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生命的起源說課稿
追尋生命的起源說課稿
教材特點:
《課程標準》對本課的要求是:簡述進化論的主要觀點,概括科學與宗教在人類起源問題上產生分歧的根源。本課介紹了人類探索生命起源的歷程,重點介紹了近代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和達爾文的進化論。上承第一課“近代物理學革命”,下啟第3、4課“近現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和影響”,在專題七的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 學情分析
存在的優勢:
1、學習資源:有關生物進化方面的探究資料豐富易得(網路影片、電視節目、生物書籍、科幻小說等)。
2、學生興趣:本課題內容與人本身密切相關,學生興趣濃厚。
3、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較強,思想活躍,有強烈的求知慾和表現欲。
4、學識基礎:學生歷經《初中科學》課的學習,已基本瞭解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內容。學生歷經人民版歷史必修Ⅰ、Ⅱ、III的學習,已初步感知了19世紀英國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和走向,為探究進化論的產生原因和影響奠定了良好的知識背景。
存在的不足:學生在理解能力、學習態度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
解決的對策:
充分利用學生的優勢資源,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性,將相對簡單的內容交給學生自主完成,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一些理解性較強的問題作比較詳細的講解,注意用淺顯的道理幫助他們理解。
教學目標
教學指導意見:
基本要求:瞭解達爾文、赫胥黎及其進化論觀點。感受達爾文等科學家尊重事實、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發展要求:瞭解科學與宗教在人類起源問題上產生分歧的根源。
說明:“千年話題——誰創造了萬物”和“近代生命科學的成果”二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知識與技能
瞭解達爾文、赫胥黎及其進化論觀點。瞭解科學與宗教在人類起源問題上產生分歧的根源。
過程和方法
(1)透過學生自己閱讀書籍、報刊、廣泛收集關於達爾文、赫胥黎的資料,感受科學家研究科學的基本方法。
(2)透過全班同學交流彙報活動,認識到達爾文和赫胥黎理論的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課堂中參與學習和討論的過程,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對於科學探索的熱情。
(2)透過對達爾文和赫胥黎理論的形成與內容分析與討論,感悟達爾文和赫胥黎可貴的科學品質。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進化論的主要觀點。
教學難點:探討進化論確立的歷史條件和主要影響。科學與宗教在人類起源問題上產生分歧的根源
確立依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內容、高一學生的`年齡特徵、思維規律、歷史知識儲備等綜合因素確定的。
教法學法
1、教法:採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創設情景,形成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學習的場景。
2、學法: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相結合。
依據:教材內容較為抽象、簡略;適應高中學生思維能力、自學能力較強,不願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知識的特點;以情境問題導學可以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教學思路預設:
本設計圍繞進化論的提出的社會背景、主要觀點及影響展開。基本思路是:按照“查詢資料——課堂交流——分析概括——提升認識——啟迪引領”的程式組織教學。
課前需將學生分三個小組查詢關於達爾文和赫胥黎的以下資料:生平、主要貢獻、趣事和名言,並在課堂上交流討論,彼此借鑑。
說明:1.課前查詢資料可充分調動學生對生物學家的認知興趣,激發學生向科學家學習的熱情、對科學的好奇,併產生探求的願望。2.由對進化論及生物學家本人的直觀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幫助自己確立對科學、人生、社會的責任和義務。
互動式導課
設計:1.學生聊聊中西方關於人類起源的種種傳說。
2. 這些說法是否可信?為什麼這種思想能存在上千年之久?
3.右邊組圖,反應了人類是如何產生的?
說明:1.互動式入課,為整節課互動教學奠定基調;2.傳說新奇,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3.圖片教學,形象直觀,直接進入主題。
分組討論:進化論提出的社會背景
設計:提供圖片及相關文字史料,由學生梳理達爾文及赫胥黎所生活的時代特徵,進而分析進化論產生的社會根源。
意圖:1.整合教材,複習已學內容;2.掌握分析歷史階段特徵的基本方法(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3.提升認識,把握科學理論與時代的關係。
進化論的主要觀點
設計:依據課前蒐集的資料,並結合初中科學相關內容,由學生在討論整合的基礎上派代表闡述進化論的主要觀點,不足部分由其他學生完善。並提供情景材料考查學生對進化論的理解。
說明:1.進化論主要觀點是本節重點內容,學生廣泛參與,凸顯主體地位,加深對進化論觀點的理解。2.以直觀的圖片及示意圖,減輕文字材料給學生帶來的枯燥感。
分組討論:哪些個人因素促使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
說明:1、妙解“人”,啟用課堂。2、運用組合材料,啟用歷史資訊,體會科學家的科學精神,並初步感悟“如何處理勇氣與科學、個人夢想與個人命運之間的關係”,落實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
合作探討1:達爾文的命運
為什麼同樣是質疑神學觀點的科學家,達爾文卻沒有象以往的科學家那樣遭到殘酷的迫害?
教學反思
課後思考1:萬物歸向何方?
思考:目前生命萬物生存的地球環境正在遭受破壞, 很多生物正在快速滅絕,面對這一切,是留在地球還是向外星移民?為此作為擁有高等智慧的生命——人類該做些什麼?
1、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等.
2、大力發展航天技術、空間技術,探索未知的外星世界等.
課後思考2:我們該有怎樣的世界觀?
達爾文最後也信神——萬年他曾說:“我承認原始的生命是造物的神造的,如果沒有一個終極的原因,宇宙就不能存在。”
達爾文是進化論的奠基人,但卻避不開近親成婚的悲劇。他娶了青梅竹馬的表姐為妻,誕下10個孩子卻非死即病。到老才恍然大悟,明白近親會被大自然淘汰。
貫徹新課程核心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
體現建構性、生成性、多元性、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