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半徑有多大美文

你的生活半徑有多大美文

  以家為圓心,半徑3。85公里之內,老弟自以為“搞定”了他女兒的未來。這個區域內,公立幼兒園、名牌小學、重點中學、著名大學一應俱全,醫院、超市、公園這些“輔助設施”也完美到位。女兒還在搖籃之時,老弟就四處炫耀這張設計精美的規劃圖,以此證明自己不僅是一個好的建築設計師,還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丈夫和父親。

  “藍圖”在女兒3歲半的時候,第一次進行了重大修正。小朋友要去學鋼琴和舞蹈,還對一家有兒童樂園的購物中心情有獨鍾,生活半徑只得擴大,開始向5公里之外拓展。等女兒迷上故事書,學會了那個叫“Paris(巴黎)”的單詞,不管誰問她想去哪裡,一定回答:IwanttogotoParis(我想去巴黎)。雖然不能確定“Paris”最後會變成別的什麼地方,卻可以肯定,它一定會對老弟的人生半徑進行一次又一次的修正。

  我們的人生,不僅是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樣不可逆轉的成長直線,更是一個個半徑不斷改變的扇形或者圓形輻射區,區域內的一個個地標上,記錄著那些時常被回憶的生活經歷。

  6歲之前,那幾個標誌性的地點可能是幼兒園、外婆家、門口有旋轉木馬的商場、最最不願意去的兒童醫院;12歲的時候,是衚衕裡的學校、學圍棋的棋院、有好吃的冰激凌甜品店、好朋友的家、專賣各類小飾品的步行街;18歲之後,是男朋友所在的城市、出差經常住的酒店、父母的家……

  我們可能是圓心,也可能是別人生活半徑輻射到的一個點,各自的輻射區有的相互覆蓋,有的則絕不重疊;有的相互影響,有的則毫不相干。它不一定涵蓋所有的生活,卻勾畫出人生的主要輪廓。只要你瞭解一個人生活區域的幾個關鍵點,大致就能描繪出其生活的基本面貌。

  家,公司,學校,培訓班,講述著一個母親的日常生活;北京,上海,機場,火車站,給你一對異地戀人的愛情故事;公園,早市,醫院,兒女家,展現退休老人的生活常態。

  或許,人生半徑越大,生活越豐富。顯然,家、辦公室、學校三點一線的生活,遠沒有上海、巴黎、西雅圖來得浪漫有情調。在每日重複的單調中,太多人渴望大跨度的騰挪轉移和穿越。只是,對生活穩定性的追求,決定了那種大幅度的跳躍,不可能是常態。

  如果你想要安穩的生活——不管你想不想,大多數人的生活如此,就一定知道三角形比四角形牢固。這只是一個比喻,我其實是想說,在你的人生半徑中,相對固定的點越少,生活就越穩定。當然,安穩往往也是枯燥的代名詞,固有模式一旦形成,就具有相當的慣性和黏合力,想要打破它,通常不太容易。

  而渴望改變的我們,時不時會生出“越軌”的念想,於是,在常規的人生路徑之外,會出現一些非常規或者偶然的路徑。比如,地點不確定的假日旅遊、不定期的郊外野餐、突發奇想的同學聚會……這些並不確定,甚至突如其來的.事件,像一個個色彩鮮明的遊動粒子,為我們庸常的生活注入不安分的因素,讓原先或綠或藍或紫的日常圖譜受到干擾,偏離主色調。

  有些碰撞你原先軌跡的“粒子”是可以選擇的,比如你的度假計劃,或者辭職申請;有些卻是無法預知的,讓你措手不及,像父母突然生病住院、常駐外地的工作指令。這些可期不可期的“襲擊者”,改變了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有些人能讓它們的好發揮到極致,淡然應對它們的壞;有些人卻只能讓自己手忙腳亂,不勝其擾。顛覆故態的想象和應對變故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要是你缺少後者,最好審慎調整既定的軌跡。

  沒錯,我們的父母遠在千里之外,我們的好友閨蜜更在異國他鄉,可他們總會是我們生活半徑上的一個點,哪怕光顧的時候少之又少,甚至可能永遠是計劃中要去的一個點,卻時時出現在我們的談話、討論和牽掛之中,雖然算不上生活的主調,卻也是不可缺少的配色。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是根據情感的親疏遠近,劃定我們人生半徑的大小。再遠的人,只要TA在我們的心中重要,生活就一定有其一席之地;再近的人,要是TA從未真正影響過我們,我們也一樣視而不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