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之我見美文

流言之我見美文

  流言,即道聽途說,添彩扭曲的傳話。在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喜歡把“聽說”的再說給別人聽,好像不這樣做,生活就顯得單調、枯燥、缺少變化和刺激,基於這種心理,他們很樂意探聽別人的隱私,編造奇聞故事,傳佈流言,好使一潭死水似的生活掀起一點波瀾。

  前幾年,日本海嘯引起的,一些人便大肆在網上散佈食鹽將受汙染的流言,許多不明真相的民眾高價購買食鹽,大量囤積,並不斷傳播這一訊息。還有,前些年口口相傳的綠豆養生說,民眾們大量搶購綠豆,導致綠豆價格不斷上漲……這實在令人皆非的大鬧劇。

  《呂氏春秋》中也記載一個類似的故事:“宋國丁氏,家裡打井得一人。”這話馬上傳遍全國,連國君都知道。國君馬上派人前去查問,丁氏回答:“我是說打了這口井後,家裡就像添了一個可使喚的人,不是說從井裡挖到了一個人。”

  流言就是這麼邪乎!好在這些流言只是誤傳,真相大白後,人們將不再信那個邪。若是流言中新增之意,那就不一樣了,此時的流言就成了地地道道的謠言了。古今中外,為謠言所害者多矣。

  以“芝蘭”、“白蕙”自比的屈原,被“好蔽美而嫉妒”之輩讒毀;宋代的抗金名將岳飛,也被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惡言所害。名人為流言傷,凡人同樣也在劫難逃。報載,某縣城一位新婚少婦陳某,在大眾浴室冼澡時,突然,發現她的存衣櫃被一女賊撬開,並偷走她的金項鍊、金戒指等物品,情急之下,陳某不顧裸體之身追趕盜賊,並在浴室門外抓住了小偷。這本是一件可以理解的“奇聞怪事”,不幸的是,“好事者”鋪天蓋地般的風言風語,使陳某喪失了生活的勇氣,含冤懸樑自盡了。陳某之死,令人惋惜!惋惜之餘,筆者對流言這一社會性的頑症有了更多的思考。

  筆者認為,對侍流言,“受害者”也不要一味保持沉默,必要時要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清洗自己的“不白之冤”。千萬不可選擇輕生的方式來為自己解脫!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這世界雖不完美,卻也足夠多姿多彩,何必為流言而痛不欲生呢?

  同時,筆者也奉勸“好事者”,為了你和他人的幸福,“聽說”的最好別說!古人云:“三人言成虎。”把道聽途說的訊息傳來傳去,則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惡果,一旦“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與你對簿公堂,那麼,“好事者”則難逃法律的制裁。

  禍從口出,這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把“聽說”的再對別人說,於人於己於家庭於社會均無益處。三思而後言!這樣做,既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