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城市化說課稿

高一地理城市化說課稿

  除了課堂上的學習外,平時的積累與練習也是學生提高成績的重要途徑,下面是關於高一地理城市化說課稿的內容,歡迎閱讀!

  一、課程標準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對本節的要求是“運用有關資料,概括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並解釋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此要求是這節課的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依據。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化承接了上一章人口的遷移,而城市的大規模發展又對後面工、農、交通等區位選擇產生重大影響,在整個模組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前兩節從靜態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間結構與服務功能的特徵之後,本節教材主要是從時間這個維度探討了城市的一個發展歷程及今後的趨勢,可以理解為對一、二節的呼應和昇華,本節的城市化對一個城市而言是城鎮等級升級的過程,對一個地區而言是城市等級體系形成的過程,城市化不僅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態和不同的空間結構,分之城市化也深刻影響著地理環境,所以本課在本章中起著提煉與昇華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者統一以及地理知識分層次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對教材的分解和對學生的瞭解,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背誦出城市化的概念;

  (2)分析說出城市化的主要標誌,及其推動因素;

  (3)說出城市化的三個主要階段及其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透過圖片對比分析出一個區域城市化發展的證據,再結合材料判斷一個區域城市化的階段;

  (2)透過角色扮演,感受城市化帶來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樹立科學城市發展觀,尊重人地和諧發展。

  (三)重、難點分析

  1。重點:

  (1)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標誌;

  (2)不同城市化階段的特點。

  2。難點:

  (1)根據城市化不同階段的特徵判斷一個地區城市化的`水平

  3。重點、難點確立依據:根據課標的要求將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標誌、不同城市化階段的特點作為本節的重點內容。而城市化是一個連續漸進的變化發展過程。各個階段之間區別明顯,但在過渡階段卻兼有兩個階段的特點,所以給學生具體分析判斷一個地區的城市化水平時帶來了一些困難。

  三、教法分析

  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透過多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根據課文來分析、歸納、比較城市化的形成及不同階段的發展特徵;同時藉助多媒體動畫,採用設問式教學和探究式學習的方法完成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主動去理解知識,運用學習成果。

  四、學法指導

  城市化發生在我們身邊,前面又學習了一系列城市特徵,學生有了對城市的基礎知識,但學生沒有接觸過“城市化”這個專用名詞,對城市化的一系列特徵仍存在較大的疑惑。針對上述實際情況,本課採用結合鄉土材料,案例呈現,透過分析圖表等資料,引導學生由淺入深進行層層引導剖析,聯絡生活,激發學生興趣,探究地理問題。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程教學我將從匯入、新課教學、作業小結三個環節進行。時間分配如下:匯入環節3分鐘,新課教學30分鐘,作業小結7分鐘,一共40分鐘。

  (一)聯絡生活,設問匯入

  由於學生對於“城市化”這個名詞比較陌生,但前兩節已經涉及了一些城市的基礎知識的具體情況,再加上本節內容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我採用結合具體時事熱點材料,引入本課的學習。首先讓學生回憶2010年5月1日開幕的上海世博會,從這屆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出發,談談人們的生產生活已經離不開城市,城市的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了很大的影響,再把城市發展與地理結合,引出“城市化”這個地理專有名詞,最後設問:城市化是什麼呢? 它經歷了哪些過程?在不同的階段它有些什麼特徵呢?由此進入新課——城市化。

  (二)新課教學

  1。理例結合,明確概念

  在引入新名詞“城市化”後,首先讓學生觀察對比分析——圖2。16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發展,從1985年發展到2000年有些什麼區別,並根據這些變化試著提煉出城市化的概念,之後再結合書上給出的概念加深記憶。要強調概念中的四個關鍵詞:過程、人口、農村、城市。要明白城市化是一個過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不斷進行的。在這個過程里人口是重要的參與元素,人口在農村與城市間的遷移活動,引起了城市化。

  2。常識回憶,層層遞進

  在理解了城市化的概念之後,要剖析城市化發展的動因。要從現象觀察到本質提煉,用兩個城市化發展的現象原因引入根本原因。第一、著名女歌唱家董文華唱的《春天的故事》這首歌裡有這樣的歌詞“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奇蹟般的崛起座座城”,這兩句歌詞反映改革開放對我國城市化發展帶來了動力啊,這就是政策的影響。第二、湖南的株洲,以前只是一個規模很小的城市,但自從成為鐵路交通樞紐之後,發展非常迅速,這是交通對城市化的影響。但是無論是政策還是交通最終都是引起人口遷移來帶動城市化的,那麼我們從人口遷移的角度來談談城市化發展的動因。提出問題:為什麼絕大部分人想在城市裡生活,希望在城市裡安家?請學生回答,回答後結合圖2。17進行講解。

  3。角色扮演,激發興趣

  華西村的發展是城市化的一個典型例項,改革前的華西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村子,經過改革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成為了我國城市化程序的典型。它的面積由原來的0。96平方公里擴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來的2000多人增加到3萬多人。2004年,華西村人均工資收入12。26萬元。同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華西人的收入是全國農民的41。76倍、城鎮居民的13。01倍。讓學生扮演不同時期的華西村村民,說明城市化給自己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帶來的巨大改變。

  4。科際聯絡,圖文結合

  在講解第二個知識點“世界城市化的程序”時,要充分結合書上的兩幅圖,聯絡歷史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先講世界城市化發展的走勢,看圖2。18——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先為學生講解圖上註釋、標記的意思,然後提出疑問:為什麼發達國家在1800年進入了城市化發展的高速時期,而發展中國家直到二十世紀中葉才出現了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讓學生結合歷史知識進行思考,激發他們濃厚的興趣。再講到城市化的階段這個重點的時候要將圖2。19——城市化程序示意與案例4——英國的城市化程序結合起來講解,用示意圖來說明案例,用案例來論證示意圖,加深學生對世界城市化的發展階段以及各個階段出現的特徵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看圖能力以及材料分析能力。

  5。例項剖析,鞏固理解

  運用三個新聞材料,用今天所學的課堂知識對其進行辨析,加深學生對本節課堂知識的理解。新聞內容為:一、在中國人口流動最頻繁區域之一的東部沿海浙江省,戶籍管理部門調查發現,全省“農轉非”數量從2004年時的57。7萬人降到去年的18。9萬人,降幅高達67%。不願意進城落戶,甚至把戶口從城市中反遷回農村。二、幾個月前,杭州市濱江區戶籍官員遇到頭疼事:馬湖村20餘名大學生強烈要求把戶口遷回農村。三、在中國東部一個經濟發達的縣,出現了幾十名政府公務員把戶口遷往農村的現象。於是,有人開始高呼,中國城市發展開始“逆城市化”了。讓學生說明這個觀點的對錯,並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判斷的理由。

  (三)佈置作業

  1。填表

  城市化階段

  水平

  發展速度

  地域擴充套件趨勢

  常見的問題

  初期階段

  中期階段

  後期階段

  2。讀圖答題

  (1)到2000年我國的城市化水平處於什麼階段?

  (2)分析圖示,我國的城市化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分別處在哪個時間段?

  (3)按照世界城市化的程序,我國現在處在哪個階段?有些什麼特點?

  ▲ 這兩個思考題基本包含了本節課的重點,可以引導學生課後複習與鞏固。

  六、板書設計

  第三節 城市化

  一什麼是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聚集、範圍、過程

  (二)衡量標準:城市人口/總人口*100%

  (三)城市化的發展因素

  農村人口增長過快,對土地壓力 就業機會多

  推力 自然災害 拉力 社會福利保障程度高

  收入低,社會服務短缺 文化設施齊全

  交通方便

  (四)意義

  二世界城市化的程序

  (一)初期階段

  (二)中期階段

  (三)後期階段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的是綱目式板書,比較簡略,易於突出重點,有利於學生對重點知識把握,的也有助於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