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之戰》優秀說課稿
《崤之戰》優秀說課稿
今天我就課文《殽之戰》第一課時為例,談談我的教學思路與設計。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第五冊第五單元第十六課《殽之戰》。課文講述了春秋時期秦晉之間一場爭奪中原霸權的戰爭。當時晉文公鄭文公相繼去世,秦穆公為了爭霸,不聽老臣蹇叔的意見,悍然出兵襲鄭。鄭愛國商人弦高知道後,一方面犒勞秦師,暗示鄭國已有準備,一方面送信回鄭,致使秦軍無功而返,在班師回朝的路上發生了晉人截擊秦軍的殽之戰。
一、說教材
1、闡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課本文言文部分重點文章六篇,《殽之戰》是其中的壓臺好戲。我們知道,《左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人文色彩極為濃重,而《殽之戰》是其中的精彩篇章,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這篇文章有深度有廣度,對高中文言文學習起到總括、昇華作用,是高中語文學習的一個里程碑,值得我們去研究,正適合研究性閱讀。透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分析、綜合思維能力,可以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創新意識,提高學生閱讀鑑賞文學古籍的能力。
2.說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透過高中教學,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增加了新的要求,“培養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了課題學習,專題研究等研究性學習方式。因此,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育學、心理學的原則,我把《殽之戰》的學習定位為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研究性學習。我將打破傳統常規,第一課時疏理篇章結構,第二課時疏通疑難字詞句,第三課時講析人物形象和外交辭令。
基礎知識目標:把握文章思路和內容,把握戰爭的來龍去脈。這是我依據教學大綱對本課的要求而確立的。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培養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結合我教的這兩個班特點:邏輯思維較強,渴望高層次的發展和深層次的分析,但思維方式較為單一,思維深度欠深刻而確立的
德育目標:認識“以貪勤民”“驕傲輕敵”必敗的道理,對學生進行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愛國主義教育,進行居安思危,振興中華的教育。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我遵循 語文老師在語文課堂中應加強優秀傳統教育的神聖職責而確定的。
3 .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以時間為序、以蹇叔的真知灼見為線索,把紛繁複雜的人物和事件組織得有條不紊。鑑於此,我把第一課時教學重點放在把握文章思路上,至於人物形象,表現手法,就適當點到為止,不做過多分析。分析文章結構內容是重點也是難點。我將重點講析開頭一段。因為第一段提示全文的脈絡,可以理清文章思路,促進學生精讀課文。我希望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鑑賞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使學生得到滿足感和自信心。
二、說教法和學法
1.交流互動式結構。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就是培養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使學習成為一種活動。交流式結構,即把學生放在主動地位上,讓其在課堂動態交流中學習。學生在討論、辯論和交換看法的過程中,解決語文教學要點、難點、重點,並做到集思廣益,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以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教學中學生始終處於激烈的,緊張的、思考的動態性學習環境中,老師只是在關鍵處隨機點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潛力,這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創造力。透過交流,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也正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體現。互動式結構突出了師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雙向交流的特點。其優點是充分體現老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的應有地位。教師作為學長參與學習,共同探究知識。採用互動式的教學結構關鍵是要我們語文老師設計好教學環節和使用的教學手段。
2.研究性閱讀。所謂研究性閱讀,是指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去獨立思考、研究探索,去表達、去創造,從而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不僅使學生“學會”,而且“會學”。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訓練學生思維,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人格。其特徵是:以問題研究為中心,問題的來源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還可以是其他材料,但都必須立足於教材,有大綱教材為依據。英國有句諺語:Doubt is the key to knowledge.(問題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愛因斯坦得出結論: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目前我們的學生已經習慣於“老師問學生答”的學習模式。在這節課,我將建立開放型中學語文教學模式,努力讓學生就課文提出問題,多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研究性閱讀包括以下環節:匯入—感知—設疑—研究—討論—表達創造—總結評價,環環相扣。在教學內容上我做如下安排:研讀第一自然段—-歸納全文內容---總結文章思路。
3.使用CAI課件,最佳化課堂教學。由於CAI課件具有投影片所沒有的動態變化,而且操作簡單易行又靈活自如,真正體現了電化教學的優勢。CAI課件以其突出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積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感知、理解、記憶和鞏固,大大提高了學生形象思維的效率。透過多媒體的動態功能節省了時間,突出了教學重點,很好地解決了課堂知識容量大與課時緊的矛盾。
三、說教學過程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重難點的基礎上,本課時我的教學思路主要是運用研究性學習的理論,以資訊反饋為主線,將“交流互動”學習模式貫穿始終,努力做到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邊研究,邊思考,邊提問,邊交流,邊創新,達到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的目的。
認知理論中的格斯塔學派認為,教師要善於安排教材或提問,把關鍵性的東西放在較為突出的地位,但並不完全顯露以便讓學生經過努力自己掌握問題,而問題的難度還可加深。
教學板塊之一:整體感知,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環節教 學 程 序設計意圖理論依據
匯入新課
上課了,我自稱是秦穆公,先簡介相關歷史、地理知識,以及杞子密報襲鄭的這一時代背景。“我”說:“朕要向蹇叔討教,不知老愛卿意下如何?”請同學們扮蹇叔,回答:“此行是勝是負?”並出示地圖。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研究性學習埋下伏筆。
啟發引導的原則
感知一石擊開千層浪,學生紛紛以蹇叔的身份,預測秦軍東征的發展趨勢,分析原因。班上不乏軍事愛好者,至少會推出以下情況——“志在必得”“戰線太長”“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運用猜想後再驗證,讓學生開啟課本,齊讀第一自然段後我正音。教會學生運用推斷的方法培養思維想象能力體現了興趣性、互動性創造性相結合的原則設疑就第一自然段分析蹇叔是如何論戰的。
師展開課件(講明學習的方法,把全班分為若干小組,由小組代表發言)藉助課件進行總結,瞭解戰爭的來龍去脈,把握全文脈絡培養學生篩選資訊的能力教會學生運用分析的方法體現了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研究我出示八張圖畫,請大家瀏覽全文,根據課文推測人物的姓名、畫面內容。在關鍵處我加以點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盡力創造條件,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跳一跳摘到桃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接著加上小標題,給八個場面排序,最後一個場面我點撥:秦穆公此時會對蹇叔說什麼?藉以分析秦失敗的原因;師生共同補充細節,水到渠成總結出文章結構圖。糾正學生拿著譯文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直觀性和抽象性相結合的原則體現了高難度與螺旋式的認知方式相結合的原則
教學板塊之二:深入研究,提高閱讀能力
討論乘熱打鐵,提出問題:
“這場戰爭中誰是正義的一方?”
為了進一步突出重點,提高同學們的鑑賞能力,我將把辯論會引入課堂。同學們進一步細讀課文充分利用註釋找出依據,輪流發言,互相爭辯,在爭辯中拓展思路,完善修正自己的觀點。我充分肯定學生的研究所得,鼓勵學生修正他人觀點。我將引入物理學科“參照物”一詞的定義對同學們的發言僅做簡短的概述或轉述點評。
整個課堂營造為自由和諧、活潑而又嚴謹的學術氛圍。
我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積極進行角色參與,設想“如果你是弦高,你將會怎樣去做?”這樣,一方面有助於培養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另一方面有利於現代思維與古老文化相碰撞讓“古老”的語文教學插上現代化的翅膀,讓古老文化煥發出青春。
透過學生自己動眼篩選,動腦思考,動口討論,動手圈劃去掌握知識實現知識內化,把蘊藏在知識中的智力因素轉化為智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逆向思維體現了教學效果自我評價原則和差異性教學原則表達創造要求學生拓展思路,提出創新的問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對作品的主旨,寫作特色,乃至一句話,一個詞的選用,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我將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作出點評,充分肯定同學們的研究戰果;對有些爭議較大或較難的問題,我提供背景資料而不做出結論,留下教育空白之美,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繼續研究的熱情。並推薦相關書目,便於學生課後查閱研究,嘗試撰寫小論文。培養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性原則
總結評價如果說前面幾個環節是“畫龍”,那麼,本環節則是“點睛”。“請找出描寫戰爭場面的語句。”(發現只有一句。)引起學生的思考後,我點撥:與已經學過的課文《曹劌論戰》相比較,瞭解文章的思路。師生共同討論,得出《左傳》的顯著特點是:寫戰爭時重在揭示決定戰爭勝負的各種因素,不直接描寫戰爭場面。
突出教學的重點,深化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昇華學生的思維溫故而知新原則、舉一反三
作業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佈置作業:
1.自行歸納本課文言常用實詞;
2.根據課文創作劇本,排演話劇 培養學生的
發散性思維,為下兩節課鋪路搭橋。
資訊反饋原則
最後,總結這種設計的一些特點:全新引入,突破時空;課堂提問,體現層次;總括板書,突出結構;學生研究,便於滲透;積極辯論,解放思維;課堂教學,體現方法;及時反饋,舉一反三;課堂內容,課外延伸。
教師 激發動機 講明 指導 討論 組織 引導 佈置
活動 創設情境 方法 研究 釋疑 辯論 評議 作業
學生 確認目標 掌握方法 研究質疑 辯論 綜合 引申
活動 展開聯想 研究解答 小組交流 創新 歸納 發現
學生心 發展聯想力 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培養概 培養舉一
理髮展 定向注意力 分析能力和自學能力 括能力 反三能力
附板書:
殽之戰
一.蹇叔諫襲鄭 五.皇武子巧詞逐客
二.蹇叔哭秦師 六.原軫力主擊秦師
三.王孫滿觀師 七.原軫斥文嬴縱囚
四.弦高犒秦師 八.秦伯痛哭並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