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美文:依然記得風雨漂泊

情感美文:依然記得風雨漂泊

  多年了,彷彿風中還飄著那雨後泥土的芬芳;依然記得風雨漂泊、只爭朝夕的模樣;依然記得風霜烈日,春夏秋冬,水裡岸邊那一串串青春的腳印。

  記得2003-2004年漢江穿越工程,初到襄樊,開始幾天建立控制網,施工放樣,可是控制網建立後,放樣就是不能成功。後來,仔細計算資料,檢查測量方法,發現甲方給的2km的放樣控制點可能全部是錯的;經過問業主,回答,是錯了。問題找到了,後面的放樣工作順利完成。

  漢江穿越,是水下疏浚工程,質量要求高,水下穿越溝槽漢江南面長780m,底寬10m,靠岸坡是7m深的弧線,底高程精度要求允許偏差是20cm,其難度相當大;工程地點位於丹江口水庫下游,施工水位因受水庫調節的控制,變化頻繁;施工地點水下疏浚的土質是流沙,回淤嚴重。初期,經過半月的施工,疏浚區域的回淤高程高於原始泥面線。面對此種困難,我主動要求承擔南岸的施工任務,我還負責整個施工質量控制管理工作。為了如期完成疏浚任務,我們採用疏浚區域開挖一條附溝,減緩施工的'回淤。這個方案的確立,解決了工程中回淤嚴重的難題。在工程施工中。勤測水深,勤觀測水位變化,來控制挖深與超寬。時刻關注挖槽內的變化,發現挖槽不平順,就要求返工,直到挖槽的質量深度偏差在20cm以內。因為我知道,假如挖槽不平順,當管線過江時,就會折斷而導致整個工程失敗,質量是生命線。最後溝槽疏浚的施工質量經過檢測滿足要求,管線如期順利過江。得到了中石油集團的高度評價。我也得到了單位領導對我的能力及工作嚴謹作風的認可。

  記得2002-2003年參加九江張南航道整治工程,此工程位於江西九江張家洲水道右汊與鄱陽湖出口的交匯處。因長期受鄱陽湖水的頂託,長江中上游的泥沙在此淤積,在枯水期形成長江下游最淺險的航道,是東部至中、西部航運的一大“瓶頸”。

  工程開始,我在清江,擔任清江航道疏浚工程的負責人,接到領導派我到張南解決測量方面的問題的電話時,我立即完成清江疏浚工程未來20天疏浚導標的測設,迅速趕赴工地,當時,領導安排我主持控制網的建立任務,很著急;我連夜計算導線的方位角,分析控制點的分佈情況,制定外業測量方案,給領導審閱。第二天就帶著測量人員,進行外業資料採集任務。測量2天,控制網不能閉合,經過我的分析與判斷,是業主提供的一個控制點可能有錯誤。後來,透過溝通,確定是那個控制點出錯了。原因找到了,後面的控制網很快就建立起來,為後續的施工內容的順利進行打開了道路。

  我記得那個時候,我想的最多的是想“當一個能開藥方的醫生,不當一個只會打針不疼的護士長”似的測量工程師,因為,在我的眼裡,作為一個測量人員,要有開藥方的技術能力,處理測量方面的疑難問題,成為一個有點作用的人。只會熟練操作儀器或內業計算最多就如護士長,打針不疼而已。

  儘管難,只要你做,就一定會永遠年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