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一代人美文
最好的一代人美文
我85年出生,記憶中的老房子裡有成片的花叢,茂密的樹林,還有一堵古城牆。
幼兒園時放學後直接衝樓下,找小夥伴進林子爬樹,上城牆玩耍,玩到太陽落山都顧不上媽媽,任她在院子裡呼喊我晚飯、回家。平時走街串戶當自家,爸媽不在我也不怕。
剛上一年級就趕上雙休日政策,直接進入“發達國家教育模式”。小學一個班平均50人、一個年級三個班,初中平均每班60人、一個年級六個班,競爭程度尚可,仍有不少時間玩耍。
高一趕上“非典”,瘋狂放假,班主任在電視上給我們講課,樣子帥到家;高二進入正軌,學習變成唯一,偶爾心亂如麻;高三開啟瘋狂模式,只是懶散慣了,作用不佳……
小學六年,中學六年,青春年華;那時大家都生活在古城內,從學校到家;一起上學,串校打架,到哪都是起步價。畢業六年回想,幸福滿滿,眼淚昇華。
因為年代“久遠”,故把韻壓。隨著年歲增長,世界複雜,今天我們,壓力好大。
“八零後是最不幸的一代,沒趕上免費義務教育,沒趕上分房,人口高峰的一代”。到現在為止,這個話題從流傳坊間,到無人提起,再到現在深入骨髓。沒錯,這是競爭壓力最大的一代。上一代的生育高峰,造就了八零後的人口洶湧。
2008年,僅僅河南省一省的高考生就已達到100萬
一線城市的房價在08年之後一路飆升,使得買房在八零後剛剛開始踏入社會的時就“幾乎”變成了夢想。最近在各種政策的刺激下,攀登出了又一座可望不可及的高峰。
想創業做任何一個小專案都發現有無數人已經在做……
還是回到這個話題——我們這代人趕沒趕上一個好時代?以前跟父輩聊天時,經常會抱怨上文提到的種種慘狀,各種壓力山大。可聽完他們的故事後,本來沒多大興趣的我也被他們那輩人得曲折經歷觸動:小時候吃不飽,長點沒書讀。初中畢業當志願兵是有門路、有前途的選擇。後來轉業參加工作,一窮二白還要成家立業。沒婚房跟組織借庫房,自己刷漆(就當裝修),傢俱東拼西湊……
你也許會說:比較是痛苦的源泉,上輩人趕上了國家包吃包住包分配,甚至組織還“包”媳婦。個別稍微勤奮一點的都沾了政策的光或鑽了政策的漏,賺錢發財。我們這代跟他們一比,瑜亮啊!
我們今天不談可比性的虛妄問題,純比較。在那個集體主義盛行的年代,個人更多地充當了螺絲釘的角色。每個人都融入了國家這個大機器中,而國家任何一個大的戰略失誤,多少優秀的戰術都補不回來。所以,你看到的只是事情的表象:父輩們相對輕鬆的生活壓力(物質匱乏);慢節奏的生活狀態(精神單一);充滿人情味兒的人際關係(你沒有親身經歷)。而他們那代人所承受的犧牲往往被我們選擇性忽略,只有在近幾年才在某些影視劇裡有所體現。大家有興趣可以把電影《歸來》好好看一遍。
十分確定的是,社會一直在進步,但凡發出:世風日下這樣的時,你就要審視自己是不是有些落後於時代。宏觀上,人類在工業革命後的三百年創造的財富是之前所創造財富總和的幾百萬倍,而這個速度優勢會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而愈發明顯。微觀上,我們八零後小時候吃的、用的、住的.和現在的差距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別說思想道德退化,這是個偽命題,當你感慨“壞人變老”時,從來不會強迫自己認為這個時代的道德退步。
為上一代人做了這麼多辯護,我也要為自己這代人鼓鼓勁:
青年人口的急劇上升帶來了巨大的人口紅利:吃喝玩樂、教育、工作。鄰居日本的衰落有不少原因是老齡化帶來的。
網際網路帶來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重新匹配,使得我們的人生有了更多可能。
知識爆炸使得靠智力收益的優勢逐漸顯現,靠個人知識和能力賺錢變得穩定長久。並且腦力比體力衰老慢很多,我們創造財富的週期也變長。
所以我想說:這是最好的一代,因為機會多;這是最幸運的一代,因為你能看到太多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