機會,增強其參與意識,又使學生“學有新思”,“思有所得”,“練有新獲”,“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為教學活動中真正的主體。

  六、教學過程

  1、影片導課

  用影片《後天》進行導課,影片過後,教師解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而後直接進入本節內容的主題——全球氣候變化,用影片導課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2、資料展示,啟發學習

  從資料展示開始,讓學生總結所蒐集到的材料,在此基礎上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在舉例之後,一連設定幾個問題,旨在一步步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3、閱讀課文內容和資料,啟發學生讀圖

  由於本節內容強調把全球變化看做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探討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學習時不必分析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認識全球氣候一直處於波動變化中並呈現一定的變化週期就行。

  透過閱讀,使得學生對本部分內容有一個大概的印象,方便接下來的教學,接著教師透過問題形式,引導學生讀圖並發現規律。

  透過對地質時期、歷史時期和現代三個時間尺度氣候變化圖的分析對全球氣候變化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然後透過兩幅圖的比較,對“長時期尺度的氣候是較短時間氣候狀態的背景和分析依據,而小尺度氣候變化反映了長時期尺度氣候變化中的細節”進行理解。

  再透過閱讀資料,這說明區域性氣候的變化要比全球性氣候變化複雜得多。

  4、分組討論,解決問題,資料蒐集,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給大家時間觀察2.27圖(PPT)然後按四個人一個小組討論一下書本51頁的問題,

  (1)單純考慮自然因素得到的氣溫模擬結果,能否解釋近50年來的氣候變暖問題?為什麼?由此你將得出怎樣的結論?

  (2)近現代氣候變化主要受哪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對於近50年來的氣候變暖,哪方面因素起主導作用?收集相關資料,說明該因素是透過什麼方式促使氣候變暖的。並派代表來陳述本組的結論。

  學生透過思考討論給出答案,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也同時進行引導學習,對第二部分的學習很重要,因此應該引導學生儘量發覺圖中的資訊,對於之前蒐集的資料,在這裡要引導學生去概括資料的內容。這裡有一段影片,透過視屏的播放,引導學生去總結,然後得出全球變化的原因:

  5、材料分析,得出結論。

  透過材料分析,總結出可能性影響,並透過表格,進行概括,使得條例更加清晰,在講解過程中,運用圖片和影片使得學生產生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結合起來,更容易接受。

  6、探究學習、拓展思維

  參考第52頁活動內容,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在掌握課文內容之後,引導學生拓展思維,這在課程改革過程中也是很重要的。

  7、設定情境,討論學習

  結合53頁活動和閱讀部分,討論:如果你是政府官員、林業部長、能源部長、農業部長、科研部門其中的一個代表,你會對全球變暖提出什麼措施?然後請學生髮言。得出結論。

  設定情境,讓學生更有興趣學習,並透過自己討論得出的結論更易於留下深刻印象。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尊重自然規律、積極地適應自然規律,並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觀念;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8、練習思考、知識遷移

  透過強化練習,糾正原有的錯誤理解或片面認識,最終達到符合要求的意義構建。

  附錄:板書設計

  第四節:全球氣候變化

  一、全球氣候在不斷變化之中

  1、氣候變化的概念;

  2、表現及其分類;

  3、區域性氣候的變化要比全球性氣候變化複雜得多。

  二、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1、氣候變暖的原因:(1)人為;(2)自然。

  2、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

  (1)海平面上升;

  (2)農業變化;

  (3)水資源不穩定與供需矛盾。

  三、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1、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2、增加溫室氣體吸收

  3、適應氣候變化

  4、政策手段

  5、技術手段

  全球氣候變化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全球氣候變化。

  本著新課改的理念,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等幾個角度展開說明。

  一、說教材

  過渡句:教材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我先來說一說對教材的理解。

  全球氣候變化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節,本節課主要講授了氣候變化的.概念,以及全球氣候的變化趨勢對人類產生的影響,以及我們如何應對。學生學習完本屆課後,能夠對全球氣候的變化有了科學的認識理解,同時形成人地協調可續發展的地理思想。

  二、說學情

  過渡句: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本次我所面對的學生具有以下特點:

  高一學生對於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解,思維邏輯有了快速的發展。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對大氣氣候有了系統的認識。但是對於氣候變化的概念、氣候變化的趨勢、影響、對策理解角度不夠準確。因此在教學中應當注意提升學生的讀圖能力,材料資訊提取的能力,和交流探究的學習能力,同時注重學習思路的培養。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根據課改理念,教材學情的認識理解,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能夠準確說出氣候變化的各種尺度及相互關係,能夠準確描述全球及中國氣候變化的趨勢。

  2.透過閱讀相關地圖、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資訊提取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3.樹立學生的環境、全球觀念和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絡,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為:

  【重點】

  氣候的變化概念及分類

  【難點】

  全球及我國氣候變化的趨勢及特徵

  五、說教法方法

  【過渡句】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講授法、地圖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匯入

  運用媒體匯入播放電影《後天》中冰山崩塌的畫面並提問學生這個現象反映了當今氣候中的什麼問題?根據學生回答順勢匯入今天新課。

  【設計意圖】多媒體的匯入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生動直觀便於學生認識理解今天所學內容。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氣候變化

  首先我會請學生閱讀課本第一段文字內容並提問學生:(1)什麼是氣候變化,主要表現是什麼?(2)氣候變化劃分幾種型別?

  學生閱讀課本後回答:氣候變化是長時期大氣狀態變化的一種反映,表現為不同時間尺度的冷暖或乾溼變化。氣候變化按時間尺度不同,可以劃分為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近代氣候變化三種類型,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時間跨度最大,變化週期最長的氣候變化;距今1萬年以來的氣候變化,稱為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氣象觀測記錄時期的氣候變化,叫做近代氣候變化。在此基礎上我會繼續提問學生不同尺度的氣候變化有什麼作用?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大尺度的氣候變化是小尺度氣候變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據,而小尺度氣候變化則反映了大尺度氣候變化中的細節。

  【設計意圖】透過閱讀的方式,培養了學生資訊提取的能力,同時為後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2.全球氣候變化趨勢

  在這一環節,首先我會利用多媒體呈現圖2.25過去一萬年的氣候變化,圖2.26近百年來全球氣溫變化。並提問學生人類的最後一次寒冷冰期出現在什麼時候?

  學生閱讀地圖後回答最後一次冰期出現在大約10000年前。我會追問學生最後一次冰期後全球氣溫的變化趨勢是什麼?由於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不夠到位,師生共同總結得出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

  緊接著我會提問學生近百年來,兩次氣溫明顯的上升時期是什麼時候?氣溫升高了大約多少度?學生讀圖後回答道兩次氣溫的升高大致在1860和1960年前後,氣溫大致升高了0.6度。

  接下來我會請學生閱讀我國近百年來的氣候變化的相關材料並請學生思考我國的氣候變化有什麼特點,不同地區的變化情況如何。

  學生閱讀後思考得出我國氣候變化的趨勢與全球氣候變化的總趨勢基本一致;近百年來,我國氣溫上升了0.4~0.5℃,略低於全球平均的0.6℃。變暖最明顯的是西北、東北、華北,其中西北變暖強度高於平均值。長江地區變化不明顯,季節性上看冬季變暖最明顯,出現暖冬現象。在此基礎上我會繼續追問區域的變化跟全球的氣候相比有什麼特點?學生聯絡前後知識,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區域性氣候的變化要比全球性氣候變化更為複雜,至此我的重點得以突破。

  【設計意圖】透過閱讀地圖材料分析的方式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和資訊提取加工的能力。也響應了新課改中掌握必備的地理技能這一要求。

  3.氣候變化的影響因素

  最後我會請學生小組討論課本P50頁活動並回答下列問題並結合課前收集的相關材料思考以下問題:(1)單純考慮自然因素得到的氣溫模擬結果,能否解釋近50年來的氣候變暖問題?為什麼?(2)近現代氣候變化主要受哪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對於近50年來的氣候變暖,哪方面因素起主導作用?結合課前收集相關資料,說明該因素是透過什麼方式促使氣候變暖的?

  在學生小組討論期間,我會進行小組巡視,小組討論結束後,我會請學生代表發言,師生共同總結出單純考慮自然因素得到的氣溫模擬結果,不能解釋近50年來的氣候變暖問題。二者的變化差別很大。近現代氣候變化主要受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對於近50年來的氣候變暖,人為因素起主導作用。該因素是透過燃燒礦物燃料向大氣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毀林等方式促使氣候變暖的。至此我的難點得以解決。

  【設計意圖】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課前的資料收集培養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鍛鍊了學生資訊收集的能力。

  環節三:鞏固提升

  在此環節我會請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解釋匯入中冰山崩塌的原因。

  【設計意圖】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時也檢驗學生本節課所學知識內容。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作業:課後收集收集氣候變暖可能產生哪些影響,人們又是如何解決的相關資料下節課交流。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總結有利於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建立知識前後聯絡。開放的作業佈置也相應新課改要求中作業具有開放性的原則。

  七、說板書設計

  本著清晰明瞭的原則,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考官。

  全球氣候變化說課稿 篇4

  一、課標要求

  根據有關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二、教材分析

  本節為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四節 全球氣候變化》,本課利用圖表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的基本特點,特別注重分析近一兩百年以來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利用資料分析全球氣候變暖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可能帶來的影響並找出適應性的對策,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和利用圖文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本節其重點不在全球氣候變化本身,而在於其影響,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涉及當前熱點和前沿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學生分析

  就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全班計劃分成四個小組(代表團),分別是中國、美國、俄羅斯、吐瓦魯-西非代表團,就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以“2015巴黎世界氣候大會”為一條線條串聯《第四節全球氣候變化》的學習與探討,使之變得有趣!

  四、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透過資料,能認識到全球氣候變化的事實,並能簡要說明什麼是氣候變化、有何特點;

  2.透過圖表,能簡要說明引起近現代氣候變化的主要可能原因和溫室效應原理;

  3.透過生活和資料,分析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

  4.透過原因分析,運用資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以“2015巴黎世界氣候大會”一條主線,四小組(代表團)的組內合作探究、組間的相互交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注重生成、重新開發課程;

  2.提供比較豐實的材料,含國別組本身的材料和共有的材料,供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條件允許,可以為學生提供平板電腦,在裡面下載必要的材料)

  3.設定三個探究活動即“大會”議題,分別是:(1)全球氣候變化是什麼,請各代表團用簡報1分鐘向民眾說明;(2)全球氣候變暖可能的影響是什麼,請各代表團從本國國情出發談談認識並加以分析;(3)全球氣候變化的應對措施是什麼,請各代表團組內商討,最後各代表團達成共識,發表“聯合宣言”。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正確認識氣候變化的基本情況,並在生活中規範自身的行為;

  2.樹立全球環境觀和國際合作的意識。

  五、教學重點

  全球氣候變化可能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

  六、教學難點

  1.全球氣候變暖可能的主要人為原因;

  2.全球變暖的可能影響及原理分析。

  七、教學方法

  啟發式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資料分析法

  八、教具準備

  多媒體裝置、課件、空白紙、全球氣候變化的有關資料

  九、教學過程

  【匯入】 歡迎來到巴黎!在華沙《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九次締約方會議上(COP19),法國被正式指定為2015第21次締約方會議的主辦國(2015巴黎氣候大會)。大會將於今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國巴黎召開。聯合國關於氣候的會議,這些年每年都召開。這說明了什麼?今年據報道稱是個暖冬,這與氣候變化有關嗎?

  為了弄清這些問題,我們今天在美麗“劍橋”召開,召開模擬世界氣候大會共同學習、探討《第四節 全球氣候變化》。我是本次大會的主席兼主持人,本次參會的主要有四大代表團,分別是中國、美國、俄羅斯、吐瓦魯-西非代表團。接下來,我們開會!

  【新課】

  探究活動一:全球氣候變化是什麼?(議題1)

  過渡:各代表團的同學們,在氣候峰會召開之前,你們需要向本國民眾簡要普及下什麼是全國氣候變化、特點和成因?讓民眾對氣候變化基本認識,更多地參與全球氣候變化的行動中來。

  要求:閱讀P46-47內容,請各組在空白紙上建構知識系統,用1分鐘左右的時間說明什麼是氣候變化、成因及特點。

  各組學生彙報向民眾普及的氣候變化相關知識。

  教師加以總結、整理:(PPT:展示教科書圖2.28、2.29、2.30;溫室效應)

  補充知識:天氣與氣候。

  板書:

  探究活動二:全球氣候變化可能的影響是什麼?(議題2)

  過渡:各代表團的同學,剛才我們已經明確了全球氣候變化的事實存在,特別是近現代全球氣候變化。瞭解了近現代全球氣候變化的總體趨勢、特點及原因。接下來,我們談到的全球氣候變化特指全球變暖。聯合會氣候大會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第一屆世界氣候大會,直到1992年達成《聯合氣候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簽訂《京都議定書》、2009年起草《哥本哈根協議》。從2009年開始每年都召開世界氣候大會,說明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已經特別嚴重,那麼對人類活動而言,到底全球氣候變暖可能的影響有哪些呢?那我們現場來看一個微課影片《全球氣候變化可能的影響》,結合自己所代表的國家和地區,說說氣候變化的影響。(課內翻轉)

  要求:觀看影片3-5分鐘,解決任務單相關問題;結合資料,就自己所代表的國家或地區談談氣候變化可能的影響?

  請各代表團同學結合材料學習、討論、總結,用自己的語言說明氣候對代表的國家和地區的影響。(除任務單問題外,開放式表達,注重學生的生成。)

  教師總結、整理,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

  探究活動三: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是什麼?(議題3)

  過渡:透過以上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影響的介紹,可以看出全球變暖長遠而巨大的,既有有利影響、也有不利影響,就目前而言,不利影響比較突出。聯合國氣候大會致力於對達成一個具有約束力協議,來延緩氣候變化,減輕氣候變化的危害。那麼,採取什麼措施積極應對呢?也請代表團就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達成共識。

  要求:查閱聯合國氣候會議的主要內容和材料,來談我們應當採取的措施。(思考角度:從氣候變暖的根源、國際合作、國家和個人等方面入手考慮。)

  各代表團整理表達本代表觀點,並於其他代表團合作探究達成“共識”,釋出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的“共同宣言”。

  教師總結:

  1.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如多使用清潔能源;減少廢棄物排放;儘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2.增加溫室氣體的吸收;(如植樹造林;防止森林火災等)

  3.適應氣候變化;(如培養新的農作物品種,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建設海岸堤壩等)

  4.政府可以採取政策等手段、發展綠色經濟;(如實行直接控制、應用經濟手段、鼓勵公眾參與等措施)

  5.努力加強國際合作;(如世界氣候大會等)

  6.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等

  【課堂小結】本次大會各項議題已經完成。透過各代表團的努力向各自國家或地區普及了氣候變化的有關知識,加深了民眾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認識,鼓舞了更多民眾參與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來;透過各代表的認真學習和討論,弄清了一些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並就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達成共識,各代表團一致表示採取措施延緩氣候變化,減輕氣候變化的危害!

  希望同學們放眼國際、胸懷國家,從自己做起,為保護地球家園而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業佈置】

  1.請同學們組織訪問敬老院,看望老人,聽聽當地老人們對氣候的感受,並與他們交流所學知識;(全球氣候變化的事實存在)

  2. 據專家稱,今年冬季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是暖冬,它的成因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嗎?(全球氣候變化可能的影響)

  3.請關注11月30日開幕的“2015巴黎氣候大會”,關注各國首腦到底談了些什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措施

  十、板書設計

  第四節 全球氣候變化

  十一、教學反思

  本課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先學後教、先學後問,共同探討建構知識系統。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教師給予引導和幫助。基礎知識學習紮實、課堂高效,充分留時間給學生討論學習。學生既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又鍛鍊了團隊合作。透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體現瞭解決全球氣候問題的合作精神,又聚焦個人行為,從實際出發,讓學生相互教育、相互影響。

  全球氣候變化說課稿 篇5

  課標要求:

  根椐有關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從標準的要求看,學習的重點不在全球氣候變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氣候變化看作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從而探討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學習本條標準時,不必分析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而應透過資料認識全球氣候一直處於波動變化之中並呈現一定的變化週期。並從資料中分析全球氣候變化對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

  (1)全球氣候在不斷變化之中。

  (2)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3)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三方面說明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材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透過資料認識全球氣候一直處於波動變化之中並呈現一定的變化週期。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透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手段收集有關的氣候資料,並將氣候變化資料進行整理分析運用在地理學習過程中。

  (2)從不同溫度帶的代表性氣候變化,去發現問題,並以小組的形式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探究解決目前氣候變化的應變措施與對策

  (3)利用網路表達、交流在“全球氣候變化”學習和探究的體會、見解、成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對不同緯度(熱帶、溫帶、極地)氣候變化的探究,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教學設想:

  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探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建立一個“全球氣候變化”的學習網頁,內容包括:資料區;問題討論區;成果展示區和資訊交流區。

  資料區:

  (1)全球氣候一直處於波動變化之中

  (2)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相關資料

  說明:學生分小組將收集資料並及時整理後放在網頁上

  問題討論區:

  (1)如何看待全球氣候變化

  (2)如何預防和適應近現代氣候變暖的形勢

  說明:學生分小組將收集氣候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整理後放在網頁上的討論區

  成果展示區:

  (1)分小組將收集的資料放在資料區

  (2)可將收集到的資料(資料區及討論區的內容)透過討論後製作成圖表、小論文、謾畫、簡報、動畫等。

  說明:學生分小組選擇製作其中一種作品

  資訊交流區:將收集到的有關全球氣候變化的其他內容在本區交流。

  說明:學生分小組將收集氣候資料過程中有關全球氣候變化的其他資料如氣象日等放在本區作交流,作為知識的擴充套件。

  上面製作網頁是在課前完成,並作為本章開放性考查內容,作品可在課後作修改。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全球氣候變化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閱讀不同時間尺度的氣候變化圖等有關圖表資料,認識全球氣候變化的事實。

  2.利用有關圖文資料,探究分析全球氣候變化對海岸、水迴圈、農業等的影響。

  3.透過討論交流,歸納全球氣候變暖的適應對策,樹立合作意識和全球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難點: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學過程

  【匯入】匯入

  播放影片

  從北半球的哥本哈根到南半球的德班,從西半球的坎昆到東半球的巴黎,雲集各國首腦,聚焦全球目光,關注一個問題,全球氣候變化。

  那麼,全球氣候變化有哪些表現?對人類活動帶來什麼影響?我們如何應對?帶著這三個問題,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板書】

  【活動】教學過程

  活動一

  請同學們拿出學案,按照要求,完成活動一。

  活動二

  完成了知識的準備,讓我們穿越時間,去探知全球氣候變化的歷程。

  請大家完成活動二。

  活動三

  接下來,我們看一看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又有著怎樣的特點。

  這幅圖同學們能看懂麼?

  懂,那老師來考一考大家~

  不懂,那我們一起來研究怎麼讀這一副圖~

  活動四

  最後,我們來看一看近現代的氣候變化。

  活動五

  是誰?讓北極熊哥哥如此憂鬱?

  是誰?讓乞力馬扎羅山的帽子不翼而飛?

  又是誰?讓馬爾地夫陣地不保,眼看著就要香消玉殞?

  不僅僅是馬爾地夫,世界各地的陣地都保不住了。

  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深刻而廣泛的影響著人類,下面,我們將走進非洲的肯亞,看一看氣候變化帶來了哪些影響?

  接下來,我們要去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地方,請同學們拿好筆,一邊觀看影片,一邊記錄下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集中注意力,仔細聆聽,快速記錄,我們來比一比,哪個小組記得最多!

  “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

  美妙的歌聲把我們帶入了地球的第三極——神奇的青藏高原。

  原本“高處不勝寒”的青藏高原經歷氣候的變化,成為全球氣候變化最典型的受影響地區之一。

  監測和研究表明,過去半個世紀,西藏地表年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31℃,極端高溫頻次顯著上升,而年降水量累計增加33mm,高原冰川面積在30年級退縮15%。

  氣溫上升,降水增加利於牧草生長,增加了牧草產量,牲畜成活率得到提高;也改變了農區種植制度,作物適宜種植區域擴大,拓展了農牧業結構調整的空間。

  降水增多,冰川面積增加,高原湖泊和沼澤溼地面積不斷增加,生物增多,高原景觀視覺效果更好。

  高原生態環境整體改善的同時,融雪徑流有時也引發了洪水、滑坡、泥石流災害。影響生產和牧民生活。氣候變暖還導致凍土消融,高原公路凍土病害加劇,許多跑運輸的司機反映,一些路面起伏的情況越來越明顯。

  歸納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同學們是否明白氣候變化影響人類活動的過程呢?請同學們完成第3問,運用整體性的原理,將選項填入合適的空格。

  從這兩個關聯圖中,我們來歸納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人類活動的過程。

  據研究表明,人類活動加劇了全球氣候變化

  全球氣候變化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讓學生蒐集相關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的三種尺度和特徵。

  讓學生閱讀課本資料來了解科學家推測古代氣候狀況的方法。

  讓學生通過歷史知識分析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古代文明和經濟活動以及生態環境的影響。

  能力目標

  透過學生收集資料,培養學生的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透過學生閱讀資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透過“中國古代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圖表分析,提高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

  透過探究活動開闊學生思維,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社會現在和未來的生存與發展跟氣候有密切關係。

  提高學生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確立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教重點

  全球氣候變化的三種尺度及其特點。

  全球氣候變化對古代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學難點:

  利用資料分析、總結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及對古代人類活動的影響。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分組,把相互鄰近的4位同學為一個小組,全班共13組左右。

  (2)分發卡片,每小組4張卡片(卡片已編號,卡上的問題用紙條封住)。

  上課:探索部分:全球氣候變化

  [師]介紹旅遊景點——樓蘭故城,播放樓蘭故城的位置圖。

  然後要求各組同學揭開第一張卡片,問題:“用自己所蒐集的資料來描述古代樓蘭和現在樓蘭的情況,可加以設想?(課前已佈置學生去收集相關資料)

  [生]各小組相互討論、想象,把結果寫在卡片上,並派代表描述。

  [師]根據各代表的描述(5個左右),歸納樓蘭故城由昌盛到消亡,繼續問:“這是為什麼”。

  [生]很輕鬆的回答:這是由氣候變化引起的。

  得出消亡的原因:氣候變化孔雀河干涸羅布泊湖水萎縮樓蘭消失

  [師]要求學生揭開第二張卡片,在螢幕上播出卡片上的問題:“全球氣候是怎樣變化的呢?”

  [生]根據課文分組思考、討論,把要點記錄在卡片上。

  [師]播放表格提示

  [師]問題1、透過上面“地質時期氣候的變化曲線圖”來說明地質時期氣候的變化特點?

  2、據考證,美洲北部的印第安人屬黃種人,想一想:亞洲的黃種人是怎樣進入北美洲的?

  [生]思考、作答。

  [師]透過世界地圖解釋。

  [生]舉一反三,完成上面表格。

  自讀部分:科學家推測古代氣候狀況的方法

  [師]要求學生揭開第三張卡片,在螢幕上播出卡片上的問題:“古代氣候距今時間很長,我們怎樣才能知道當時的氣候狀況呢?”

  [生]興趣很濃的閱讀課文資料,把相關方法寫在卡片上。

  [師]叫一位同學朗讀這篇資料。(加深學生對這四種方法的記憶)

  活動部分:全球氣候變化對古代人類活動的影響

  [師]開啟第四張卡片,播放問題:氣候變化對古代人類活動的影響有哪些?

  [生]思考、分析,在卡片上寫出主要影響。

  [師]播出“中國古代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圖,提問:“挪威雪線變化與中國年平均氣溫曲線變化有何不同?”

  [生]思考、得出自己的見解。

  [師]用下圖解釋什麼是雪線,然後根據學生的見解歸納:這兩條曲線的高低變化在時間上和程度上雖然存在差異,但彼此的變化趨勢卻非常近似——雪線升高,氣候變暖,雪線下降,氣候變冷。

  [活動]各組同學用自己收集的氣候變化對古代人類活動的影響的資料進行按時間順序接龍,看哪一組接得最長。

  [生]動手做

  [師]根據學生資料,透過分析“古代氣候變化對中國人類活動的影響”圖得出氣候變化對人類古文明和經濟的影響。

  [師]繼續介紹印度哈拉帕文化。

  南亞次大陸的青銅時代文明。從公元前2350年或更早,到前1750年。因分佈中心在印度河流域而得名。由於主要城市遺址哈拉帕又稱哈拉帕文化。

  起源和衰落有人認為該文化起源於西亞;有人認為主要從前哈拉帕文化發展而來,在發展中受到西亞的影響。後一種說法較為流行。其創造者,一般認為是達羅毗荼人。

  印度河文明中心地區約從公元前1800年開始衰落。衰落的原因,較通行的說法是外族的大規模入侵。另一個較有力的說法,是由公元前1700年左右發生的地震和由地震引起的水災所造成。

  [案例研究]中國野象分佈的變遷

  [師]播放“不同歷史時期野象在中國的分佈北界示意”圖和問題:“中國野象的遷移方向是怎樣的?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生]很有興趣地研究並回答:遷移方向是自北向南,說明了我國氣候從暖溼到冷乾的變化。

  [師]從中國野象分佈的變遷得出:全球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

  [總結]1、全球氣候變化的三種尺度、氣候特點?

  2、氣候變化對古代人類活動的影響?

  課後探究活動部分:

  本課測評1、簡述研究古代氣候的幾種方法。

  2、簡述自人類誕生以來的氣候變化。

  學習延伸:

  查閱相關資料,討論全球變暖對我國農業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全球氣候變化說課稿 篇8

  學習目標

  知道三個時間尺度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

  知道全球氣候變化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學習重點

  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及未來氣候變化的幅度。

  學習過程

  一、全球氣候變化

  1、(結構預習)什麼是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史是怎樣劃分的?

  氣候變化是指一個特定地點、區域或全球的長時間的氣候改變,是以某些與天氣狀況有關的特徵,如溫度、降水量、風等要素的變化來度量的。

  地質 歷史 近現代

  2、(協作指導)閱讀教材及圖4—19分析完成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的階段劃分和變化特點並完成教材P96活動內容。

  地質時期氣候的變化劃分為震旦紀、石炭—二疊紀和第四紀大冰期。大冰期之間為間冰期。具體的氣候變化為冷暖乾溼相互交替,變化週期長短不一,溫暖期較長,寒冷期偏短。

  課後活動:

  ①震旦紀大冰期,距今約6億年以前;石炭紀二疊紀大冰期,距今約2~3億年;第四紀大冰期,距今約200萬年前開始。

  ②恐龍繁盛時期大約在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全球氣候特徵是溫暖乾燥。

  ③總體來看,在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過程中,溫暖期較長,寒冷期偏短;溼潤期與乾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溼潤期為主。

  3、(協作指導)閱讀圖4—20及教材內容分析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有什麼特點?產生怎樣的影響?

  公元前5000年到1500年的是一次溫暖期,15世紀以來的是一次寒冷期。

  具體影響是:溫暖期:北半球的極地冰蓋曾經消失,熱帶亞熱帶向北擴充套件。

  寒冷期:歐洲農作物頻頻歉收甚至絕收

  4、(協作指導)閱讀圖4—21、4—22及教材內容分析近現代的氣候中氣溫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依據是什麼?降水有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氣溫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依據是雪線升高和冰川面積的減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

  中高緯地區和熱帶地區的降水有增加的趨勢,亞熱帶地區有減少的趨勢。

  5、(拓展)分析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與未來變化幅度。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主要是: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及森林的砍伐。

  未來的氣候變化幅度是氣溫升高,2100年升高1.4℃~5.8℃

  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1、(協作指導)閱讀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的活動產生怎樣的影響?

  ①本身就是資源條件的變化:熱量資源和水資源變化,改變了水熱資源的空間分佈格局。

  ②加劇了自然災害:20世紀後半葉,北半球中高緯暴雨頻率增加了2%—4%,而亞洲、非洲一些地區乾旱頻率和強度增加。

  ③導致原有生態系統的改變,引起物種滅絕。

  ④影響主要生產領域:農林牧漁業等部門受影響顯著。

  ⑤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氣候變化透過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擴大某些疫病的流行。

  2、(協作指導)完成教材P100探究活動第1、2題。

  ①上升0.3米,大港區、塘沽區及漢沽區的一部分;上升1米,大港區、塘沽區、漢沽區及天津市區、寧河縣、津南區、靜海縣的部分地區。

  ②若海平面持續上升,天津沿海低地被淹,還會引起海水倒灌,地下水質下降,土壤鹽鹼化加劇,港口及其他設施和工業廢水的排放也會受到影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