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觀察記錄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1

  觀察時間:20xx年2月6號上午

  觀察實錄:

  午餐前,我特地提醒朱紫嫣要去小便,她一個勁地說:“沒有尿尿。”我怕引起她緊張,沒有強迫她去。到了吃飯的時候,朱紫嫣拿著小勺,目不轉睛,神情有點呆滯。我摸了一下她的褲子,全溼透了,地上還有一灘尿。她看著我,很不安的樣子。於是我安慰她說:“沒關係,下次想尿尿的時候別害怕,要馬上告訴老師,老師一定會幫助你的。”她緊張的神色緩和些。我幫她換上乾淨的褲子,讓她繼續吃飯。

  觀察分析:

  朱紫嫣憋尿、尿褲的現象不是一兩天就能改變得了,老師不能著急,當發生尿褲的時候,也不能責怪她,要寬容她,理解她,允許她有反覆的過程。當然,尋找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是老師應該面臨的問題。

  從對朱紫嫣的個別教育中,我們認識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須做到:① 認真觀察幼兒,獲取其行為表現的特點;② 深入瞭解幼兒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③ 教育應有耐心,企圖透過一次教育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是不現實的;④ 必須立足於幼兒的心理特點,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只要我們教師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愛心,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不管孩子已形成什麼樣的不良習慣,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2

  案例:

  這是第一週玩角色遊戲,我們的材料還沒有達到完全豐富的狀態。在今天開放的遊戲情形下看,孩子們喜歡角色遊戲,一到時間就各自衝進喜歡的地方,其中小工地、娃娃家、美食店人數最多。從遊戲現場來看,孩子沒有角色的認知,“娃娃家”裡菜和盤子堆了一桌,孩子不去理會客人想吃什麼,不停的把菜端上桌;“媽媽”總是重複的給娃娃穿衣服、燒飯,媽媽喂娃娃,爸爸也喂娃娃??同樣,在其他地方也是東西擺放雜亂,孩子不停地將東西擺出、放進。

  分析:

  小班初期的孩子還沒有角色扮演的概念,他們現階段最喜歡的就是擺弄玩具。其中,對於角色的認知僅處於知道我是誰,但也總是容易忘記自己的身份,尤其還不明確什麼事情是自己這個身份該幹得事情。

  措施與反思:

  1、從身份介紹上先開啟幼兒瞭解角色遊戲的大門。

  介紹娃娃家中的各個角色,從角色裝扮上讓幼兒分清自己的角色身份。此外,利用觀察知道詢問幼兒是誰,在幹什麼?以及在講評中鼓勵幼兒說說自己今天是誰,明確角色身份。

  2、充分肯定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鼓勵幼兒大膽扮演。

  對整個遊戲進行講評,表揚那些表現好的幼兒,號召大家向他們學習,鼓勵他們上進。併為幼兒進一步遊戲提出了方向。如請大家說一說“娃娃家”中我最喜歡的家人是誰?為什麼?肯定角色扮演成功的孩子,同時,給其他的孩子起到了榜樣的作用。

  3、場景再現,回憶自己的表現。

  由於小班幼兒無意注意佔優勢,剛剛在扮演的角色還有聲有色,一會到講評時已不清楚自己的行為,更不要說讓他來回憶自己的活動過程了。這時候,多運用照片、影片來再現幼兒的活動,幫助幼兒回憶再現活動的過程顯得由為重要。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3

  幼兒遊戲行為實錄:

  角色活動時間到了,孩子們都紛紛選擇區域進行遊戲,陳XX來到了美工區,拿起橡皮泥開始擺弄起來。過了不久,她拿著色紙像發現新大陸似地問我:“老師這個紙要來幹嗎?”我沒有直接告訴她,而是打開了她旁邊的示意圖,請她看了看老師製作的“小狗”。她發現小狗是用這個紙做的,於是她也拿起紙開始擺弄起來。她是個領悟力很強的孩子,通過幾次嘗試,一隻小狗像模像樣地折出來了。看到她成功了,我遞給了她一支記號筆,她納悶地看著我:“這個要來幹嘛?”“給小狗畫上眼睛,它才會活呀。”於是,她用記號筆塗了二個小黑點,一隻小狗就這樣活靈活現地出來了。後來我又用膠水,將她的作品貼至草地上,她體驗到了成功,又開始積極嘗試其她小動物製作的方法。

  教師觀察與分析:

  1、陳XX是一個聰明、求知渴望強的孩子,當她發現有色紙這個材料時,來尋求我的幫助。我沒有直接教授她小狗的折法,而是引導她觀看圖片,欣賞作品,瞭解製作過程。在她做出小狗後,我又鼓勵她嘗試添畫,豐富作品。最後當我把她的作品貼上至我們的美工展示板上時,她高興地笑了。雖然這一舉動很平常,但給孩子帶來了成功、喜悅的感受,從而激發了她想製作不同小動物的興趣。

  2、在講評時,我將希希的作品拍成照片,讓大家共同瞭解塗鴉館除了橡皮泥之外還有許多好玩的材料,激發孩子們的興趣。並請希希示範了小狗的折法,將這一好辦法與大家共享,讓更多地孩子願意嘗試新的材料和玩法。

  思考與調整:

  1、在美工區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材料和欣賞品,並提供操作步驟圖。

  2、教師在觀察和參與中指導,最主要地是能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材料進行創作。

  3、在創作的過程中,幼兒遇到了困難,老師要適時引導和點播,從而鼓勵幼兒,肯定其做法。

  注:請教師在相應的格子內打上☆(好)○(一般)△(較弱)等符號,以表示該孩子的遊戲水平。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4

  第一、觀察的物件:

  孩子名字:田甜

  性別:男性

  年齡:3歲

  孩子表現:每天都是小班的孩子。他們看起來又聰明又可愛,還覺得自己很調皮。但是,他媽媽告訴我,他每天都是一個異常內向的孩子。他在家通常不怎麼說話。他只在出去玩的時候和家人一起玩。只要別的孩子在附近,他就會讓步,寧願不玩。他是一個有特殊行為的孩子,具體如下:

  1、性格內向,不喜歡和別人接觸,更不願意主動交流。

  2、話少,和老師交流少,和孩子沒有交流。即使偶爾和老師說話,我也總是喜歡把手指放進嘴裡,這讓我很緊張。在區域活動中,孩子們都去了他們喜歡的地方,但他們每天都沒有參加任何活動。其中一個人拿著區域卡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著其他孩子玩耍。

  第二、情景分析

  每天剛進幼兒園,難免會對進幼兒園感到焦慮,不喜歡和別人交流也很正常。但是時間長了,孩子們都熟了,都開開心心的來幼兒園了。每天,他們都緊緊地抱著媽媽的脖子。眾所周知,他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玩玩具。在幼兒園遇到陌生的環境和陌生人,他更加沉默,缺乏自信。

  第三、觀察記錄

  有一天,孩子們在午睡,我天天坐在床邊。他脫鞋後,我大聲誇她:哇,每天都太棒了。我會脫掉鞋子。來,讓老師抱抱我。我輕輕抱起她,第一個給他蓋上被子,笑著看著他睡著。這時,他說話了,雖然很輕,但我很高興聽到:我媽在家教我。我再次俯下身,用手摸了摸她的頭:你是個有能力的孩子。老師真的很喜歡你。老師能和你一起睡嗎?他羞澀地點點頭,順從地閉上了小眼睛。

  第四、指導策略

  父母的工作

  利用父母接送孩子的時間與父母交流教育觀點和方法,反饋孩子在公園的表現,建議父母多騰出時間和孩子親近,定時和孩子交談,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是否認識新朋友等等。在日常生活中為他創造更多與其他孩子交流的機會,晚飯或假期後帶孩子出去玩,提供交流和鍛鍊的機會,鼓勵孩子與孩子分享玩具。

  第五、語言教學活動

  為了讓孩子儘快熟悉新的生活環境,語言教學活動異常有組織,讓孩子能夠理解和接受群體,鼓勵孩子每天認識新朋友,向大家介紹自己,主動問候小夥伴,鼓勵他們,表揚他們,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自信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關注,每天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以前不愛說話的孩子,變得願意參與同伴遊戲。他們體驗過同齡人、老師、父母的關愛,體驗過與同齡人互動的樂趣。每一天,我都變得更加開朗。偶爾過來抱抱老師,看他一點點進步。我的快樂油然而生。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5

  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進餐、睡眠、上課、盥洗、穿脫衣服等十多個環節,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生活規則。也就是我們平常經常說的常規,它是幼兒園為了使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採取的措施。幼兒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是“動力定型”的建立過程。若一開始由錯誤的教養方式可得錯誤的動力定型,將會導致一生的不良生活習慣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開始建立良好的動力定型,無疑會終身受益。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加上小班幼兒年齡小、依賴性強、對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頑皮,一旦整天生活在班集體裡,勢必很不習慣、很不適應。眾所周知,要搞好一個班級,建立常規是必要的,初入園的小班幼兒,因而良好常規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觀察後的反思:

  1、教師在活動中要多注意一些細節部分,教師組織活動要注意提問的設計,不適宜太泛,思維空間不能太大,應多為選擇性等較簡單的問題,使幼兒稍一動腦就能回答的問題。

  2、情感交流與肢體語言相結合,創造愉快、寬鬆的心理環境,使常規管理聲情並茂。如多用一些身體的語言:抱抱他們、親親他們、與他們握握手,透過這些與孩子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係,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孩子會越來越喜歡你,有了情感的基礎,這是建構良好常規的基本前提。

  3、和孩子一起制定常規,透過不斷學習落實《幼兒教育指導綱要》的過程中我認識到,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是讓幼兒主動發展的好機會,在每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增強責任意識。和孩子一起制定常規,能使孩子們由簡單、被動遵守規則轉變為自身良好的習慣。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6

  觀察物件:

  王佳晨

  性別:男

  年齡:3歲

  觀察時間:

  10:05

  觀察地點:

  教室

  活動內容:

  互贈禮物觀察記錄、解釋與評價

  小朋友懷裡都抱好了將要交換的禮物。

  王佳晨的禮物是兩盒巧克力,塑膠的透明盒子,包裝非常漂亮,很是誘人。我請他第一個來送禮物。他說“我想把禮物送給每個小朋友。”我問“為什麼?”他眨了眨眼睛說“我的巧克力很好吃,我想讓他們都吃到我的巧克力。”

  真是一個美好的願望。於是,我幫助他開啟包裝,請他去分禮物。我對小朋友提出建議,如果你收到王佳晨的禮物,就送給王佳晨一個擁抱或者一個kiss,小朋友都照我的話去做了。王佳晨最喜歡的大寶得到禮物後,她高興地在王佳晨臉上親了一口,看他一副幸福的樣子,我也為他而高興。

  等他把手中的巧克力都分給小朋友之後,我請他站到我面前,然後問:“王佳晨,為什麼小朋友這麼喜歡你呀?”他說“因為我給大家巧克力吃了。”我故做驚奇的樣子,“哦,你對大家這麼好,難怪大家都喜歡你呢?”他笑了笑。“那你以前打小朋友的時候,他們有沒有親過你呢?”他搖了搖頭說:“沒有,我打他們,他們也打我了。”“是嗎?所以王佳晨要對小朋友好,小朋友才會喜歡你,知道嗎?”他用力地點點頭。我繼而轉向其他小朋友“小朋友,王佳晨對你們這麼好,還給你們巧克力吃,你們喜歡他嗎?”小朋友用很大的聲音回答說“喜歡”我順勢引導小朋友“我們一起謝謝王佳晨吧”孩子們齊聲說“謝謝王佳晨”。我也在他高興時候抱起他響響地親了一口。

  這是在我引導下,王佳晨與班級小朋友之間的一次心與心的交流。敞開心扉,我發現了王佳晨可愛的一面。他也和班裡所有孩子一樣,希望得到班級所有小朋友的喜愛和追捧,所以在我讓他把手中的禮物送給好朋友時,他不滿足只有2個人得到他的禮物。而是要讓班裡的每個孩子都能吃到他的巧克力。

  透過這次互贈禮物,我要讓他知道“你對別人好,人家也會對你好”簡單道理。教給他一些與人交往的技巧,有利於他與人融洽地相處,更好地與人交往。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7

  小沈經常被他媽媽接走,所以他每天都來得早一點。那天,他是第一個到學校的人。他媽媽對他說:“早點叫老師來!”小沈沒有回答,繼續低著頭往前走。於是我蹲下來問他:“明天早上小沈應該對老師說什麼呢?”我對他說:“那你應該看看老師。”他還是不肯看,更別說早說老師了。他的媽媽嘆了口氣說:“嗯,這孩子真不願給這樣的人打電話。他總是在背後說,在家裡。在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他和孩子們在一起說話的時候聲音很大,但是當他在群眾面前說話的時候,他不敢大聲說話。一開始,他甚至不敢上舞臺。

  觀察時間:

  在與小沈的接觸中,我也發現他的普通話發音非常不正確。有一次,他在唱歌:“小金魚”。“一條魚,在水裡游泳,它們都很擔心。”如果你一個人唱歌,一定很好聽。你說:“獨自一人”。並教他發“孤”的方法,舌頭縮緊,別碰著朱讓氣從嘴裡出來。孩子學得很開心,我讓他慢慢地說。由於他習慣於一下子把話說完,所以很難一下子糾正過來。小班的孩子很擅長模仿,所以我又說了一遍,他也重複了一遍。因為我準備好了,我手裡還有一張小金魚的照片。我給小金魚照了兩張照片,問他:“這條小金魚現在還孤獨嗎?”他說:“不孤獨。”“如果我把這條魚放走,他會寂寞嗎?”“你有阿姨嗎?”“姑姑多少?”我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和他說話,但我想讓他練習“孤獨”的發音。經過反覆練習,小沈的古音有了進步。他已經能正確發音好幾次了。

  觀察和分析:

  在觀察中發現,小沈沒有很好地區分G和d。摘要小沈的普通話之所以不正確,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響。他年輕時由祖母帶著,所以他的普通話說得很少,普通話的詞彙量也不多,這完全是他的想象。例如:有一次他說我想“卡嘴”後吃。這是他自己發明的一個詞。另一方面,他說話時很害羞,不敢看別人的眼睛,所以他只能用耳朵聽,不看別人的口型發音。這導致了他的發音錯誤。

  措施:

  1. 家庭教育

  與家長溝通孩子普通話的發展,讓家長平時也能聽到孩子的普通話。如有錯誤,應及時糾正,家長也可以平時堅持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在班級網頁和首頁欄目中推廣普通話知識。

  2. 給孩子們在群眾面前講話的機會

  觀察小沈的行為。每次要求他唱歌或朗讀兒歌時,他都感到不舒服。他可以扯他的衣服,也可以扯他的指甲。我沒有及時批評他,而是讓孩子們在表演之前站起來。所以我選擇了他感興趣的活動。他非常喜歡唱歌,所以我選擇了他喜歡唱的歌,讓他唱,以減少他的尷尬。叫他這麼多名字,他在群眾面前說話就更自由了。早上,我拒絕早點給老師打電話。起初,我用小紅花刺激他。雖然這種方法不太合適,但對幼兒仍有必要的影響。當我送小紅花的時候,我對他說:“小沈,如果你叫,老師會送小紅花給你,這很有用。”所以有時如果他不想給我打電話,我就用小紅花來刺激他,所以他就叫我。而在平時的孝道教育中也引導孩子主動去跟別人打招呼,在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睛應該看著別人,這樣才是有禮貌的好孩子。

  3.與孩子單獨交談

  小沈通常來得早一些,所以我經常利用早上的時間和孩子們聊天。在第二次觀察中,我會引導孩子正確發音,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發音。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8

  一、跟蹤時間:四月份

  二、觀察記錄:

  鏡頭一:

  “老師,早上好!”許佳瑩對我說,雖然仍然是在阿姨的提醒下才跟我打招呼的,但是許佳瑩的聲音明顯比以前都輕,許佳瑩已經生病了好幾個星期,這是她生病後第一天來幼兒園上課,可以看出她對於班級的環境稍許陌生。 鏡頭二:

  睡午覺了,小朋友們都迅速的脫掉衣服鑽入了被窩中,今天的許佳瑩特別的快,平時總是最後一個睡下去的她今天很快的已經躺在了被子裡,在我想幫她蓋好被子的時候,我發現原來許佳瑩的毛衣都沒有脫掉,於是我幫助她脫掉了毛衣。

  三、情況分析:

  以上兩個鏡頭都是來自於許佳瑩生病多日之後來幼兒園的第一天發生的,出現這些現象的有很多方面。

  1、家長在家對於許佳瑩的教育引導問題。許佳瑩在家中主要有祖輩照料,她的奶奶對她過分的溺愛,特別在這次許佳瑩生病之後,對於她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穿衣、餵飯、脫衣都是奶奶包辦,所以造成了以前稍有進步的許佳瑩自理能力降低。

  2、幼兒不夠自信,不能很好的與老師進行交流互動。幼兒在班級中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於老師與其進行交流,也往往是零星的單詞,不能使用句子來表達想法。出現這一原因主要是來自於家庭溝通不夠,對於許佳瑩來說,要提高其自信,除了老師對其的鼓勵,給予其機會來大膽表達自己之外,還需要家長與其進行良好的溝通。

  四、採取措施:

  1、教師與奶奶進行溝通交流,指出許佳瑩在生病之後的變化,從幼兒發展的角度來建議奶奶學會放手,讓孩子在家中也能鍛鍊自己的自理能力,提高其靈活性。

  2、建議許佳瑩媽媽能每天花一點時間與許佳瑩溝通。例如:可以問問許佳瑩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本領,在幼兒園的好朋友等等,讓許佳瑩在家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3、教師給予許佳瑩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透過班級小舞臺或者是午間休息時間,鼓勵許佳瑩大膽表演自己的節目。

  4、教師在幼兒園裡重點指導許佳瑩的穿、脫衣等各種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用鼓勵的方式來提高許佳瑩自我服務意識。

  五、取得成效:

  在發現問題之後,我們積極的尋找發生問題的原因,從而制定解決方式,讓許佳瑩能夠在家長與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跟上班級孩子的發展。在本月中許佳瑩能用完整句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也能參與小舞臺的演出。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9

  要真正學會教育孩子

  小班的孩子剛入幼兒園,年齡比較小,不懂事,要想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耐心指導、啟發、幫助。

  一天,一個小朋友對我說:“老師,剛才去廁所時樂樂揀到一支鉛筆放在他口袋裡了,他沒給老師。”我當我找到樂樂時,看見他正在小朋友炫耀說:“我揀了一支鉛筆,他就是我的就是我的。”聽到孩子幼稚的一番話,我意識到孩子還很小,還不十分清楚“自己”和“別人”的概念,不知道拾到東西要交給老師或失主。

  透過這件事,我在班裡開展了《拾金不昧》活動,一開始,我給孩子家們講了《拾金不昧.》的故事,讓小朋友們說說故事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然後小朋友展開討論:一個孩子說:“我撿到一角錢交給了老師;”另一個孩子說:“一天我揀到一個玩具是紅紅的,我給了他。”樂樂聽了,對我說:“老師,我錯了,以後我再揀到東西一定還給人家或交給老師。”說著,從口袋裡掏出錢鉛筆來交給了我,並說:“老師,你給她吧。”我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揚了樂樂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並將鉛筆還給了失主,小朋友們都高興地鼓起了掌。

  透過這件事,使我意識到留給孩子們的是做人的一點啟示,而留給我的卻是在教育過程中值得保留的一條經驗:要理解孩子,要學會教育孩子,要學會啟發引導孩子。

  平平是剛入園的孩子,他性格比較內向,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搞什麼活動,他總是坐在那裡一動也不動,問他時,他說:“老師,我不會。”有時甚至不出聲,真拿他沒辦法。我想來想去,於是在一次美術課上,孩子們在畫畫,我便嘗試著先帶他看別的小朋友是怎麼畫的,並帶領他一起畫一遍,在老師的帶領操作下,漸漸他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強了。別的活動也是如此,我先帶他看別的孩子玩,並帶他跟別的孩子一起玩,漸漸的,他覺得跟別的孩子一起玩是很快樂的事情。

  在幼兒園,很多孩子因為羞澀而在集體面前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並不是頭腦太笨、手腳太拙,而是在家習慣了依賴大人,現在離開了家人,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做什麼事都想做而不敢去做,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讓他們認識幼兒園裡的小朋友和老師,熟悉幼兒園的環境,使他們感到在幼兒園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並和他做一些簡單的遊戲、活動等,並抓住他一點一滴的進步不斷表揚鼓勵,他們做事情就大膽起來了。一次我剛要拖地,平平抿著小嘴走過來微笑著說:“老師,我幫你拖地吧”!我高興地用手摸了摸他的頭並表揚他說:“平平,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他高興地抿嘴兒笑了。

  透過這件事使我認識到在平時的工作中,教師要注意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幫助孩子做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要真正學會教育孩子。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10

  觀察物件 XC

  觀察時間 20xx.12.21

  觀察地點 小四班活動室

  今天,我們吃的是麵條。XC小朋友也不著急著吃,先東張西望了一會兒,用勺子舀起一勺麵條湯,放在嘴邊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無數口湯可是就是不吃麵條。我走過去,對他輕輕地說:“我們要使勁吃飯,吃的多身體好,長的高的。”聽完後,他說:“媽媽說了我好好吃飯會長很高很高的。”我說:“對!我們XC小朋友可棒了,現在都自己吃飯了!”聽完,他開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麵條放入嘴中。這時,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麵條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來,不再東張西望,一直盯著我的勺子什麼時候往他嘴裡放。餵了幾口他說:“我要自己吃。”我便表揚了他,他很高興,不一會兒一碗麵條就吃完了。拿著碗來到我面前大聲說: “老師,我都吃完了。”我表揚了他,發給他一朵小紅花,並且要求他以後爭取在家裡也這樣。他點點頭,非常高興,不時拿著小紅花給別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行為分析:從今天觀察的情況看來,XC小朋友在家裡長久養成了一種“飯來張口”的習慣,他並不是很挑食,只是懶得自己吃飯。他吃飯時對他人存在著依賴性,這與他長期由奶奶餵養有一定關係。但是在今天老師的餵飯過程中,他是比較有目的性的在吃飯,並且主動要求自己吃飯,這比過去有很大的進步。當老師表揚他時候,他非常高興,說明獎勵對他很有幫助,今後要多多對他進行鼓勵。

  小結: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大多是自幼逐漸培養的。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保證營養均衡,身體健康,精神愉快,身心正常發育的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飲食習慣不好的孩子,身體較弱。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僅靠老師單方面的努力還是不行的,家長也要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家庭膳食中,為幼兒的全面營養做些努力。要教育、幫助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健康成長。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11

  觀察區域:

  美工區

  觀察物件:

  觀察時間:

  20xx年9月23日

  觀察背景:

  小班幼兒剛來幼兒園,在美工區裡幼兒最喜歡玩的就是橡皮泥,因為橡皮泥可塑性強,幼兒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來完成和滿足他們的想象,捏、揉、撕、拉、摁等簡單的手部動作就可以使橡皮泥發生許多的變化,而且橡皮泥對於幼兒的經驗要求不高,所以幼兒都很喜歡玩,在玩橡皮泥的過程中,幼兒獲得了很多的快樂,他們也會適當的和周圍的幼兒或者和材料發生一些互動。

  觀察實錄:

  喬xx和張x兩個人坐在一起玩橡皮泥,看到我走過去,王xx首先舉起了他做的橡皮泥對我說:“老師你看,我做的是小圓子”,師:“這個小圓子是什麼啊?”張x:“就是可以吃的”師:“有一點像我們吃的粘粘的、圓圓的`”還沒等我說完,喬xx搶先說:“做的是小圓子”,於是喬xx也開始做起了小圓子,一邊做一邊展示給我和王xx看。我對她說“除了小圓子,你還會做什麼呀”,於是她把小圓子放在手中開始做起來,過了一會,她舉起一個長長的東西對我說:“看呀,我做的是麵條,給你吃。”

  分析幼兒行為:

  1、在活動中,幼兒似乎有了簡單的交流,但還僅僅處於在老師引出的話題中而建立起來的

  2、兩位幼兒都能主動地在老師面前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在我走過去之前,他們兩個還是自顧自的玩,並沒有把自己做的作品展示給夥伴,也沒有給好朋友講解

  3、幼兒的創作渴望較高,王xx在看到王xx的作品被老師認可之後,也爭著開始做起來

  4、鼓勵表揚幼兒良好創作行為,並引導幼兒除了向老師表達之外,也可以和小朋友們說一說。

  教師支援行為:

  1、在活動中教師可以適時的進入,給幼兒一些鼓勵的話語。

  2、在激勵幼兒的過程中可以給他們一點建議來開拓幼兒的思維,因為經驗有限他們有時會不知道要做什麼,教師可以給他們適當的意見。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12

  觀察日期:10月17日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物件:勞志柯

  觀察內容:今天在課間休息時,我無意間看見勞志柯在吃瓜子。於是把他叫到我身邊,問他“你怎麼又帶瓜子來園啊?既然帶了也不能自己一個人吃吧,把你的瓜子也贈送給別的小朋友吃點吧。”繼而轉向其他小朋友說:“泡泡要跟你們大家做好朋友,還帶來了瓜子給你們吃,你們喜歡他嗎?同時順勢引導小朋友一起謝謝泡泡。得到了小朋友的讚賞泡泡也非常的高興。我問他:“知道朋友為什麼喜歡你嗎?”他說:“因為我也對他們好”。

  分析及措施:

  泡泡是個很頑皮的孩子,在班級裡很不受大家的歡迎,透過我的這次引導,泡泡與班級小朋友之間有了一次心與心的交流。發現了泡泡可愛的一面,他也和班裡所有孩子一樣,希望得到班級所有小朋友的喜愛我追捧。

  透過我的這次引導,我要讓他們知道,你對別人好,人家也會對你好的簡單道理。教給他們一些與人交往的技巧,有利於他與別人融洽的相處,更好的與人交往。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13

  情況分析:

  閔xx是女孩,她是在各方面能力比較強,且比較文靜;彭xx是個比較活潑調皮的小男孩,今天進行玩理髮店遊戲活動,誰來當理髮師呢?小朋友的手都舉得高高的,老師選了曉曉和楓楓為遊戲的合作者。曉曉對楓楓說:“我來當理髮師你來當我的助手,好嗎?”楓楓不語,等了一會兒,楓楓說:你當了一會兒理髮師讓我也當一會兒好嗎?曉曉也不語,等了好一會兒才回答:也好吧!

  具體措施:

  當我們遊戲開始時,好多客人去理髮店理髮,曉曉說:你們要排好隊的,當曉曉拿起毛巾給客人披上毛巾時,彭丹楓拿起連噴頭放在客人頭上,曉曉給客人洗頭,楓楓給客人頭上倒上洗頭膏,曉曉給客人抓頭,洗好後丹楓馬上提給曉曉毛巾,曉曉給客人擦臉,楓楓給曉曉拿梳子,再拿吹風機、剪刀、摩絲、剃刀等理髮的用具;這時,楓楓說:曉曉現在我來當理髮師好嗎?閔徐曉等了好長時間才回答那好吧!他們倆交換角色,曉曉做楓楓的助手了,在活動過程中發現曉曉開口說話了,她對楓楓說:要給客人輕輕地抓,抓得重客人要痛的知道嗎?只聽到楓楓說:嗯!楓楓在理髮過程中只聽得曉曉的說話聲,教楓楓這樣理髮、那樣理髮,楓楓一聲不響聽她指揮,按曉曉的方法去給客人一步一步理髮,直到客人滿意為止,然後又交換了角色,這次他們都是愉快地提給對方的理髮用具。在遊戲中他們不斷地配合和合作下完成理髮店的任務,倆人賺了很多錢,把錢整理的整整齊齊去銀行存錢。今天彭丹楓也學會了理髮的本領開心對老師說:顧老師我也會理髮了,真的嗎?他說:是的!等他說是的特別自信和響亮。

  效果評析:

  1、在本遊戲活動中可以看出曉曉已經有了一些理髮的技能,用簡單理髮造型的經驗,給客人運用,但彭丹楓沒有一點生活經驗,大多數在曉曉指揮下操作的,在此基礎上掌握和積累了一些理髮簡單生活經驗。同時,手指肌肉得到了鍛鍊和動作協調得到了發展。

  2、在兩個幼兒的合作遊戲中,可見曉曉是主動一方,構思獨特,示範領導著角色過程;楓楓也很善於配合,兩個孩子協調角色遊戲的過程,很自然地形成合作關係,產生成功的喜悅。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14

  據一些調查資料顯示:告狀是幼兒發起的九種師幼互動行為中發生頻次最多的一種行為,所佔比率高達26.4%。幼兒園每天約有60%的幼兒向老師告狀,有的每人每天告狀次數達5次之多,令老師應接不暇。以下將對小班兒童的告狀行為進行觀察記錄。

  地點:杭師大幼兒園小<1>班

  樣本人數:6人(根據兩個學期的瞭解得出的最愛告狀的小朋友和告狀最有代表性的小朋友)。 A: 貝貝、B: 佳佳;C: 一梵、D: 樂樂;E: 婷婷、F: 典典。

  觀察記錄總時間:總計兩個月的週二早上,和部分週五下午

  觀察型別:參與觀察,定性觀察,直接觀察,非結構觀察。

  觀察目標行為:兒童告狀行為

  在本觀察中,兒童告狀行為是指:幼兒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為自己受到來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發現同伴的某種行為與幼兒園的集體規則、教師的某項要求不相符合時,向教師發起的一種互動行為。

  觀察事件的性質:

  在本觀察中,兒童告狀行為將被分成六個型別,以下將對其分別進行操作定義。

  1.跟風型告狀:這是在目標班級中發現的非常典型的一種告狀,與其他五種略有交叉但是由於典型就單獨拿出來作為一類。這種告狀通常是因為孩子們的愛玩的天性,他們覺得這樣連續一個接一個去告狀很好玩。

  操作定義:兒童盲從其他兒童,針對一個被告兒童所進行的連續性的告狀行為(被告兒童通常並沒有侵犯盲從的兒童的行為)。

  2.求助型告狀:在集體活動中,幼兒之間可能出現意見不合、爭奪玩具、互相沖撞、以強凌弱等事件。當這些事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一方或雙方就會向教師告狀。它在幼兒的告狀行為中佔很大比例。

  這類告狀是因為,對孩子來說很困難的事情,只要向教師求助,透過教師的干涉,哪怕是一句話、一個微笑、一次點頭就能迎刃而解。所以幼兒往往會藉助教師的權威行使一些憑自己的能力還無法行使的特權。這也是幼兒一遇到困難就向教師告狀的原因之一。

  操作定義:幼兒為了求得教師公正解決糾紛或請求教師保護自己而產生的告狀行為,

  3. 求賞型告狀:這是幼兒較為常見的一種告狀行為,基於要讓老師關注的心理。這類 告狀並不是為了要制止同伴的行為或者是為了懲罰對方,而是為了向教師表功,獲得教師的讚賞。表面看起來她是在維護規則,其實是求賞動機使然。

  操作定義:其他兒童尤其是當同伴出現"違規行為"時,孩子為了引起教師關注而進行的告狀行為。

  4. 求罰型告狀:有些孩子的告狀既不是尋求保護,也不是表現自己,更不是關心他人,而是在"告發"。動機是報復或嫉妒,告狀的目的是希望借教師的力量達到報復的目的。這類告狀是出於報復心理而產生告狀行為的,孩子們對之前的一些過節耿耿於懷,於是順勢向教師告狀,以發洩心中的不滿。

  操作定義:孩子出於報復或者嫉妒,希望透過教師實現報復目的的告狀。

  5. 試探型告狀:有時幼兒並未和某人發生衝突,卻告某人的狀,其目的是想試探一下教師對這一行為的態度。假如教師對此持肯定態度,那麼,告狀的幼兒也會馬上做出類似的行為來。這類告狀是因為幼兒不能確定某些做法是否違反了規則,是否得到教師的允許,於是就採用詢問、提示等策略向教師告狀求證。

  操作定義:孩子為了試探教師的態度而產生的告狀行為。

  6. 陳述型告狀:這是我們班上最多發生的一種告狀行為。告狀的目的並不是想引起教師對自己的關注,讓教師讚賞自己,也不是想讓教師懲罰對方,更不是與對方有利害衝突,只是希望教師能夠意識到或者明白對方的行為,即他們告狀的目的只是為了明辨是非或者說明一種情況,為了陳述而陳述。

  操作定義:幼兒處於某一種情境中,根據教師的言語或行為對當時的情境進行判斷,及時向教師以告狀的方式陳述一種事實或對同伴的行為進行評價(多為消極評價)。

  反思:

  這一次觀察中,我做得比較滿意的部分:

  首先,在4月底開始,我就已經確定了目標行為事件,預先考慮了觀察記錄所需的內容。所以,雖然老師的講課,觀察這一部分比較靠後,我已經事先做好了觀察的前期準備。透過兩個月的觀察我基於觀察結果,結合有關理論,得出了適合我班的一個告狀行為的分類。

  我覺得還欠缺的地方:

  首先,我還是對整個觀察記錄作業的要求有些迷茫。比如,各個事件性質我都有觀察到孩子好幾十次的事件,但是在完成作業時我都選取了6個最有代表性的孩子和最有代表性的1-2件事件,這樣的做法是不是好的?

  此外,我覺得這次的觀察的主題"告狀"不僅僅應該做成這樣的事件取樣,這是我本次觀察最失敗的一點,如果有下次的話,我會做一些改進。

  改進:

  首先還是和這次一樣,透過長期的瞭解與觀察,根據本班的情況制定目標行為的分類。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15

  觀察時間:六月份第一週

  觀察地點:小一班教室

  觀察物件:韓詩彤

  觀察老師:韓麗

  觀察記錄:

  “老師,老師,幫我提一下褲子吧!”我停下手中正在填寫的常規記錄表,抬頭一看,原來是韓詩彤上廁所出來我給她提褲子。(這個孩子是剛來的,在我們班年齡是最小的)見此情形我說:“老師教你提褲子吧,你都3歲多了,可以學著自己做了。”哪知我的話音剛落,詩彤立刻就拒絕了,連連擺手,嘴裡喊道:“老師,我不會,我不會!我媽媽說了,自己提不上就找老師“。不會老師可以教你啊,只要學會正確的方法,多練幾次,自然就學會了。讓媽媽也看一看我們詩彤寶寶是很能幹的,自己學會提褲子”,詩彤聽了後,低著頭一言不發,而且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看來,我的鼓勵並沒有激發起詩彤學著自己整理的興趣,我只好先幫她整理了。

  午餐時,為了配合鍛鍊詩彤的獨立能力,我把以前老師分小碗、勺子,改成了讓幾個能力強的小朋友來分,當然也叫到了韓詩彤,當我叫到她的名字時,詩彤坐在椅子上猶豫著,我便便鼓勵她說:“詩彤好棒啊!會幫老師分餐具!”詩彤從小椅子上站了起來伸手去拿碗,可能是有點緊張,也有可能是獨立活動的能力有點弱,只聽見“咣”的一聲,詩彤把碗掉在了地上,我沒有責怪他,並叮囑她小心一點,把碗拿好後慢慢地走,並告訴她沒關係的,剛剛只是個小意外,詩彤聽了一個勁的點頭。

  令人驚訝的是,接下來的幾天,詩彤竟然自己主動學著提褲子了,有時見她沒整理好,我就幫著整理一下,詩彤竟然還不讓老師幫忙,自己有模有樣的整理,實在是太棒了。

  分析措施:

  其實韓詩彤是一個非常聰明、利落的孩子,動手能力也不錯,也喜歡動手。可見孩子自立願望還是很強烈的,很多事還是想自己去幹,我和詩彤的媽媽進行了溝通交流,可能是在家鍛鍊的機會少,家長怕孩子遭受委屈而過度的呵護,所以,一切都有父母包辦,久而久之使孩子養成了依賴他人的習慣。我和詩彤的媽媽進行了溝通交流,而作為教師,我們既是孩子的教育者、引導者、援助者,應該給孩子創造環境、創造條件,指導她們去克服困難,只要是在孩子能力之內的事情,我們都要鼓勵她們自己去嘗試 ,並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鍛鍊孩子的能力,久而久之讓孩子擺脫成人的照顧,一點一點向獨立自主邁進。

最近訪問