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變換說課稿
圖形的變換說課稿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圖形的平移、軸對稱、旋轉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它不僅是進行各種設計的必要手段,也是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具體問題以及進行數學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新課程標準中增加了對圖形變換的要求,主要是讓學生感受並認識對稱、平移和旋轉等圖形的變換,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圖形,發展空間觀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透過觀察對三種變換進行再認識,再理解,掌握它們的基本性質,會利用變換進行圖案設計。
(2).解決問題
進一步應用所掌握的三種變換及其基本性質解決有關問題
(3).情感態度
學生經歷作圖設計、知識應用和內化等數學活動,從中體會到數學的生動、靈活,積累一定的審美體驗,讓學生了解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數學應用生活當中。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對圖形變換形成知識體系並應用,難點是應用三種變換及其基本性質靈活的解決有關問題。
學情分析
平移是學生初一學的,軸對稱是初二學的,旋轉是初三學的,現在放到一起復習,學生肯定有知識遺忘或應用無處下手的'現象,所以要引起學生的回憶和興趣,幫助他們形成知識體系,還要經過練習、總結形成能力,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動腦。
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1).貼近生活,讓學生在觀察體驗中感悟學習.
(2).創設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任務思考學習.
(3).開放課堂,讓學生在互動合作中創新學習.
2.學法分析
學生透過看一看,想一想,填一填,測一測,動一動、講一講等活動;自主觀察,自我檢測,發現錯誤,及時改正;互動合作、解決問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讓學生充分理解圖形變換和基本性質,並會在實踐中應用。
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流程圖
活動1 活動2 活動3 活動4 活動5
合作交流
展現自我
知識回顧
自主複習
欣賞圖片
展示設計
自我檢測
小試牛刀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B
A
生活 數學 應用
透過這五個活動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服務於生活.
活動1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欣賞生活中有關圖形變換的圖片,(多媒體展示)教師啟發學生裡面蘊涵著什麼數學知識,由學生觀察得出,都是由一個基本圖案經過平移或軸對稱或旋轉變換形成的,由此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活動2 知識回顧,自主複習
動畫演示三種變換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引起回憶,由學生自己在學案上填一填,小組交流後再師生對照答案,及時改正錯誤、解決疑問,教師要總結:這三種變換都是全等變換。這個過程教師不是包辦代替者,而是引導者,合作者,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活動3 自我檢測,小試牛刀
圖形變換問題是近幾年的中考熱點之一,主觀題、客觀題都有,出題一般立意新穎,變化巧妙,所以我挑了4道出的比較巧又簡單的小題,讓學生作一個自我檢測,透過獨立動手動腦初步應用三種變換及其基本性質解決問題,並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樹立進一步學好知識的信心。
活動4 欣賞圖片,展示設計
因為是複習課,學生有圖案設計的基礎,所以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設計,剪貼,在課上展示,並標上自己用到了哪些變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用意識,更深的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數學美無處不在。
活動5 合作交流,展現自我
小組解決兩道中等難度的題,提倡多種解法。先個人深入思考,再小組交流,找到不同解法,最後由一些同學來當一當小老師,教師總結:第一題一種方法是利用平移前後兩個圖形的面積不變,一種方法是先轉化為兩個三角形的面積差,再利用平移前後的對應邊平行且相等,結合相似求出三角形的底與高。第二題是先把結論轉化為兩條線段的和與差,再利用旋轉前後的兩個圖形全等,結合正方形的知識去證需要的全等。這裡要滲透應用意識和轉化思想。
最後由教師總結圖形變換題型的應對策略,並佈置作業,要求學生進一步運用提高,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