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故事心中那片藍

美文故事心中那片藍

  站在遼寧艦巨大的甲板上,感受艦艏激起鋪天蓋地的浪花,目視艦載機如“雄鷹”般矯健出擊!這是多麼英姿颯爽的畫面。

  你或許並不知曉,在見不到陽光的底艙,同樣有一份最堅定的信仰。

  “我刷得乾淨,讓我來。”一位皮膚黝黑的老兵從一群年輕戰士中間走出來,語氣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只見他身手敏捷地一個俯身,就鑽進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鍋爐氣筒。

  清刷鍋爐是艦上最髒最累的工作,可是已經44歲的一級軍士長劉德波卻偏偏喜歡搶著幹。他平時話不多,是戰友們親切的老大哥,不過一旦執行任務,他就不由自主得變得嚴肅起來,那專注的眼神就像星星一樣明亮:劉德波在氣筒中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挪動著,一寸寸地清刷著,顧不上那陣陣鏽灰撲面而來。待他大汗淋漓地從氣筒中爬出,甚至來不及喝口水,就急匆匆地轉身奔向下一個戰位。

  在航母這個“海上巨無霸”上,位於底艙的鍋爐系統負責輸出蒸汽動力,被譽為“航母心臟”。崗位雖然非常重要卻異常艱苦:常年高溼高鹽環境,空間狹小,到處佈滿上百攝氏度高溫的管路……

  “劉德波專業厲害,但最令人佩服的是他工作勁頭特別高,好像每一天都在爭分奪秒。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名軍人強烈的使命感。”遼寧艦機電長張揚說起他滿是敬佩。

  時光回到26年前,一心想駕駛戰艦馳騁大洋的劉德波,沒想到卻被分配到鍋爐專業。“很多人以為鍋爐很簡單,沒啥技術含量。其實,新型驅逐艦鍋爐系統自動化高,十分複雜。”

  1999年,劉德波作為種子艦員被派往國外進行培訓。

  “我得抓緊時間多學點!” 劉德波尤其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如飢似渴地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每天下課主動打掃實驗室衛生,一邊打掃一邊背誦知識點,為的就是能在實驗室多待一會,多揣摩消化所學知識。外方教員被這個勤奮樸實的中國士兵打動,將鍋爐系統的結構、原理更為詳細地講授給他。半年內,他整理出10多萬字的.一手資料,較全面地掌握了動力裝備10多種機械的操作和維修保養技術。

  10年之後,已經成為技術大拿的他,又面臨著一次人生的重要選擇。

  “航母部隊正在選人,你技術好,想不想去?”領導把他叫到辦公室。已經是福州艦上僅有的3名高階士官之一的他才結束兩地分居,面對獨自操勞多年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他也有過一絲猶豫,可“航母夢”像是有巨大的魔力,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登上航母,為海軍走向深藍再作新貢獻。

  “我主動申請加入。”劉德波堅定地回答。當共和國第一支航母部隊吹響集結號時,他收拾起簡單的行囊,追逐著“當海軍、上大船”的信念和夢想,年近40歲的劉德波成了航母上的一名“新兵”。

  遼寧艦上的鍋爐系統尤其龐大複雜。航母續建初期,面對眾多的技術難點,劉德波急得天天睡不著,他再次拿出當年的拼勁:天天加班到深夜,就連吃口飯腦子裡想的也是裝備知識。有一次,他在食堂吃著午餐,突然靈光一現,想明白一個技術難點,興奮得站起身直跑向鍋爐艙……

  航母鍋爐自動化程度高,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他帶著區隊人員集中攻關,利用業餘時間完成近百份圖紙的繪製,完成一套裝備文書和一套鍋爐系統保養流程的編寫,終於啃下了這個“硬骨頭”。

  在一次任務休整期間,劉德波難得從底層鍋爐機艙走上寬闊的甲板,可他還沒來得及享受片刻海風的吹拂,就盯上了煙囪裡冒出的煙。

  “這煙怎麼有點泛白,顏色不對勁!是不是水位下降了?”劉德波立刻警覺起來,他迅速向機艙跑去,和戰友們一頭埋進排故過程中。在他的努力下,順利排除故障,戰友們都服了老劉的“火眼金睛”。

  航母上乾鍋爐,有了過硬技術,還必須具備“四不怕”精神——不怕髒、不怕累、不怕難、不怕險。隨著越來越多年輕戰士加入,劉德波成了業務上的教練,可依然沒有絲毫放鬆,還是奔跑在最前列。

  有一次備戰備航,劉德波下達了檢查裝備的口令後,突然,一位戰士大聲報告:“鍋爐風門無法拉開,無法有效通風!”備戰備航時間越來越近,決不能延誤正常訓練!緊急情況下,劉德波迅速戴上手套,連檢修服都沒有換就毅然鑽進了鍋爐。此時鍋爐夾層溫度接近70℃,超出了常人可以忍受的極限!他顧不上個人安危,蜷縮在夾層狹小的空間,忍受著異常高溫的惡劣環境,用扳手一點點排除故障。走下戰位,他渾身都溼透了,像剛從水裡爬出來一樣。可那張黑紅的臉上看不出一絲疲憊,而是滿滿的自豪。

  老兵不善言辭,戰友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一次次走向底艙深處的身影,步伐輕快但堅定,平淡卻流暢。因為那裡不但是航母的“心臟”,更是一片盪漾著老兵藍色夢想的“心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