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起床,是你人生最大的迷茫美文
不想起床,是你人生最大的迷茫美文
我有一朋友,日常生活作息大致如下:
早上睡到自然醒,基本已是10點鐘。睜開眼睛,先摸出枕下的手機,看看朋友圈,刷刷微博,再把沒清理的垃圾簡訊一鍵刪除。
完成這一套常規操作後,已過半小時,人也差不多清醒。起來上衛生間,照下鏡子,呼一口冷氣,感嘆一聲“哇好冷”。又趕緊跳進被窩裡,裹緊被子。
追的劇剛好更新,外賣在來的路上。一集看完,飯點剛好。不上班的自由時光,對他來說,是一種愜意,也是一種無形的消耗。
下午和晚上,同樣是復版重錄。躺著刷劇、玩遊戲、呼呼大睡,生活重複,心裡也漸無波折。用他自己的話說:“我連垃圾,都想讓快遞員幫我扔……”
待業半年,他不止一次向我傾訴眼下的迷茫。他覺得生活無望,覺得人生走過三分之一,剩下的幾乎全是惆悵。他說,現在就算是下床,也都要鼓起很大的勇氣。
無業者尚且如此,那上班族又是何種模樣呢?我特意採訪了三位上班幾年的老職工,發現他們的8小時工作裡外,似乎同樣“不太光彩”。
A說:“我上班啊,邊做事邊玩,有一次為了搶免單,邀請朋友助力,結果發到了老闆的微信裡。媽呀,趕緊撤回,嚇得我心臟蹦蹦...”
B說:“九點打卡,我每次都是八點五十九分才按下指紋。路上狂奔,早飯也順帶解決,就是為了能多睡幾分鐘,彌補昨晚的熬夜。一天到晚,整個人昏沉沉的`。”
C說:“如果不上班,我一定不會出門,幾乎都待在床上,反正現在送餐上門,多方便嘛。只是好好的週末,一下就過完了,什麼正經事都沒做。”
我們似乎陷入了一種被動而不斷內耗的惡性迴圈。嘴上說著珍惜,卻又親手浪費大把時間。心裡想著要努力,可就是邁出第一步也需要莫大勇氣。
工作也好,自由也罷,成年人的現代生活,大多與迷惘有關,與浪費密切。從臥室到門口的距離,若沒有束縛,很多人或許可以走上一天。
而不願起床,也不僅僅是腳不著地,身不離床。
相反,它是一種頹靡模樣的總概;是陽光甚好,卻不願開窗的踟躕;也是一種持續低迷,又無法改變的生活狀態。
2
曾經的我,幾乎條條中招,刀刀要命。
那時候我迷上了一款網遊,每天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當日的遊戲任務領了,繼而是全天候、屁股也不挪一下地坐在電腦桌前。
就連我媽問“看我買的衣服好不好看?”我也只會對著螢幕敷衍著說“好看好看”。她催促我吃飯,我極不耐煩,三下五除二,如饕餮一般。卻總是忽略掉,那一桌午餐晚餐的精美。
在學校裡,能翹的課全都過濾,待在寢室一門心思玩遊戲;放假在家,足不出戶,寸步不離,每天守著遊戲裡的那個“我”,把真實而美好的時光,都一一隔絕。
晚上睡得晚,白天起不早。那兩年,90%的大好時光,被我潦草地畫上句號。
後來因為愛好寫作,我偶然重拾拙筆,重新感受到從字裡行間裡獲得的快樂,從此告別那個痴迷於不真實世界的自己。
我結交了很多優秀的人,收穫了上萬名讀者的關注。我變得比以前自律和清醒,不再是那個沉迷遊戲、充耳不聞窗外事的年輕人。
我把更多的時間用來讀書和寫作,認識世界,拓寬視野。那個只會呼呼大睡,只會熬夜打遊戲,只會瞎吃垃圾食品的我,漸漸不見蹤影。
跳下床、拉開窗、走出門,不止於枯燥乏味的當下,卻有著無比精彩和值得感嘆的人生。
3
有句話說:“太陽尚遠,但必有太陽。”
不願起床潛藏著人生的迷茫,因為一旦不知起床為何,開窗何故,那人生便是一團亂麻,不想解,也解不開。
比起與生活軟磨硬泡,問清內心所屬,找到路在何處,其實是開啟迷茫大門的一把關鍵鑰匙。
改變迷茫現狀,跳出低效圈子的第一步,是捫心自問:我下了床,走出門,能做什麼和想做什麼。
朋友小唐,從她立志要當老師的那一刻起,便毅然丟下了手裡的宮廷劇。
看書看到半夜、放假一刻不休息是常態,從春天到冬天,她日復一日,而我們也目睹了她“成功”的全過程。
都說最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在方方面面碾壓你。
可你並不知道,那些優秀的人,他們總是悄無聲息,用行動說話,他們在天微亮時便出發,而不是賴在床上,為如何才能不摔倒、不著涼焦慮。
當然,現實裡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事,生活也不可能一瞬間就變好。浪費時光不是罪過,努力也從不值得炫耀。
任何一種看上去光彩的樣子,背後都有你想象不到的大汗淋漓。也別一再咬定,這沒什麼大不了,那我也不稀罕。生活雖然殘酷,但生命尚且公平。
改變不簡單,變好也非朝夕之事。
但不想出門,不敢見光,不願下床,卻是眼下你正經歷著的,最大的一種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