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語文說課稿

翠鳥語文說課稿

  一、揭題

  師:兒時,在這條西河上,行駛著幾艘漁船。其間,許多魚鷹立於船頭,像列隊計程車兵,待漁人一揮竿子,它們就紛紛下水捕魚。今天,我們也要認識另一種善於捕魚的小鳥,它外行小巧,色彩豔麗,這就是——翠鳥。(板書課題)

  點評:用孩提時的富有感染力的親歷見聞拉近與文字的距離,吸引兒童的情趣;消除拘束感,努力構建與學生“共鳴”的平臺,營造輕鬆、愉快、自然、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自主提問

  師:一起深情地叫叫它的名字。

  生:翠鳥。

  師:學習文章前,你想知道有關翠鳥的那些知識?

  生:我想知道翠鳥的顏色。

  生:我想知道翠鳥怎麼捕魚的。(板書:捕魚)

  師:剛才那位想知道翠鳥什麼顏色的同學,我想告訴你,顏色只是樣子的一個方面,希望你能學到更多的知識。(該生點點頭)(板書:樣子)

  生:我想知道翠鳥住在哪裡?(板書:住處)

  點評:巧妙運用閱讀的期待效應,啟用求知慾望;並得體、自然地處理好學生的回答與板書的“衝突”問題。

  三、明課文結構,擇學習內容

  師:現在大家帶著這3個問題去讀課文,一組一個自然段;想想解決這三個問題,該分別學習哪個部分?

  (生分小組讀1~4自然段,師小聲地與生跟讀,後師讀5自然段)

  生1:要知道翠鳥的樣子,應該學1自然段;要知道它怎麼捕魚,應該學3自然段;要知道他的住處應該學第4自然段。

  師:大家同意這種說法嗎?

  生2:不同意,第2自然段也是寫捕魚的。

  師:說說自己的理由。

  生2:因為2自然段寫翠鳥捕魚時在等小魚。

  師:你很細心,善於思考,我同意你的說法。(師隨即在板書上註明段落歸屬)

  (故作神秘狀)

  師:我們先學習哪個部分好呢?(眾生開始持不同的意見)

  師:誰說得有道理,就遵照誰的意見,好嗎?

  (生思考、作答)

  生3:我說不出什麼道理,就是想看看翠鳥長什麼樣。

  師:你很誠實,其實你已經說出了道理。

  生4:因為我首先看到第1自然段,我們應該按書上的順序來學。(眾生笑)

  師:她說的好像也有道理。

  生5:我想先學寫樣子的部分,再學寫捕魚的部分,這樣我就可以研究一下翠鳥為什麼善於捕魚。(師帶頭鼓掌)

  師:翠鳥善於捕魚不假,你的回答證明你更善於思考。

  師:我們就遵照大多數同學的意見,先學習描寫樣子的段落。

  點評:分組朗讀,對教師而言,可以摸清學生現有的認知狀況;對學生而言,有利於從整體上把握段落的主要內容,同時培養了邊讀邊思考的習慣。變被動牽引為主動參與,變循規蹈矩為自主擇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有權利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把閱讀自主權還給學生,他們將會學得更加主動、更加輕鬆。

  四、學習第1自然段

  1、引導讀懂這段話:

  師:自由朗讀這一段,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生1:我讀懂了翠鳥的顏色很鮮豔。

  生2:我讀懂了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

  生3:我讀懂了翠鳥的樣子。

  (師:能具體說說嗎?)

  生3:它有一雙紅色的小爪子和鮮豔的羽毛,還有透亮靈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長的嘴。

  生4:我讀懂了作者用爪子、羽毛、眼睛、嘴來寫翠鳥的樣子。

  生5:我讀懂了翠鳥的顏色有三種。

  (師:哪三種?)

  生5:橄欖色、赤褐色、淺綠色。

  生6:我讀懂了翠鳥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和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點評:設計這一環節,考慮到了學生受不同年齡、文化背景、認知水平差異的影響,有的能深究,有的則理解膚淺,有的僅停留於文字表面。既要照顧個性差異,又要留有一定的空間,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讀有所悟,讀有所思。

  2、出示板書:

  ⑴ 書上用了哪些詞語來寫具體翠鳥的樣子的,請同學們填空。

  板書:

  ( )的爪子 頭:( )的頭巾 樣子:( )的羽毛

  腹:( )的襯衫 ( )的眼睛 背:( )的外衣

  ( )的嘴

  (生作口頭練習)

  師:你發現所填的詞有什麼規律嗎?(生思考)

  生1:有很多表示顏色的詞。

  師:都有哪些呢?

  生1:紅色、橄欖色……

  生2:還有一個“又尖又長”是描寫形狀的。

  點評:語文教學不能忘了“根”──字、詞的品析與深度挖掘。

  ⑵ 研讀句子:

  師:你喜歡翠鳥嗎?(生點頭示意喜歡)

  師:你用什麼語氣來讀你喜歡的部分呢?自己練一練,試一試。

  片段:

  生1:我準備用讚美的語氣讀2、3句。(生讀)

  師:想讚美它什麼?

  生1:我讚美它漂亮。

  師:你也讀得漂亮。

  生2:我用羨慕的語氣讀第2句。(生讀)

  師:你羨慕它什麼?

  生2:我羨慕它的顏色多,很鮮豔。

  生3:我準備用喜歡的語氣讀第1句。(生讀)

  師:不好,你沒抓緊葦稈,快掉下來了。(眾生笑)能再試一次嗎?(生再讀)

  師:這一次就安全多了。

  (生4受到啟發):我準備用小心的語氣來讀第1句(生讀)

  師:你因何而小心?

  生4:我怕掉下來,讀到這兒時,我的心裡很緊張。

  師:真是個感情豐富的孩子。

  ……

  點評: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包辦代替,越俎代庖;讓學生直接面對文字,充分專注地讀,在朗讀中與文字產生共鳴,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3、引背這個段落:

  (出示翠鳥掛圖)根據板書和掛圖,在教師的引導下背誦這個部分。

  點評:符合兒童認知規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將重點詞句進行遷移。

  五、學習第2、3自然段

  1、明結構:

  師:對想知道翠鳥怎麼捕魚的孩子,現在可以來精神了。自由讀2、3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

  (出示板書)過程:(等待)→( )→( )

  (生讀後,作答如下):(等待)→(叼魚)→(飛走)

  師:有不同的填法嗎?(生繼續作答):

  (等待)→(捕魚)→(飛遠)

  (等待)→(疾飛叼魚)→(貼著水面飛走)

  (一生突然舉手):老師,我覺得應該是四個空才對,因為還有“蹬開葦稈”這個過程。

  (師停頓了幾秒):說說你的答案。

  生:(等待)→(蹬開葦稈)→(似箭叼魚)→(貼著水面飛走)

  師:你的建議很及時也很有說服力,不得不令我佩服,我用最真誠的掌聲感謝你,感謝你的勤于思考。(眾生也鼓掌)

  點評: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在此得以彰顯。閱讀就是要體現個性化,設計這樣的填空就是要鼓勵有不同的填法;學生不迷信“權威”,敢於說出自己的獨特見解,這與課堂上教師營造出的和諧民主的氛圍是分不開。

  2、研讀句子:

  師:研究一下2、3自然段的句子;找出自己讀得最好的,理解得最透的句子與小組內同學交流。

  (生讀,彙報,交流,共同研究。)

  師:誰願意把你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與大家分享。

  片段一:

  生1:我讀第三自然段第3句:翠鳥蹬開葦稈……叼起……貼……飛遠了。

  師:說說自己理解。

  生1:讀這句時要快一些,因為不“快”小魚就跑了。

  師:還有補充嗎?

  生2:讀這句時還要讀重一點、,有力一點,因為這裡面有許多表示動作的詞。

  師:能說一下表示動作的詞嗎?

  生2:蹬開、飛、叼起、飛遠。(師示意學生加上小黑點)

  師:你能讀嗎?

  生2:能(生2讀)

  師:兩個孩子的`回答都很精彩,不但讀得好,還總結出了翠鳥捕魚時的兩大特點──快而有力。

  師導讀:假如我是一隻小魚,一隻機靈的小魚,你們是翠鳥,(眾生微笑)44只翠鳥(學生人數44名),你們已經三天沒吃“飯”了,現在食物就在你眼前(生不由自主用舌頭添嘴唇),你們可別讓我溜了。來!“快”而“有力”。(生齊讀,達到了預期效果)

  片段二:

  生1:我準備讀第三自然段第一句。(生3讀:小魚悄悄地把頭……)這個句子要讀得輕一點,如果讀大聲,會被翠鳥發現。

  師:還有補充嗎?

  生2:我覺得“悄悄地”三個字還應該更輕更慢一點,因為小魚很機靈,一點聲音都會嚇跑它。

  師:有道理!你來試試。(生4讀)

  (師導讀):現在我成了一隻翠鳥,一隻眼睛銳利的翠鳥,你們都是小魚(眾生笑)。大家齊讀這個句子,一定要注意輕一點,柔一點,小心被我抓住(眾生作驚恐狀)。

  (生讀,效果到位)

  片段三:

  生1:我打算讀第二自然段的第2句。(生讀:他一動不動地注視……等待著小魚游到水面上來。)

  師:說說你的理解。

  生1:這句話讀的時候要輕要慢。因為翠鳥在等待小魚,如果弄出很大的聲音,小魚就不會游到水面上來。

  生2:前面說小魚很機靈,哪怕是很小的聲音,它都能察覺到,翠鳥不敢嚇它。

  師:的確如此!任何一隻動物等待獵物時,都會很小心謹慎。來!翠鳥們,(師的語氣頓顯輕柔)一隻小魚就要出現,不要驚動它。“它一動不動”──預備讀。(效果不是很好)

  師:再“輕”一點、“柔”一點,小魚就在你腳下。(這次達到預期效果)

  片段四:

  生:我讀2自然段的第1句。(生讀:翠鳥叫聲清脆……又輕輕地落到葦稈上了。)

  師:誰來評價一下他的朗讀。

  生1:他讀得有氣無力的,“疾飛”是很有力量的。(生1作範讀)

  生2:他們都把“一眨眼”讀得慢,應該讀快一點,因為是很短的時間。(生2範讀)

  師:喜歡這個句子的同學都來讀一讀。(生讀)

  (師發現“清脆”一詞學生難以感悟)

  師:▲▲,你會鳥叫嗎?(生點頭,學鳥叫)

  師:怎麼像烏鴉的嗓子一樣沙啞?(眾生笑,另一生再模仿,叫聲逼真)

  (師抓住這一契機範讀,領讀,很好地領會到詞語意境)

  點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為現代教學指明瞭一條可行性之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學生每一處反饋都是平時生活中的“積澱”。這四個片段中,都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並引導用生活中的情感體驗去感悟文字,演進“讀中悟、悟中讀”這一認知原則。

  作者的表情達意,體現在具體的語句之中,要使學生領會課文內容和句子所表達的情感,必須加強對語句的品析。語文教學,朗讀是調動情感的主要因素,教師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創設出“逼真的生活情境”,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情感體驗,並使之與朗讀體驗相融合,服務於教學。正如列寧所說:“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引起積極的關注、記憶和思考。”

  六、學習翠鳥“住所”的部分

  師:這部分很容易理解,誰來試著朗讀一下。

  (生讀)

  師:怎麼像個十幾歲的漁翁?聽老師朗讀,看看老師像多少歲的漁翁?

  生:八十歲。

  師:那好,你們都來當一回八十歲的漁翁。(眾生笑,模仿教師語氣讀)

  師:老漁翁的話,有什麼想說的?

  生1:我們應該愛護所有動物。

  生2:翠鳥的家原來在陡峭的石壁上。

  生3:翠鳥捕魚要飛這麼遠,很辛苦!

  生4:那個孩子想捉一隻翠鳥,說明翠鳥的確很漂亮。

  ……

  點評:閱讀也是一種再創造,帶有強烈的個性色彩,不同的學生由於情感不同,理解問題的角度不同,因而他們對問題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板書】

  翠鳥

  (紅 色)的爪子 頭:(橄欖色)的頭巾

  ① 樣子 (鮮 豔)的羽毛 腹:(赤褐色)的襯衫

  (透亮靈活)的眼睛 背:(淺綠色 )的外衣

  (又尖又長)的嘴

  ②③ 捕魚 等待 → 叼魚→ 飛走

  ④ 住所 陡峭的石壁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