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手抄報資料內容

中秋節手抄報資料內容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手抄報吧,手抄報能有效激發我們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慾望。你還在找尋好的手抄報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手抄報資料內容,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秋詩詞: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佳節作文

  今天是中秋節,開簾見圓月,我看見月亮從樓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樓頂上,似乎膽大了,一下子跳了出來,頓時,月光灑滿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鵑花的葉子上,在地面就能看見影子, 我呆呆地瞧著月亮,彷彿看見了在看書的吳剛,美麗動人的嫦娥,活潑可愛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吃完晚飯,爸爸、媽媽早早地在陽臺的方桌上擺上了月餅,月餅有桂花味的、果仁的、棗泥的……我們說說笑笑,我還讓爸爸給講了好多關於月亮的神話、新聞。

  望著那圓圓的月兒,我腦海中浮現出王維的優美詩句“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是啊,我是多麼思念我的姥爺啊!以前他們也蒸餅代替月餅,現在富了,他們不但自己吃 上了香油月餅,還特地叫人給我們捎來很多,還有桌上的水果,也是姥爺承包的果園裡生長的。

  月兒已升至中天,那麼圓,那麼皎潔,那麼迷人,我和爸爸媽媽都沉浸在團聚的.幸福氣氛中。

  中秋節來歷是什麼

  中秋節來歷是什麼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團圓節或月夕、仲秋節、八月節等。有關中秋節的來歷眾說不一,據專家考證,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不過,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中秋也有著悠久的源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敬月習俗和秋祀活動。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曆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穫之際,人們為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秋報”。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因此,後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而這一節慶活動卻延續下來,並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在中秋節的演變過程中,古老的禮俗與眾多神話傳說及中華傳統文化中其他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內涵豐富的重要節慶。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圍繞著月宮的一系列神話,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唐明皇遊月宮等,它們給月宮掛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絢麗的光環,使之充滿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賞月宴飲之俗已頗為盛行。從流傳下來的眾多描寫中秋的詩句中,可以看到當時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話與中秋賞月聯絡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節可能已成為固定的節日。不過,當時中秋節似乎還是以賞月和玩月為主,還沒有在民間廣泛流行。

  中秋節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間盛行應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賞月、吃月餅、賞桂、觀潮等節慶活動蔚然成風。明清時期,中秋始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設“月光位”,準備瓜果月餅,“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紙,上面繪有月神和玉兔搗藥等圖案。祭月後將月光紙焚燒,所供的果餅分給家中的每個成員。中秋節是閤家團圓的日子,人們互相饋贈月餅表達良好祝願,很多人家還要設宴賞月,一片佳節盛況。

  明清以來,中秋節日益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不僅全國各地,甚至在我國很多少數民族和東南亞等地逐漸傳播開來。在賞月、吃月餅等活動的基礎上,各地還逐漸發展出“賣兔兒爺”、“樹中秋”、“舞火龍”、“走月亮”等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使得中秋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加迷人。

  中秋節有什麼習俗

  1、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2、吃月餅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3、祭月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4、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5、觀潮

  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6、走月

  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的祈盼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遊夫子廟,隨後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

  7、玩花燈

  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

  中秋節的傳說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勝的月宮之謎。嫦娥奔月的故事有著不同的文字。早期的記載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是說后羿從西王母處要來不死之藥,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成了仙,卻被罰變成醜陋的蟾蜍在月宮搗不死之藥。後來這個故事逐漸演化出許多優美婉轉的新情節,如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一氣射下九個太陽,人們因此得以安居樂業。不料,被射落的九個太陽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惱怒地將后羿和妻子嫦娥貶入凡間。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長生不老藥送給他。後來心術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眾外出狩獵之機,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對手,當機立斷將藥一口吞下。隨後,嫦娥就輕飄飄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後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妻子。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有些地方傳說中秋節就是這樣形成的。

  吳剛伐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倒。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天界後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一說他學仙不夠專心,天帝為錘鍊他的心志,罰他砍桂樹,並允諾如果砍倒,即可成仙。於是吳剛便在清冷的月宮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砍下去。

  玉兔搗藥

  “玉兔搗藥”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隻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服用這藥丸可以長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古代文人寫詩作詞,也常常以玉兔象徵月亮。

  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元朝末年,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反抗。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軍師劉伯溫想出一條妙計,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

  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起義成功後,朱元璋高興地傳下口諭,每年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用來秘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思念親人詩句

  1、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應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遮莫圓明似前度,不知誰續廣寒遊。——慧霖《閏中秋玩月》

  3、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岳飛《池州翠微亭》

  4、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5、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6、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7、月月勢皆圓,中秋朗最偏。——許棠《中秋夜對月》

  8、晴雲如擘絮,新月似磨鐮。——韓愈《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9、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岑參《敷水歌送竇漸入京》

  10、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1、杯酒相延,今夕不應慳。——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2、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13、玉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14、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5、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16、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杜甫《月夜》

  17、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18、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蘇軾《西江月》

  19、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蘇軾《陽關曲·中秋作》

  20、露從今夜白,月是絞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21、白凝虛曉,香吹輕燼,倚窗小瓶疏桂。——佚名《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22、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裡館》

  23、萬影皆因月,千生各為秋。——劉方平《秋夜泛舟》

  24、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沈冤雪。——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25、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6、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李白《關山月》

  27、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繆氏子《賦新月》

  28、試自判此生,更看幾度,小住為佳。——劉克莊《木蘭花慢·丁未中秋》

  29、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李樸《中秋》

  30、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