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律動遊戲說課稿(精選11篇)

大班律動遊戲說課稿(精選11篇)

  有節奏的跳動,有規律的運動,多指人聽到音樂後按照節奏而透過身體的方式表達出來的那一種感覺。小編收集了大班律動遊戲說課稿。歡迎閱讀。

  大班律動遊戲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摘葡萄》是省編幼兒園大班教材(上學期)主題二——“中秋節”中的一節律動活動。律動活動來源於對現實生活的模仿,是運用有規律可循的肢體語言,藝術化的再現生活,是幼兒易於掌握和樂於參與的一種藝術表現活動。幼兒透過“律動”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可以初步瞭解“生活”和“藝術”之間的關係,增強幼兒對社會的親和能力,提高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本班幼兒在中班時就已經學習過律動《摘葡萄》,對於“採摘”動作:“翻腕”、“踏點步”、“踮步”、“進退步”並不陌生,並且大班幼兒已經具備創編舞蹈動作的能力,同時他們也已經具有了較為強烈的展示自我、追求成功的願望。經過認真分析本班幼兒實際發展水平,我認為:綜合音樂活動《摘葡萄》,滿足了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情感的釋放和能力不斷提高的需要,很適合大班幼兒學習。

  (二)活動目標:

  確定幼兒園藝術領域教育目標的原則是:“使幼兒初步感受並喜歡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綱要》同時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與生活、遊戲之中。”據此,我確定以下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

  激發幼兒對律動活動的興趣,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激發幼兒對生活的熱愛。

  2、能力目標:

  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創編能力和審美能力。

  3、知識目標:

  知道《摘葡萄》這段律動是一段新疆舞;知道新疆是葡萄的盛產地以及葡萄的用途種類。

  (三)教學活動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幼兒創編律動《摘葡萄》。

  2、教學難點:引導幼兒透過觀察和想象,將成人的摘葡萄動作和過程轉化成舞蹈語言。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家長指導幼兒透過多渠道瞭解關於葡萄的知識,適量的品嚐不同品種的葡萄和老師開展葡萄園小小解說員的遊戲,能用較為完整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經驗。

  2、提供有關葡萄的多媒體課件。

  3、提供各種葡萄的圖片、實物以及釀製的葡萄酒。

  4、活動前佈置好環境。

  選擇以上形象直觀教具的目的是為了幼兒營造一種真實、親切的活動氛圍,激發幼兒創編的積極性。

  三、教學方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取了自主學習法、情景教學法、啟發聯想法、講述師範法、表演展示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和課程整合法。讓整個教學過程做到了動靜結合,兼顧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始終為幼兒創設溫馨的心理環境。

  四、學習過程: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法,匯入課題。

  怎樣讓幼兒瞭解關於葡萄的知識,達到教學的知識目標?在這裡我利用了多媒體教學法,為幼兒提供了關於葡萄知識的錄象。在觀看錄象之前,我先向幼兒提出要求:“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段關於葡萄的錄象,請小朋友看一看葡萄都有哪些品種,它們生長在哪裡,果農們是怎樣摘下葡萄的以及果農們採摘後的心情如何?”

  設計此環節的依據是要透過“多媒體教學法”,讓幼兒瞭解回答有關葡萄的知識,例如新疆是葡萄的盛產地;葡萄可以分為有奶葡萄、紅葡萄、紫葡萄、白葡萄還有小的無子葡萄;葡萄可以釀製葡萄酒,烘乾製成葡萄乾。讓幼兒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激發幼兒不斷渴求新知識、新本領的慾望。

  (二)展開課題,引導幼兒創編律動。

  1、運用提問法,展開課題。

  觀看完錄象,請小朋友入座,依次回答老師的問題。

  第一步:請小朋友相互說一說錄象中看到了什麼?幼兒能完整的說出:“看到了果農們正拿著筐子在摘葡萄。”目的是讓幼兒透過觀察和交流了解到摘葡萄需要什麼工具?怎樣摘葡萄?並鼓勵幼兒模仿成人的動作。

  第二步:請幼兒討論摘葡萄的動作

  這裡教師採用運用啟發聯想法。創設符合生活常理的情景,把勞動過程轉化為層層遞進的問題。教師啟發幼兒說:“如果你是果農,讓你去摘葡萄,你會怎樣摘?“幼兒討論示範,教師再次提出“如果有高一點的葡萄你會怎麼辦?”幼兒討論得出結論:手要伸直,可將腳踮起,還可發揮想象做撥開擋住的樹葉摘葡萄。

  2、利用欣賞法,鞏固學過的基本步伐。

  “小朋友,剛才我們看到了葡萄園的果農們為了慶祝他們的大豐收,都用舞蹈的形式表達他們喜悅的心情。下面就請小朋友欣賞一段新疆阿姨跳的新疆舞,小朋友在欣賞的時候要看一下,阿姨都用了哪些小朋友學過的基本步伐。”幼兒帶著問題欣賞。幼兒對學過的基本步伐記憶猶新並很快複習和掌握了基本步伐“翻腕、踮步、踏點步和進退步”。

  3、教師提出將基本步伐編入《摘葡萄》的舞蹈當中。請幼兒欣賞歌曲,讓幼兒感受歌詞的內容。

  教師利用“情緒渲染法”給幼兒講解歌詞,(歌詞內容),請幼兒打節奏拍手拍肩再欣賞一遍歌曲。

  4、教師放音樂,幼兒自由創編,逐步引導幼兒完整表演律動《摘葡萄》。

  “現在小朋友就是小小舞蹈家了,讓我們隨音樂來自己編動作,,一會兒,我要請個別小朋友到前面來,把你認為最漂亮的動作表演給大家,並說一說這個動作代表什麼意思。如果小朋友都認為你的動作好看,你就把這個動作教給大家。”

  接下來,幼兒隨音樂自由發揮創編動作,教師透過鼓勵法,讓幼兒有機會展示與眾不同的動作。盡情地把美好的情感釋放出來。教師則以觀眾的身份進行觀察,發現其中的亮點,記在心裡。

  這一環節是此次教學活動的重點。設計以上環節的依據是我知道幼兒藝術活動是在他們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錶達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

  5、教師示範,激發幼兒的美感。

  在獲得全體孩子們的認可後,教師將所有動作進行合乎清理的串聯進行示範,將舞蹈美化、昇華。在示範前給幼兒提出要求:要注意老師的表情和眼神。

  6、教師利用表演展示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將錄象機和大螢幕消納感結合的方式,將幼兒表演慾望和創作狀態都處於最佳期,鼓勵幼兒爭當小明星,反覆練習,不斷提高。

  (三)結束部分:教師出示新疆帽,激發幼兒的興趣,自由展示,自然結束。

  教師出示新疆帽,將幼兒的情緒推向高潮,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願望來表演《摘葡萄》。

  這樣做的依據是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有關藝術領域的指導要點指出: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援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另外在高潮中結束活動,會給幼兒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有利於幼兒在活動後繼續練習,不斷創新。

  大班律動遊戲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他們活潑,對此非常感興趣,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接受能力想吻合,以引導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大班幼兒的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且處於語言迅猛發展時期,但對數量詞的掌握、理解還有一定的困難,為了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我想透過幼兒最喜歡的遊戲,讓幼兒在掌握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數量詞,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的語言領域目標要求及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透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

  2、提高幼兒在活動中快速傾聽和應答的能力。

  3、引導幼兒練習正確使用數量詞。

  這三個目標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透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上,”從第一、四環節的逐步深入,將知識進行遷移,將重點逐漸攻破,活動將難點定在“正確使用數量詞,”從以下幾點突破:

  1、讓幼兒參觀“物品展覽館”,討論圖片上物品名稱。

  2、做遊戲“玩轉盤”“造火車”。

  為了完成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一)環境創設與區域活動相結合。

  為了讓幼兒不再被動接受教師傳遞的資訊,而轉為主動吸收,我整合了區域活動,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更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發發展,因此,我在區域中準備了:美工區:投放白紙、彩筆。閱讀區:投放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的圖片。

  (二)知識經驗準備:利用各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豐富詞彙和生活經驗。

  (三)物質準備:

  1、老師、幼兒、家長共同蒐集各種物品名稱圖片佈置一個“物品展覽館”。

  2、轉盤,上面貼有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

  3、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反貼在黑板上。

  這些準備,一是豐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幼兒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便於幼兒在和同伴討論中大膽、自主、快樂的交流,二是能在活動中突破難點,便於幼兒理解。

  二 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遊戲的活動價值,採用遊戲組織教學,運用了觀察法、遊戲法、討論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師說教的傳統形式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在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理念,將各領域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語言領域中滲透社會領域內容,感受遊戲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在玩轉盤和造火車遊戲中讓幼兒感受數量的概念,在音樂遊戲開火車中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大班律動遊戲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椅子”陪伴著大班走過了三個春秋,是小朋友離不了的好夥伴。在平時的活動中,就很喜歡有意無意地玩些椅子游戲,如把椅子當馬騎、當搖椅、當滑梯等,但這些遊戲往往因擔心安全問題而被限制。根據這些特點,結合本階段主題活動,滿足好玩的心理,讓他們自由設計椅子玩法。透過椅子游戲,練習跨、跳、爬、鑽的動作。在活動設計中,我以遊戲夥伴的身份加入進去,師生間能更好的進行情感交流和溝通,也更有利於活動的順利開展。並對幼兒進行安全保護,在這個活動中既鍛鍊的四肢協調動作,激發勇敢嘗試活動的興趣,體驗體育遊戲的快樂。

  二、說目標

  1、讓幼兒願意接受遊戲,對戰勝困難充滿自信。探索椅子的各種玩法,充分練平衡、跳等動作。

  2、嘗試創造性地用椅子玩遊戲,能勇敢大膽地行動。

  此目標是根據綱要為指導,學習特點制定的,既體現了活動的重點,又體現了活動的難點,對發展四肢協調動作很有意義。

  三、說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及活動準備

  1、活動重點:練習跨、跳、爬、鑽的能力,培養戰勝困難的自信心。

  2、本次活動的難點:敢於利用椅子,進行跨、跳的動作。

  3、活動準備:

  A、每人一張椅子。這是本次活動中的主角,能激發嘗試活動的興趣。

  B、運動員進行曲、自制金牌(反面畫有各項運動圖示)遊戲場地。

  四、說教法

  1、本次活動主要是以綱要為精神、學習用椅子做遊戲的情況為主旨,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開展活動。如遊戲法在整個活動中就較為突出。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遊戲能增強參與活動的興趣,在輕鬆、愉快的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學技能。

  2、本次活動讓小朋友都積極參加組織,能激發嘗試活動的興趣,能讓有一個全新的體驗。

  3、活動中始終突出以椅子的遊戲為主體,在進行商量搭建、嘗試運動的活躍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讓在自己搭建的椅子造型上練習跨、跳、爬、鑽的技能,也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

  五、說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先向幼兒介紹體育活動的常規:準備運動,就在椅子上做“椅子操”。在場地上坐成4~6排,前後左右距離80~100釐米,與老師一起藉助椅子坐如下活動:坐在椅子上,雙手插腰,按口令聳肩、踮腳,雙手扶椅子背站立,按口令向左、右踢腿,向前、向後彎腰,上跳等。這是整個活動的開始,是讓有個好的心情後進行活動的基礎。做完操,告訴請他們設計玩椅子的方法,還要親子去跨、跳、爬、鑽過,為下面的活動做了鋪墊工作。

  (二)基本部分

  我和椅子做遊戲。先嚐試玩椅子的多種方法,如:站在椅子上跳下去,把椅子當馬騎等。接著鼓勵相互合作,增強遊戲難度,如:把椅子放成一排,從椅子上爬過去等。再鼓勵相互學習,進行多種嘗試。設計椅子玩法的時候,教師在尊重的前提下,可適當地進行指導,也可以以遊戲夥伴地身份加入進去,以增強遊戲地趣味性。如果想象不出創造性地玩椅子地方法,教師可提供適當建議。如:椅子背對背依次擺放,引導站在椅子上,並從椅子上跨過去;椅子一張張拼成一直線,從椅子上爬過去;兩張椅子背對背放著,成兩排,從兩排椅子中間跳過去等。在活動中,跳、跨地動作難度較大,我會隨時注意的安全,如果站在較高處往下跳,可採取一些保護措施(在下面鋪上軟墊子等)

  ①騎馬。引導幼兒將椅背朝前跨坐在椅子上,手持椅背向前上方跳起,模仿騎馬動作在場地內來回行進2~3次。

  ②馬術。鼓勵幼兒模仿馬術做各種動作,如站在椅子上跳下、站在椅子上分腿越過椅子跳下、單腳站在椅子上等等,鼓勵幼兒合作遊戲。

  ③爬山。引導幼兒兩人一組將椅子縱向並排放置成“小山”,進行“爬山”練習,即踏上椅面→跨過椅背→踏上另一椅面→跳下。然後將所有的椅子排列起來,引導幼兒一一跨過所有的“小山”。

  ④走獨木橋。引導幼兒自由組合將椅子橫向並排當作獨木橋,進行“走獨木橋”的練習。練習一段時間後,引導幼兒將所有椅子並排放置在一起,練習走“長獨木橋”1~2次。

  ⑤走腳印。引導幼兒將椅揹著地,把椅背與椅面之間的空間當成馬蹄印,沿“馬蹄印”行進1~2次。

  (三)遊戲:運動員大奪金

  1、幼兒跨過跳欄、走過平衡木(椅子搭成),摘取金牌。(播放運動員進行曲)

  2、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放鬆活動。

  ①我們玩得真開心!時候不早了,我們慢慢騎馬回家吧!(幼兒做放鬆活動。)

  ②下面我們把馬牽回馬廄吧!(幼兒每人拿上小椅子回活動室。)

  (四)整理場地、結束

  結束部分——椅子的遊戲。請把自己想出來並嘗試過的椅子玩法進行整理,確定幾種玩法,並在場地四周用椅子設定各種障礙。引導互相商量並明確各種障礙的透過方法,在提醒遊戲若干次後,根據的遊戲情況,調整難易程度,並提醒活動量過大的適當休息。在活動最後,組織在椅子上聽著輕音樂做放鬆運動,放鬆下情緒,這也是動靜交替,整個活動考慮到的運動負荷,激緩結合。

  (五)小結

  小朋友你們玩的開心嗎,激發幼兒的體育鍛煉的興趣。

  大班律動遊戲說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語言發展很快,他們已不滿足於會使用簡單句來說一段話,而轉向為詞彙的豐富和會說一定的合成句,要理解掌握並且運用都需要經過一定場合的練習。而聽說遊戲就是用遊戲的方式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教育目標以培養幼兒傾聽和表述能力為主,活動內容主要集中在幼兒在聽和說的理解和表達方面。聽說遊戲就能有意識地幫助幼兒練習,讓他們透過專門的集中的學習迅速地把握某一種句法的特點規律,並在嘗試運用過程中提高熟練使用的水平。我選擇的《蓋樓房》這一聽說遊戲正適合大班幼兒學習。

  二、說話動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幫助幼兒學習運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

  2、注意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同伴的發言,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不重複別人的語句。

  目標中提到:教師要幫助幼兒學習運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說話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課前已學習過用“ΧΧ越來越Χ”的句型講話。

  2、鼓一面,錄音帶一盒。

  3、兩棟樓房牆基和可移動的樓層圖若干。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在教學中幼兒更好的進行學習,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主要採用了傾聽法、示範講解法、遊戲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

  傾聽法:教師敲鼓、放錄音是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學習興趣。

  示範講解法:老師範講能引起幼兒談話的興趣,並在談話內容及語言表達上起到示範作用。

  遊戲法:在談話過程中,如何使幼兒都積極發言,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幼兒對遊戲本身有興趣,用遊戲法來刺激幼兒主動發言,克服困難,積極發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五、說話動程式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一、設定遊戲情境。

  二、交代遊戲規則。

  三、引導幼兒玩遊戲。

  四、幼兒自主遊戲。

  第一環節,設定遊戲情境。

  活動開始時,教師以神秘的口吻對幼兒說:閉上你們的眼睛,用你的小耳朵聽聽這是什麼聲音?你發現了什麼?教師敲鼓,敲鼓的力量由輕到重,速度由快到慢。啟發幼兒用“ΧΧ越來越Χ”的句型表述。接著播放錄音,錄音機裡傳出來的風聲由大漸小,貓叫聲由響到輕,狗叫聲由輕到響。教師根據幼兒對已有的詞彙經驗,提出問題:你們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表達?啟發孩子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來表達事物變化的過程,如:風越刮越小,貓越走越遠,狗越叫越響等。我可以請一些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的孩子來回答。在這個環節中,我採用了傾聽法、提問法,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孩子們將聽到用語言描述出來。“ΧΧ越Χ越Χ”的句型,反映的是一個事物的變化過程,採用組織孩子傾聽各種聲音變化的差異感受事物的變化,創設遊戲的情況。這種方式更能使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事物的變化過程,也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為順利過渡到下一環節作鋪墊。

  第二環節,交代遊戲規則。

  沒有過多的去講究環節上的花樣形式而是直接透過語言向孩子介紹遊戲,規則,這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比較容易,也能理解。我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樓房牆基圖和可移動的樓層圖引起孩子們瞭解遊戲規則的興趣。我說:“今天我們來玩蓋樓房的遊戲,不是用磚、水泥那些建築材料而是讓你們來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說話,回答正確的小朋友就可以給你所在的這一小組蓋上一層樓,看哪一組的小朋友蓋的樓房高?”這是遊戲規則一,規則二是提醒孩子注意傾聽別人的說話,不能重複同伴講過的內容;規則三是不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談話的孩子,說得不恰當或重複同伴語句的孩子,均不能給他蓋樓房。

  第三個環節是教師引導幼兒玩遊戲。

  教師面向全體孩子,鼓勵孩子們運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編說完整的句子,進行“蓋樓房”遊戲活動。如孩子們會說“太陽越升越高”,“氣越打越足”,“花越開越美麗”,“人越長越高”等,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這時教師引導孩子思考比較兩種句型,即“ΧΧ越ΧΧ,就越ΧΧΧ”及“ΧΧ越來越Χ”,讓孩子認識區別,鼓勵孩子仿照“ΧΧ越ΧΧ,就越ΧΧΧ”的句型結構,說出新的句子來。如“風颳得越大,樹就搖得越厲害”,“天越黑,小明就越害怕”。活動中我設計組織孩子思考、比較兩種句型是一種學習方式,有利於孩子在原有語言經驗的基礎上,習得新的語言經驗,培養了幼兒的主動性。從而強調了重點,難點在這也突破了。

  大班律動遊戲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音樂遊戲《我會變》。

  一、說教材: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撥和富有兒童情趣,是我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本次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透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肢體動作配合輕快的節奏,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整個活動中。而《我會變》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撥、節奏感強的幼兒喜歡錶現自我的教材,它透過一個引子——橡皮泥,創編出周圍事物形象的肢體動作,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說目標:

  當代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音樂活動的探索者,學習者和創造者,幼兒帶著對音樂的熱愛,帶著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帶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自由地與音樂交流、大膽地表現自己優美的動作,對於音樂活動的愉快體驗主動與老師溝通,吸取經驗,並獲得教師的支援、幫助,與鼓勵。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和促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和藝術創造活動的發現者、欣賞者和學習者。教師為幼兒營造一個愉快、歡樂、無拘無束的音樂遊戲氛圍,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和不斷創新的動機興趣,充分體驗到音樂遊戲所表達的快樂,讓幼兒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為此,我為《我會變》這一活動確定了以下的目標:

  1、在初步學會歌曲的基礎上,聯想創作、續編歌曲。

  2、嘗試跟隨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周圍環境中的各種事物,提高身體的表現能力。

  3、體驗與同伴溝通、協作帶來的快樂。

  三、說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讓幼兒嘗試跟隨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周圍環境中的各種事物。對此,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經驗認識和表現能力。透過教師的引導,幼兒的模仿到自創的肢體動作,與相似的事物聯絡起來,使活動呈現了趣味性,同時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我將難點定位於:如何更好地與同伴溝通、協作。

  四、說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1、魔術帽一頂,魔術棒一根、橡皮泥。

  2、各類造型卡片3張(香蕉、猴子、打棒球的人),空白卡片人手一張。

  3、課前學唱歌曲《我會變》。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演示法等教學方法。直觀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所以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卡片上圖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由難變易,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採用演示法是因為能引導幼兒有目地的、仔細的觀察教師的動作,啟發幼兒積極思維,將看到的具體形象和肢體動作聯絡在一起,是解決活動重點和難點的有效方法。

  六、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遊戲法、互相學習等方法。接下來我會在活動過程中一一呈現。

  七、說過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的程式為本次活動設計的流程如下:

  一、複習歌曲《我會變》

  1、律動進場,鼓勵幼兒自由的變變變。

  該環節教師主要是複習歌曲內容,並嘗試讓孩子身體創造性地表現各種造型。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學習的認識很大的程度都依賴於行動,那麼鼓勵幼兒扮演自己最喜歡的造型既能滿足幼兒的天性,又能在音樂遊戲中讓幼兒體驗快樂。在幼兒扮演自己造型的同時,也讓幼兒相互學習到同伴表演的不同造型。

  2、匯入,引出活動主題。

  你們變出的東西可真多!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超級變變變大師。(出示一人)他的本領非常大!瞧,他都變了些什麼?(欣賞泥工作品),這些東西是用什麼變的?用一塊橡皮泥變出這麼多的作品,難怪他叫超級變變變大師。

  該環節主要觀察泥工作品的不同造型。在活動開始,充分利用孩子的這段有意注意時間,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泥工作品的不同之處,並鼓勵他們講述造型之獨特處。

  二、 超級變變變

  1、今天我們也來玩個“超級變變變”的遊戲。不過這次我沒有為你們準備橡皮泥,因為我決定把你們每人都變成一塊“橡皮泥”。我現在是大師哦!

  ——變——(師用魔術棒空中一揮舞),橡皮泥,變好了嗎?

  ——我要用橡皮泥開始變變變了,哪塊橡皮泥願意借我用一下(請一名幼兒)

  2、根據音樂,塑造形象:(伴奏音樂《我會變》)

  前奏:(師呈動腦筋狀)

  第一段:師從上到下不停的捏一捏幼兒。

  第二段:將幼兒雙腿拉開,兩隻手呈爪狀,額頭上寫個王字,塑造出一隻大老虎。

  師:誰猜出我剛才用橡皮泥變出了什麼?

  老師當大師,幼兒扮演橡皮泥,帶領幼兒用《我會變》的曲調將動作引入歌曲進行遊戲表演。

  3、分析動作和音樂

  誰知道我剛才在捏橡皮泥時,伴奏用了哪個歌曲的音樂?出示《我會變》譜子。

  (前奏)響起時,我做了什麼動作,表示什麼意思?

  (第一樂段)我第一步做了什麼動作?為什麼?橡皮泥必須是軟軟的,才能被人們隨意塑造出各種漂亮圓潤的形狀。(標記)

  ——我來摸一摸你們這些橡皮泥是不是軟軟的?沒有變軟,不行,得趕緊捏軟(師雙手全身捏),軟了嗎?(師全身扭動)

  (第二樂段)第二步就要幹什麼了?將你前面想好的東西,快速變出來。(標記)

  (最後一句)把你變的東西大聲說出來,讓大家看看象不象!

  ——你們跟著我跟著音樂一起來捏橡皮泥吧!

  三、幼兒練習遊戲

  1、給幼兒分組一人扮演“大師”一人扮演“橡皮泥”,根據音樂自由想象進行塑造。

  ——這個變變變的本領都學會了嗎?

  師:接下來,我們就兩個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表演“超級變變變”,一個小朋友當“橡皮泥”,另外一個小朋友當“變變變大師”。要求:跟著音樂,變變變。

  該環節主要是鼓勵幼兒自由創編動作,但創編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兒童的個性。創造型的兒童往往具有獨特的人格特徵,教師特別要注意因材施教,尊重他們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這與教學活動的主體性原則相一致。好奇、冒險、自信是典型的創造素質,選擇這一教學內容很能滿足具有這些品質的小男孩們創造慾望,變老虎、變機器人、變恐龍怪獸,分腿弓背搭南浦大橋,幾人組合成宇宙飛船。在這一活動中,教師還非常理解和保護幼兒的這些創造性表現,不管是小小的變化,還是不怎麼樣美的組合,都以鼓勵、讚揚的口吻,為幼兒的創造力品質成為穩定的心理品質打下了基礎。

  2、幼兒角色互換,再次進行音樂遊戲。並請客人老師猜一猜,他們變出了什麼。

  該環節活動中讓幼兒塑造自己熟悉的東西,用動作表現,同伴猜出了,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幼兒透過想象塑造大量的日常生活、大自然中那些有趣的物體,他們的塑造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性的再現,他們克服一些困難,與同伴合作、交流完成一件作品,這也成為他們繼續探索和主動學習的動力,從而有利於他們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

  活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橡皮泥自動變形”,再次強調遊戲的規則:橡皮泥不能動,只能由大師幫他捏揉。

  四、超級變變變冠軍爭奪賽。

  (一)、三人合作遊戲

  1、小朋友都學會了超級變變變遊戲,接下來,我要加大難度:雙人合作、超級無敵變變變。

  ——新規則:仍舊是一個小朋友當大師,而這次的橡皮泥,不是一塊,是兩塊。新規則就是由一個大師,把兩塊橡皮泥合在一起捏成圖片上的東西。誰來挑戰一下?

  ——教師出示圖片:請看大螢幕,這是什麼,怎麼變呢?(聽幼兒講述並示範)

  2、會玩了嗎?我們的超級變變變大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哦,看誰才是我們的大師之王!

  ——先請這邊7個做大師。每個大師在剩餘小朋友裡面挑選兩塊橡皮泥。等我數到十,大師手裡必須拉好兩塊橡皮泥。再根據我出示的圖片內容,大師將兩塊橡皮泥變出這個造型。再由評委亮分,評委老師會根據你的作品打出大星或小星,看誰是我們超級變變變最後的冠軍。

  ——出示圖片。唐僧騎馬、媽媽盤腿坐著抱娃娃、吸塵器吸西瓜。

  幼兒根據音樂“雕塑家”逐一塑造出各種物品。並請評委老師依次為作品打星。

  3、重選大師,重新組合遊戲。

  ——蛇、蝴蝶

  4、為我們的冠軍頒獎。

  該環節主要激發幼兒創造動機。創造動機在創造活動中具有啟用、指向和維持調節功能。對學前兒童來說,他們整個心理活動尚處於無意識為主的階段、目的意識和自主意識較差。因此,教師要善於激發孩子的創造動機,使他產生內在的、自主的參與創造活動的要求。兒童的創造動機可以以培養“問題意識”著手,教師可以經常向幼兒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想象,由此,可以迸發出富有創造力的思維火花。同時將該活動提高一個階梯,並推向高潮。

  大班律動遊戲說課稿 篇6

  一、設計意圖:

  聖誕老爺爺又來了,小朋友們都很高興,因為他們可以收到聖誕老爺爺送的禮物了。我的這個半日活動設計便是以聖誕老爺爺的禮物這一條線索貫穿始終。新綱要中“根據幼兒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的指導精神為依據。我的第一個主題活動是透過自己想各種方法來透過障礙、達到目的地的體育活動,而第二個主題活動是由“製作聖誕禮物”這個想法的延伸添畫活動。以孩子們感興趣的聖誕為主線,使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樂”我設計的是大班的活動5—6歲的孩子肌肉以及骨骼發展較為完善,能夠基本完成爬、鑽、跳及平衡等動作,但是由於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獨立面對挫折、困難往望無以應對,針對這些情況,我將第一直主題活動《找找聖誕老爺爺》的活動目標指定如下:

  1、透過到聖誕老爺爺住的城堡所經過的一系列障礙來訓練幼兒園爬、鑽、條及平衡的能力。這也是活動的重點

  2、培養幼兒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

  3、教幼兒堅強、勇敢、努力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意志品質。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討論發法,、遊戲法、啟發提問發等教學方法運用直觀法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幼兒年齡小,利用多媒體動畫能更好的引起幼兒的注意及興趣。

  採用提問發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的觀察,啟發幼兒的積極思維。

  我運用啟發性的提問來引導幼兒觀察環境,找出解決問題方法。用討論法是幼兒最喜歡的方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法也是孩子最能接受的方法。

  三、說活動準備:

  高爾基說:“學習是最大的動力,就是對所準備材料星期,因此我做了豐富的準備工作

  1、錄因機、磁帶

  2、場景設定

  3、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4、佈置一間有聖誕氣氛的活動室

  四、說學法:

  透過以上老師使用的教法為依據,整個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題,重點不是老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並使用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透過啟發——觀察——實踐——的出結論

  五、說活動程式: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已經發育情況、新《綱要》精神,本次活動設立四個環節完成目標:

  (一)匯入:在歌聲中入情

  (二)深入:在探究中激情

  (三)活動:在情景中抒情

  (四)延續:在擴充套件中生情

  為什麼要安排這四個環節呢?

  1、匯入:開始部分十分重要,如果能在這部分吸引幼兒的興趣,幼兒投入到活動中來,能為後面的活動重點做好鋪墊。因此,我利用聖誕代表曲《鈴兒響叮噹》配合有聖誕氣氛的活動室安排,告訴小朋友,明天是聖誕節了。

  大班律動遊戲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活動《我的同伴》。

  一、說教材。

  此教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幼兒無論在園或在家,無時無刻都會和同伴發生聯絡。但到了大班,我發現幼兒之間矛盾逐漸增多,這是由於大班幼兒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見,在一起時很容易發生衝突甚至攻擊性現象。所以針對我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主要以幼兒的情感、認知、接受能力為前提。

  二、說目標。

  根據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主導作用;並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1、引導幼兒參加集體活動,瞭解同伴的含義,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2、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樂意與同伴交往。

  3、體驗與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們的重點定位於:幼兒能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瞭解同伴的含義,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活動的難點是:側重幼兒自由結伴講述部分。初步學習人際交往技能,體驗同伴交往的樂趣。透過小組討論,集體評價,遊戲活動等使幼兒的分類經驗得到整理,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

  為了目標更和襖的達成,我做了3點準備:

  1、空間準備:6張呈半圓形擺放的桌子。

  2、物質準備:幼兒自帶一至兩樣食品,多媒體動畫。

  3、經驗準備:事先和幼兒一起回憶與同伴交往的經驗。

  三、說教學方法。

  1、遊戲體驗法:遊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而且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加深。”透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參加遊戲,加深對同伴的印象,體驗與同伴交往的樂趣。

  2、討論法:透過不同形式的討論方法——集體討論、自由結伴討論、個別講述等形式加深同伴的理解。

  3、情境教學法:透過製作多媒體動畫片段,讓幼兒分析討論對錯,為主題的活動提供具體場景。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4、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中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

  流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嘗一嘗、論一論、玩一玩、做一做多種感官參與,不知不覺體驗同伴的樂趣。

  四、說過程。

  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共同討論——自由結伴討論——個別講述——情境教學——遊戲體驗——品嚐交流。

  1、開始部分:參加加集體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幼兒齊搬桌子,按老師要求和同伴一起佈置環境。分小組分任務,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讓幼兒在共同合作、互助中自然的引入活動,體現目標一。時間為5—10分鐘。

  2、基本部分:分三環節。

  (1)、共同討論。解決你剛才和誰合作?為什麼和他合作?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麼嗎?什麼叫同伴?那自己和同伴有什麼區別?關係又是怎樣的?什麼樣的人能稱為同伴?等問題。

  (2)、自由結伴討論。我的同伴是誰?我們怎樣成為同伴的?我們在一起發生的一件有趣或記憶最深的一件事是什麼?

  (3)、請個別幼兒講述“我的同伴”,教師總結。體現了目標一、二。時間為十五分鐘。

  3、高潮部分:分兩環節。

  (1)、情境教學。觀看多媒體動畫,評議這樣的同伴對不對?好不好?為什麼?(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兒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2)、遊戲體驗。由於我們班幼兒平時音樂活動中教師都很注重幼兒找朋友邊唱邊表演。所以教師邊彈奏各種教過的歌,請幼兒起立找同伴一起邊唱邊表演。體現了目標二、三。時間為十五分鐘。

  4、延伸活動:品嚐交流。在品嚐交流中結束活動。符合滿足幼兒嘴讒、能力弱的特點,讓幼兒在交往中體會同伴交往的樂趣。

  大班律動遊戲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丈量也是測量的一種,是認識量的手段,幼兒的測量最早是“目測”,即透過感知比較量的差異,大班幼兒的測量活動是自然測量。自然測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腳步、鉛筆等)作為量具進行直接測量,即僅限於簡單工具的測量,而不是標準工具的測量。

  學習自然測量,可以加深幼兒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有助於幼兒對不同量的測量工具的初步認識,加深幼兒對10以內數的理解,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及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什麼東西可以用來測量?這個有趣的問題會引起孩子的好奇,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有步驟去探索、去發現,在動手操作中不僅獲得知識經驗,而且還獲得了學習知識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二)活動目標:

  今天的幼兒是21世紀的主人,21世紀是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時代對幼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學會”到“會學”,即透過學習,不僅僅只侷限於學到某些知識,記住某些東西,而是更應該透過自身努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主動探索、動手操作的習慣等。

  根據《規程》提出的“幼兒的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要求,結合本班幼兒對測量的認識特點,尚不能準確而又清楚的將第一次測量的終點,作為第二次測量的起點。因此,我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實驗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三)教材重點難點

  幼兒主動參與自然測量的過程是重點,討論發現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是難點,因為只有強調幼兒的積極參與,才能使幼兒在活動中獲益,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幼兒用多種感官去聽、去思考,參與討論,動手操作,最終獲取知識經驗,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由於測量技能本身的要求大班的幼兒對測量的方法技巧,還較難掌握,幼兒獨立、正確地完成測量任務還有困難,因此幼兒討論發現正確的測量方法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二、說活動準備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與內容,我做了以下活動的準備工作:

  1、在活動區裡準備:木棍、毛線、礦泉水瓶、筆等。為幼兒創設探索操作的條件,為突破活動的重點難點服務。

  2、教師操作的教具一套:為幫助幼兒突破難點準備的。

  三、說教法

  作為教師,我們教幼兒,既然我們教幼兒那麼我們就要了解幼兒怎樣思維,怎樣學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注重手、眼並用,動靜結合,調動幼兒視、聽、觸覺運動等多種感覺分析器,學習丈量,從而萌發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所以在本次活動中主要採用了猜測討論法、探索操作法、發現法、遊戲法等。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

  1、猜測討論法

  因為語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語言的調節。在大班,討論是激發幼兒思考和動手操作願望的重要方法。在活動操作前,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大膽猜測答案和結論,為下一步幼兒操作檢驗做了很好的鋪墊。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有目的進行探索,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2、探索操作法

  因為幼兒愛動、愛問、好學這一特點,讓幼兒自己透過動手、動腦去探索。探索操作法,不僅是複習、鞏固知識的手段,更應該成為幼兒探索知識、尋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有效方法,這種學習方法符合幼兒思維發展規律,因為探索未知,僅用理解與記憶是不行的,必須進行主動地分析,綜合比較和初步的概括以求得測量的方法和結果,有利於認知能力的發展,我採用了這種方法,為突破重點難點服務。

  3、發現法

  發現法是指幼兒透過直接操作、觀察、討論等途徑,去探索、去發現知識的方法。因為大班的孩子好動、好奇心強、好問的特點,而且又有一定的經驗和知識基礎,透過發現法,讓他們在操作中,去尋找發現,滿足好奇心,從中尋找發現丈量的正確方法,為突破難點做為鋪墊。

  4、遊戲法

  採用遊戲法是根據幼兒喜歡遊戲,且活潑好動的天性,讓他們透過自選適用一種自己喜歡的工具去測量多種物體以比賽的遊戲進行,一個是激發幼兒的興趣,另一方面是為再次突破重難點服務。

  四、說學法

  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運用了多種感官參加活動,透過動口、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在操作中獲得探索經驗,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是在積極主動中進行學習。

  五、說活動程式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及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本次教學活動設四個環節完成目標。第一個環節是引發興趣;第二個環節是探索發現;第三個環節是遊戲“量一量”;第四個環節是延伸活動。其中第二、三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之處。

  為什麼要這樣安排這五個環節呢?

  第一個環節:引發興趣

  幼兒對活動感興趣,便於在活動中學習和思考,在開始部分,我根據幼兒好動、好奇這一特點,讓幼兒自己去尋找可以用來測量的材料,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為下面的探索活動做準備。

  第二個環節:探索發現

  首先,我讓幼兒操作前的猜測討論,使用這些工具可以測量什麼東西,怎樣測?讓幼兒透過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測量工具進行探索性地測量,並根據自己測量的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作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互相學習、互相借鑑的作用,共同尋找測量的正確方法,然後教師採用幼兒正確的作法,共同研究、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並進行示範,透過示範讓幼兒對自然測量的方法有了正確的瞭解,這樣得到的方法,幼兒的印象較為深刻,突出本次活動的重點,初步突破活動的難點。

  第三環節:遊戲“量一量”

  幼兒經過了第一、二環節的學習,此時幼兒已開始感到疲倦了,學習興趣也從高漲的狀態,逐漸轉向低谷狀態。因此,這環節我設計了遊戲“量一量”,讓幼兒在初步瞭解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遊戲,既起到鞏固的作用,又起到了引新的作用(讓幼兒探索用同樣的工具測量不同的物體)。這個環節中,在安排遊戲之前,讓幼兒先討論設想操作結果—>接著進行操作遊戲—>最後進行討論。讓幼兒更明確操作的目的性,最後的討論一方面是講述自己實驗過程和發現;另一方面是檢驗自己獲得的結果與活動前的設想是否一樣,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同時也是進一步突破活動的難點。

  第四環節:延伸活動

  在活動區裡面為幼兒提供多種測量工具,讓幼兒尋找選擇不同的工具,去測量其他物體,探索發現,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這四個程式的安排,我是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中的科學指導要點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整個活動根據幼兒的學習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透過安排、討論設想到操作到再討論的形式,掀起一個個高潮,整個活動都是以幼兒動手探索發現為主,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培養幼兒透過動口、動手、動腦去發現、去探索掌握知識的能力。

  教學反思:

  遊戲是最適宜於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遊戲,讓孩子在健康遊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大班律動遊戲說課稿 篇9

  一、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運動量較大,喜歡動手探索新事物,其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準確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紙板箱在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針對幼兒愛探索、好動好玩的特點,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和創造力。並且大班幼兒已有較強的集體合作意識,掌握了爬、鑽、跑、跳的能力。因此,我設計了我和紙箱做遊戲這一體育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上述理由,我從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三條目標:

  1、知道用幾種不同的方法進行紙板箱的遊戲。

  2、能夠藉助箱子進行自主活動,綜合發展爬、鑽、跑、跳的能力,提高身體協調性、靈活性。

  3、懂得遵守遊戲規則,感受和紙板箱做遊戲的樂趣。

  三、說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空曠的場地

  空曠的場地為活動過程中幼兒提供足夠的空間,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體育鍛煉,激起他們的活動興趣,寬鬆的環境是必要的。

  2、紙板箱若干

  經驗準備:

  1、幼兒在生活中已接觸過紙箱,玩過紙箱的遊戲的經驗。

  幼兒在生活中玩過紙板箱的經驗,這對目標的達成有極大的支援作用。

  四、說活動重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知道用幾種不同的方法進行紙板箱的遊戲。

  把它作為活動的重點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根據大班幼兒身體發展規律的特點,豐富幼兒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進行遊戲。

  2、內容是幼兒能夠掌握能夠接受的,孩子的發展水平能夠接受的方式,能夠和生活經驗結合。

  五、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過程的設計有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利用紙箱做準備活動

  第二環節:幼兒自由探索與交流分享

  第三環節:幼兒遊戲,教師觀察指導

  第四部分:結束部分

  第一環節透過利用紙箱做走、跑的動作,活動身體各個部分,讓幼兒自由發揮玩耍。教師帶領幼兒自由站立,師幼一起做運動操。

  第二環節教師在第一個環節的基礎上,比如觀察到的幼兒把紙箱當汽車開著玩,進行提問“剛才我看到小朋友把紙箱當成汽車玩,還可以怎麼玩?”鼓勵幼兒想出更多辦法,讓幼兒知道紙箱還有不同多種玩法,教師讓幼兒自由玩耍練習。自由玩耍後,教師引出幼兒分組遊戲,分四組,進行平行遊戲,設定成三個障礙。教師提出要求:小朋友要跨過小山坡(紙箱),鑽過山洞(紙箱),再開著小汽車(紙箱),再沿著原路回來,用時最短的一組獲勝。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採用了問法、操作法等方法。

  第三個環節教師交代任務,讓幼兒進行分組的遊戲,在幼兒遊戲時教師要細心觀察,對於個別有能力問題的幼兒,給予幫助和指導。因此採用了觀察法、指導法。

  第四環節播放音樂,放鬆身體,結束活動。

  六、說預期效果

  本次活動想要達到的效果是幼兒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能夠幾種不同的方法進行紙板箱的遊戲,體驗和紙箱做遊戲的樂趣。

  七、說活動的延伸

  教師可以在教師創設材料區,放各種大小、形狀、材質不同的紙箱,讓幼兒自己探索、玩耍,和同伴說說自己的玩法,共同交流、分享。

  大班律動遊戲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走進黑暗的世界裡,孩子們要面對恐懼,他們將依靠各種感官來認識自己生活的另一半世界,建構對黑暗的認識。因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的一節課《不開燈的晚上》,讓孩子們對黑夜充滿好奇和無窮的想象。

  二、說教學目的:

  1、理解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夜晚的優美意境。

  2、練習閉眼走,體驗閉眼遊戲的刺激和獨特感受。

  三、說教學重點:

  幼兒閉眼遊戲時,能自覺閉眼,不能偷看。

  四、說教法:

  本節課運用了講述故事,讓幼兒對夜晚產生好奇,同時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體驗閉眼行走的樂趣。

  五、說教學過程:

  1、傾聽故事,教師提問:落兒住在什麼地方?每天晚上屋子裡是怎樣的?螢火蟲為什麼不肯進屋?落兒是怎樣做的?

  2、幼兒完整傾聽故事。

  3、練習閉眼走,一個接一個。

  4、分組遊戲“盲人取物”。

  本節課整合了語言、健康等方面的知識,並以講述故事和遊戲的形式。

  大班律動遊戲說課稿 篇11

  一、學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生活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著。"

  1、情趣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

  2、角色扮演法:透過情節鼠媽媽帶鼠寶寶們參觀新家,並在新家裡聽音樂做遊戲為主要內容,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地進入角色。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具有一定情境的場景,以引起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說目標

  1、願意隨著音樂的變化想象創編小老鼠的動作。

  2、喜歡和老師、同伴一起遊戲,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三、說流程

  律動匯入——聽音樂想象、創編小老鼠的動作——遊戲《小老鼠和大花貓》——歌表演《小老鼠》

  四、說過程

  1、音樂律動:複習律動《可愛的小老鼠》,匯入活動主題,進入角色。

  2、聽音樂想象、創編小老鼠的動作:在快音樂時引導幼兒創編小老鼠的動作。

  3、遊戲《小老鼠和大花貓》,在遊戲中感知不同快慢節奏的音樂並做相應的動作。

  4、歌表演《小老鼠》:體驗成功的喜悅和音樂遊戲的快樂。

  課後反思:

  整個活動還是比較完整的,由開始的音樂律動,中間的新授,和最後的歌表演,各環節的目標指向比較明確,層次也比較清晰。

  能夠給孩子創設一個比較溫馨、寬鬆的音樂遊戲情境。

  教師的上課狀態比較飽滿,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結束前的歌表演《小老鼠》,是老師根據活動需要進行了對《小豬》進行創編,效果很不錯。

  不足之處:

  活動中,教師靠得太前,把應該小朋友說得都說完了,例:在完整遊戲前,師讓幼兒說說聽到快音樂時可以做各種開心的事,聽到慢音樂時要躲起來,可是老師顯得太急了,把遊戲規則自己重審了一遍。

  教師的緊張導致在最後歌表演時把樂譜彈錯了。

  在聽第二段音樂前,老師沒有把要求說清楚,應該讓孩子說說兩段音樂的不同之處,這樣對後面的音樂遊戲有幫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