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恐聚的同學會美文
令人恐聚的同學會美文
“恐聚”,最近成為網路熱詞。“恐聚族”指的是那些沒有資本在聚會中互相攀比而害怕互相攀比的人,他們擔心自己的職業、學習、生活不如別人而無法面對同學、親朋。“恐聚族”最怕的還是參加各式各樣的同學會,畢竟在親人聚會中,事業、生活遜色,還屬於“家醜”沒外揚,而同學會就複雜多了,有的同學會已成為找資源攀關係的名利場。
平凡的我,其實已多年不赴同學會。
我很早就發現,無論是大學同學,還是中學同學,經過社會大熔爐和家庭小烤箱的`錘鍊與烘烤,各自早已不是剛出校門那會兒“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傻乎乎模樣,事業、家庭、名利似乎都已定型或正逐步定型,這時候的同學會極容易演變成一場選秀復活賽。
大多數情況下,一場同學會往往就是極少幾個率先發跡的同學的個人秀,而大多數跟我一樣奮鬥多年依然無大出息的同學則心情複雜地欣賞“冠軍同學”,替他們高興之餘,免不了陡增一些壓力和苦惱:為什麼別人奮鬥就能成功,自己卻越來越糾結?是人都會這麼想。心理的落差如黃果樹瀑布,尤其是當初班上最優秀現在卻處境一般的同學。至於那些在一起學習才幾個月甚至幾天的所謂同學間的聚會,其找資源攀關係傳資訊等目的更是赤裸裸了。
人們常說,同鄉不如同學。的確,同學是由一種共同空間和時間培養出來的特殊關係。相比同鄉,同學間有共同語言。在“不跟陌生人說話”的當今,同學間可以傾瀉垃圾情緒、可以相互取暖、可以不必拐彎抹角地找資源攀關係等。正是因為“同學”這種特殊的身份,每次同學會上,大家都把心思收攏得緊緊的,統統舊貌換新顏,拋開新仇與舊怨,齊齊聚首閤家歡。
混得好可能捧回“冠軍獎”,老婆也跟著意氣風發;拿不到獎的,攀上關係也不錯,千萬不要斷了同學這根線。雖然現場的音樂燈光會讓許多像我這樣混得一般的同學現出原形,但笑容還要掛在臉上,聚會後的苦酒則獨自品嚐。
不過,混得不好並不會被“出局”,最先從同學會中被“出局”的,往往是嘴快的人。道理很簡單,現在雖然欣賞“英雄莫問出處”,但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方式根本沒多大改變,那就是同學中那些已發達或正在發達的同學,最忌諱人家提他給班上女孩遞紙條、順手偷西瓜等不光彩的往事,一旦他們過去的“英雄事蹟”成為話題傳至身邊人的耳裡,他會記恨最先咬舌根的同學一輩子。
而同學會的氛圍又極易讓大家重歸學生時代,不願剋制嘴巴,不願壓抑思想,不願去想這樣會不會給人家今後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當那些嘴快的同學一個個被逐漸淘汰出同學會時,我曾倒吸了一口涼氣:幸虧本人笨嘴拙舌。想想也是,不是有那句“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的警言嗎!是人都反感揭傷疤啊!
所以,我很少參加各種大張旗鼓的聚會:相見不如懷念,就當我是“恐聚”好啦。什麼時候再參加同學會?就等到“是非成敗轉頭空”的醒世之年吧。對著一堂兒孫,同學間把酒言歡,大家都不再有什麼利用價值,也不需要準備什麼客套話,一句“你也來啦”就已顯出意蘊無窮的絕佳效果,到那時再一起致青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