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行走的基本規律說課稿

人物行走的基本規律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人物行走的基本規律》,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等七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師課堂活動的根本依據,本節課的教材是孫立軍先生主編的《現代動畫設計》第六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一方面是在前一節動畫造型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入和提高,另一方面也為後續蹄類動物的運動規律提供了理論基礎與技術基礎,因此它是本章的重點,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是一個好的動畫師必備的基本技能。

  二、學情分析

  影響教學設計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對學情的分析,有一位專家曾經這樣說,我們要想引領學生到我們想讓他取得地方,那就必須首先知道學生現在到底在哪裡,我所任教的班級是高二動漫設計的學生,90後的他們有著良好的資訊素養,對新鮮事物又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但他們也有中職生普遍的共性,那就是喜實踐、厭理論,欠缺對問題的歸納總結能力,結合之前的計算機知識,學生已具備了能夠製作出完整的靜態的ppt作品的能力,已學習造型基礎與動畫技法,具有一定的動畫角色造型能力和簡單的中間畫能力。對司空見慣的動作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對各種動作運動規律的總結能力較弱。

  三、教學目標

  而製作動畫必須瞭解動畫運動的基本原理和基礎技巧,逐步培養創造運動、表現運動的思維,從而使設計構思到藝術實現的途徑更加通暢。所以根據課標和教材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第一、知識目標:掌握人物行走的基本規律和畫法,並能夠運用到今後的動畫製作當中去。

  第二、能力目標:透過對行走的觀察、探究和最後的歸納,學生能夠自己總結行走的幾個基本的步驟。

  第三、情感目標:明白人物行走在動畫技法中的重要性,體驗在自己的探究中獲得知識的快樂,激發動畫製作的熱情。

  四、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動畫運動規律,所以我把教學重點設定為對動畫運動時間的初步掌握和對人物走路規律的簡單理解,而將難點設定為自己繪製一幅人物走路規律的動畫,這樣設定是因為學生容易滿足於讓人物動起來,但是一碰到讓自己去獨立完成時就束手無策了,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就是掌握人物行走運動曲線,再輔以多畫多練,難點也就迎刃而解。

  五、說教法與學法

  (一)  說教法

  為了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有所得,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引導探究法以及比較有特色的“演練-互動”協作教學模式。這套模式特別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調動學生的交流合作,因為幾年的教學經驗,讓我發現這樣一個規律,無論我是多麼精心的備課,我都不可能保證這堂課,按照我所預期的那樣完整進行。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又是不斷變幻的課堂,而這套教學模式恰恰就特別注重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根據學生的學情,及時調整教學的進度,從而突出顯示了“做中教,做中學”的理念。

  (二) 說學法

  根據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取向,我利用多媒體和真人表演著力營造一個生動形象的探索情境,主要採用五步學法:即透過對人物行走的看、做、學、思、練來充分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將課堂還給學生,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形成一種互幫互學、樂於參與的學習氛圍。

  六、說教學流程

  技能課的準備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在物品、人員安排和課件製作、備課等方面作了充分的準備。

  (一)匯入(8分鐘)

  匯入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環節,如果匯入吸引了學生,那麼整堂課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我以各種走路的影片入手,讓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走路的步伐、節奏。抽取一兩名同學簡單談一下自己的觀後感,然後引領大家分析影片中人物走路的規律。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新課。

  (二)分步實施

  第一步(5分鐘):分析人物行走的節奏。人的動作是複雜的,並不是無規律可循的。人走一步的時間是在一定的範圍內的。這個時候我讓一名學生上臺表演走兩個單步,其餘同學用秒錶計算一下時間。讓學生自己推算出走一個單步大概的幀數。然後推匯出快走、慢走、較慢等需要的幀數。在這一環節,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學習,瞭解人物行走大概需要的幀數,並根據人物年齡、情緒、環境等因素的`變化調節人物行走的節奏。提高了學習分析的能力。

  第二步(15分鐘):分解人物行走的動作規律。在確定動畫的節奏後,讓學生自己表演,找出人物行走的每個關鍵幀:第一幀,最後一幀,也就是第十三幀,過渡幀,也就是第七幀。透過這一步的練習,讓學生學會分析,找出動作的關鍵幀,也就是動畫中的原畫。並能夠根據前後兩幀畫和自己的表演畫出中間幀,初步感受運動規律,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

  第三步(20分鐘):分析頭頂的運動曲線。播放一個學生自己做的動畫,引導學生髮現動畫中的人物的頭頂的運動不是水平的,進而瞭解根據人的跨步和抬步,頭頂會有高低起伏的變化。明白運動曲線在動畫製作中的重要性。首先我會明確告訴學生最高位在第十幀,並在多媒體投出,問同學們這一幀為什麼是最高位?讓學生自己表演分析。然後讓學生根據確定最高位的方法,確定出最低位在第幾幀。找同學在黑板畫出。完成後播放事先做好的動畫,因為是比較簡單的幾幀動作,所以看起來不夠生動和細膩。如果想得到好的效果,必須在原畫中間加入中間畫,讓學生自己探索畫出。透過這一步,學生對人物行走的規律和關鍵幀有了整體的瞭解,對原畫和中間畫的概念也有了初步的定義,學會了如何繪製人物行走動畫的基本方法。完成了知識目標。

  第四步(20分鐘):初步瞭解了任務運動的腿部規律後,我讓學生表演一個同手同腳走路的樣子,讓學生分析手臂和腿的運動關係。引匯出在行走動畫的基礎上加上擺手的動作。讓學生根據腿部運動的畫法,總結出雙臂的運動規律,學會學以致用。透過這一步的學習,配合自己和同學的表演,學生掌握了人物行走的整體規律,順利的完成能力目標。

  透過以四步的完成,使學生在自己的實踐中掌握了本課的重點,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構建知識,提升能力。

  (三)任務拓展、自主創作(45分鐘)

  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教學任務。任務:繪製一套完整的人物行走運動規律圖。學生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團隊之間可以互相討論,沒能掌握的環節可以看書學習也可向老師詢問。學生練習期間,教師巡視檢視學生的操作情況,隨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然後再透過不同的渠道解決問題。透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重點和難點,加深學生的印象。

  (四)學生交流,教師點撥總結(15分鐘)

  選出造型準確、動作流暢的作品進行展示,讓學生討論交流,談談對動畫規律的理解。並對學生最容易犯錯誤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交流,對學生的成績予以肯定。教師激勵式、肯定式的評價會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潛力和對動畫製作的熱情。

  (五)本課小結,引發創新(5分鐘)

  歸納總結本課所學的知識重點,引發學生對動畫運動規律的強烈求知慾,並鼓勵引導學生去探索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情緒的人的運動規律。

  (六)作業佈置(2分鐘)

  結合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佈置了以下作業:

  ①    人物躡手躡腳的走路

  ②    人物精神抖擻的走路

  (七)、說板書設計

  精心設計板書是實現課堂教學最最佳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板書設計也應突出教學目標和重點,與當堂教學內容相對應,概括更豐富的知識類項,同時還要精練,才能有使用價值。

  七、教學反思

  動畫,是一門運動的藝術,動畫的運動,不是客觀實體的運動,而是人為創造出來的運動。動畫的創作者必須熟練掌握創造運動的各種技巧和規律,才能更好地發揮動畫藝術的表現力。因此,以後的教學中,繼續高度重視對動畫運動規律的講解,加強訓練,使學生的動畫製作水平不斷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