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故事說課稿《小兔乖乖》

幼兒園小班故事說課稿《小兔乖乖》

  一、說教材

  我從三方面來說一下教材:

  1、社會現狀:

  當今社會,現象屢見不鮮。特別是幼兒園孩子,有的幼兒因為貪圖好玩的玩具或美食的誘惑而被騙到遙遠的山村;有的幼兒因為分辨不清真假太聽信陌生人的話而遭綁架;還有的幼兒分不清真假,而使家庭財產受損,更嚴重者直接失去了幼小的生命,以上種種情況時刻提醒教師要對幼兒加強安全教育。

  2、幼兒的年齡特點:

  小班幼兒年齡小,無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無防範意識,很容易上當,經不起誘惑。如果生硬地和他們說道理,讓他們注意保護自己,幼兒不易接受。但如果透過故事,讓他們把故事中得到的經驗遷移到生活中去,這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

  3、教材本身的特點:

  《小兔乖乖》這則故事非常短小,且內容生動易懂,故事中兔寶寶和大灰狼的對話充滿了童趣,易於模仿,最重要的是小朋友非常喜愛“小兔”這一角色,所以選擇這一故事正體現出了綱要中所提出的“教學內容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

  二、活動目標

  基於教材的綜上特點,我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來制定這次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唱唱的過程中瞭解故事《小兔乖乖》,練習大灰狼和兔媽媽不同的唱歌聲調。

  2、能遷移故事中的經驗,明白不能讓陌生人隨便進門這一道理。

  3、在唱唱、演演的過程中鼓勵幼兒勇敢地表現自己。

  三、活動準備

  我從兩方面來準備:

  1、前期經驗準備:只有瞭解了幼兒原有的經驗,才能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所以以下兩經驗是這次活動成功開展的有力保障。

  ①幼兒有模仿故事對話的經歷,並已形成一定的秩序;

  ②從平時與家長、教師的談話中,已知父母要出門前會對自己交代些什麼話;

  2、物質準備:

  小班幼兒對色彩鮮豔,生動形象的事物感興趣。為此,我準備了森林背景圖(圖上有一座能開門的蘑菇房子),三隻兔寶寶和兔媽媽、大灰狼形象各一個,配樂音樂、錄音機。

  四、活動程式

  這次活動我分為以下五個環節:激發興趣→瞭解故事→加深理解→情境表演→延伸活動

  下面我具體來說一下每一個環節:

  (一)、激發興趣:

  我透過以下三個小環節來實施:

  1、出示背景圖,引起幼兒注意

  問:“你知道蘑菇房裡住著誰嗎?”幼兒展開充分的想象

  2、師開啟蘑菇房,揭示故事主角:“哦,原來是小兔子一家。”

  3、引出故事:“今天,小兔子一家發生了一件事,想聽嗎?”

  (我採用直接提問法,引導幼兒進入故事情境,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在設疑的基礎上,激發幼兒深入瞭解故事的慾望。)

  (二)、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這一環節我分為以下兩個環節來實施:

  1、初聽故事,瞭解故事第一段,解決難點。

  師聲情並茂講述故事開始部分(背景音樂略起)

  (因為小班幼兒的反應慢,接受新知識的`速度也較慢,所以第一遍故事必須由教師親身講述,以便幼兒聽清故事內容,因為只有在聽清的基礎上才能去了解故事。)

  我從以下幾個問題著手:

  ①“兔媽媽要去幹什麼?”

  ②“出門前她對三隻小兔說了什麼話?”

  ③“你媽媽出門前會對你說些什麼?”

  ④“那兔媽媽為什麼會對小兔這麼說?”

  (“兔媽媽為什麼會對小兔子說那些話”這是一個難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我遷移了幼兒生活中的經驗“媽媽出門前為什麼會交代自己一些話。”從而把生活中的一些經驗遷移到作品中,讓幼兒理解兔媽媽說那些話的用心。這體現了綱要中所指出的教學活動要運用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

  2、繼續聽教師將故事,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聽完後,我提以下幾個問題來幫助孩子梳理內容。

  ①“媽媽走後,誰來了?”

  ②“大灰狼有沒有騙過小兔子?”

  ③“小兔子想了什麼辦法打敗大灰狼?”

  ④“大灰狼最後怎樣了?”

  (這一環節中我從上一環節的區域性拉出了整體,透過四個有徵對性的問題,初步幫助幼兒理清了故事的脈絡,瞭解故事的情節。)

  (三)、深入理解故事,練習大灰狼和媽媽不同的唱歌聲音。

  1、第二遍整體聽故事。

  師講完故事問:

  ①“兔媽媽出門前對小兔子說了什麼?”

  ②“你會唱《小兔乖乖》的歌嗎?我們一起來學學兔媽媽的聲音。”

  ③“那大灰狼又是怎麼唱《小兔乖乖》的歌的?我們也來學學。”

  (在這一環節中,透過我自身的感染力、表現力完整地講述故事,幼兒在我動情的講述下感受著故事的本身特點幾魅力。同時我突出了這一活動的重點,感受大灰狼和兔媽媽不同的唱歌聲調。我運用啟發引導法,引導幼兒學習兔媽媽溫柔好聽的聲音及捏著鼻子學習大灰狼沙啞粗曠的聲音。讓幼兒透過親身體驗去感受兩者聲音的本質區別。)

  2、分組練習,進一部分辨大灰狼和兔媽媽不同的音質。

  3、個別幼兒上臺試表演。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請幼兒自由選擇角色,分組練習,讓他們在唱一唱、比一比中體驗活動的快樂,同時我運用賞識激勵法,鼓勵幼兒個別上臺表演,使情感目標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4、集體跟錄音試講故事。

  (在幼兒大多已經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下,我組織幼兒集體跟講故事,把活動推向高潮。)

  5、小結:“小兔子有沒有被大灰狼騙到?”

  (透過這一提問,我揭示了這次活動的主題;不能隨便讓陌生人進門,也為下一環節打下了基礎。)

  (四)、生活情境表演。

  師扮演媽媽,請一陌生的教師扮演陌生人進行生活情境表演。

  (我透過“如果媽媽不在家,你們也能象聰明的小兔一樣看好家嗎?”這一過渡語將幼兒在故事中所得到的經驗又遷移到生活中,幼兒在情境遊戲中,生活經驗又得到擴充套件。)

  (五)、延伸活動,故事續編。

  由師講述故事前提;“大灰狼這回沒吃到小兔子,很不甘心,他回家把聲音學得和大灰狼一模一樣,而且把尾巴也裝成兔尾巴了,那它會不會騙過聰明的小兔呢?”

  (故事教學目標中指出:要讓幼兒嘗試在作品原有的基礎上擴充套件和續編故事,而我這一環節正體現了這一目標,同時我留給了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間,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

  在這次故事教學活動中,我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教學內容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2、各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以互動的方式進行。

  3、教學程式是啟發導學、自主探究、遷移運用、擴充套件想象。

  4、幼兒在“玩”、“唱”、“動”中快樂學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