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文月光曲說課稿

小學課文月光曲說課稿

  說課是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模式,說課活動可以有效地調動了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鑽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造就研究型、學者型教師的最好途徑之一。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課文月光曲說課稿,希望大家喜歡。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六年級小學語文教科書上冊第八單元“藝術的魅力”的26課《月光曲》的第一課時。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方面、過程與方法方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2、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的思想。。

  3、學會根據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們領悟《月光曲》的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四、說教法:

  為了緊扣大綱,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們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採用了音樂匯入課題、短劇理解文字、音樂激發靈感、和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方法。

  五、說學法:

  新課改要求尊重個體差異,重視學法指導,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們自學能力的需要。為此我讓學生們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們在自己去讀書感悟研究文字,滲透“讀”、“思”、“議” 、“悟”等學法。

  六、 說教學程式:

  本課安排兩個課時,我展示的是第一課時,為了體現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育提出的嶄新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音樂匯入,引出課題

  課前播放《命運》,瞭解貝多芬,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引出課題,讓學生們明確貝多芬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他為人民創作,為人民演奏,人民對他十分愛戴和敬仰。

  (二)情景劇表演,拉近與文字的距離。

  課前佈置學生們預習的時候,我安排了三名學生們根據課文的內容,把對話部分排列成了短劇,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表演,我並不指導。先讓學生們看短劇,把學生們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然後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對文字的理解,評價三位學生們的表演。讓學生們明確了月光曲創作的環境:夜深人靜,聽到琴聲;走進茅屋,引起同情;遇見知音,非常激動;環境清幽;明白了兄妹貧窮的現狀,特別貝多芬是對愛音樂又懂音樂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對她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們體會了貝多芬的卓越才華,和她對勞動人民的關心、熱愛。

  (三)直奔文章重點,體會樂曲意境。

  本篇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們領悟《月光曲》的內容,而文章並沒有描寫《月光曲》的琴聲、節奏及旋律,而這一內容文章是透過皮鞋匠聽音樂時的聯想表現出來的。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了皮鞋匠聽音樂時的聯想部分的文字,透過學生們賽讀,老師示範激發學生們感情朗讀,讓學生們反覆朗讀,感受音樂所表達的美好的畫面和意境,理解樂曲的內容以及樂曲要表達的情感。

  (四)重視想象能力,拓展創新意識。

  音樂、美術、語文三門學科成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整體。在學生們反覆誦讀後,播放樂曲,讓學生們靜靜的聽,為了讓學生們化知為能,遷移應用,設計了“一展風采”, 以音樂渲染情景、以圖畫展現情景、以語言描繪情景展示自己聽樂曲的感受。課後作業讓學生們發揮想象,練習寫作,力求讀寫結合,課外延伸。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旨在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們為主體,讓學生們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們多種能力的指導思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