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質說課稿(通用5篇)

等式的性質說課稿(通用5篇)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下面是關於等式的性質說課稿(通用5篇)的內容,歡迎閱讀!

  等式的性質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本課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今後學習解多步方程的基礎,它是系統學習方程的開始,其核心思想是構建等量關係的數學模型。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探索,思考比較,發現規律,在實驗的基礎上,掌握等式的兩個基本性質,並能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為今後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較複雜的方程打下基礎。

  2、教學內容:本節內容主要講解等式的性質,在掌握等式的性質後,利用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再進行具體化練習,加深認識。本節分兩課時完成,其中第一節課探索等式的性質,並對等式的構建和等式的性質進行具體化練習。

  3、教學目標:教案對學習目標的分解是以"學生的全域發展"作為標準進行的,更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和目標的可操作性。學習目標首先被分解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僅解決了"學到什麼"和"怎樣學習"的問題,尤其解決了"喜歡學"和"主動學"的問題。

  二、說教學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演示、實踐操作、透過觀察法、實驗法、合作交流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遵循由淺到深,由具體到抽象的規律,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應用等式的性質。

  三、說學法

  首先教師創造良好的環境,引導學生從喜歡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讓學生自己在特定的環境下不知不覺中建立一些等式與方程之間的聯絡。再透過一系列的實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等量的變化關係和等式的性質,並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全面總結出來,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挖掘問題能力、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與口頭表達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景,引發認知衝突

  以前學生解方程習慣用加減法、乘除法互為逆運算的方式解方程,這樣的思路只適宜解比較簡單的方程,例如:x+3=5、3x=-12等,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用估算的方法或逆運算的方式我們都可以求出方程的解;而象19+28x=33x-1這樣比較複雜的方程我們用上述方法還能求出它的解嗎?我利用學生認知上的衝突引入新課。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明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為等式性質的構建做好鋪墊。

  2.實驗探索,從特殊到一般

  等式性質的呈現屬於實驗探究型課,目的是要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等量的變化關係和等式的性質。這裡我分段逐步呈現等式的特性。首先出示平衡天平的圖形,給學生一個天平平衡的印象,引導學生用字母構建一個等式,接著在上一個平衡天平的基礎上,兩側同放一個三角形的符號表示物體的重量,讓學生觀察這時出現什麼現象,同時提出問題:怎樣做,兩邊才會保持平衡?透過學生實驗得出使天平兩邊平衡的方法,並用字母式子表示實驗的過程,再透過歸納,概括出物件的共同屬性加以表述,接著通過幾個練習加以鞏固,然後藉助上一個實驗的經驗和方法,進一步指導學生完成天平兩邊成倍變化的實驗,最後根據實驗情況觀察歸納結論。同時注意在總結時先讓學生根據實驗,把自己所得到的結論敘述出來,然後教師再對學生的結論給予概括得到等式的性質。

  上述講授等式的性質用的是觀察實驗法,實驗觀察是科學研究的一種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據客觀事物和現象找出它具有的客觀規律,有助於發現一些數學事實,抽象出物件的屬性,再透過歸納,概括出物件的共同屬性加以表述。同時也體現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認知規律。

  3.強化概念,指導學生嘗試

  關於等式概念、等式與方程的聯絡的引出,教法上採用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練習回顧、交流的方式。等式的性質的教學,採用師生共同觀察實驗,讓學生透過對直觀圖形的觀察、實驗和猜想,自已發現結論,並用總結的形式表述結論。等式性質的理解和掌握關鍵在於應用,只有透過大量練習來鞏固和提高,練習的速度越快正確越高,說明知識理解和掌握的越好。因此在教學中得到等式性質後,就用三組嘗試練習加強鞏固和提高,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又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同時,也向學生滲透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一種學習方法,使新舊知識技能得到了有機的結合。

  五、小結與練習

  本環節是對所學內容作全面的小結,並質疑問難,除小結所學的知識技能外,還對所用到的數學方法進行了概括,使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同時也對使學生能進一步體會等式與方程聯絡、等式的性質。

  佈置作業主要是為了達到:

  (1)鞏固所學概念;

  (2)發現和彌補教與學中的遺漏和不足;

  (3)強化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等式的性質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從對於比較複雜的方程難以用估算求解切入,引出對等式性質的討論,為後面逐步過渡到用等式的性質討論方程的解法進行鋪墊。學生探究等式的性質過程中所涉及的轉化思想、歸納方法是學生研究數學乃至其它學科所必備的思想。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並能用語言表述等式的性質,能用等式的性質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探索能力、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應用新知的能力,滲透"化歸"的思想。

  (3)情感與態度:透過實驗操作增強師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索發現等式的性質,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決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抽象歸納出等式的性質。

  4、教學準備:天平、導學案及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學策略與方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也是生本課堂"三學小組"教學模式積極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學生動手操作、多媒體展示,透過觀察法、實驗法、合作交流、歸納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預學——互學——評學,遵循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規律,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們在探索、交流中理解和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

  三、說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獨立自學

  預學:請同學們認真看教材81頁第一、二兩段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我們把 的等式叫方程;用" "表示 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可以用 表示一般的等式;請舉幾個等式的例子;

  2、能說出方程4x=24,x+1=3的解嗎?試一試;

  3、79頁例1第(2)題我們所列的方程是: 能估算出這道方程的解,從而解答這個問題嗎?

  設計意圖:1、2兩個問題都來源於教材,比較簡單,學生容易解決。第3個問題讓學生會感到解決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對後面即將學習的知識必然引起重視, 同時也產生了學好新知再來解決困難的濃厚興趣,就此引入本節課的課題;

  (二)合作互學

  【動手操作,探究規律】:把手中的天平調到平衡狀態,在天平兩端放置不同的物品,什麼時候天平可以平衡?(平衡狀態下的天平可以用等式 表示)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左端放入一個砝碼,天平還平衡嗎?怎樣做天平才能平衡呢?如果把放入左邊的砝碼拿掉,又有什麼發現呢?

  1、透過觀察,可以發現什麼規律?

  規律:

  2、歸納:

  等式的性質1

  用數學符號語言表示為:

  能舉例驗證嗎?(可舉具體數字的例子驗證)

  【繼續探究】: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左端放入與左端一樣的砝碼若干個,怎樣才能使天平平衡呢?如果把放入天平左端的砝碼拿掉,又有什麼發現呢?

  1、發現的規律是:

  2、類比等式的性質1,可以歸納:

  等式的性質2

  用數學符號語言表示為:

  能舉例驗證嗎?(可舉具體數字的例子驗證)

  5、【知識延伸】等式除了以上兩條性質外,還有其他的一些性質。

  (1)對稱性:等式的左、右兩邊交換位置,所得的結果仍是等式。即如果a=b, a=b那麼 b=a .

  (2)傳遞性:如果a=b,且b=c,那麼a=c.

  設計意圖:我設計了探究天平平衡規律實驗的教學環節, 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實驗步驟並動手操作, 在增減重物的過程中認識、歸納天平的平衡規律, 讓學生彙報實驗步驟與結論, 並用數字等式的形式表現實驗結果, 進而共同歸納出等式的性質1. 在探究等式的性質2時, 我為了加深學生印象, 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提出問題: 如果將性質1中的"加"改為"乘"、"減"改為"除以",結果還會相等嗎?讓學生大膽猜想,並透過天平實驗和數字等式例項變形進行驗證,再得出等式的性質2. 按照這樣的設計,學生必然會充分地參與到探究等式性質的活動中來, 既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動手操作、勇於實踐的探索精神, 又增強了設計實驗、類比猜想、歸納建模的學習能力, 同時獲得的知識也必然印象更深。

  (三)展示競學

  1、若X=Y ,則下列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請指明依據等式的哪條性質?若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1)X+ 5=Y+ 5 (2)X - = Y -

  (3)-5X=-5Y (4)

  (5) (6)

  2、如果3x=2x+5,那麼3x+______=5; 根據等式性質

  變式1、如果a-3=b-2,那麼a+1=_________;根據等式性質

  變式2、從3x+2=3y+2中,能不能得到x=y, 依據是什麼?

  設計意圖:這幾道練習題主要是等式兩條性質的基本運用,練習題的設計我遵循了"低起點,小臺階,循序漸進"的要求,符合七年級學生接受知識的年齡特點,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新知解決問題的習慣,使學生能享受到運用新知可以解決新的數學問題的愉悅感。

  (四)精講導學

  精講例題:閱讀理解題: 下面是小明將等式3x-2=2x-2變形的過程。

  設計意圖:透過精講展示競學部分學生可能有疑惑或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加深理解等式兩條性質運用的條件,設計的變式訓練由易到難,目的是鞏固基礎、提高能力;另外還有一個閱讀理解題,目的是讓學生在發現錯誤,並糾正錯誤的過程中,可以提醒自己在運用時不要犯這樣的錯誤,並加深對等式的兩條性質的理解;

  (五)小結評學

  設計意圖:我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是你在本節課上有哪些收穫?二是你還有哪些疑惑?主要是鼓勵學生能暢所欲言,使知識得到深化,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透過對學生個人的評價和學習小組的評價,有利於培養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回答問題,以及榮譽感意識,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最後,關注學生的學習體會和感受,提出:透過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六)檢測固學

  1、下列等式的變形中,不正確的是 ( )

  A.若 x=y, 則 x+5=y+5 B.若 (a≠0),則x=y

  C.若-3x=-3y,則x=y D.若mx=my,則x=y

  2、若 ,則a=___;若(c2+1)x=2(c2+1),則x=____

  3、填空,使所得結果仍是等式,並說明結果是根據等式的哪一條性質及如何變形得到的?

  (1)若2x-4=5,則2x=5+ ,根據等式的性質

  (2)若4x=3x-6,則4x+ =-6,根據等式的性質

  (3)如果 x=5,那麼x=________;根據等式性質

  (4)如果0.5m=2n,那麼n=_______;根據等式性質

  (5)如果-2x=6,那麼x=________.根據等式性質

  4、若 b=3a+6,c=3, 且 b=c 求 a的值;

  變式:若b=3a+6, c=a,且 b=c 求 a的值;

  設計意圖:透過典型,多樣化的練習題,尤其是"變式練習"進一步強化技能,提高能力,加深對等式的兩條性質的理解和運用;

  四 說教學得失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

  1.本節課能全面體現生本課堂"三學小組"的教學模式。"三學"一方面表示生本課堂教學的三個基本環節:即預學、互學、評學;另一方面是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倡導的學習方式和策略。本節課我透過設定"獨立自學——合作互學——展示競學——精講導學——小結評學——檢測固學"六個教學流程,緊緊圍繞"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始終處於有序的學習活動中;教師提問質疑、引導點撥、協助分析,處處都體現了"導與引"的作用。 這種教法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讓每個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動手實踐,思考分析,討論交流,歸納反思,對學生理解知識、提高能力可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2. 能靈活採用實驗探究法、類比猜想法、討論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展開教學。 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段,學生邏輯從經驗型向理論型發展,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也隨著迅速發展。 在探究等式的性質1時, 我採用實驗探究法讓學生動手操作,符合青少年好動的特點, 在探究等式的性質2時,我採用的是類比猜想法, 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大膽猜想結論,符合初中生愛發表見解、好表現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運用等式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時,我採用激勵機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表現自我創造條件和機會,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挑戰性。這種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可以加強研究問題的實驗探究性,也強化了數學方法的思想滲透, 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意識。

  等式的性質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式的性質》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小節的內容,本節是這一內容的第二課時。旨在為後繼學習解方程提供理論依據,也為以後在代數幾何中進行量與量之間的轉換,代數式的恆等變形提供依據,更為以後學習不等式打下基礎,同時也是對前一小節估算方法求方程的解一次推進,更是對小學學習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一次變革。實現由具體的數向抽象的字母過渡,從而讓學生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基於教材的安排及初一學生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特確定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等式的性質及運用等式性質解方程。

  難點:等式性質的匯出過程。

  二、目標分析:

  新課標中要求,數學課堂要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著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猜測的探索過程,考慮到初一學生對這一內容並不陌生,難在從實驗中總結出一般性規律。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等式的性質,會運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 綜合、抽象能力,獲取學習數學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透過群體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積極愉悅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意識和情感,敢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體驗解決問題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法分析: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實驗觀察,自主歸納法:

  2、自主探究,討論交流法:

  3、自主學習,與講授相結合法;

  四、過程分析:

  本節課我主要圍繞三個什麼來教學,即為什麼學習等式的性質?等式的性質是什麼?怎麼運用等式的性質?。

  (一)關於為什麼學習等式的性質?主要是在引入時以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墓誌銘上的名題作為情境匯入,當學生列出方程後,提出問題: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求出方程的解嗎?你要試驗多少次才能找到方程的解?當學生感到用估算的方法難於求解時,引出學習等式的性質的必要性。 2、能力目標:通對觀察、實驗、探究、歸納、應用,培養學生觀察、分析、

  這樣設計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出發,提出新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動機。

  (二)關於等式的性質是什麼?是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是透過教師在多媒體上進行演示實驗,讓學生透過實驗、觀察、探究、討論、交流歸納出等式中滿足的規律,進而把規律用式子表示出來。

  實驗按以下過程進行:

  1、實驗前提出問題

  等式像平衡的天平,能否透過加減天平兩邊的重量,使天平繼續保持平 衡?

  2、實驗步驟如下:

  實驗一:

  ①出示天平,讓學生第一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②放上兩個同重量但不同種類的物體,讓學生第二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若平衡——這時說明左邊物體為a千克,右邊物體重量為bkg,那麼,兩邊物質重量相等,可用什麼式子表示? a=b

  ③在天平左邊加一個3kg物體,讓學生第三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該怎麼變化?

  ④在天平右邊加一個物體,但與第三次重量不同,讓學生第四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怎麼變化?

  ⑤在天平右邊換上一個3kg的物體,讓學生第5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平衡,從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天平兩邊同時加上同重量的物體,天平仍然平衡?把平衡的天平看成等式a=b,相當於在等式兩邊做什麼變化?你能用式子表示嗎?

  實驗二:

  ①出示天平,兩邊各放同重量不同種類的物體,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②拿走天平左邊一個“△”,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怎麼變化? ③拿走天平右邊一個“□”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怎麼變化? ④換回“□”、放上“△”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怎麼變化? ⑤從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天平兩邊同時減去同重量物體時,天平仍然平衡?

  把平衡的天平看成等式a=b.“△”形的重量為2kg,相當於等式兩邊做了什麼變化?

  ⑥天平兩邊放上一物體xkg,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⑦天平兩邊放上一物體,(x+y)kg,觀察天平是否平平衡?這裡x、x+y都是些式子,說明等式還滿足什麼規律,你能把規律用式子表示嗎?

  實驗三:

  ①出示天平

  ②天平的左邊由○○→○○○○,天平不平衡,右邊怎麼變化?

  ③天平左邊由○○→○○○○○○,天平不平衡,右邊怎麼變化?

  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說明天平左右兩邊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天平仍平衡,擴大多少倍,也可以看成什麼運算?相當於在等式a=b的兩邊做了一個什麼變化呢?

  ④天平左邊○○○○○○→○○○,天平平衡嗎?右邊怎麼變化?

  ⑤天平○○○○○○→○○,天平平衡嗎?右邊怎麼變化?

  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天平左右兩邊重量同時縮小相同倍數時,天平仍平衡?縮小多少倍也可以看成什麼運算?相當於在等式a=b的兩邊做了一個什麼變化?

  引導學生說明等式性質2,並用式子表示?

  這樣設計讓學生透過觀察、實驗、探究、歸納、探索發現等式的性質,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綜合運用能力,讓學生經歷產生知識的過程。

  (三)關於怎麼應用性質,對書中例題只點撥,不講解。特別是例題中的(3)強調一題多解。並在後面安排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先簡單應用,再逆用性質,最後解決數學家的歲數問題。

  這樣設計,一方面是鞏固本節的重點知識和易錯點;另一方面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關於小結:

  主要是讓學生辨析兩個性質的相同和不同點。

  五、幾點思考:

  1、演示實驗能否達到效果。會不會有同學在已知結論的情況下,直接用結論,而不是透過實驗發現結論。

  2、等式是生活中的平衡狀態,除了相等還有不相等,如果有學生問,就給學生作進一步的解釋,為後面學習不等式的性質打下基礎。

  3、習題中有ax=-3x,推出a=-3,可能有學生忽視x不等於零。

  4、實驗後,學生可能無法用語言描述等式滿足的規律。

  5、求數學家的年齡時,可能有同學不會合並,這時降低要求,能做的更好,不能做的,放到下節課再解決。

  等式的性質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你們好!我說課的課題是《等式的基本性質》,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小學數學冀教版第十冊第單元《等式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已經掌握了方程的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等式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重點,更是今後學習解方程的基礎。

  我搜集了人教版的教材近行對比,發現:雖然版本不同,內容編排不同但是數學學習內容大體相同,都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這裡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們現在的版本把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和性質二都是以文字的內容具體的.呈現了出來,而人教版教材是透過遊戲的方式呈現的,具體的性質內容是在後來的解方程當中逐步體現的。我個人覺得現在的版本還是可取的。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並能用語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問題。

  能力目標:1、在用算式表示試驗結果、討論、歸納等活動中,經歷探索等式基本性質的過程。

  2.透過學習理解並能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問題。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討論歸納的意識和習慣,養成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理解並能用語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並能用語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問題。

  教學具準備:天平,教學課件,學生導學案等材料

  三、說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習慣進行高效課堂模式下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探究與合作交流能力。在學習了方程的意義的基礎上,再加上對天平已有知識的經驗積累,應該根據我的教學設計能夠一步步研究出等式的基本性質。當然由於學生的理解能力的差異,對於學困生還是應該照顧到。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我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引領學生課堂生成:

  四、說教學過程(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

  (一)、速算比賽:

  6.6÷11= 128÷3.2= 250×12= 60×0.2=

  36÷180= 2.6×10= 190×0.4= 74÷0.2=

  這幾道題是一直以來堅持的口算訓練。不過在處理上採取了比賽的方式,時間是一分鐘,我公佈答案後學生迅速自評,並由組長算出組內共算對了多少道題,以此作為標準評出優勝小組,並及時進行加分評價。

  (二)、創設情境

  教師導語:剛才的比賽中某某組表現的很棒,為他們組贏得了寶貴的2分,希望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繼續發揚這種精神,同時老師更希望其他組能有出色的表現。上節課我們用了什麼儀器了方程的意義呢?(學生肯定會異口同聲的說是天平)教師隨機出示天平。每組一臺。我們這節課還利用天平學習,學習什麼呢?請大家看導學案並齊讀課題和目標。教師相機板書。

  (三)、獨學導學一

  導學一:

  小實驗 1、根據圖片演示實驗。列式為( )

  實驗2、在天平左邊的托盤裡再放入20克的砝碼,這時天平出現什麼情況?接著再天平右邊的托盤裡放入20克砝碼。根據這時天平的情況列式( )

  實驗3接著再在天平左右兩邊同時放入100克砝碼,天平會怎麼樣?可以列出等式( )

  實驗4接著在天平左邊的托盤裡再拿走20克的砝碼,在天平右邊的托盤裡再拿走20克的砝碼。天平會怎樣可以列出等式( )?

  總結:透過上面的實驗:觀察上面的4個等式,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根據我的設計大多數同學根據已有經驗會很快列出算式,可能有同學會利用我給出的天平來驗證,獨學充分後教師要做好評價。

  (四)、對學、群學。

  學生充分獨學後,對子之間交流進入對學階段。對子之間交流,交流完後組長組織組內組內總結展示。小組長要根據情況確定待展同學。教師巡視觀察那個組利用天平利用的效果好準備接下來的精英展示。教師要關注學困生。特別是雙差生。教師還要做評價。

  (五)、精英展示

  我這個環節準備一組或兩組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名同學一塊展示。教師要做好規律的總結提升和及時的評價,特別是聽展。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學生列出的每個等式。

  五、完成導學二。

  導學二 (1)根據圖片寫等式

  (2)根據圖片寫等式:

  比較上面兩組等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有了學習經驗,這個環節應該很順利.還是按照高效模式進行,在教學中注意利用教學課件突破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有的小組可能還會出現加減的情況,教師要適當引導到倍數關係。

  達標訓練:(1)30+x=100 (2) x - 71=4

  30+ x-30=100( ) x–71+()=4( )

  x=( ) x=( )

  (3)21 x=105 (4) x ÷21=3

  21x÷()=105( ) x÷21×()=3( )

  x=( ) x=( )

  學生理解了等式的基本性質理論,我覺得由理論到實踐應該給學生一個過渡空間,所以我設計了這一環節。學生獨立完成後挑選組長進行展示,此時教師重點強調學生填空的依據,這樣就更好的鞏固了剛學完的理論。完成後教師小結.引導學生談收穫。

  最後是達標測評.我選的是教材42頁的第一題。學生做完後教師公佈答案,學生互評。教師要做好評價。

  等式的性質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64-65頁“簡易方程”的《等式的性質》。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學因素。等式的基本性質是學生解方程的依據,它是系統學習方程的開始。這節課的內容在簡易方程中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原來的教材中對於等式的基本性質只是初步的認識,並沒有總結成概念性的東西,但學生實際運用時卻需要概念來作支撐,所以在教材中作了調整,讓學生透過觀察天平演示實驗,由具體實物之間的平衡關係抽象概括出等式的兩個基本性質就成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本課“等式的基本性質”是在上一節剛剛認識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核心思想是構建等量關係的數學模型。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質,會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課目標定為:

  知識與技能:理解並能用語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質,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實驗操作、討論、歸納等活動中,經歷探索等式基本性質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探索等式基本性質過程的挑戰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難點:根據等式的性質在教材中的作用,我把抽象歸納出等式的基本性質作為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學情分析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簡易方程是新課標“數與代數”中一個重要部分。學生已經瞭解了方程的意義並且初步學會了列簡單方程,而且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樂於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因此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規律,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質。

  三、教學方法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以及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因此,在這節課中,教法我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探究法和問答法,讓學生透過實驗觀察和分組討論探究學習。並且透過大量的練習問答來鞏固知識點的掌握運用。

  四、教學準備

  天平、多媒體課件。由於天平操作起來有些困難,可能會出現不平衡的結果,所以採用了認識天平和採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結果。

  五、教學過程

  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環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引導探究、合作交流——鞏固練習、運用新知——課堂小結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以曹衝稱象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天平並透過天平中的平衡引入課題。

  (二)引導探究、合作交流

  1、具體情境,感受天平平衡

  透過課件展示情境圖引導學生小結出等式並用字母表示。

  2、猜想假設、小結規律

  先讓學生猜想然後再透過課件在天平上演示過程。驗證學生的猜想,用字母表示。引導學生小結出:等式兩邊同時加上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3、觀察思考、總結髮現

  透過課件對教材第64頁圖2的演示過程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透過小組合作討論總結出發現的規律。等式的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4、假設資料、驗證規律

  得到結論後透過假設物體的具體的資料驗證學生自己總結出的規律。

  5、口算練習、應用規律

  透過一些簡單的等式問答應用等式兩邊同加或同減相同的數以加強規律的應用。

  6、設疑思考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還有沒有其他的運算也能使等式左右兩邊相等。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再透過課件引導學生一步步總結出等式的性質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三)鞏固練習、運用新知

  透過填空、判斷等一系列的練習鞏固由淺入深的運用等式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四)課堂總結

  在課結束前讓學生分別談談自己的收穫以強化鞏固所學知識。並且佈置作業。

  六、板書設計

  在板書的設計上以簡單明瞭為主。透過字母等式的同加、減,同乘、除表現出等式的兩個基本性質

  以上是我的說課,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建議。謝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