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找太陽紅色》說課稿
《小兔找太陽紅色》說課稿
一、設計意圖
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各種神奇而有有趣的科學現象。就拿物體褪色這一現象來說,就曾經在我班和另外幾個平行班中引起一番爭議。有一次在生活活動中,幾個孩子在盥洗時發現紅色小毛巾在水中洗過之後,水變成紅色的了,幼兒對這一現象大為不解,爭論不休聽到孩子的對話,我發現孩子對毛巾的褪色現象產生了興趣。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所以我設計了此活動——《小兔找紅色》。因為中班幼兒好奇好問,對周圍事物喜歡探根究底,更樂意親手去嘗試一下。而有些幼兒已能初步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有時孩子還是會憑主觀臆斷,缺乏科學性,而此教材著實能讓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發揮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探索出更多褪色的物體在活動中我創設了迎接兔奶奶給兔奶奶送紅手帕這一情境,我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透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活動中使孩子產生了愛兔奶奶的親情。正如《綱要》中所述:“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生活。
二、說目標
1、探索物品的褪色願意參與實驗,樂於探索
2、能有序分配材料、互相合作,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
《綱要》中明確指出:“要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激發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慾”。所以結合目標我把目標1作為重點。
我班孩子對科學記錄這一方式平時接觸比較少,幼兒操作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還有是如何進行有序的對實驗材料的分配及人員的分配對中班孩子來說還是有點難度在這個活動中我著重體現孩子之間學習互助、分配合作和分享,”所以我把它作為難點。
三、說準備
材料是實現目標的載體、而任何一個科學活動都離不開豐富的操作材料。
1、各種紅色的物品是我選擇的主要活動材料。有會褪色的縐紙、不會褪色的積木、塑膠袋、毛線等,都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綱要中也一再強調:要合理的運用幼兒身邊的事物和現象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讓幼兒親自對這些物體進行擺弄、,經過一番探索之後,得出最後的.結論。
2、輔助材料----表格也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它已特有的功能幫助幼兒整理經驗,理清思緒,是對整個探索的一種特殊的陳述方式。
四、說教學法:
方法是實現目標的手段,為了能讓幼兒愉快的學習,並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具體我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情境法:
很多人都說科學教學很枯燥或著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對待,而我認為幼兒畢竟是幼兒,如何用一種他們喜愛的方式去激發他們的興趣是很重要的,因此,我設計了小兔為了迎接兔奶奶找紅色的紙,以小兔講述染色這個好辦法的方式引出主題,不但避免了說教,更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比較符合中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2、探索練習法:
進行探索和練習能充分的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能充分發揮幼兒的內在動力,能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和動機,是科學活動最基本的活動方式,
3、圖表法:
我為本次活動設計了一張合理又清晰的圖表,圖表上用事物代替圖文,記錄方式有十分簡單,幼兒只要在會褪色的物體上打上勾就可以了,清晰有合理。為成功的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點服務。
4、驗證法:
驗證是幼兒在分組探索後的一次資訊的交流和分享,透過教師現場的驗證,幼兒將自己的探索結果在此時作了一個比較和整和,讓幼兒體驗了活動帶來的成就感。增加了幼兒的自信心。
五、活動流程
激發興趣——教師示範操作、提要求——分組、交流探索——延伸(染手帕)
(一)手偶表演、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認識和從事一切活動的巨大動力,在活動一開始帶幼兒到小兔家做客為匯入,以幼兒熟悉的小兔形象吸引幼兒,而後又以小兔煩惱找不到紅布來為線索,激起幼兒的興趣,激發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迫切心理。
(二)教師示範並提操作要求。
教師先在集體前示範,並強調材料的取放問題讓幼兒知道操作要求為後面幼兒有序操作作鋪墊。然後教師給幼兒以自主的機會,引發幼兒如何進行材料的合理分配、合理操作在這方面也是怕幼兒迫不及待想去嘗試把材料都放進去亂了套所以引導幼兒讓孩子有序進行。使孩子產生合作意識這是活動難點體現及突破過程。
(三)幼兒分組、交流探索
在幼兒的探索慾望充分被調動起來的時候,幼兒都想試試自己的猜測對不對,看看到底能不能自己猜測的東西能不能褪出紅色來。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合作中分享,幼兒在無形中學到了知識和技能。
1、分組交流在幼兒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探索。在互相合作中分享運用各種感官參與科學活動。
2、集體交流在幼兒探索基礎上我又集中了幼兒進行了再一次的驗證,比較同伴的實驗結果,是一種資訊的相互交流,知識的整合。在這方面我個人覺得可以讓孩子上來驗證再一次的進行展示可能會更好的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四)延伸(試染手帕)
教育有共可持續發展性,往往並不是透過一個教學活動或新領域可以完成,它可以透過各種途徑來為這個目標服務,這也體現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整個活動中,我一直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寓教於樂,讓幼兒原本無序的經驗變為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