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圓的認識說課稿(精選10篇)

五年級圓的認識說課稿(精選10篇)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說課稿則是為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說課稿則重點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五年級圓的認識說課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圓的認識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圓的認識》。

  一、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直線圖形的基本特徵,並對圓有了直觀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有以下三個知識點:一是圓心、半徑、直徑的認識;二是用圓規畫圓的方法;三是圓的基本特徵的認識。從認識直線圖形到認識圓這樣的曲線圖形,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空間圖形”的學習經驗,而且能夠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這部分知識也是後面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小學生的抽象能力還比較弱,對圓的認識往往停留在具體的物體的面上,“物”和“圖”分辨不清,導致他們對“圓上”和“圓內”分辨不清,這樣就必然影響到他們對半徑的正確認識。因此,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圓心、半徑,既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上述理解,我打算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有關特徵,知道什麼是圓心、半徑和直徑。正確掌握使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2、在這一過程中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四、教學策略。

  為此,本節課我將重點採取以下策略:一是,利用學生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的策略。利用教材提供的圖片引導從中找圓,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幫助學生從實物圖中抽象出圓,再引導學生回到生活中找圓豐富表象;二是,以畫圓為主線認識特徵的策略。第一用課前準備好的學具畫圓,初步感受特徵;第二用圓規畫圓,認識圓心、半徑和直徑;第三任意畫圓,透過折一折、比一比發現圓的基本特徵。三是,自主探究的策略。引導學生在明確問題的基礎上獨立思考、討論交流,自主地認識圓的基本特徵。

  五、教學過程:

  (一)、揭題提問,引入新課

  課堂伊始,首先進行啟發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這種圖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圓,關於圓你想知道什麼?引導學生提出:什麼是圓?圓和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麼不同?明確學習目標,激發探究的興趣。

  (二)、自主探索,認識圓的特徵

  1、初步感知圓的特徵。

  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出示教材中的四幅圓形實物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指出這些物體中的圓,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適時地利用多媒體把圓從實物圖中抽象出來,同時告訴學生,這些圖形都是圓。然後引導學生到生活中找圓,問學生:你在哪些地方還看到過圓?透過觀察交流,豐富學生關於圓的表象,為進一步認識圓打下基礎。

  在學生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事先準備的圖釘、線、圓形硬片等學具自己動手畫圓。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圓的。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將重點關注利用圖釘和線畫圓的方法,並著力引導學生把這種畫法說清楚。因為這種畫法是對圓心、半徑的形象感知的過程,為他們認識圓心與半徑提供經驗。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提問: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透過比較發現:以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都是線段圍成的圖形,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2、認識圓心、半徑和直徑。

  首先借助四幅連續的圖片,引導學生學習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獨立的用圓規畫圓。然後,老師用圓規畫圓並告訴學生針尖固定的一點是圓心,通常用O表示;連線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是半徑,通常用r 表示;透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是直徑,通常用d 表示。

  3、認識圓的基本特徵。

  在畫圓感知特徵的基礎上,出示例3,引導學生根據題目的要求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解決問題。老師透過巡視瞭解情況,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及時提出問題:根據(1)你能發現什麼?組織班內交流。

  本環節的設計力求以畫為主線,引導學生經歷認識圓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充分感知,提高操作、觀察、分析、歸納、概括等數學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三)、應用練習,鞏固拓展

  設計有層次、有針對性的練習,鞏固拓展有關圓的知識。練一練第1題,讓學生指出各圓的半徑和直徑,並量出它們的長度,意在鞏固基本特徵。第2題鞏固畫圓方法,進步認識圓心、半徑和直徑。

  練習十七第一題進步認識半徑和直徑的關係。第二題感受圓的大小與半徑有關。第三題進一步體會圓心確定位置,半徑確定大小。這些練習都應該在學生獨立解答的基礎上,組織交流,引導點撥,提高練習的效率。

  (四)、總結反思,梳理知識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及收穫進行總結反思,幫助他們建立起科學的知識系統,並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他們自覺建構知識的良好習慣。

  各位評委、各位專家:圓的認識一節的教學設計堅持以“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理念為指導,以發展學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為核心,以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為主線,著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圓的特徵,努力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和諧發展,預期應該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中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專家批評指正。

  五年級圓的認識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過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以及他們的周長、面積計算,也直觀地認識過圓。在此基礎上,本單元開始正式學習圓的有關知識,這也是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個認識平面圖形的單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都是直線圖形,而圓是曲線圖形。從研究直線圖形到研究曲線,對學生而言是一種跨越。因為研究曲線圖形的思想、方法與直線圖形相比,是有變化和提升的。

  二、說學生

  曲線圖形的思想、方法與直線圖形相比,是有變化和提升的。因此,透過對圓的研究,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圓的一些基礎知識,還需要透過學習,感受“化曲為直”“等積變形”“極限”等數學思想方法,進一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徵以及在同一個圓裡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四、說重點

  掌握圓的特徵以及在同一個圓裡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五、說難點

  掌握三種畫圓的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二)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圓的認識

  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關於圓的物品,老師蒐集了一些,請同學們欣賞,課件出示。

  同學們你們能舉出生活中有關有的物品的例子嗎?

  同學們剛才你們都談到了有關圓的物品的面,是的圓是平面圖形,以前我們還學過很多平面圖形,誰能舉例?(同學們可能會談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如果讓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剪一個圖形,你剪哪個圖形?為什麼?進而引出圓是曲線圖形,有別與前面學過的直線圖形。

  (三)出示學習目標

  1、瞭解三種畫的方法;

  2、掌握圓的特徵,瞭解圓各部分的名稱,以及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四)請同學們在小組裡用準備的工具畫圓,看哪個小組方法多,圓畫的最好。

  (五)各小組彙報

  1、實物畫圓

  2、繩子畫圓

  3、圓規畫圓

  4、教師總結,畫圓的歷史

  五年級圓的認識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十單元“圓”第一課時——《圓的認識》。

  一、教材解讀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直線圖形的相關知識,以及對圓已有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直線圖形領域過渡到曲線圖形領域,其學習內容和研究問題的方法,都發生了變化。透過對圓的認識,為以後學習圓的周長、面積,以及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對於小學五年級學生來說,由於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他們的形象思維仍佔主要地位,對圓的理性認識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重難點

  利用現代資訊科技與數學課堂教學有機整和,採用動畫演示,情景再現的方式,引領學生探究圓的特徵,突破教學難點運用所學圓的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四、教法、學法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本節課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運用操作、探究、討論、發現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與教法相對應,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實現現代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

  五、教學流程及設計理念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幾個教學環節。

  1、走進生活,領略圓的美。

  課始的引入分為兩個層次:喚醒——展現。首先讓學生回憶生活中見過的圓,喚醒學生的相關生活經驗;再展現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的有關圓的畫面,從中尋找圓的同時感受圓的美。

  美侖美奐的圖片配以輕柔的音樂,讓學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時,從中發現數學成分——幾何圖形。這樣設計就為學生從認識生活中的物體到認識數學上的幾何圖形,架起了一座橋樑,既突出了幾何建模的過程,又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2、實際操作,掌握畫法。

  學生初次創造圓時,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讓學生直觀感受圓的基本特徵——曲線圖形。這時,引入畫圓工具——圓規,用多媒體展臺展示學生的作品,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同時不標準的圓又引起了他們的思考:怎樣才能畫出一個成功的圓?使學生從簡單的動手操作上升到方法的歸納。在學生充分交流後,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生迅速掌握圓規畫圓的方法,運用基本方法第二次畫圓。在此基礎上,很自然地引出了三個概念:圓心、半徑、直徑。概念的應用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補充“練一練”,讓新知識得到及時鞏固,出示“試一試”第三次畫圓,層層深入,在掌握畫圓方法的同時還感知了圓的概念,引出了圓心及半徑的作用——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確定圓的大小。現代資訊科技的引入使這一理解難在滑鼠點動之間輕鬆解決。

  3、小組合作,探究特徵。

  這一環節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有目的、有意識安排學生合作學習。這一開放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具體、直觀的操作過程中發現了半徑、直徑的本質特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在此之後,安排拓展練習,實現了知識能力的遷移。

  4、拓展與應用,盡顯圓的魅力。

  透過介紹墨子對圓的描述進一步彰顯圓的文化內涵,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數學文化歷史悠久萌發民族自豪感。在此之後,我又點撥學生探究:現實生活中,為什麼車輪都要做成圓的?車軸應裝在哪裡?既注重鞏固基礎知識,又注意聯絡實際發展學生的應用能力。我充分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優勢:動畫情境的再現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建立聯絡,為突破教學難點做了有力的鋪墊。對圓的再次欣賞人,給了學生想象空間。透過這樣的延伸,做到首尾呼應,使學生深切感受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又服務於現實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六、課後反思:

  縱觀我的整個教學設計,運用現代資訊科技,針對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使數學課堂教學事半功倍。

  最後,感謝各位專家評委,不足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五年級圓的認識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一節內容《圓的認識》,主要內容有:用圓規畫圓、瞭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等。

  2、教學內容及其所處的位置與作用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幾何初步知識內容,既是一節起始課,也是後繼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

  3、教材簡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麵積計算,以及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教材透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充套件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透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後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空間與圖形”領域提出了這樣一條具體目標:透過觀察,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圓,會用圓規畫圓;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本人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透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係。瞭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並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透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圓的各點分佈均勻性和廣泛的對稱性,同時獲得思維的進一步發展與提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並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三、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教學準備:

  學生:剪刀、白紙若干張、彩筆、圓規、直尺、圓形物體一個

  教師:課件、圓規、直尺、圓形紙片等

  四、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將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用“情境教學法”,匯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圓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絡,用“活動探究法”讓學生主動探索,實踐操作,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具體特徵。用“小組合作法”讓同學們在小組活動中,相互合作,透過讓學生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學會畫圓。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為我們教師展示了一個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面對著實實在在的孩子,我的設計本著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的教學思想,對本節課的教學,我精心設計了二個主要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首先複習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麼線圍成的?簡單說出這些圖形的特徵。

  (二)、突出主體、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圓

  首先我會讓學生舉舉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的?”學生可能會說出:硬幣、光碟、路標、鐘面、車輪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的。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接著,我會出示的兩組圖形,形成正確表象——圓是一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2、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

  (1)找圓心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摺後開啟,用筆和直尺把摺痕畫出來,並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複上面的摺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後,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親手操作後,發現所有的摺痕都會相交於一點。這些摺痕的交點,正好在圓的正中心,我們數學上把這一點叫作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設計意圖:透過學生的直觀操作,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動作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並有意設定一些認知衝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 認識半徑、直徑

  連線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讓學生透過動手畫一畫,小組議一議,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一個圓裡,半徑能畫無數條,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透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這裡因為有半徑的知識做基礎,我會嘗試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探討直徑的知識,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一個圓裡直徑也能畫無數條,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3) 探討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分組討論在一個圓裡,半徑和直徑有什麼關係?透過測量和比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裡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係,讓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關係。得出d = 2r與r = d/2的字母公式,並在練習中透過填表強調了圓內半徑與直徑的對應關係,還要求學生在圓內一些線段中,找出半徑和直徑。(設計意圖:合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自主探索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並及時鞏固學習成果。)

  3、掌握畫圓方法

  在教學畫圓的過程中,我同樣會放手讓同學們大膽的動腦,動手探索不同的畫圓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藉助圓形物體畫圓,用繞線釘子畫圓,還有用圓規畫圓等等。最後我會試著讓學生用圓規在練習本上畫圓,並要求一邊畫,一邊想畫圓的步驟有哪些。透過學生的彙報,我引導他們歸納出畫圓的一般步驟:

  (1)定點(也就是定圓心的位置)

  (2)定長(也就是定半徑的長度),

  (3)旋轉畫圓。接著我會示範一次畫圓的方法,強調畫好後要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

  五年級圓的認識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實驗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內容是認識圓的特徵和學會畫圓。這部分知識是小學最後一個平面圖形的教學,是在前五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安排的,是為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和麵積,以及為下學期學習圓柱和圓錐的知識做好準備,起到橋樑的作用。

  【學情分析】:

  本班有57名學生,大多數學生對圖形教學非常感興趣。敢於動腦、動手。但是有部分學生,特別是留守生,在家未能得到父母的關愛,形成不愛動腦筋的習慣,針對這些情況我實行小組合作式教學。

  【目標定位】:

  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和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及認知規律,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初步擬定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 認識圓的特徵,瞭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 學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與直徑。理解掌握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 使學生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操作步驟。

  目標定位後,我結合學情分析確定了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認識圓的特徵。

  2、掌握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教學難點:

  掌握圓的正確畫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紙片,直尺、圓規。

  【教法運用】:

  依據教材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出發,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宗旨。本節課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透過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去建構新知,儘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透過操作、觀察、交流、質疑、概括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學會與人交流,學會與人分享,學會反思,實現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發展。

  【教學過程】:

  基於上述設想,為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知識的“再創造”,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了以下的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為了增強課堂的凝聚力,複習引入的時候我就動用了課件,出示了一組圖形,讓學生直觀感受,從中找出與眾不同的圖形,找出“圓”。再讓學生說出區別於其他圖形的理由:圓不是由線段圍成的圖形(是由曲線圍成的),而其他圖形是由線段圍成的。接下來我又用圓形鐘面、硬幣等實物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圓”,激發學生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從而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二、動手操作,學習圓的特徵

  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主要分為三個環節:

  (1) 認識圓心。請學生們拿出課前已備好的圓形紙片,引導他們按不同的方向對摺手中紙片,看看能發現什麼。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再在全班交流彙報。老師在大家的眾多發現中,突出肯定“許多摺痕都相交於圓中心的一點”,並不失時機的告訴學生這個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讓學生在自己的圓形紙片上點上“點”,用“O”表示出來。之後在“圓周上、圓外、圓中心、圓中任意地方”點一“點”,讓學生辨誤,強化對“圓心”的認識,瞭解“圓上”的概念,為學習半徑和直徑做好準備。

  (2) 認識半徑。請學生在自己的圓周上任意定幾個點,再用有刻度的直尺量一量圓心到圓上這任意一點的距離,請同學報出測量結果,說說發現了什麼。學生很容易的就能發現“同一個圓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老師再用課件演示,連線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這個圓的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從而揭示半徑的概念。讓學生在自己的圓形紙片上用字母“r”表示出半徑來。引導學生探究:在同一個圓裡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從而掌握“在同一圓裡可以畫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這一基本知識。

  (3) 認識直徑。引導學生觀察手中圓形紙片,動手描一描這些摺痕,透過實踐活動,感知直徑的特點,並讓學生練習畫直徑。讓成功者告訴其他學生“透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用字母d表示,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並感染其他學生。隨之老師用課件揭示直徑的概念,讓學生也在圓上表示出來,並透過比一比在單位時間內畫直徑,看誰畫的多?量一量你又能發現什麼?透過畫、量、想等心智活動,讓學生自主發現直徑有無數條且長度都相等。最後請學生觀看課件,並讓學生探索出在同一個圓裡,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這樣透過半扶半放的教學,實現知識的“再創造”。

  在學完半徑、直徑、圓心的概念後我安排了兩個小練習,目的是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提高運用半徑與直徑的關係進行計算的能力。

  三、學習圓的畫法

  (1)、瞭解畫圓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畫圓的工具很多,這裡著重介紹圓規。圓規有兩個腳,它的一腳有針尖,另一腳裝有鉛筆或粉筆,針尖一腳固定在一點上,右手握圓規,左手按住紙,不要用力過大,另一腳旋轉畫圓,教師邊講邊示範。

  (2)、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步驟

  第一步: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即半徑)。

  第二步:把有針尖的一隻腳固定在選好的一點(即圓心)上。

  第三步:把裝有鉛筆尖的一隻腳旋轉一週,圓就畫好了。

  (3)、練習畫圓

  1、學生自己隨意畫圓。

  2、學生動手按指定的半徑與直徑自己畫圓。

  四、拓展延伸,強化理解。

  學習了半徑、直徑、圓心,透過辨析比較,深化對概念的理解。結合半徑、直徑的特點及它們之間的關係設計兩個層次的練習:

  (1) 判斷題與填空練習,強化對概念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題。

  設計這組練習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並把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從而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信心。

  【評價反思】:

  本節課我教學的基本思路是:教師既是這堂課的設計者、引導著、也是這堂課的參與者,而讓學生成為這堂課的主人,讓他們在操作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在這堂課中,我沒有刻意去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走,靈活把握,適時點燃學生求新知的慾望,讓學生在反思中成長,在享受成功中成熟。在這堂課中,我遵循數學源於實踐,服務於實踐的原則,給學生很大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走進生活,辦他們樹立解決問題的信心,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認為,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思考走出課堂,這才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

  我的說課完畢,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五年級圓的認識說課稿 篇6

  一、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一節內容《圓的認識》,主要內容有:用圓規畫圓、瞭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等。

  2、教材簡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透過觀察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再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畫圓的操作過程,掌握圓的畫法。經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裡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使學生透過觀察、實驗、猜想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學重點:會使用圓規畫圓,知道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5、教學難點:用圓規畫圓。

  6、教學關鍵: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圓規,多進行實際操作練習。

  二、學生分析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比較低;本校處在城鄉結合處,家庭輔導能力較低,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鑑於以前學習長、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三、說教法學法

  1、本節課我以學生親自動手製作車輪為主線,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以及教學圓的畫法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

  2、教學中理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觀影響,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產生問題意識,自己探究、嘗試,修正錯誤,總結規律,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3、本節課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運用操作、探究、討論、發現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與教法相對應,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透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將演示、觀察、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圓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同時作用於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新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1.創設遊樂場的一個情境

  螢幕出示:五輛車,問:你最喜歡乘哪輛車?為什麼喜歡乘這輛車? 學生討論、交流 。(車輪有長方形的、正方形的、平行四邊形的、三角形的、圓形的)

  2.匯入:現實生活中的車輪都是圓的,而且車軸都裝在圓的中心,為什麼要裝在中心,不裝在中心,行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做車輪,好嗎?

  (設計意圖:創設遊樂場乘車這樣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喜歡乘的車,並說明喜歡的理由,使數學的內容充滿人文色彩。在體現了社會性和時代感的同時,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及強烈的探究慾望生動活潑,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動手實踐,發現新知

  1.做車輪(畫圓)

  師:要做車輪,首先要做什麼?(畫圓)

  學生小組合作,任選工具畫圓,再把圓剪下來。

  師:你是怎樣畫這個圓的? 學生介紹不同的畫圓方法。

  師:你是怎樣用圓規來畫圓的?你認為用圓規畫圓時要注意什麼?

  師介紹圓規的結構及畫法。

  2.安車軸(認識圓心)

  師:車軸安裝的地方我們把它看作一個點,那麼車軸應裝在哪裡呢? 學生裝車軸 。

  圓規畫圓時,針尖固定的一點。

  不是圓規畫圓的,怎樣找車軸? 學生介紹方法(多次折)

  師小結,螢幕顯示:圓心O (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

  3、裝鋼絲(認識半經): 學生裝鋼絲

  投影出學生所畫的鋼絲,問:你是怎樣安裝這些鋼絲的?它們都是怎樣的線段?

  師小結:連線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這樣的線段你能畫幾條?你還有什麼發現? (在同一個圓裡,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螢幕顯示:半經r。 學生判斷

  問:你現在明白車軸為什麼裝在圓的中心了嗎?(回應了引入的問題)

  4、認識直徑:

  1)用學生剪出來的圓進行對摺,讓學生觀察摺痕有什麼特點?懂得:透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2)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你能否發現直徑有什麼特徵嗎?為什麼?

  3)彙報:同一圓裡,直徑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

  螢幕顯示:直經d 學生判斷

  5、認識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師:剛才我們透過設計車輪,知道了圓內各部分的名稱,那麼你們還可以發現什麼規律嗎?

  學生小組討論 (可以讓學生在圓上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

  出示板書:在同一個圓裡, d=2r或r=1/2d

  現在假如要長途旅行,你要選擇哪輛車?為什麼?

  (設計意圖:透過做車輪、安車軸、裝鋼絲等一系列開放性活動,變被動地學數學為主動地做數學。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學生掌握了數學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圓的基礎知識,訓練了一些基本技能。尤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合作精神,體驗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讓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三、鞏固練習

  1、第88頁第一題。(學生回答後讓他們再說說一些物體的哪一部分是圓。)

  2、填表。(讓學生充分理解在同一個圓裡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r(米)0.241.42d(米)0.861.043、判斷題:

  (1)經過圓心的線段是直徑。( )

  (2)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相等。( )

  (3)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

  3、操作題

  (1)小明有一張沒有標出圓心的圓形紙片,你能幫他找到圓的圓形心嗎?同時請你說說你是怎樣做的?

  (2)畫一個半徑3釐米的圓。

  4、擴充套件題:在邊長為10釐米的正方形裡畫出一個最大的圓,想一想:可以用哪些辦法來確定它的圓心?它的半徑應是多少?

  (設計意圖:透過這樣的延伸,做到首尾呼應,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又服務於現實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5、小結體驗: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穫?

  五年級圓的認識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圓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行後所要認識的小學階段的最後一種圖形。學生認識圓應把握它的特點,藉助多媒體使學生體會到圓所蘊涵的美學特徵與文化基奠,本課教學針對的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初步具有處理資訊和網路上自主學習的能力,特別是結合遠端多媒體教學使這成為現實。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遠端多媒體教程網路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平臺。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和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在知識目標方面,使學生認識圓的個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和畫圓的方法,在技能目標方面,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熟練掌握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在情感目標方面,我透過生動畫面,圖象,演示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圓的存在與作用,感受其神奇與蘊涵的美學價值。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目標設定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既透過多媒體認識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教學難點於與掌握圓的特徵,能熟練的畫圓。

  四、教法與學法:

  根據本課的目標設定和重點難點特制定教法:以學定教,綜合探究如情景陶冶法,學法是順學而導,互助學習如師生互動學習法等。

  五,教學流程

  首先我透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創設情景,展現大自然中隨時都有園的存在,讓學生感受到園的神奇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的匯入到新課之中。

  然後課件展示,宇宙星際。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以及大自然中的物體等。

  接著,我會讓學生在準備好的紙上作圓,方法工具不限。同時我透過課件演示一兩種作圓的過程方法,以啟迪學生。

  學生完成後我會提問,你是用怎樣的方法畫的?在學生作答間我會適時作出科學的評語"固定的一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R表示,透過圓心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

  然後透過課件展示圓的畫面及各部分的名稱,同時根據課件圖片讓學生分析圓上,圓內,圓外和圓心各指什麼?我在適時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

  其次,我會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心知,此時我會播放課件:以半徑旋轉並標有直徑的圓,讓學生觀察分析並且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會發現直徑是半徑的兩倍等。我在結合課件圖片

  總結:圓的半徑在旋轉中與圓的直徑重合時,半徑只有直徑的一半,由此得出:R=D2,D=2R。給答對的學生給予獎勵,以激勵學生的積極性。

  然後透過課件展示兩個分別以半徑和直徑旋轉的圓。接下來我會再問"那圓有多少條半徑和直徑呢?為什麼?學生自己看著旋轉的圓自己總結,我適時作出評述圓的半徑,有無數條直徑也有無數條,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半徑相等,直徑也相等,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確定圓的大小。

  再次,我會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在向外延伸。

  我會向學生提問:剛才同學們畫圓都用到了什麼方法和工具啊?和大家交流借鑑一下經驗好嗎?學生會說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在課件播放(用到工具如硬幣、線、筆、圓規)等。

  此時我會裝做很著急的樣子向學生問:老師想畫一個8釐米的圓可不可以用一塊錢的硬幣哦?為什麼啊?

  生:學生會從大小不符合等方面來說明不行。此時我又會說那我要是想畫一個6釐米的圓又該怎麼辦呢?為什麼啊?

  生:可能會比較困難。(我在適時從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匯出學生說出用圓規畫圓)。

  接下來我在小結得出畫大小不同的圓,我們通常用圓規來畫並播放課件圓規確定半徑的方法以及圓規畫圓的方法的重複過程。(並得出結論用圓規畫圓可以畫出大小不同的圓,也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圓。再次論證得出半徑越大,圓就越大,半徑越小,圓就越小。

  最後,我根據以上所學的內容,為學生準備了兩道習題,來加深所學的知識。

  一是讓同學們用圓規畫出一個半徑5釐米的圓並用字母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畫好之後相互檢查以鞏固剛才所學的方法。

  二是解釋生活中圓的相關運用如車輪,飛標靶圈為什麼是圓的?我會適時加以鞏固,在所學知識基礎上史料連線,有關圓的知識,名言以及網頁連結等,透過課件展示使學生體會圓所蘊涵的歷史和文化積澱,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激情以及在以後的數學學習中,更加用心。

  圓與生活又有很大的聯絡。透過課件展示圓與人們的生活如鮮花,日落,小橋流水,雄壯美麗的建築物以及日常生活中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學生感到學數學,用數學,數學無處不在。本課設計把網路環境下的探索學習和認識活動想整和,讓學生在發現中研究,在研究中創造,使發現與創造成為數學課堂的主旋律。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和做法,如果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在坐的各位評委和老師們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五年級圓的認識說課稿 篇8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圓的認識》。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圓的認識》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93頁-94頁的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麵積計算,以及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教材透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充套件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一新的領域。因此,透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後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教材透過圓的直徑和半徑以及它們的長度之間的關係,使學生認識圓的特徵。在此基礎上,使學生了解畫圓的步驟和掌握畫圓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圓的認識。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係,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透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能夠理解並形成圓的概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並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與價值觀:透過學習,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認識圓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徵,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二 、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我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運用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討論、觀察發現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髮現和掌握圓的特徵。

  三 、說學法

  這節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合作交流、觀察發現,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創新意識。

  四 、說教學準備

  1.圓形實物、直尺,圓規,圓形紙片等。

  2.多媒體課件。

  五 、說教學程式

  這一節課,我們安排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尋找圓,欣賞圓。第二部分,感知圓,認識圓。第三部分,學畫圓,探究圓。第四部分,鞏固圓,拓展圓。

  (一)尋找圓、欣賞圓。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節課,我們五年級數學組確定不需要任何花俏的東西來導課,只是讓學生透過黑板、課件或桌面上的學具片等看到圓,直奔課題——圓。接著老師藉助古希臘的一位數學家曾經說過的 “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最美”這句話,帶學生一起走進圓的世界(課堂),這樣導課直接、簡單、有效。

  (二)感知圓、認識圓。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我們根據這一理念,設計了一個摸圓遊戲,透過摸一摸,看一看,分一分,說一說,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回憶起我們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又能幫助學生從感官上體驗圓和其它平面圖形的區別,圓摸上去是彎彎的,學生對圓有了初步感知。接下來老師讓學生對這些平面圖形分類,要求分成兩類,學生也很容易把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歸為一類,把圓單獨歸為一類,再問問學生為什麼這樣分,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對圓和其它平面圖形進行比較,透過對比,學生能清楚地看到,第一類圖形是由線段首尾連線所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所圍成的,形成正確表象——圓是一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三)學畫圓、探究圓。

  實踐是認知的來源,孩子們的智慧,集中在手尖上,手是意識的培養者,是智慧的創造者。所以,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動手操作(畫圓),自主學習(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1)我們先讓學生說說畫圓的方法,然後介紹圓規,讓學生第一次利用圓規嘗試畫圓,學生在畫圓時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就從問題入手,明確畫圓的每一個步驟,定點(固定針尖)---定距(兩腳叉開)----旋轉一週(成圓),

  (2)由教師直觀演示畫圓,學生掌握圓規的使用方法後,安排學生第二次自由畫圓。

  (3)自學圓的各部分名稱

  這部分內容是讓學生透過自學、交流、操作等活動,自主建構起對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再透過交流反饋來及時檢查自學的效果。最後老師引導學生在自己畫出的圓裡標出圓心,畫一條半徑和一條直徑,並分別用字母O 、r、 d表示。

  (4)實踐出真知。在學生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後,安排了一定練習來檢驗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判斷半徑,認識直徑。

  第一幅的線段,兩端都不和圓心、圓上相連,第二幅一端在圓心,另一端在圓內。第三幅圖,一端在圓心,另一端在圓外。第四幅圖是半徑。學生在這四幅圖的判斷過程中,認識圓內、圓外、圓上的點,進一步明確半徑的意義,連線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是半徑,圓上有無數個點,圓的半徑也有無數條。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在探究圓內直徑和半徑之間的關係,以四人小組合作形式,透過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的方法來探究:

  (1)在同一個圓裡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2)在同一個圓裡,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3)同一個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麼關係?

  (4)圓是軸對稱圖形嗎?它有幾條對稱軸?

  設計意圖:在實物畫圓時,讓學生說出畫圓的辦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體現方法的多樣化。從實物畫圓到用圓規畫圓這一過程,讓學生感受用圓規畫圓的普遍性,使方法得以最佳化。在學習圓各部分的名稱時,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可以透過自學、交流、操作等活動,自主建構起對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在研究圓的特徵時,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掌握新知,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的意識。

  (四)鞏固圓、拓展圓。

  我們安排了三個環節,第一,練習。第二,總結。第三,拓展。

  及時的反饋練習,可以鞏固新知,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設計練習,注意把知識性、趣味性、發展性有機結合,設計了三組練習。

  練習後老師讓學生說收穫、提疑問。

  學生回顧總結之後,出示了生活中美麗的圓讓學生欣賞。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前後呼應,透過回顧總結,對知識進行梳理,有助於學生逐步形成數學學習方法和經驗;同時將“圓”再次迴歸生活,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

  六、說練習設計

  及時的反饋練習,可以鞏固新知,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設計練習,注意把知識性、趣味性、發展性有機結合,設計了三組練習。

  七、說板書設計

  圓

  圓心 位置

  半徑(直徑)大小

  (同一圓內) r=d/2 d=2r (無數條,長度相等)

  這樣的板書設計,力求簡明扼要、條理分明、佈局合理,體現形式美和簡潔美。把知識的重點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眼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加深學生的印象。

  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的深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這節課我們設計的意圖就是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參與學習過程的主動性,積極性。

  本節課我們的教學理念是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些任務,讓他們自己去完成;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開創。

  我的說課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聆聽。

  五年級圓的認識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面積的計算,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有關知識的。本節課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圓、瞭解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教材透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充套件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也進入了一新的領域。因此,透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對周圍事物的瞭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後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在同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係;使學生學會用圓規畫圓。

  2.技能目標:

  透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圓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並能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當中。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教材並沒有給圓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主要是透過直觀演示,動手操作使學生感知並瞭解圓的基本特徵,因此“感知並瞭解圓的基本特徵和用圓規畫圓”就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認識圓的特徵的過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來理解其中許多的概念,因此“認識圓的特徵,畫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圓”是本節課的難點。

  四、說學情

  本班上共有84名同學,其中有少數同學的成績較差,他們上課時不愛聽課,也不知道怎樣學習,平時很少舉手回答問題的了。但班上象徐小紅、徐港新、徐煥這樣的學生還是有幾位的,他們在班上的表現還是可以的,一般情況下,都能回答教師提出的一些問題,有時,較難的也有個別學生也能答出來。我在教學時,注重鼓勵和表揚學生,有時也給予批評。我儘量做到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結果,讓他們有思考的空間。

  五、說教法、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將以分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操作,發現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從培養學生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的角度出發,以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分如下三個環節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六、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學習調查

  1.《圓的認識》課前學習調查。

  (1)你已經知道了圓的那些知識?還學會了什麼?

  (2)怎樣使用圓規畫圓?有什麼技巧?

  (3)圓與其它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

  (4)圓有什麼特徵?

  (5)生活中哪裡用到了圓?你能解釋為什麼用?

  (6)關於圓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設計說明“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從學生不會、不瞭解、不知道的地方入手教學,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也體現了教師的教師的教因為需要教。】

  (二)認識圓的特徵

  1.認識曲線圖形:教師閉眼徒手畫一條不封閉的曲線。

  這是圓嗎?最不像圓的在哪裡?

  2.探索圓的特徵。

  (1)整體把握曲線圖形。

  我們常採用“對比、比較”的方法探索特徵。你能想起那些平面圖形?

  把這些圖形進行分類,你會如何分類?為什麼?

  (2)出示一組組合圖形:圓裡面內接一個最大的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正八邊形、正十二邊形。

  (3)猜想:每個正多邊形的中心點到角頂點的線段長度有什麼特點?

  (4)動手驗證猜想:正多邊形的中心點到每個角的頂點距離一樣嗎?分別有幾條相等的線段?

  (5)學生逐一彙報,教師引導思考“正多邊形的變數不斷增加,你發現了什麼?”正多邊形的變數不斷增加,正多邊形越來越逼近圓形,但是,正多邊形內相等的線段數是有限的,而圓從圓上到圓心相等的線段數是無限。

  【設計說明:從一維空間到二維空間,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溝通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型的聯絡,加深對各自特徵的認識,為概括圓的特徵打下知識基礎。】

  (6)歸納圓的特徵:

  3.認識圓形的各部分名稱:

  板書:圓心半徑直徑

  4.認識“圓,一中同長也”:

  對於圓人們很早就開始研究了,春秋時期的墨子就在《墨經》記載“圓,一中同長也”,一中指的是?同長呢?什麼叫做直徑?這一認識比其他國家早了1000多年。

  5.小結:圓有什麼特點?叫什麼圓?

  【設計說明:在猜想、驗證、推理的數學過程中,概括出圓的特徵,透過對墨子於圓的論述介紹,加強數學文化教學,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畫圓

  1.圓規是不是可以畫出一個圓?請用圓規試著畫一個圓,並標註出各部分名稱。

  介紹圓規:兩腳距離等於圓的什麼?

  2.特殊畫圓方法。

  【設計說明:動手畫圓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數學技能,透過教學直觀演示,學生練習,逐步掌握使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四、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聯絡

  剛才用對比的方法找出了圓的特點,事物之間往往存在著聯絡,用聯絡的眼光看,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有聯絡嗎?

  【設計說明;對於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對比,使學生認識曲和直的相互關係,增強思辨意識。】

  五、立體圓形。認識球體圓和平面圓。【設計說明:完成從一維空間、二維空間再到三維空間的空間建構過程。】

  五年級圓的認識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學目標的設定。

  依據《教師教學用書》中呈現的單元教學目標如下:

  認識圓,掌握圓的基本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係;學會用圓規畫圓。教參要求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係,“掌握”包含了兩個層次:一個是敘述,二是能解決相關習題。“理解”包含了舉例、轉換、比較。

  二、說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學生已經直觀的認識了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學生學習曲線圖形的開始也是以後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和圓錐的基礎,在整個幾何教學體系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教材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圓的特徵並理解各部分名稱,學會畫圓並掌握半徑與直徑的關係。雖然六年級的學生從一年級起便開始認識圓,但還未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加上本節教材也並沒有給圓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主要是透過觀察演示,動手操作使學生感知並瞭解圓。

  三、說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但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較低,學生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理解這圓的許多概念,掌握半徑與直徑的關係,畫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圓就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說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生活實際,透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意義。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同一個圓裡(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2)、掌握畫圓的方法,能夠根據條件畫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在探索中發現圓的特徵以及畫圓。

  教學難點:理解同一個圓裡(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五、說教法、學法。

  《課標》強調,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本節課我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運用操作、探究、討論、發現等教學方法,發現和掌握圓的特徵。讓學生在做中學,讓學生透過“畫一畫、剪一剪、折一折、說一說”,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六、說過程設計。

  第一環節讓學生在猜謎語中引出質疑,調節了學生學習的激情,為下面的學習開了個好頭。

  在第二環節中首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不同工具尋找畫圓的方法,體會畫法的優缺點,從而找出正確的畫圓方法,在老師示範的引領下,學會畫圓達成學習目標。其次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出什麼是圓心。給學生提供了一次開放的從事探究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比一比、畫一畫、議一議中得出半徑、直徑的定義和特徵,達成目標。利用數學研討會的形式,為學生創設個性發展的平臺,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彙報、傾聽、思考和不斷的爭論中透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認識得以完善、昇華,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我給予及時點撥,這樣在研討活動結束時,學生便明確了圓的特徵。除此之外,學生還發現直徑與半徑之間也有聯絡,自然而然達成了目標。

  第三環節和第四環節讓學生透過實際分析、比較,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和應用,輔助以上目標的達成。

  七、說評價檢測

  最後設計了3道評價樣題,來綜合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同時也落實了目標的達成度,從而做到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做到及時反饋。

  八、道德課堂的體現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學生始終是教學的主體,課堂成了學生的活動室、實驗室,而教師猶如是球場外的教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潤物無聲中,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圓滿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