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說課稿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說課稿

  各位領導 、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框題是經濟生活第七課第一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一、 說教材

  1、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及教材結構

  在第二單元介紹完我國“如何生產”這個問題之後,與此銜接就要介紹生產出來的社會財富如何分配的問題,也就是說要解決“為誰生產這個基本問題”。第七課主要從個人收入分配的角度,幫助學生理解我國的分配製度,瞭解我國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式,深入把握按勞分配為主體、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意義和作用。

  這一框題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之下,承載著下一框題---即人們透過不同方式、途徑獲得收入之後,我國是如何在收入分配中體現社會公平的。當然社會財富不能只由個人佔有,在第八課將要講述國家如何參與財富分配,因此第七課和第八課共同構成我國的收入分配,而我們這一框是基礎,它與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緊密相連,在整個經濟生活中地位突出。

  2、教材結構

  由生產與分配的關係、基本經濟制度引出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由收入分配製度引出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按勞分配的含義——然後引出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的必然性及意義——由按勞分配在當前所佔的主體地位引出多種分配方式——由此引出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意義。由於產品的分配方式屬於生產關係的內容 , 所以本節內容總的教學思路是:緊緊把握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規律這一主線 , 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功能 , 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既有學生的閱讀討論 , 又有教師的啟發引導、歸納延伸;既有圖表的直觀展示 , 又有抽象的演繹推理 ;既有教師的情景設定、設疑促思 , 又有學生的分析思考、練習鞏固 ; 既有理論知識的傳授 , 又有擴充套件視野、聯絡實際的能力提升 ;總之 , 很好地體現了教學雙方的互動。體現了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我國分配製度的內容,理解我國分配製度的所有制基礎,知道按勞分配的內容和要求,懂得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的必然性,瞭解我國按勞分配的作用及意義,瞭解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與分配的制度及意義。

  能力目標:能夠準確把握我國實行按勞分配製度的內涵、必然性、意義的理解能力;分析辨別不同分配方式之間的差異,及準確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堅定社會主義分配製度優越性的信念,增強擁護黨的方針政策的自覺性;樹立勞動光榮的.信念,增強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4、教學重點、難點:按勞分配的內涵及必然性是本課的重點,難點問題是按勞分配以外的幾種分配方式。

  二、說教法:

  根據新課改的指導思想,按照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原則進行教學。鑑於我們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對現實生活的觀察比較少,即使有一些認識也不全面不準確,所以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儲備以及生活體驗來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引導學生全面地看待身邊的經濟現象。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情景教學法:立足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取材,創設情景,讓學生就自己熟悉的問題發表見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理論聯絡實際的分析運用能力。

  2、舉例法:聯絡學生生活的實際,透過生活中的例子來分析印證教材的觀點,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易接受。

  3、討論法:針對某些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促使學生學會在學習中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學生應學會如何學習,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記憶接受式的學習向理解領悟式的學習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指導學生的學法主要採取:體驗式學習、交流合作學習、分析歸納式學習。

  本課的教法與學法是相互聯絡的,只要透過教師創設情景,舉例說明才能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式,相互間交流合作地學習。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與板書相結合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展示課件:多媒體重現“生產關係和經濟制度”的關係圖,激發學生思考,從圖中推匯出公有制決定按勞分配,設疑:我國的分配製度只是按勞分配嗎?再以多媒體顯示“王大伯一家的收入狀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很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講授新課: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1、從總體上先讓學生明確實行此種分配製度的原因,由於這部分內容前面的課程涉及過,因此直接闡明即可:生產決定分配,生產關係中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分配方式,與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我們必然要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很明顯本課將分成兩部分來學習:按勞分配為主體與除此之外的多種分配方式。

  2、(1)按勞分配的含義:先讓學生看教材第88頁,教師提問:什麼是按勞分配?它是由什麼決定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對於按勞分配這個含義從五個方面來講,即地位、範圍、分配的客觀依據、分配的物件、分配的結果。這樣使學生既清晰又明瞭。繼而繼續給學生闡明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2)按勞分配的必然性:包括有原因和意義兩方面。結合我國的現實狀況來闡述原因,與歷史相對比來闡明意義。這是本課的重點,理論性較強,故而採用直接講述法,幫助學生理解。

  前提——生產資料公有制

  第一、原因 物質基礎——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生產力水平低,不平衡、多層次,因此不能實行平均分配)

  直接原因——勞動的性質和特點(勞動仍然是謀生的手段,且勞動能力有差別,故而不能按需分配)

  在此讓學生思考討論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會產生什麼後果,再結合我國曆史上按需分配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加深印象,更加明確按勞分配的理由所在。

  第二、意義:原因理解之後結合我國目前人們積極生活,努力增加自身財富的實際情況就很好理解了,讓學生自己動腦筋進行總結,然後再明確課本知識,加深記憶。

  3、其他的分配方式

  (1)用多媒體顯示按勞分配與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收入的區別點的表格,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共同完成。這樣給學生以一個直觀的感覺,既能理清思路,又能輕鬆的掌握知識。

  (2)對於按生產要素的分配方式,由於小知識點比較多,而且易搞混,因此是本課的難點。在此採用的方法是透過看書——講解——練習的方式進行:

  首先 明確主要的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結合例項讓學生區分開;

  其次 舉生活中的具體例子幫助學生弄清按不同生產要素分配獲得收入的區別;

  最後 採用當堂練習的方式進一步鞏固所有分配方式,讓學生做練習。在練習中顯示“王大伯一家的收入狀況”,先讓學生思考分析,再挑一排學生進行回答,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把知識點真正地落到實處。

  (3)最後明確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重要意義。可以結合我國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調動學生思維。

  4、課堂討論:“按勞分配一定在公有制經濟中,但公有制經濟中不完全是按勞分配 ”此觀點是否正確?闡述觀點時要結合相關事例說明。

  七、課堂小結: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按勞分配。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具有客觀必然性。在現階段,按勞分配以外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主要包括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按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分配的。

  八、課後活動:分析家庭收入的分配方式

  九、板書設計:

  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目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一、 我國收入分配製度及其決定性因素

  二、 按勞分配為主體

  1、 科學內涵: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原則

  2、 必然性:(1)原因——前提、物質基礎、直接原因

  (2)意義

  3、地位:主體地位

  三、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1、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

  2、按生產要素分配(1)主要的生產要素極其分配方式

  (2)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