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要道德是道德的越位優美美文
索要道德是道德的越位優美美文
老人女兒索要的是道德,其實是別人的權利讓渡。明知上車就會無座,卻連小板凳都不給老人備一張,老人的女兒已經是把別人可能的謙讓,當成了義務。這就是典型的道德越位。當然這並不是說女大學生不願與老人拼座就一定光榮正確,但公共場合下的道德呈現,是個兩廂情願的交流過程,本質上應該是不能離開禮尚往來的那種謙謙之意所帶來的美感的`。更何況這是在動車上,對號入座約定俗成,不是稍站片刻就能完事的公交車上。
公交車上的讓座也是需要美感的。兩個月前,北京一輛90路公交車上,曾經發生過一起因為不讓座而引發的衝突。在“愛心座位”旁,一位老人見座位上坐著的一名年輕女子沒給他讓座,先是用手戳女子的頭部,然後推搡對方索要讓座,吵得不可開交之後,人們才發現,這女子是位孕婦。
這就是道德綁架引發的一場醜劇。當相互的謙讓,成為一方眼中的必須,這種美感已經蕩然無存。道德已經成為單方面拿來約束別人的強加於人,是以德相挾的侵佔。這恰恰與道德的本意相違背,反而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達州至成都的動車上,老人的女兒從決定乘坐這班動車的時候起,其實是將母親的年邁,當成一種索取的資本,她是把別人禮讓的或然性,當成了必然性;把與人精神交往過程中的奢侈品,當成了單方面索要的必需品。這種不對等,已經將美好的道德,當成咄咄逼人的武器了。所以,道德威了一部分人在公共場所的一場賭局,他們心裡早就設定了這場對賭,肯定贏,必須贏。
這是對道德本義的扭曲,也使得道德成為攻擊別人、侵佔別人權利的強大武器。我有讓座的義務,但沒有一個道德的標準上寫著,你可以擠佔別人的座位,可以在別人沒出讓自己的權利時出語不遜。如果這個道理都不懂,哪裡還有什麼德。德是用來敬仰著的高尚,不是侵佔別人權利的武器。這個道理都搞不懂,再好的美德也會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