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毛芋頭的日子美文
種毛芋頭的日子美文
“三月出門九月歸,打破一把傘,落掉一副須。”這是我們家鄉給毛芋頭出的一道迷語。毛芋頭曾是我們家鄉每家每戶都種植的農作物,產量高,不僅可當主糧,也可當菜使喚,是好東西。
“芋頭半年糧”這是老一輩人教給我們的一句話,說的是在糧食嚴重不足的歲月,多種毛芋頭是可以解決主糧不足的尷尬的,是可以幫助農人勉強度過饑荒的。因此,在那個經常吃不飽飯的年代,土地再緊,農人們也要利用邊邊角角的零星土地種些毛芋頭,以補充糧食的不足。
毛芋頭賤,對肥料要求不高,易生長,又好管理。但有點一足,生長到了炎熱乾旱的季節,怕乾燥,離不開水,一旦缺少了水就長不起來。可它又不能像水稻一樣長久地泡在水中,只是保持土壤潮溼即可。
我家曾在一口大水塘下面有一塊瘦長形的土地,面積不大,只一二分地的光景,常長潮溼的時間多,是一塊種毛芋頭的理想之地。每年到了農曆的三月,把土地平整好,挖好穴,放好農家底肥,種下毛芋頭,不幾日,那地而上就拱出了嫩嫩的尖芽兒,綠茸茸的就像出土的小筍兒一樣的可愛。接下來用不了多長的時間,那小小的葉子就伸展開了,像水中小小的荷芽,淺綠嬌嫩的形狀,很是招引人的眼球。毛芋頭的前期生長和其他的旱作物一樣並不需要太多的雨水,但等到季節過了小暑,毛芋頭已撐開了小傘似的葉子,天上落雨少了,太陽火辣辣地烤著大地,就不能缺水了。這時為保持毛芋頭的蔸下土壤的溼度,在已經培土打壟的毛芋頭的蔸下就要採取保墒措施。勤勞的母親,天氣再熱,也會抽空到山邊邊砍些茅草,鋪蓋在毛芋頭的蔸下,然而動員小孩子們在就近的水塘裡撈些塘泥壓在茅草上,這樣就能減緩毛芋頭蔸下水份的蒸發。可還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隔個一二天還要給毛芋頭澆一次透水,才能保持毛芋頭生長土地的足夠潮溼。毛芋頭有了雨露的滋潤,有了腳下潮溼的土壤,有了地底下的肥力,躥起來比禾苗還快,田田的葉子越長越豐碩,小雨傘一樣的擎著,大的像荷葉一樣的展開著,高高低低,擠擠挨挨地擁在一起,將腳下的土地遮得看不到一絲影子,整塊地遠遠地看去就像一方小小的荷塘,綠意盎然。有一年,一個到村子裡做客的城裡青年人,誤認為那毛芋頭的葉子就是田田的荷葉兒,走近扒開一看,卻不見一絲水影,更疑惑不解地自言自語道:這荷葉怎麼長在旱地裡?一個路過的老農聽到後,笑吟吟地幽默地對他說道:這是旱荷,是生長在旱地裡的,你沒見過吧?弄得城裡的小年青信以為真的“哦哦”直點頭。
沒有受乾的`毛芋頭,到收穫時,帶來的是喜人的豐收。秋涼後,一鋤鋤地將那葉子謝了的毛芋頭翻挖出來,個個就像小紅薯般的大小,憨頭憨腦的笨重,很是喜人,小小的一塊地的毛芋頭,能裝滿幾個小籮筐。母親見此情景,總是喜不自禁地說,今年又有毛芋頭吃了。
毛芋頭收穫後,就可以吃毛芋頭了。和紅蓍蒸在一起,每次先吃完的都是毛芋頭。儘管毛芋頭不甜,不很香,但軟和、餈糯,易下嚥,吃到肚子裡也溫和平靜,不像紅薯吃到下後火燒火燎的反胃,是比紅薯更好的輔食。如果將毛芋頭去皮,切細,放上少許的油鹽煮芋頭羹,就是很難得的美食了,比米飯更有誘惑力,不用下飯的菜也能吃下兩大碗。毛芋頭做菜也一道味道很好的菜餚。放上蔥花、蒜白等佐料燒熟,吃起來又香又甜,又下飯,可惜的是不能經常地享受。此外,毛芋頭的莖梗也是可以做菜用的。把日子過得精細節儉的母親,在那艱苦的歲月裡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不會糟蹋一丁點東西。那又粗又軟泡的毛芋頭莖梗收穫毛芋頭後母親基本不會浪費。新鮮時做一段時間的菜。吃不完的切成段曬乾,留著寒冬臘月蔬菜青黃不接的時候用。毛芋頭做出的最好吃的一道菜,算是芋頭燒肉。雖然吃得很少,但毛芋頭收穫後,也會有一二次。做這菜不復雜,先將剁來的五花肉洗淨,切成塊狀,放入鍋內煸炒到出油再放入蔥段、薑片、老抽等煮到半熟,再倒入切好的毛芋頭,用大火久煮一陣,等豬油全部浸入了芋頭中,再燜上刻把鍾,香味就濃郁地彌散於屋子裡,引得人垂涎欲滴,吃到口中,潤滑酥軟,香醇怡糯,那種味道真的找不到更好的詞來形容。
後來,我們家那塊水塘下的潮溼的土地與相鄰的一塊田整合成了一大塊水田,從此失去了一塊種毛芋頭的好去處。但我們在母親因年老不能從事勞動後,為了繼承這一好的傳統,仍少量的在旱地裡種些毛芋頭。因是種在旱地裡,到了三伏天又沒有恆心和耐力澆水,到了炎熱天氣,毛芋頭因缺少水份的滋養,原來那小傘一樣的葉子就被曬得蔫頭耷腦的,用不了幾天的時間就是焦黃的一片。到了農曆的九月,荷鋤收穫毛芋頭時,挖出來的都只有乒乓球般的大小,令人十分的失望。如此欠收幾年,我們索性不種了毛芋頭。如想吃,就到市場上去購買。買來的毛芋頭個頭也不小,小鵝卵石一般,園滾滾、毛茸茸的,但吃起來卻沒有自家土地裡種的香醇、味純,心裡還有些莫明其妙的擔心:這毛芋頭是否施了化肥,打了農藥,打了助長素?
現在想起吃毛芋頭,總覺得是自力更生種出來的好,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完全是綠色食品,吃起來味道純正、香醇、營養,還放心。可如今離開了農村,想種點什麼都成為了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