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語文說課稿(通用8篇)
觀潮語文說課稿(通用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潮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潮語文說課稿 篇1
一、初步談話,理解課題
師:今天,我們一塊兒來學習《觀潮》。課文寫的是哪兒的潮?
生:(齊答)錢塘江大潮。
師:錢塘江在我們祖國的浙江省,遠離我們可愛的家鄉有好幾千裡。如果說我國的長城舉世聞名,那麼浙江的錢塘江大潮就可稱為“天下奇觀”了。
(板書:天下奇觀)
師:“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生:“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的“觀”……
師:快請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麼意思。
(學生。)
生:“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
師:那麼“奇觀”的意思呢?
生:“奇觀”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觀”就是奇異的景象。
師:誰能說說“天下奇觀”的意思。
生:“天下奇觀”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觀”就是天底下奇異的景象。
師:回答正確。
(評析:“觀潮”和“天下奇觀”都有一個“觀”字,但意思卻不相同。教師及時抓住這個“觀”字,讓學生,不僅理解了“觀”的意思,而且有利於學生養成的習慣。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先理解“觀”字,再理解“奇觀”,最後理解“天下奇觀”,由字到詞,一層進一層,顯得很紮實。)
二、檢查預習,反饋交流
師:昨天,你們回家預習了課文,自己再把課文讀一遍,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學生自讀課文。)
生:作者先寫潮來之前,再寫潮來之時,最後寫潮過之後。
(評析:透過粗讀課文,讓學生有了整體感知,粗略感受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異景象。)
三、觀看錄影,感受情景
師:學得真不錯,你們對錢塘江大潮一定很感興趣吧?有沒有見到過?
生:(遺憾地搖搖頭)沒見過。
師:別遺憾,我呀,把這大潮給錄下來了,想不想看?
生:(大聲地)想。
師:我們就一塊兒來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一下這一天下奇觀。
生:(看錢塘江大潮錄影,不時發出驚歎聲。)
(評析:課件運用恰到好處,讓學生感受了觀潮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的情緒,讓課堂活躍了起來。)
四、突破重點,指導朗讀
師:剛才錄影裡潮水的景象,咱們課文裡也有,在哪兒呀?
生:課文3、4自然段。
師:自己讀讀3、4自然段,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由讀。)
(評析: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這樣處理朗讀,學生就會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改變了以往那種不管學生有無興趣,都必須按照教師所提的要求進行朗讀的被動局面。)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讀得不錯。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
生:激動。
師:讀出這種感覺來。
生:(齊讀。)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師: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多麼壯觀!你們能讀出壯觀的感覺嗎?
(學生分組比賽讀。)
生:(齊讀。)
(評析:用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既能幫助理解,又能幫助記憶。)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喜歡這句的舉手。
(學生全體舉手。)
師:(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邊也再準備一遍,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
(指名學生個別賽讀,教師加以鼓勵,並與學生一起為朗讀進步者、優秀者鼓掌。)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能讓我試試嗎?
(學生高興地點頭叫好。教師朗讀這一句。學生熱烈的掌聲響起。)
師:謝謝鼓勵,該你們了,讓我為你們喝彩,行嗎?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棒極了!
(評析: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範,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願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生:我特別喜歡這句:“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師:閃雷滾動的聲音是什麼樣兒的?誰來學學看。
生:轟隆隆隆……
師:還學得真像,雷的聲音比較的沉悶,我們一起學學看。
生:(一齊模擬)轟隆隆……
師: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形容?
生:悶雷滾動。
師: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
(學生齊讀。)
師:讀得真好,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學生閉眼齊背。)
(評析:熟讀後緊接著讓學生背誦,強化一下記憶,將課文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生:我特別喜歡這一句。“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師:人群又沸騰起來。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麼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生:好!
師:準備,開始!
生:(跳著,叫著,揮舞著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沸騰了!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裡。
生:(齊答)人聲鼎沸。
師:來,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
(學生齊讀。)
(評析:讓全體學生用具體生動的表演來體現對“沸騰”這個詞的理解,然後又從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個詞語“人聲鼎沸”,從概念到形象,又從形象到概念,這樣學詞語學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確,也便於今後運用。)
師:把出現白線和白線橫貫江面這兩個句子連起來讀讀。
(學生齊讀。)
師:這些語句寫得多精彩!正如課文提示中所說,作者把錢塘江的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
五、聽聽讀讀,體會順序
師: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師: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線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生:(在練習紙上填寫)(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用投影打出一位學生的作業,集體反饋校對。)
師:發現沒有,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描寫潮水的?
生:作者從遠到近描寫潮水。
師:是啊!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寫潮水的變化。來,老師和你們一塊兒讀讀這段話,再來體會一下。
(師生齊讀這段話。)
師:現在,我只留下括號中的詞語,你還能說出剛才那段話嗎?
(學生自由準備背誦。)
師:能行的起立!
(絕大多數學生起立。)
師:真有信心!給你們配上錄影好嗎?
(學生興奮地點頭。)
師:配著錄影,讓我們帶著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讚歎之情來背誦這些描寫潮水的精彩語句。
(學生有感情地看錄影背誦。)
師: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彷彿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評析:先讀後背,先扶後放,先分解再綜合,最後學生水到渠成,很輕鬆地將這一段課文背誦下來。這樣達到了及時將學到的精彩的語言積累起來的目的。)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裡,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
生:想!
師: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學生躍躍欲試。)
師:形容人的說話聲,喊叫聲,歡呼聲,如鍋中之水,一片沸騰。
生:人聲鼎沸。
師:風和浪都很平靜。
生:風平浪靜。
師:形容水面遼闊,遠處和天似乎連線在一起。
生:水天相接。
師:形容同時出發,同時前進。
生:齊頭並進。
師: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來,地也裂開來,形容聲音很響很響。
生:山崩地裂。
師:形容氣勢很大。
(學生一時說不出,有個別學生答“白浪翻滾”,師提示“浩浩蕩蕩”。)
(評析:這個複習詞語的方法有兩個特點。一是根據詞義說出詞語,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詞義的理解;二是用比賽的形式,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師:誰來當小老師,帶著大家把這些詞語讀一遍。
(學生紛紛舉手。)
師:都想當老師,那看來只有我當學生了。
生:領讀,師跟讀。
(評析: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天經地義。可是老師卻讓學生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既然都會讀,而且願意領讀,那就不妨自己來作學生。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可能遠遠勝過常規的讀法。這樣做表面看只是一種簡單的角色變換,然而從深層次分析,可以反映出教師對主體意識的深刻認識。)
師: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聲猶如( ),海堤上儘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然後選派一名代表發言。)
生: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儘管(人山人海),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很遠)的地方。
師:這些詞語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一浪一浪(齊頭並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一浪一浪(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湧來)。
師: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語句也能用了!
師:“人山人海”這個詞的運用有問題嗎?
生:(思索)應該用“人聲鼎沸”,因為後邊寫的是“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所以應該和聲音有關。
(評析:這段師生共同評價非常精彩。教師沒有滿足於讓學生填寫正確,而是鼓勵學生髮揮聰明才智,在同一個括號內運用不同的詞語,對於運用正確的予以肯定,運用錯誤的加以糾正。既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
師:每個人再練習說這段話。
(學生自由說這段話,進行鞏固。)
(評析:整個練習過程中,先讓學生討論練習,再指名個別學生交流,然後師生評講指導,最後再讓每一個學生自己練習說話。雖然整個環節佔用的時間比較多,但是訓練很紮實。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這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追求的目標。)
師:今天,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我們透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並積累了好些語句,還學著用了用。你們學得真棒,那作者為什麼還要寫潮來前,潮過後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觀潮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透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說目標]
依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說教學]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1、匯入: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知道錢塘江大潮?見過嗎?
2、放錄影,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觀。
3、請學生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後的感受。
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於學生理解詞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課文脈絡非常清楚,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順序,在此基礎上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麼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麼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麼做的呢?
四、透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絡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
觀潮語文說課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遼寧師範大學營口教學區09小學教育一班24號賀鴻豔。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觀潮》。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理論依據、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觀潮》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一組的一篇講讀課本,本單元共四篇課文,分別是《觀潮》、《雅魯藏布大峽山》、《鳥的天堂》、《火燒雲》都是展現大自然的神奇課文,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本篇課文透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介紹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課文結構清晰,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超過後的順序以及大潮聲音形狀由遠及近的變化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氣勢磅礴景象,使人讀後不禁感嘆“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作者介紹了觀潮人數之多,從側面表現了大潮的奇觀,選篇課文目的在於讓學生們透過課文學習感受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奇妙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之情,根據課程目標要求了四年級學生教學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識七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2、3自然段
邊讀邊想象畫面,能聯絡上下文或結合實際來理解體會字詞的含義。
感受大自然壯觀,受大自然美麗薰陶,能把自己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結合教學目標,我計劃用2課時來完成本課教學任務,第一課時是讓同學們學會生字生詞,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第二課時主要任務是繼續學習課文,理解作者描寫觀潮的寫作手法,真切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今天重點講述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及教學特點,我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抓重點詞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過程和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描寫方法,培養學生觀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和雄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課文所寫的“大潮來時”的內容為課文學習重點部分,讓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留
心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表達方法,充分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領悟是突破難點關鍵。
二、 說教法
採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體會大潮來時的宏偉景象,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品味,更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三、 說學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合作交流法和自主探究法,便學生在自主能動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樂趣。
四、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理清順序
上節課,我們讀了《觀潮》一文,誰能說一說作者是按著什麼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從整體入手來把握課文的思路和觀潮的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 自主讀書,感受奇觀
交流學習方法
你準備用什麼方法讀這篇文章,感悟大潮的壯觀(學說出自己喜歡的讀法,教師也說出自己的讀書方法,供學生參考)
設計意圖:以問題引導探索,讓學生對比分析,自由質疑情景而探索,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寬闊、更活躍的探究平臺,不斷專研,最終形成積極探究的心裡想法(江面平靜) 學習第一自然段,理解“天下奇觀”的意思,區別“觀潮”的觀與天下奇觀的觀的不同意思
學習第二自然段,感受江面平靜,觀潮人多
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
學生讀課文想象人們觀潮的熱鬧場面,體會作者多的手法
設計意圖:自由寬鬆的課堂氣氛才會引起學生智慧的波瀾,教師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獲得自我滿足,教師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者,而更像一位專業的主持人
(二)、品讀重點領悟奇觀
看錄影,初感奇觀
潮來時是怎樣壯觀的景象?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錢塘江大潮,讓我們邊看邊想你看見了什麼?引導學生進入角色,調動其情趣。(天下奇觀聲音形狀由遠及近)
感情朗讀 感受奇觀,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字裡行進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表現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師範讀,學生朗讀,背誦喜歡的段落)
學習結尾段,引導學生透過“漫天卷地”、“風號浪吼”,體會潮過後水勢之大的奇觀(恢復平靜(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三)、總結課文、歸納昇華
江潮景美,作者文更美,為什麼作者會寫得如此生動形象?
(四)、課外延伸,積累運用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並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寫一處自己喜歡的風景。
五、說板書設計:
觀潮
觀潮之前 江面平靜
觀潮之時(天下奇觀) 聲音形狀(遠近)
觀潮之後 恢復平靜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六、說理論依據: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教師、與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依照本篇文章的寫作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在教學中做到“以讀代講”,“從讀而悟”,因此,我主要採用了
情景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
觀潮語文說課稿 篇4
我任教的科目是四年級語文。我今天說課的課文是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觀潮》。我將從四個方面來進行說課: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反思。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四上教材:
先來說說教材。今年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是第一次採用部編版語文教材,我們都知道,部編版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閱讀、強調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因此,在整個學期的教學當中,應該儘量透過課文,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同時加大學生的古詩詞教學。
在這一冊教材中,共有八個單元。內容涉及自然奇觀、中外童話、觀察發現、神話故事、多彩生活、人間真情、愛國立志、歷史故事等。《觀潮》是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自然奇觀”,由《觀潮》《走月亮》《現代詩二首》《繁星》4篇課文和《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組成。本單元的.學習要素是: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
最後的習作是:向同學推薦一個好地方,寫清楚推薦理由。因此,我們在整個單元的授課中,要在每篇文章教學中滲透寫景作文的教學,同時也要引入類似寫景文章的學習和寫景古詩詞的積累。
2.《觀潮》這篇課文: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文章。透過作者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採用了“總—分”的寫作方法。文章從“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三個方面寫了錢塘江大潮這一雄奇的景色。
(二)學情分析
下面是學情分析,簡單講講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
首先,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因此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影象幫助。
其次,由於這一課生字詞較多,而且又是開學第一課,學生可能還不能馬上進入狀態,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我會在字詞意思的學習上多花點時間,同時也要求學在上這一課之前必須做好預習工作。包括:讀課文、認識生字、查詢字詞意思等。
(三)教學目標
結合小學課標要求、新教材特點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觀潮》這篇課文我將設計兩個課時的教學。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寫田字格內的生字,會認綠線格內的12個生字,理解“籠罩”、“逐漸”等詞的意思。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讀懂文章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順序寫作的;
3.學習第一小節的寫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錢塘江大潮湧來之時的雄偉壯觀。
5.透過觀潮人的描寫學習,體會側面描寫的好處、嘗試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
(四)重點難點
重點:
1.透過學習,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2.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並透過品味重點詞句、重點語段、感受大潮湧來之時的雄偉壯觀。
難點:1.邊讀邊想畫面,感受錢塘江大潮湧來之時的雄偉壯觀。
二、教學策略
(一)教法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課的特殊之處就在於透過文字去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奇觀”。如何讓他們感受到呢?
1.教學中,我將使用朗讀法,即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後老師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進行朗誦。當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瞭解後,再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2.使用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透過影片感受真實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二)學法
1.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首先,課前預習一定要學生單獨完成。其次,在上課過程中要透過多提問學生來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後,教師要有意識地鍛鍊學生的寫景的作文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程式
教學程式主要分為:課前預習、課程匯入、詳細教學內容、課堂小結、課後拓展、教學板書六環節。
(二)課前預習
1.初讀課文,並標出自然段預習課文。
2.再讀課文,邊讀邊把生字詞圈出來,並嘗試透過查字典解決。
3.“——?”用問號劃出不明白的地方,上課注意聽。
(三)課程匯入
1.在黑板上書寫“觀潮”二字,並分別詢問學生“觀”是什麼意思,“潮”是指哪裡的潮?然後引出錢塘江大潮。
2.順勢列舉出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留下的對錢塘江大潮的讚美詩句。
比如: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蘇軾;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李白
3.本文作者是如何讚美錢塘江大潮的?文中有一句話,請學生找出來。從而引出全文主旨句:“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4.板書:天下奇觀。
5.那究竟何種景象能被稱為天下奇觀?作者又是如何來寫天下奇觀的?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四)教學內容
1.生字詞學習。
教師指名讀,並相機正音。
2.將這些詞語放進文章的句子中,再讓學生開火車讀。
3.從這些句子中,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髮現這些句子分別是描寫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景象。這些景象,你一定有印象深刻的畫面,指名讓學生分小節進行朗讀。
第一段學習:主要掌握寫景文開頭言簡意賅的表達方式。
4.再回到文章第一段:讀一讀、品一品第一段這樣的開頭,好嗎?好在哪裡?讓學生自己讀,同學之間交流。然後引導學生回答:這樣的開頭言簡意賅、點明中心、深入人心、讀來簡短有力。
5.引申到寫景作文:其實很多經典的寫景文章,都喜歡使用這樣的開頭。
比如:我們在三年級上冊學習的第十八課《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一句就是“西沙群島位於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國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接下來,課文就描寫西沙群島如何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如何可愛。
再比如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黃果樹瀑布》,第一句就是“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
今後我們在寫景時,也可以用這種乾淨有力的開篇。
綜上,作者開篇點出“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接著他先寫了潮來前,再寫潮來時,最後寫潮來後。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潮水的變化。(此時板書)
第二段學習:找關鍵詞,並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
1.默讀第二段,畫出潮來前,江面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
2.除了寫潮來前的平靜,還寫了什麼?
3.結合第二段每一句話,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賞析。
第三、第四段學習:
1.朗讀第三、第四自然段。在朗讀前關注文中的小泡泡。引出這兩段的閱讀要關注兩點:樣子和聲音。
2.談談讀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感受。
3.利用表格,讓學生整理第三、第四段時間、地點、潮聲的變化,潮形的變化來感受潮水浪潮撲過來之快、潮聲之響、潮形之壯闊。
時間、地點潮聲的變化潮形的變化
午後一點左右,遠處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過了一會兒,東邊響聲越來越大一條白線
很快,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再近些,兩丈多高的水牆
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
4.引導學生欣賞欣賞第三、第四段所使用的修辭手法。並順勢引導學生看著表格進行背誦。
第五段學習:
1.朗讀第五自然段,提問學生還有哪些詞用得好。引導學生關注“還在”、“依舊”“好久”“已經”等詞。賞析他們的妙處。
2.呼應首段,難怪作者會寫到“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學習側面描寫——觀潮人。
1.提問學生作為天下奇觀,作者觀到的僅僅是潮嗎?還觀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髮現文中側面描寫的句子。
2.提問學生為何需要側面描寫,從而引出側面描寫的作文。
3.再一次呼應首段,這麼多人看,就是因為“錢塘江大潮,自古以為被稱為天下奇觀。”
(五)課堂小結
1.提問學生“寫景文章應該如何讀?”從而引導學生概括出“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
2.提問學生以後如何寫寫景文,從而引導學生概括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第一段開門見山、修辭手法、側面描寫。
(六)課後拓展
結合自己暑假的經歷,模仿這篇文章的寫作方式,寫一篇寫景文。
(七)教學板書
1.觀潮
潮來前——平靜
天下奇觀——潮來時——洶湧澎湃
潮過後——餘波未平
四、教學反思:
1.由於不瞭解學生學情,因此,很多教學引導佈置能否順利進行。
2.學完這篇文章,練筆是個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因此要妥善安排好授課時間。
3.第一次與學生磨合,一定要抓好課前預習工作,並在課程中利用恰當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觀潮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和學情
《觀潮》是山水遊記的佳作,南宋文學家周密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節選自《武林舊事》,編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個單元所選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寫自然山水為主題的古代詩文,單元要求“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覆的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在七年級裡,學生已學習了近十篇文言文,還閱讀了一些課外文言短文,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根據以上內容,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賞析文中的優美詞句,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3、瞭解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礎上品析課文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告訴我們教學方法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物件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為此,在這堂課裡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匯入法
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學生較難讀懂,這是他們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堂課裡,我利用小學四年級的一篇同名課文,透過現代文方便理解的特點,讓學生對描寫的情景有初步的瞭解,並透過古人與今人對觀潮的熱情和看法匯入課題
2、小組競賽法
據研究表明,大腦處於競賽狀態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為此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了難易結合的朗讀、譯讀、賞析和表演競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透過競賽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競賽中主動的獲取了知識
3、實踐鞏固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於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活動”在這節課裡,我安排了一個“學做主持人”的環節,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來介紹錢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觀眾的反映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錢塘江大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藉助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壯觀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
三、說學法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使用以下學習方法逐步地掌握課文內容:
1、藉助文下注釋、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
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很難一目瞭然,中學生養成閱讀註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不僅能夠初步達到“瞭解內容”的要求,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反覆誦讀,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
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覆誦讀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透過反覆的誦讀,自然而然就能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朗讀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
3、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閱讀課文
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好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註解、自我圈點、自我評註,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四、說教學程式
(一)開講激趣、導語引入
首先我在螢幕上展示小學課文《觀潮》,讓學生欣賞這篇現代文會將學生與文言文的《觀潮》拉近距離,同時,也會引發他們的好奇心:相隔幾個世紀的錢塘江大潮有多大變化呢?古人和今人觀潮的熱情是不是一樣呢?然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回顧了小學課文《觀潮》,現在我們要學習南宋文學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題目也是《觀潮》這兩篇作者不同,寫作的時間更不同,但他們所描繪的都是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讓我們來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錢塘江大潮有何異同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過渡到對新課的學習
(二)朗讀課文,瞭解大意
朗讀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試讀,這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一個檢測;其次是教師範讀,這是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後是學生仿讀,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透過反覆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著我給出一道思考題:這篇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經過分析可以看出課文中的四個自然段,剛好描繪了四幅畫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歸納成: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這樣,學生對於內容就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三)小組合作,分析課文
我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個組分配一個自然段,即一幅畫面要求四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兩項任務:
1、找出本段的重點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翻譯句子
2、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試做簡要的賞析這兩項任務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依據他們答題的情況、小組參與面與課堂上的表現計團體得分
這個環節是這堂課的主體部分,教學的重難點都在這裡得到解決採用小組競賽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團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的驅動下,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和翻譯句子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任務,學生藉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就能較好完成,而賞析文中優美的語句則是一項略有難度的任務,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這樣就可以降低這道題的難度係數文中可圈可點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海潮圖中對潮水的描寫,運用了不少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像“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將潮水形、色、聲、勢幾方面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再比如觀潮圖中,描寫觀潮人群的密集,實際上是從側面襯托江潮之勢和水上表演之精彩,這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都值得學生去揣摩和品析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求他們並運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為答題作好準備只要學生說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認可這種競賽活動不光可以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訓練
當兩輪緊張激烈的競賽結束,同學們極有可能意猶未盡,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給出一道創新題:七百多年過去了,人事已非,而錢塘海潮盛景依舊如果你是觀潮盛景的直播現場主持,請根據學完本課後印象,用自己的語言向觀眾介紹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畫(這道題其實也是對課文內容的鞏固,但並不是單純的翻譯課文,而是要求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再創造,同是也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的訓練)
為了讓學生儘快地進入角色,我在螢幕上展示錢塘潮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來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優美動聽的旋律、直觀形象的畫面,加上學生精彩的解說,一定會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
最後對以上的比賽作小結,計算出總成績,評出優勝組給予鼓勵,也要對錶現突出的學生加以表揚但我想,這個時候勝敗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全心地投入、收穫了知識,那麼他們都是勝利者到這裡,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
(五)複習鞏固、佈置作業
我再次和學生一起回顧課堂內容,梳理知識要點之後佈置作業:比較兩篇《觀潮》在內容上和語言上有何異同?我設計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透過比較閱讀,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並學習其寫作技巧由於時間的關係,這道題可以在課後完成。
觀潮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觀潮》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浙江省海寧鹽官鎮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結構清楚,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過後的順序和大潮聲、形由遠及近的變化介紹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景象,使人讀後不禁發出感嘆“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作者還介紹了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從側面表現了錢塘江大潮之奇。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為了讓學生透過學習課文體會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奇妙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像畫面,透過重點語句段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幾條: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 、邊讀書邊想像畫面,聯絡上下文體會詞語表達上的含義。瞭解本文的寫作特點。
4、 透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受到自然美的薰陶。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一些語句,想像課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說教法
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因此我採用創設情境法進行教學。上課時播放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讓學生結合文中的文字描寫深刻感受。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語感。因此,我還將採用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讀一讀,議一議,看誰能把潮來時的那種“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的氣勢讀出來。
三、說學法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式學法。“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為什麼這麼說,“奇”在哪兒。讓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對錢塘江大潮的瞭解。語文課堂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還將採用合作交流式學法,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獨特感受,議一議文中的哪些詞和句用得好。
四、說教學程式
《觀潮》這篇課文結構非常清楚,作者分別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這三個方面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為總寫,重點描寫了潮來時的景象。這篇課文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還是一篇寫作的好範文。為了使本課教學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質疑匯入,激起探究興趣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這一課。”(教師板書課題後質疑課題,什麼是觀,什麼是潮?師生交流後回到課文中。)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提問“讀到這兒,你有什麼要問的?”學生會質疑“為什麼說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奇在哪兒?”讓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資料再結合課後的資料袋說說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意圖: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來,激起學習新知識的慾望,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過渡語“同學們,我們知道了這兒的潮水是由於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感受。我們先把課文的障礙——生字掃除掉。”
(二)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學生分四人小組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詞、句,小組成員合作解決問題。
2、小組成員討論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錢塘江大潮的,重點寫了哪一部分?{意圖:小組之間互相討論交流,有助於帶動學生的思維,在文中找出問題,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也促進了成員之間的團結。}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知
這篇文章結構非常清楚,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的順序來寫的,老師就按照這個順序來組織教學。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這一段給我們介紹了什麼?潮來前江面是什麼景象?
結合課文插圖看一看人們都在幹什麼?這麼多人都來看潮水說明了什麼?他們現在是怎樣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場會是什麼心情?
2、播放潮來時錄象,師生之間交流感受後再回到課文。學生自由朗讀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麼順序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點來具體描寫的?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和聲、形變化的特點來描寫潮水來勢洶湧的。指導朗讀3、4自然段,特別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讓學生讀,小組齊讀,比賽讀,看誰能把那種山崩地裂、萬馬奔騰的氣勢讀出來。
再播放潮來時錄象,請學生當解說員,按照順序和聲形變化介紹潮來時的景象。評一評,哪位解說員解說得最好。
3、霎時,潮頭就奔騰西去,這時江面又是怎樣的景象?潮水西去後有什麼變化?人們此時又會是怎樣的心情?你要發出怎樣的感嘆?{意圖:利用影像資料進行直觀教學,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第一次播放錄象讓學生有初步映像,在這個基礎上結合課文學習,使學生很快地把剛才看到的畫面在頭腦中重現一遍,從而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第二次播放錄象,讓學生不看書,直接對照畫面做現場解說,利用孩子好勝的心裡,積極調動孩子的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起來。}
4、總結:錢塘江大潮為什麼被稱為天下奇觀?(學生在學完課文後很快就能回答上來。)
(四)回顧課文,加深印象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課後練習,拓展運用
1、把今天看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了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小練筆。讓學生以《觀潮》這篇課文做範文,按照一定的順序寫一處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觀。學會了的方法,應及時運用,這樣有利於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五、說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可以體現主要內容,而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內容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觀潮
潮來前 平靜
聲:悶雷滾動 越來越大 山崩地裂
潮來時 形:一條白線 橫貫江面 兩丈水牆
潮頭過後 平靜 漲水
六、說效果
透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透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透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觀潮語文說課稿 篇7
一、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課的內容,課文透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及教材特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根據本課的內容及三年級學生思維發展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在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變化;難點是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幾類材料的習慣
為了更好實現以上的教學理念,我在課前準備了相關的多媒體課件、美麗的圖片,讓學生收集有關小興安嶺的知識,為更好地學習知識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首先,我圍繞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設定具體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探。即設疑自探。然後組織學生透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檢查自探情況,共同解決自探難以解決的問題,即解疑合探。接著,讓不同學生針對所學知識,再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疑難問題,誘發學生深入探究,即設疑再探。最後,針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分別編擬基礎性和拓展性習題,讓學生訓練運用。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式學法。
三、說教學過程
1、複習匯入
上課伊始,我設計這樣的導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課,老師要考考你們字詞掌握情況。 用複習進行匯入不僅可以考察學生對上節課對字詞掌握情況,而且自然的過度到本課第二課時的學習。
2、設疑自探
我設計這樣的導語,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已經整體感知了觀潮的大體內容,那麼每一段都寫了哪些內容呢?帶著這個問題自主探究,並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出來。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本環節的設定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2、解疑合探
在自探結束後,我組織學生以全體討論的形式來檢查學生自探結果情況。並且幫助學生總結,這幾段主要講的是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江面的變化。即潮來前:江面很平靜聲音:潮來時: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形狀:水天相交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接著形成一道白色城牆,最後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起頭並進。潮來後:江面漫天卷地,風號浪吼過了很久才恢復平靜。並且重點講解潮來時的壯觀景象。讓學生在評價和傾聽的過程中,發現、感悟,從而得到提升。
4、質疑再探
讓學生針對所學知識,再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疑難問題,誘發學生深入探究。如果學生提不出,我將準備好的問題拋給學生,例如,你能結合本篇內容說一說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心情是怎樣的?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條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最後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麼呢? 這個環節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敢於質疑,敢於探究的精神。
5、拓展運用
讓學生以解說員的身份,以課文為藍本,以插圖和錄影為依託,融進自己的感悟“現場直播”,培養學生創造性複述的能力,解說詞可以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來中”的順序講述,要烘托出大潮的奇特之處。
6、小結
我讓學生說一說,透過本課的學習他們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惑?讓學生大膽的發表見解,給學生一個梳理知識的機會。
四、說板書設計
這樣板書,體現文章的結構和寫作順序,又體現了本文的重難點,既讓學生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注重了他們審美情趣的培養。
22、觀潮
天 潮來前:江面很平靜(人山人海)
下 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奇 潮來時
觀 形狀: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
潮來後: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恢復平靜
觀潮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專案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繼續,又是第四單元《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延續,同時還為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透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並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1.理解重點詞、句、段。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二、說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採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採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展想象,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四、說教程
1.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後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這裡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後說說“觀”字各是什麼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後同桌互說。
(學生透過讀理解課文內容,因為每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學生透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情。
4.那麼,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讓我們隨著錄影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麼?看完後前後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看完後,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後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態形象的思維能力,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專案,抓住了本節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透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牆”、“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後,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牆、白色戰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透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後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後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透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起,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後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透過自己學習,明白潮過之後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考慮)。
學生想好後,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能力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觀潮
天下奇觀
潮來前
平靜
聲音
形狀
氣勢
潮來時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橫貫江面
白色城牆
山崩地裂
千萬匹戰馬
浩浩蕩蕩
潮過後
平靜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於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總之,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應用了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注意積累寫作材料”的重點,訓練專案,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當前,教育正面臨著由“應試”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資訊革命的浪潮正加速著教育技術化的程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