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採集民族之花說課稿範文
一起採集民族之花說課稿範文
一、教材分析
《一起採集民族之花》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同有一個家》主題1《走進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個小課題。縱觀本冊教材,上一個單元已經為學生介紹了祖國的基本概況,學生已經從歷史和地理等方面瞭解到了祖國。三單元,設計兩個主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和了解中華民族。由於學生在匯入課《走進民族大家庭》裡已經瞭解到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分佈在祖國各地。透過中國主要民族分佈圖,已經瞭解了有幾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以及18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因此,《一起採集民族之花》一課在本單元起著統領作用,使學生從整體感知,感受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風俗,他們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在靈活開放的課堂中,學生們樂於合作交流,課上表現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十分願意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對了解各民族獨特的燦爛的文化也很感興趣。由於在匯入課《走進民族大家庭》一課中,學生已經瞭解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組成,因此我在上課前就佈置作業讓學生收集自己感興趣的少數民族的資料,從他們的服飾特點、飲食習慣、風土人情、傳統節日、歷史故事等方面來收集。由於我校地區郊區,家裡有電腦並且能上網的學生寥寥無幾,因此在查閱資料這一塊,教師要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
三、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課標》的解讀,認真研究本課內容,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制定出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絢麗的民族文化,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
2能力目標:透過收集資料,瞭解各民族的特點,同時提高學生的收集資料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知道各民族間的文化差異,形成各民族間相互瞭解、相互尊重、團結友愛的情感和態度。
四、教學重點
透過收集資料,瞭解各民族的特點,絢麗的民族文化。
五、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形成各民族間相互瞭解、相互尊重、團結友愛的情感和態度。
六、說教法
教法要服務於學法,要體現和滲透學法。《課標》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透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因此,這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影片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小組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展示、鍛鍊的平臺,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有所獲。
3、知識競賽,鞏固學習。在課堂中開展競賽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4、學習民族語言。學生對新知識都有比較強的學習慾望,這樣設計讓學會感受少數民族的語言魅力。
5、暢談所想,迴歸主題。本課的難點是形成各民族間互相瞭解,互相尊重,團結友愛的情感和態度,透過以上幾個活動的設定,讓學生在學習以後情感得到昇華,從自身出發,談談應該怎樣對待這些不同的風俗習慣,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七、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透過分析本班學生情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習,讓學生的學習成為愉快的體驗成功的過程。
八、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本課難點,我設計出以下七個教學環節。
(一) 複習匯入
我採用複習舊知的方法開始這一課的學習,三個問題“我們國家一共有多少個民族?少數民族是多少?我國有幾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內容。人的記憶有一個漸漸遺忘的過程,鞏固舊知的形式開始這節課的學習,很好得帶領學生一起回顧舊知識,一方面檢測學生上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面也很自然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影片激趣
《課標》中指出,課程資源不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教材,要使學生廣泛地接觸和了解社會,就必須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以利於課程目標的實現。因此,我給學生播放一段關於蒙古族的影片,並配上蒙古族的歌曲,在學生觀看以前,給出明確的觀看要求,“邊看邊思考這是什麼民族,你對這個民族又哪些瞭解?”這樣充分的利用資源,小學生對音樂,圖片比較感興趣,這樣能使他們對少數民族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為後面深入瞭解其他民族埋下了鋪墊。
(三) 暢談所知,瞭解風俗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課標》中指出“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民族的資料,然後先在小組內交流,再以小組彙報的形式在全班交流。交流的形式多樣,可以以文字配解說的形式,也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錄影歌曲的形式,為全班同學展現。這個活動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善學,樂學,真正的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也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透過這個活動,能夠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學會傾聽他人的發言,學會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除了學生小組展示的方式,教師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主要從學生沒有介紹到的方面去補充。
(四) 知識競賽,綜合提高
這一環節教師準備一些關於各民族的題,由學生搶答。這一活動再一次使學生了解各民族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絢爛的民族文化,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這一活動是對上一活動的鞏固與提升,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對少數民族的認識。由於是競賽的形式,學生參與的興趣應該比較濃厚,積極性較高。
(五) 我也學一句
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後,這一個環節學生應該更加喜歡。因為本班的學生都是漢族人,學生也少有到外地旅遊的機會,因此,他們對學習其他語言應該比較感興趣。在學生了解了少數民族基本情況以後,再讓他們學習少數民族語言,讓他們感受少數民族語言的魅力。
(六) 暢談所想
這是本課教學的難點,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領略到了各民族的燦爛文化,各民族間的文化差異,那面對這些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呢?由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思考,認識到應該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七)總結昇華
透過一節課的學習,老師要對本課內容進行一個總結,教師的總結要突出本課重點。最後,學生齊唱《愛我中華》在音樂聲中結束本課教學。選擇這首歌一方面因為這首歌在匯入課裡學習過,另一方面,音樂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這首歌正唱出了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情感,使感情得到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