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刻舟求劍造句的句子
使用刻舟求劍造句的句子
學會造句是語文學習經常要做而且必須要做的事情,學會造句的堅持訓練有助於學生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並且能夠降低寫作的畏難情緒,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使用刻舟求劍造句的句子,希望對你有幫助。
刻舟求劍:
【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釋】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
【出處】語出《呂氏春秋·察今》
刻舟求劍造句:
1、古時侯人們就用刻舟求劍這個成語故事入木三分地諷刺固執而不知變通的愚蠢行為。
2、在時間的河流裡,有多少人刻舟求劍。
3、對過去刻舟求劍,對現實坐井觀天,對未來守株待兔,做的是掩耳盜鈴的事,還自詡難得糊塗。
4、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錢,只會在屋子裡刻舟求劍般地亂找有什麼用?
5、在求新求變的潮流中,我們絕不能刻舟求劍,食古不化。
6、社會在發展,文明在進步,我們也應該積極進取,放大眼光,否則就是刻舟求劍,得不到收穫。
7、新的挑戰,新的機會,一定要改變思想,儘快適應環境,刻舟求劍的想法一定要淘汰。
8、一定不要用刻舟求劍的態度來看待事物,那是不對的。
9、愚民也要與時俱進才行。這樣刻舟求劍是不行的。
10、有的人的感情就好比刻舟求劍,沒用結果,但天真的以為她會回來。
11、我們每個人都曾在命運的海里刻舟求劍,想要回到過去,卻不復從前。失去,便是永遠。
12、將自己留在過去,無異於刻舟求劍,以為一切就在原地,其實我們再也回不去,只能是一種自欺欺人!微笑著活的漂亮才能不辜負自己!
13、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塗很荒唐嗎?這是一種目不識丁的表現。
14、現在我們已經上了中學了,跟小學的學習生活都不一樣了,我們豈能刻舟求劍地去對待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呢?
15、我們應當記取刻舟求劍的教訓;使我們的思想適應客觀形勢的變化。
16、如果以刻舟求劍代任事心理去找處事,肯定是要吃虧代任事。
17、規章制度的不折不扣的執行就是一種刻舟求劍的現實演繹。
18、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有些人總喜歡刻舟求劍,照搬本本。
19、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
20、總是把希望寄於未來,幻想未來會有足夠的機會彌補當下因逃避而造成的.遺憾,只是,有些東西失落在舊時光裡,未來的我們,只能上演一出刻舟求劍的故事。
21、技術指標只是參考而已,靈活利用,不能刻舟求劍。
22、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錢,只會在屋子裡刻舟求劍般地亂找有什麼用?
23、處理事情本來就要考慮各種情況,然後提出最適當的因應措施,絕不能刻舟求劍。
24、你連電腦都不懂還一直想進網路公司,這不是刻舟求劍嗎?
25、很多家長容易走一個誤區,就是刻舟求劍。
26、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如果還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無異於刻舟求劍。
27、從事研究工作,眼界要寬,知所權變,切忌刻舟求劍。
28、李智揣測楊肉白必然會來探望親親,於是在病院裡佈滿了警員,刻舟求劍。
29、他本來思想就僵化,會幹出像刻舟求劍般的蠢事來也不意外。
30、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劍這句成語,比喻人們做事情要從客觀實際出發,注意事物的發展變化,來處理事情。
31、不要縮在角落裡,啜著飲料,刻舟求劍地等人說話。要反客為主,開始和所有人談話,我是說和所有人。
32、面對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芸芸投資者經常陷入“刻舟求劍”的思維模式。
33、這位酒鬼是以刻舟求劍的觀點來看待“一杯酒”這個概念。
34、現在大規模再推雷鋒,很有刻舟求劍之憂。
35、如果我們繼續自以為是,拘泥固執,難免會做出刻舟求劍的蠢事來。
36、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塗嗎?
37、這樣一種“刻舟求劍”的思維方式至今未能退出思想舞臺。
38、因應各種狀況,我們不宜刻舟求劍,不知變通。
39、家長們以當年學習的方法來要求如今的孩子無異刻舟求劍。
40、今非昔比,你老是想用老方法解決新問題,和刻舟求劍有何不同?
41、我們要用發展有眼光來看問題,用刻舟求劍的方法以及靜止的觀點來分析問題是行不通的。
42、因為恩格斯說過那麼一句有名的話,“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有些刻舟求劍的人們就把這句話作為標尺,去衡量一切作品。
43、如果我們走不出“刻舟求劍”的思維模式,那麼,無論是什麼樣的預測,對於今天的滬深股市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
【拓展】
成語出處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刻舟求劍”。
成語故事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滑落江中,他趕緊伸手去抓,可惜為時已晚,寶劍已經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個記號,並且對大家說:“這是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何要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楚人撈了半天,始終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從這裡掉下去的嗎?我還在這裡刻上了記號,現在怎麼會找不到呢?”
聽他這麼一說,那些人紛紛大笑起來,說道:“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會隨船移動,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劍呢?”
成語寓意
劍落水中只會沉底,這是普通常識。船走遠了,還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劍,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靜止的,劍沉水底,在船的落劍處刻上記號順著記號下水找劍,自然有可能找到。無奈劍沉水底就不動了,船卻在不斷移動。這個客觀事實沒在求劍的人的頭腦裡得到反映。他一心以為劍從哪裡落下去,就從哪裡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認識同客觀事實不一致,結果自然只有失敗。用這樣一個比喻來諷刺死抱著教條的人,非常有力。
這則成語包含著兩層道理。一層是,人的思想認識如果不符合客觀實際,就不會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層是,客觀實際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如果把陳規舊章當成解決新問題的法寶,也要鬧笑話。作者這種思想是樸素的唯物思想,辯證思想。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含貶義。多指做事不知進退,墨守成規,不懂得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來處理事情。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運用示例
北宋·蘇軾《王中甫哀辭》:“堪笑東坡痴鈍老,區區猶記刻舟痕。”《頃年楊康功使高麗還奏乞立海神廟於板橋僕嫌》:“公胡為拳拳,系此空中雲。作詩頌其美,何異刻劍痕。”
北宋·黃庭堅《追憶予泊舟西江事次韻》:“往事刻舟求墜劍,懷人揮淚著亡簪。”
元·姬翼《鷓鴣天·畫餅充餐必也虛》:“畫餅充餐必也虛,刻舟求劍決然無。”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二〇回:“似你這般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刻柱鼓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