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說課稿範例
乙酸說課稿範例
篇一:乙酸說課稿
1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
本節課選自蘇教版普通高中化學《化學2(必修)》專題3第二單元中的 “乙酸”一節課。新教材必修2中把《乙酸》安排在乙醇之後,用食品中的有機物這條線索貫串一個單元的知識點,著眼於知識與生活的聯絡和培養學生的能力,體現的最大特點是探究性和趣味性,而不一定追求一堂課在知識體系和邏輯關係上的完整性。乙酸是緊接乙醇、乙醛之後,作為羧酸的代表物,單列一節講授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己學習了乙醇、乙醛含氧衍生物,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團的特徵學習物質性質的方法。
掌握好乙酸的結構和性質,能使學生了解和掌握醇——醛——羧酸——酯等各類烴的衍生物之間的相互聯絡和衍生關係。乙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貼進學生生活,學生對該物質比較熟悉。本節課內容不多,實驗操作易掌握,便於學生採用實驗探究法開展學習。
1.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與作用,依據新的課程標準,確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乙酸的分子結構,掌握乙酸的性質,理解酯化反應的概念。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探究問題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
過程與方法:透過創設問題情境等途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動手實驗、研究體驗,從整體感知,發現問題,得出結論;透過學生分組討論,實驗探究,讓學生學會交流與合作,學會感知與體驗,學會自己得出結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充分認識結構決定性質的規律,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透過實驗,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1.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的重點與難點如下: 重點: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 難點:酯化反應的原理。 2 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分析: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這是比較容易把握的一節課。但是想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設計上就需要做很大的調整,以達到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指向,即:①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②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④學會分享與合作;⑤培養科學態度;⑥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為此,我嘗試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設計這節課。
學法分析: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有能力完成本節的學習目標,但學生學習側重於結論,不注重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這對發展學生的能力是不利的。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啟發和引導,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以實驗為基礎,“師生合作研究體驗式教學方法”並採用實物、模型、實驗、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增大課容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反思與討論
認知心理學家帕伯特比喻說,傳統的指導式教學也可能會以遊戲的方法教九九乘法表,但是建構式的教學需要將創造和發明這種遊戲的挑戰交給學生。而我們目前缺少的恰恰是將創造和發明“遊戲規則”的挑戰交給學生的勇氣。這節課我努力將學生推到“舞臺”前,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主線,思維為中心,創設問題情景,層層深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營造民主、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和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篇二:乙酸說課稿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乙酸》,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式和板書設計等五個發麵對這節課進行分析和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位於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從教材整體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烴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類物質的代表物,又和我們的生活生產實際密切相關。從知識內涵和乙酸的分子結構特點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識的鞏固、延續和發展,又是學好脂類化合物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是學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結構和特點,主要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應。
過程與方法:透過學生動手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綜合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3.教學重難點
重點: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
難點:酯化反應的機理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烴的基礎知識和乙醇、苯、乙醛等內容,對有機物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認識,能掌握常見的有機物反應型別,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有較強的求知慾,利於溝通。
三、教法學法
1.教法:綜合學生情況,本節課我將採用提問法、實驗法、探究法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2.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思考、討論分析、歸納等抽象思維和動手實驗,進行推理和綜合分析。
四、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特點及學情,本節課我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第一環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我將透過多媒體杜康之子黑塔釀醋的故事引入乙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 觀察現象,總結性質
展示一瓶“無水乙酸”,讓學生觀察它的色、味、態,總結乙酸的物理性質。
第三環節 模型展示,探究結構
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書寫乙酸的結構式、結構簡式、分子式,推測乙酸的化學性質。
第四環節 實驗探究,歸納總結乙酸的酸性
學生分組實驗探究乙酸的酸性並歸納總結
第五環節 探究乙酸的酯化反應
閱讀課本,分組實驗,觀察現象,總結歸納,討論飽和NaCO3的作用?實驗中的注意事項。
多媒體動畫展示,進一步掌握步驟,加深記憶,書寫化學方程式,並分析反應原理,歸納酯化反應概念。
透過多媒體模擬酯化反應中鍵的斷裂方式,明確酯化反應的機理,並讓學生學會用同位素示蹤原子研究問題的方法。
第六環節 課堂小結
五、板書設計
基礎知識以網路化形式展示在黑板上便於最佳化記憶。
篇三:乙酸 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必修2》專題三第二單元第二課時《乙酸》
下面我將從教材和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學程式、設計體會幾個方面談一談關於《乙酸》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從教材整體來看,乙酸既是重要的烴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類物質的代表物,並和我們的生活生產實際密切相關。從知識內涵和乙酸的分子結構特點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識的鞏固、延續和發展,又是學好酯類化合物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已經學習了烴的基礎知識和乙醇等內容,對有機物有了一定的認識,能掌握常見的有機物反應型別,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有較強的求知慾,利於溝通。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的分析,根據新大綱人才培養的素質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乙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酸性和酯化反應),認識乙酸的結構和官能團。 2.過程與方法:透過設計實驗證明乙酸酸性,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和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 透過酯化反應的分組探究實驗,培養學生對比的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創設問題情境等途徑,知道乙酸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感悟化學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價值觀;透過對探究性試驗的設計,學生能學習科學的學習方法,體驗到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⑴重點:乙酸的結構和化學性質
⑵難點:酯化反應實驗及注意事項的探究
突破策略:創設情境,學生分組實驗,老師點撥,透過實驗分析比較,讓學生總結出規律,採用“指導發現問題和問題解決相結合”教學模式。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這是比較容易把握的一節課,但想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設計上就要做些調整,以達到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指向,即:(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2)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4)學會分享和合作(5)培養科學態度。為此,採用探究式學習的方法設計這節課。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有能力完成本節的學習目標,但學生學習側重於結論,忽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這對發展學生的能力是不利的。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啟發和引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以實驗為基礎,採用“師生合作研究體驗式教學方法”並採用實物、模型、實驗、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激發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養。
四、教學程式:
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情景線 知識線 活動線
1
教學準備:
(1)讓實驗室買來酒糟,在二十一天前分給各個小組,然後用水泡上密封,讓學生等待奇蹟的發生; (2)在兩天前讓學生調查身邊與醋有關的資料、圖片或事物等等。 讓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習興趣。
第一個環節——引出課題
首先學生展示蒐集來的寶貝,並觀看“製作糖醋魚的影片”,引出課題:今天的課題就與這種調料醋有關,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不同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今天的主角就是乙酸。透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個環節——乙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活動一:乙酸的物理性質
讓學生觀察試劑瓶中的乙酸,自己描述出乙酸的部分物理性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老師補充乙酸的熔沸點。透過對實物的觀察,不僅加深對知識的記憶,而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
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乙酸中的羥基與乙醇中羥基的不同,先探究乙酸的酸性,再分析其結構。透過“巧除水垢的漫畫”創設情境,並結合糖醋魚酸甜可口的味道提出問題:體現了乙酸的什麼性質?
活動二:乙酸的酸性。
實驗探究: 設計實驗驗證乙酸酸性
藥品:鎂帶、鋅粒、銅片、NaOH溶液 、食鹽、 純鹼粉末、雞蛋、 乙酸溶液、酚酞、石蕊。 學生根據老師給出的藥品選擇藥品設計實驗,學生動手設計實驗,自己得出結論。 板書學生設計方案並進行點評
最後由學生寫出醋除水垢的化學方程式。
透過實驗方案設計,學生學會透過實驗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讓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
設問:雞蛋能不能驗證醋酸與碳酸的酸性強弱?設計成家庭小實驗,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延續到課堂以外。
2
活動三:認識乙酸的結構
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讓學生寫出乙酸的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並討論以下問題: 1、乙酸有什麼官能團?學生可能會答出有羥基。
2、醇羥基不顯酸性,為什麼乙酸的羥基有酸性呢?羥基所連的基團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思考,乙酸的羥基連在碳氧雙鍵,受碳氧雙鍵的影響所以產生了酸性,碳氧雙鍵和羥基一起就構成新的官能團羧基。透過直觀形象的分子模型,發揮空間想象能力,並從結構決定性質這一角度,讓學生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為了加深學生對羧基的認識,老師介紹中國漢字的造字規律,提出乙酸是含氧酸,氧的一半和酸字的一半便組成了羧字,這樣便於學生記憶羧基。
透過以上實驗探究、合作討論,學生自主地瞭解乙酸的物理性質和酸性,獲取科學探究的方法,尤其對“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物質結構”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第三個環節——酯化反應
以氣味為切入口提出問題:
為什麼酒的年份越長味道就越香?廚師燒糖醋魚時加醋並加點酒,魚的味道就變得無腥、鮮美? 是因為料酒中的乙醇與食醋中的乙酸反應生成一種有香味的物質乙酸乙酯,這個反應叫酯化反應(出示反應方程式)。
按照課本實驗71頁活動與探究,給出酯化反應實驗步驟及裝置圖,進而提出問題: (1) 為什麼要加濃硫酸?
(2) 為什麼用飽和Na2CO3溶液吸收?
探究活動:將學生分成四個大組,按照課本實驗進行酯化反應實驗,對不同的組進行條件控制做對
比實驗
考慮到實驗的安全性和時效性,在實驗前教師提醒學生注意:
實驗前的溫馨提示:
1.注意試劑的新增順序2
2.導管不能插入液麵下,為什麼 3.每組控制加熱時間為2分鐘。
實驗後的提示:
1.實驗完畢後先振盪接收試管,然後向試管中插入紅色的油畫棒一會兒並取出。 2.請l、2大組的同學注意觀察接收試管中的現象。 3.請3、4大組的同學用尺子量出上層液體的厚度。
完成實驗完畢後的現象收集,填寫實驗報告
3
預計實驗現象
l 大組接收試管溶液無色且無分層現象。 2大組接收試管溶液有分層現象。 3大組上層液體厚度約為1cm。 4大組上層液體厚度約為2cm 進而提出以下問題: (1)1、2實驗現象主要不同點是什麼?找出其原因。 (2) 3、4實驗現象主要不同點是什麼?找出其原因。 同時提供資料卡讓學生討論,也培養了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 透過問題(1)的討論得出濃硫酸的作用:催化劑和吸水劑。 透過問題(2)的討論得出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溶解度,中和乙酸及溶解乙醇。
提問:酯化反應生成的水分子裡的氧原子是由醇提供還是羧酸提供?學生結合教材討論研究,教師利用多媒體模擬酯化反應中鍵的斷裂方式,使學生明確酯化反應的機理。
透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的思維,並結合多媒體動畫模擬實驗,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既突出重點,又突破難點,透過實驗,體驗到探索知識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在問題討論中,大膽發表見解,更好地培養學生敢想,善思,勇於創新的精神。
第四個環節——生活小幫手無“醋”不在
為了讓學生能夠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提高生活質量,更廣泛的瞭解乙酸與人類生活生產的密切關係。教師展示乙酸的其他用途,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身邊處處有化學,化學很有用,最後設計食醋妙用大家談:生活小幫手無“醋”不在。師生透過交流討論得出食醋的妙用:食醋不僅可以洗去水垢;還可以除去飾品上的鐵鏽;擦皮鞋時在鞋油里加幾滴醋,皮鞋會更光亮;洗毛衣時加幾滴醋,毛衣會煥然一新;用醋漱口可以防感冒,吃黃豆泡醋可以降血壓;醋飲料還可以美容養顏,更是讓我們青春永駐。
最後,結合圖片講述醋的來歷:傳說在古代,有個叫杜康的人發明了酒。他兒子黑塔也跟杜康學會了釀酒技術。後來,黑塔覺得釀酒後的酒糟扔掉很可惜,就存放起來,在缸裡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時,一開缸,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在濃郁的香味誘惑下,黑塔嚐了一口,酸甜兼備,味道很美,便貯藏著作為“調味漿”,這就是最早的食醋,並結合漢字的造字規律解釋“廿一日的酉時---醋”。
揭示二十一天前的秘密,把課的氣氛提向高潮,下面大家來品嚐一下自己做的醋吧! 為了鞏固所學知識,設計兩個練習。
隨堂鞏固
1.可以證明乙酸是弱酸的事實是( ) A.乙酸和水能任意比例混溶 B.乙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C.醋酸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CO2氣體 D.乙酸能與乙醇發生反應
4
2.關於乙酸的'酯化反應敘述正確的是 A.屬於氧化反應 B.屬於取代反應
C.酸去氫, 醇去羥基
D.用飽和的氯化鈉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五、板書設計(見PPT)
六、設計體會: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強化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3)突出化學實驗功能,幫助學生樹立自然科學方法論思想 。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法,在設計課時,我力圖嘗試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是我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當然本節課還存在著許多缺點和不足,請各位老師多多批評。
謝謝大家!
篇四:《乙酸》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第二課時 《乙酸》。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乙酸這一節是有機化學的核心內容,在有機化學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烴和乙醇及乙醛。這些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乙酸又為後面的高分子有機物的學習做好了鋪墊。高中生具備基礎實驗操作能力,本節課可以採用實驗探究學習知識。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瞭解乙酸的分子結構,掌握乙酸的性質及主要用途,理解酯化反應的概念。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探究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
過程與方法:認識推理分析在科學探究中的應用。透過分組實驗,讓學生學會交流與合作,學會感知與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理念,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
教學重點:乙酸的結構和性質
教學難點:酯化反應的機理
為了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我提出了以下設計理念。
三、設計理念
新課程理念提倡關注學生生活,讓學生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透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分組實驗,讓學生觀察,歸納總結有機反應的基本規律。讓學生積極參與,深刻理解理論應用於實踐,實踐迴歸到理論。透過思考與推理,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基於以上設計理念,我採用以下教法學法。
四、教法學法
這節課我努力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主線,思維為中心。以實驗為基礎,老師注重啟發引導,學生學會探究的“師生合作體驗式教學法”。並採用實物、模型、實驗、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本節課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程式。
五、教學過程
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感知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由《天下無賊》影片引入,觀看影片,
正當學生的思緒還停留在影片中時,將學生思緒拉回課堂,同學們有什麼方法能完好無損的去掉雞蛋殼,學生思考交流,老師展示醋泡雞蛋同樣可以去掉雞蛋殼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醋酸的化學名稱叫乙酸,為什麼醋酸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本節課我們來共同探討乙酸的性質。板書乙酸,物理性質
由老師展示,學生觀察“無水乙酸”的顏色、聞氣味,歸納乙酸的物理性質。當看到無水乙酸呈無色時,學生將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生活中見到的醋多數是有顏色的呢?然後教師給學生解釋生活中的醋是用不同的原料釀造而成,所以除了醋酸之外,還有很多成分,當然也就呈現了不同的顏色。比如,陳醋,多數是各種雜糧和麩皮釀造而成,發酵劑用黃豆釀造,麩皮和黃豆的含鈣量都比較高,所以陳醋的含鈣量也就比較高了。呼應之前提出的問題。同時讓學生感知我在冰箱中凍好的“冰醋酸”學習新知。冰醋酸外形像冰,學生感覺比較新奇,可以提高興趣。透過對實物的觀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
為了將“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思想貫穿化學學科的始終,然後展示乙酸的比例模型。板書分子結構。小組競賽組裝乙酸的球棍模型,並且自己寫出結構式、結構簡式。學習一種新的烴的衍生物,首先要學習他的官能團,依據之前學習的乙醇的結構,學生會找出羥基,然後教師介紹羰基,兩個官能團組合在一起構成新的官能圖——羧基。羧基這種官能團的存在,決定了乙酸的化學特性,那麼乙酸具有什麼樣的的化學性質呢?無論學生回答情況如何,老師都要對學生給予肯定,老師啟發總結。
根據前面的實驗,學生可以回答出酸性。然後,根據提供的儀器和試劑,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限兩種),證明乙酸具有酸性,並填寫實驗報告單,小組彙報。板書化學性質及酸性。
本環節透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讓他們親身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
正當學生積極性很高時,老師提出為什麼紅葡萄酒、釀造白酒沒有保質期,密封儲存時間越長越香?為什麼炒菜、做魚時加點醋再加點酒就會使得菜更香,魚無腥,讓我們共同揭開其中的奧秘。板書酯化反應。
教師開始演示實驗,並提出問題和提醒學生觀察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實驗做完了,讓學生總結實驗現象,同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明白上層是生成的乙酸乙酯,提高實驗的可觀察性和趣味性,叫學生聞到撲鼻的香味。
在學生的精神正處於亢奮時,我及時提出關鍵問題:化學反應的實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乙酸和乙醇是以什麼方式結合成乙酸乙酯的呢?此時學生將陷入沉思,結合乙醇的知識,會提出兩種斷鍵方式,那麼如何證明呢,此時我將給學生介紹示蹤原子法確定反應機理,同時播放動畫,加深印象。
設計意圖: 酯化反應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加大了這部分教學的比重。反應機理是教學重點,如果不做分析,學生在書寫方程式時會存在困難。本環節透過演
示實驗和多媒體動畫,增強教學的直觀性;透過創設問題情景,更好地培養了敢想、善思、勇於創新的精神。
前後呼應:解釋酒越放越香和做魚加醋和酒的原因,同事告訴學生大自然的很多水果花草都含有酯。透過這一環節,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可以揭開自然界的奧秘,體驗成功的樂趣。
課堂小結
一、乙酸的物理性質
二、乙酸分子結構
三、乙酸的化學性質
1、弱酸性2、酯化反應
課後練習及研究性學習作業
研究性學習:調查身邊各種醋的成分及妙用,在生活中學習化學。
教學反思與啟發
藉助學生喜愛的影片,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透過創設情境和動手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篇五:乙酸說課稿
課題: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酸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乙酸。
一、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以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Ⅱ為教材,乙酸是第三章第三節——《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第二課時的內容。
乙酸的俗名是醋酸,是學生常見常用的生活用品,九年級化學已經簡單介紹了乙酸的用途,本節課在此基礎之上,從組成和結構角度進一步認識其性質、存在和用途。乙酸又是典型的烴的衍生物,從烴的衍生物的組成、結構和性質出發,可以讓學生知道官能團對有機物性質的重要影響,在學生頭腦中建立烴基與官能團位置的立體結構模型,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有機化合物打下方法論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高一學生的特點,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以及教材的編排意圖,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方面,要知道乙酸的分子結構,掌握乙酸得主要性質;瞭解酯化反應及其歷程;瞭解乙酸的用途;初步學習製備乙酸乙酯的實驗技能。
過程與方法方面,透過設計實驗探究乙酸的酸性強弱,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透過製備乙酸乙酯,進一步學習觀察、比較、歸納等科學方法的運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透過設計實驗、實驗操作,體驗成功感,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求實、自主、探究、合作的優良品質。透過生活現象的解釋,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
教學重難點
綜合以上教學目標,我把乙酸的化學性質定為本節教學的重點。由於乙酸與乙醇的分子間脫水形式有兩種可能,在酯化反應中究竟按哪種方式脫水,是無法在本節透過實驗進行驗證的,只能透過“示蹤原子法”的講解和模擬反應歷程來說明。所以酯化反應的歷程是本節的難點。
三、學情分析
就學情而言,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積累了一些關於醋酸的認識,並且已經知道了酸的一些通性,為本節課探究乙酸的性質奠定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基礎,而且本階段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科學探究的能力。
四、說教法和學法
基於以上對學情的分析,根據有機物知識的教學特點,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實驗探究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出發,設計實驗探究乙酸的酸性強弱;親手實驗製備乙酸乙酯,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從而突出本節的重點;透過多媒體模擬反應歷程,突破難點;鼓勵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擁有成功感,體驗化學學科的實用性。
五、說教學程式
為了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節安排以下六個部分。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那麼大家知道醋的來歷嗎?然後我講述醋的來歷的小故事,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並指出醋中含有3%—5%的乙酸,乙酸的俗稱就是醋酸。我從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入手,自然引入新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乙酸的物理性質
在化學上我們研究一個物質的性質,一般都要研究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乙酸物理
性質的學習我採用由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調動五官,去看、去聞,然後總結出乙酸的主要物理性質: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
(三)實驗探究乙酸的酸性強弱
初中的時候學生已經學習過乙酸是一種有機酸,具有酸的通性,那麼酸具有哪些通性呢?透過這一問題的提出,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入手,可以減少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降低學生的心理難度。透過回憶,學生可以歸納出酸可以使指示劑變色,能和活潑金屬反應,能與鹼發生中和反應等等。這時,我乘勝追擊,乙酸與我們常見的酸,例如亞硫酸、碳酸相比,酸性強弱如何呢?討論是創造的催化劑!這時我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並用多媒體展示實驗儀器及藥品,分組討論實驗方案,討論之後,學生可能得出不同種實驗方案,如使用紫色石蕊試紙,與金屬、鹼等反應,與碳酸鈉、亞硫酸鈉混合等。得出方案後,我鼓勵學生透過動手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最終得出乙酸的酸性是小於亞硫酸和大於碳酸的,充分體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
知道是什麼就會想問為什麼,乙酸具有酸性,那麼乙酸為什麼具有酸性呢?物質的性質是由其結構決定的,那麼使乙酸表現酸性的官能團是什麼呢?這時我展示乙酸分子的結構模型,並指出羧基。由性質追蹤物質的結構,由物質的結構解釋物質的性質,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樹立了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觀念。
(四)進一步探究乙酸的化學性質——酯化反應
俗話說,“酒是陳的香”,在酒儲藏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奇妙的化學反應生成了有香味的化學物質呢?此時,我讓學生思考乙醇氧化可以變成什麼物質?是不是乙酸和乙醇之間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從而引起了學生進一步探究乙酸性質的慾望。接著我讓學生利用所提供的試劑和儀器親手製作出這種具有香味的物質。在實驗之前,我將展示實驗用品和裝置,展示實驗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學生在我的指導下透過實驗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上層得到無色油狀的液體,並有誘人的香味。這時我指出這種具有誘人香味的液體就是乙酸乙酯。此時引出酯化反應的定義可謂水到渠成。酯化反應生成了水,組成水的一個氫原子和一個羥基是從何而來呢?這時學生能想到兩種反應的途徑,我透過同位素示蹤法的介紹,多媒體模擬反應歷程,幫助同學建立起在酯化反應中是酸脫羥基,醇脫氫的認識,從而突破了難點。再提供乙酸、乙醇及乙酸乙酯的沸點、密度、溶解性等資料,引導學生思考,在反應中飽和碳酸鈉起著什麼作用呢?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昇華。在此環節中,不僅強化了學生的實驗技能,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整理歸納,強化方法
在課的結尾師生共同回顧總結本節課的核心內容乙酸的性質以及學習這些知識的重要方法,並將乙酸的性質和上節課所學的乙醇的性質作比較,形成整節內容的知識網路。
(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學習知識並不是將知識束之高閣,而是要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時我用多媒體列出生活中乙酸的一些用途,要求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去解釋,既檢驗了新知識的學習,又體現了課標的要求——教學要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也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
六、教學特色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由生活走進化學,透過探究實驗來突出重點,利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難點,最後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現了化學新課程由“生活走進化學,由化學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
七、板書設計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酸
(一)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
1. 酸性:HCl>CH3COOH > H2CO3
2. 酯化反應:
CH3COOH+CH3CH2OH
(三)結構
化學式:C2H4O2
結構式:
結構簡式:CH3COOH
CH3COOCH2CH3 +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