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交流與對策

中美文化交流與對策

  摘要: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對中國投來了異樣的目光,中國也張開了熱情的雙臂來迎接世界。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中的大國,該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資本主義社會外來文化的入侵,是全盤接收,還是全盤否定?作為一名大學生,欲作此篇論文與大家一起探討,如果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就再好不過了。

  關鍵詞:中美文化、交流、對策

  正文:

  什麼是文化交流及中美文化交流?

  我們要了解文化的特定含義。“文化”的定義一直都是社會學與其他人文科學研究的基本問題之一。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的文化專指語言、文學、藝術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顯然,在這裡定義不是我們所要討論的要點,作者則採用廣義上的那種定義,則文化交流就是包括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之間的交流,那麼中美文化交流就是跨越中國和美國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產品之間的交流。

  中美文化有什麼特殊性。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優秀傳統的文明古國。再來看美國,從建國到現在也只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國家。除了時間的差異,發展程度也不盡相同,那麼這兩個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還存在哪些差異呢?顯然在文化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其實,中國和美國在某些文化上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為了更好地進行中美文化的交流,使我們國家在這交流中不處於被動狀態下,我們首先要對中美的整體文化內涵,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做出以下兩點基本的瞭解。

  一、美國的“霸權主義”與中國的“以和為貴”

  “先生,太平洋才是我們的天然邊界”,對,美國是一個霸權主義思想極為嚴重的一個國家。而且美國霸權主義往往打著“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口號,但是表裡不一,總是擾亂世界安寧,更可悲的是不少國家趨炎附勢,隨波逐流,爭先恐後地拜服於美國的淫威之下,成為受制於美國霸權主義的爪牙。美國整個民族強調以自我主義為中心,不顧他國利益,強權侵略他國。這一點從美國最近十幾年所涉及的區域性戰爭中就能得到很好的體現。美國的霸權主義是赤裸裸的,是隨處可見的。比如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再如美國的很多對華政策也能很好的體現這一點。就連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也說:美國的單邊主義和先發制人戰略對聯合國成立58年來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原則基礎提出了重大挑戰。相反,中國文化的淵源來自中國幾千年來的儒家文化,這決定了中國人非常注重面子,注重尊嚴,任何有損於面子及集體尊嚴的事是不可饒恕的。或者說,中國人的行動準則多少有謙牧自守的傳統大國觀,滲透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內斂,這就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和平外交政策”。其次,中國文化經過了上下近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洗禮,具有極強的韌性和包容性,面對別國的挑釁,中國總是希望化干戈為玉帛。

  二、美國的獨立競爭意識與中國的集體觀念

  美國人不喜歡依靠別人,甚至父母的幫忙也不一定樂於接受,而父母更的時候是鼓勵子女獨立地生活與發展。而在中國,孩子從小到大就是在父母和老師“手把手教”的模式下成長的,在生活中,孩子父母告訴他們該怎麼做,怎麼處理生活,甚至有些還是全程包辦。在學習上,孩子就在老師的思維模式下接受文化的薰陶。 美國社會的發展依靠競爭作為推動力。舉個例子說明:"Work hard, play hard"是大部分人的作風。他們在言語爭辯時都喜歡壓倒對手,這種"getting the last word in"的一貫作風是競爭性的一種表現。競爭已經成為美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而在中國,由於集體觀念的影響,全民族更注重合作精神,當然這與中國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為什麼要進行中美文化交流?

  由於中美兩國的文化本質不同,中國和美國的文化都有其長處和短處,多瞭解,多借鑑,多思考,才有益於我們更好地發展。

  取西方精華。正所謂“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我們知道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國家,美國的矽谷舉世聞名,好萊塢也是世界關注的焦點,還有發達的科技、農業水平同樣令世人矚目等等,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但是,在這些高度發展的物質文化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美國非物質文化呢?是美國先進的教育制度,還是美國獨特的民族性格讓她能夠在幾百年內就成為世界的超級大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軍事強國、文化強國。毋庸置疑,美國優越的民主法制、有效的科研執行機制、舉世聞名的高校管理制度以及各種文化轉化為經濟能力的`管理經驗等等都值得我們去探討學習。近代史上中國的閉關鎖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國家要發展,只有敞開胸懷去與外界交流,去吸取他們先進的技術,有效的管理經驗。才能振興中華。

  揚中國文化。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文化的民族,但是我們知道,任何國家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國的京劇,中國的儒家思想,中國優秀的文學等等是中國自身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精華,所以只有將中國的這些文化展現給世人,讓更多的人來了解中國,我們優秀的文化也才能夠走出國門,才能更好地為豐富世界文化服務。否則,就只能成為國人自我陶醉的精神食糧。作為世界上負責任大國,維護世界和平,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恰恰就包含著“以和為貴”、“天人合一”等這些利於社會和諧發展的思想。所以傳揚中國優秀文化就成為了一種具有實在意義的神聖的責任。

  我國該怎樣應對中美文化交流?

  由於中美兩國的文化在本質上的不同,兩國文化在交流中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摩擦,有些甚至事關國家的根本利益。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才能讓我們不至於處於被動狀態呢?正如上面所說的美國人個人主義思想,獨立性,競爭的世界觀等等都與中國有很大不同,我們到底該如何積極面對?

  首先,我們要積極發揚我們的優秀文化,吸收他們的精華。

  交流的最大目的無非是為了自身的利益,為了更好的發展自己。所以我們要提高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與影響力。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有先進和落後之分,適合我們發展的我們才大力借鑑和吸收,對於那些不利於我們國家文化發展的我們應堅決抵制。比如沒美國多先進的科學文化,先進的管理經驗等我們可以拿來服務我們自己,為我們的科學技術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對於美國的霸權主義思想、淫穢文化、分裂主義、某些宗教思想我們就要堅決抵制,並且我們要對於這些劣質文化的滲入做好抵制工作。

  其次,交流過程中要防止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策。

  正如前面所說的一樣,美國是一個霸權思想極其嚴重的國家,不僅體現在政治上,而且在經濟及狹義的文化上也是如此,所以在交流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禦工作。對於美國的挑釁,不要因為我們要和他們學習和交流就能對這些挑釁能置之不理,或者總是隻是發出高度強調後就沒有後文了,這樣只會讓美國得寸進尺。當然這些挑釁中也包括文化的挑釁,文化的侵略。當然也不要因為兩國之間存在差異和美國的霸權主義就放棄與美國的交流。因為這始終不利於自身的發展。

  最後,談談如何更好地傳揚我國的文化。

  從去年的北京奧運會火炬在西方國家傳遞中的所引起的強烈抵制反應可以看出,中國的文化並沒有被其他國家很好的認同和接受,面對此情況,我們該如何把我們獨特的文化變為世界的一筆財富呢?首先,提高中國媒體報刊等在世界的影響力,透過全方位向世界報道中國的實況,改變全世界特別是外國主流媒體如美國CNN對中國一向以來的偏見,歪曲報道。要充分發揮中國各大媒體的集體合作精神,為把我們的文化傳揚出去,才不至於再次重演像韓國申請中國的端午節為他們的世界文化遺產的荒謬。其次,加大中國政府間交流的同時,也要加大中美民間的交流與合作,兩國之間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和交流。學生交流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美國學生到中國或者中國學生到美國學習,對於保持長久的相互理解、對兩國關係的鞏固是十分重要的。當然,美術、音樂、體育方面的交流也是至關重要的。還有,加強中美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互派留學生等;再如在美國公開展覽我們國家的文化,藝術品等也是有必要的,以便使他們產生了解中國的興趣。

  中美文化交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兩種社會制度下的文化的交流,是兩種世界觀的碰撞,所以作為整體實力相對較弱的我們應該做好各種準備去迎接各種挑戰,相信做好以上的各點,我們會受益更多。

  參考資料;

  1、 肖煉,王孜弘,榮軍:《“軟體”上的大國.高科技與美國社會》.陝西人民出版社.

  2、 [美] 詹姆士·羅伯遜:《美國神話與美國現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 陶文釗, 陳永祥:《中美文化交流論集》,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