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級語文《與朱元思書》優質說課稿範文
初三年級語文《與朱元思書》優質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第一點 教材地位及作用
《與朱元思書》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學期第5單元學會讀書5中的第3篇課文。它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述了富陽至桐廬一百餘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從行船遊江的實見實感出發,著重寫了“奇山”和“異水”兩個方面,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世俗官場的清高思想。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第二點 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按照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文言文,要能夠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根據單元學習要求和課後練習安排。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看註釋後積累課下文言詞語,重點掌握以下詞語的含義和用法: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2、藉助工具書和課文註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3、誦讀課文後,談談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養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學的情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4、探究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後,做口語複述練習。
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讀懂讀熟文言文。
教學難點是:把握課文的主旨。談談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懷。
二、說學情
我任教的物件是鄉鎮中學的學生,學生缺少學習熱情,尤其是對語文科,而對於難讀難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興趣。同時,班級學生語文素養參差不齊。
三、說教法
本文教學我採用誦讀法、質疑法、辯論法、複述法及練習法。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篇,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透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透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才能有所創新。對字詞的疏通,採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透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四、說學法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透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並能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採取師生互動的方式,走進范仲淹的生活,理解作者的豪情壯志和社會責任感。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與朱元思書》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為主。第二課時以討論理解,拓展訓練為主。教學過程分六步完成。
第一步:溫故知新,激趣匯入
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嗎?(展示三峽風景掛圖,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
因為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設計的導語既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又激發了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第二步: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主要掌握: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我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理解、認記。讓學生大聲讀一讀、動手寫一寫。這是讀順、讀懂、讀熟文言文的必然步驟,尤其是我們鄉鎮中學的大多數學生。
第三步: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朗讀課文
採用多種形式反覆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奏鮮明,速度稍緩。
2、疏通文意
A、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
B、對搞不懂的問題,透過師生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